APP下载

《朝花》期刊对中国木刻艺术的贡献*

2017-01-09郭伶俐

关键词:柔石版画家旬刊

郭伶俐

(信阳学院 文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朝花》期刊对中国木刻艺术的贡献*

郭伶俐

(信阳学院 文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我国制版技术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但在国内对于木刻版画的广泛介绍及推广却始于鲁迅先生及其创办的《朝花》。《朝花》不仅是较早着重介绍外国木刻版画的文艺期刊,而且,它的创办也掀开了鲁迅等人倡导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序幕,对于木刻版画在中国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朝花》;鲁迅;木刻版画

一 关于《朝花》期刊

《朝花》是五四之后的文学社团朝花社创办的一个文艺期刊,包括《朝花周刊》和《朝花旬刊》。《朝花周刊》于1928年12月6日创刊,1929年6月1日改名为《朝花旬刊》,1929年9月21日终刊,共32期。

《朝花》是朝花社的社团刊物,由鲁迅、柔石、崔真吾①、王方仁②、许广平五人于1928年11月在上海创立。1927年10月,鲁迅与许广平抵达上海。1928年6月,柔石也到达上海,后经王方仁、崔真吾等人的引荐,认识了鲁迅。1928年9月9日,鲁迅搬到景云里十八号[1]726之后,他便把自己以前居住的景云里廿三号的房子让给柔石、王方仁、崔真吾三人居住。《鲁迅日记》中多次记载鲁迅与柔石、崔真吾、王方仁等人的交往。1928年9月27日鲁迅的日记说:“夜邀诸人至中有天晚餐,并邀柔石、方仁、三弟、广平。”[1]727通过与鲁迅的频繁交往,柔石等人便有了创办刊物的想法,而且得到鲁迅的支持。鲁迅后来回忆说,“他(柔石)躲在寓里弄文学,也创作,也翻译,我们往来了许多日,说得投合起来了,于是另外约定了几个同意的青年,设立朝华社。”[2]482朝花社及《朝花》便应运而生了。

朝花社没有门市部,《朝花》挂靠王方仁哥哥经营的教育用品社发行。《朝花》的停刊,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鲁迅曾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谈及朝花社的倒闭——“不过朝花社不久就倒闭了,我也不想说清其中的原因,总之是柔石的理想的头,先碰了一个大钉子,力气固然白化,此外还得去借一百块钱来付纸账”。[2]483《朝花》创办之初,商定每人入股50元。当时柔石、王方仁和崔真吾三人都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为了让《朝花》顺利出版,鲁迅一人便担负了柔石、许广平和他自己三个人的份额,承担起了朝花社五分之三的创办经费,《朝花》才得以勉强刊行。因为资金问题,王方仁提议他哥哥的教育用品社暂时先垫付印刷所需的油墨、纸张,并帮助代售。但是,教育用品社供给朝花社的纸张都非常劣质,不利于刊印《朝花》编选的外国木刻版画,甚至连一般的文字页面也印不好。而且,教育用品社代售《朝花》,除收取大量的代售费之外,竟不付朝花社代售的书费。朝花社负债累累,一年后只能倒闭。[3]1930年1月19日,鲁迅在《致李霁野》的信中也谈及朝花社倒闭的原因,他说:“朝花社之不行,我早已写信通知。这是一部分人上了一个人的当,现在将社停止了。……我这回总算大上了当,不必说了。”[4]2

朝花社虽然倒闭了,但《朝花》期刊却在介绍外国文艺方面做出了贡献。鲁迅曾谈及创办《朝花》的初衷:“(设立朝花社)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因为我们都以为应该来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接着就印《朝花旬刊》,印《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印《艺苑朝华》,算都在循着这条线。”[2]482实际上,这也是《朝花》一直坚持的办刊宗旨。

二 《朝花》期刊上的木刻版画作品

(一)《朝花周刊》的木刻版画作品

《朝花周刊》共发表有10副木刻版画作品以及1幅胶版画作品《希望》,③以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见表一):

《朝花周刊》中选录的这些木刻版画作品题材较为丰富,有描绘风景的作品(如《老屋》),也有刻画人物的作品(如《鸥唱》),还有歌颂大自然的作品(如《休息》)、赞美劳动人民的作品(如《犁耕》、《捞网》),以及诗歌作品插图等。这一系列木刻版画作品的选录,增添了《朝花》期刊的艺术气息和审美价值。如:日本著名女版画家蕗谷虹儿的《鸥唱》和英国版画家Vivien Gribble女士的“Tess of the d,Urbervilles”④插图。

表一 《朝花》期刊上的木刻版面作品

图1 鸥唱 图2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插图

《鸥唱》发表在《朝花周刊》1929年2月28日第九期上,是日本著名女版画家蕗谷虹儿⑤的作品。该图主体为一个美丽的少女,她的背后是波光粼粼的大海,远处是正在展翅飞翔的海鸥,少女侧身坐在礁石上轻轻歌唱。这幅图中,少女面容姣好,眼神灵动,身材凹凸有致,臂弯细长柔滑,与身边的浪花相得益彰,十分美丽,给人一种非常愉悦的精神享受。

日本女版画家蕗谷虹儿的画作大多以少女为主,且背景都很优美,她笔下的少女大多身材颀长、面若桃花,而且脸上似乎总带着一抹浓得化不开的暧昧微笑,例如这幅《鸥唱》,以及《蕗谷虹儿画选》上的其它许多作品,都有着明显的东洋韵味。所以有研究者就觉得蕗谷虹儿的作品似乎总跳不出怀春伤感的少女题材,太过狭窄,例如日本学者小泉和子1978年曾写过一篇《鲁迅和蕗谷虹儿》[5]的文章,就认为她是专画“妖精一般的窈窕少女,长着长睫毛和朦胧的大眼睛,浮沉于青紫色的梦境中”[6]的二流画家。事实上,她却能把少女的各种情绪表现得恰到好处,或寂寞、或幽怨、或梦幻、或伤感,有的似乎在留恋青春的美好,有的又似乎在悲叹生命的易逝、光阴的荏苒,流动着一抹淡淡的感伤情绪,还是比较具有审美价值的。

(二)《朝花旬刊》的木刻版画作品

《朝花旬刊》加上封面图共刊登有10副木刻版画作品,除了第六期和第八期、第九期没有刊载外,其余的每期刊载一幅,以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见表二)。

分别为:作品多以具体形象作为刻画对象,从小处入手,描述的对象较为详细、具体,力求还原实物。这类作品有:《朝花旬刊》的封面图、《D字装饰画》、《头》、《女孩的头》。

表二 《朝花旬刊》的木刻版画作品

图3 《朝花旬刊》的封面图 图4 D字装饰画

图5 头 图6 女孩的头

图3是《朝花旬刊》的封面图,而图4是《朝花旬刊》第五期(1929年7月11日)选录的瑙威Olaf Willums作的《D字装饰画》,两者虽然作画风格略有不同,但题材却相类似,都是以一株花作为刻画对象。

图5为英国E.R.Brews作的《头》,刊在《朝花旬刊》第十期(1929年9月1日)上,与《朝花旬刊》第二期(1929年6月11日)当中《女孩的头》(图6)题材一样。先看图5《头》这幅作品,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劳动妇女的头像,她那满是皱纹、饱经沧桑的脸颊,似乎在诉说着她正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而她那弧度向下弯曲的嘴角,似乎又体现出她内心的刚毅与倔强。仿佛她在无声地控诉这世道不公的同时,又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和不断向前的勇气。很明显地可以看出作者用刚劲有力的刀法,为这幅作品增添了不少战斗力。而瑞典木刻家Annie Bergman作的《女孩的头》(图6),题材虽然与《头》类似,展现的内容却大不相同。这幅画中的小女孩圆圆的脸蛋儿,表情懵懂,顶着一头齐耳的短发,头顶以及耳侧的短发还有着多处的卷曲,更是显得俏皮。尤其是齐刘海下面那对大而灵动的眼睛、深而漆黑的眼珠,无不透露出小女孩的纯洁与天真,将这个年龄段孩子该有的可爱表现得活灵活现。

三 《朝花》期刊在中国木刻史上的贡献

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的刊物百花齐放,其风格的多样化也大多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各种期刊几乎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版面设计或插图以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来吸引读者。《朝花》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以丰富多彩的木刻版画作为封面和插图,而且由鲁迅先生亲自设计[7]57,采用美术字来题写刊名。但是,《朝花》期刊在推崇木刻版画的背后,却并非仅仅只为吸引读者,还显示了《朝花》致力于引进西方文艺的核心价值观。

(一)首次正式介绍创作木刻

木刻版画的制作经历了从“复制木刻”到“创作木刻”这两个阶段。早期的版画制作方式是画、刻、印三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用按照着画稿进行刻版,这种版画制作方式称作“复制版画”。后来,画、刻、印三部分的工作都是由版画家一个人独自来完成,而且版画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艺术创造性来进行版画创作,所以被称作“创作版画”。一般认为,我国的“复制木刻”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创作木刻”却起自20世纪30年代,正是经鲁迅等人的提倡,才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这其中离不开《朝花》期刊的首次引进及宣传。

欧洲出现印刷术,晚了中国大约700年,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西方的版画直接来源于我国,但是欧洲最初印刷品的技术特征和构图方式与中国唐宋时期的印刷品风格极为相似,至少证明欧洲受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这在《朝花周刊》第八期(1929年1月24日)上刊载的《近代木刻选集(1)小引》中,鲁迅也有详细的论述:

虽然还没有十分的确证,但欧洲的木刻,已经很有几个人都说是从中国学去的,其时是十四世纪初,即一三二○年顷。那先驱者,大约是印着极粗的木版图画的纸牌;这类纸牌,我们至今在乡下还可看见。然而这博徒的道具,却走进欧洲大陆,成了他们文明的利器的印刷术的祖师了。……一七七一年,以初用木口雕刻,即所谓“白线雕版法”而出现的,是毕维克。这新法进入欧洲大陆,又成了木刻复兴的动机。……至十九世纪中叶,遂大转变,而创作底木刻兴。[9]61-62

版画艺术的真正成熟和发展确是在西方。欧洲现存最早的木刻画是作于1423年的《圣克利斯多夫》。[10]2915世纪至16世纪初,德国文艺复兴的巨匠阿尔布莱希特·丢勒推动版画创作走向繁荣;16世纪初,金属腐蚀版技法出现,木刻随之衰落;18世纪,托马斯·毕维克发展了木口木刻,继丢勒后又一次把木刻艺术推向新的高度。19世纪以后,木刻创作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版画在西方现代艺术的潮流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艺术表达手段。

虽然我国的木刻版画技术起源很早,但一直以来,“复制木刻”也仅仅只是在民间流传,并未被艺术家们视为一种真正的艺术,更没有进入“创作木刻”的阶段。再加上“创作木刻”提倡版画家个人独立创作,就使得一些人认为,只要是刻在木板上印出来的作品就是“创作木刻”,所以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木刻版画的创作被误解为一种个人能够轻易而为的行为,导致了木刻版画作品越来越粗糙,以致被轻视。后来,只有少数有信念的版画家认为:“版画是刻、画、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艺术,同时版画是可以自由组装、结合的极富表现力的艺术,一刀、一线都贯彻了作者的创见、热情和气魄。”[11]86-87从而为提高被美术界贬为末流艺术的版画质量在继续奋斗着。在《朝花》期刊当中,无论是封面、插图、还是诗歌配图,无不蕴含着木刻创作者们饱满的热情,彰显着他们深厚的功底,足以引起国人对木刻版画艺术的重视。

总之,《朝花》期刊第一次正式把外国木刻版画介绍到中国,而且引进了一大批国外优秀的木刻版画创作,让人们对“创作木刻”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对恢复木刻版画的创作性,使木刻版画艺术真正地纳入现代绘画艺术有着一定的贡献。

(二)引进蕗谷虹儿等版画家

《朝花》期刊中刊载了大量风格多样的外国木刻版画作品,而且将蕗谷虹儿、Stephen Bone、Rackham A.等著名木刻版画家、画家引进中国,成为这一时期鲁迅等人引进西方木刻版画及外国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来众多木刻版画集的出现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除了《朝花周刊》和《朝花旬刊》,朝花社发行的出版物还有1929年编的《艺苑朝华》画辑,其中就包括《蕗谷虹儿画选》、《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集》和《比亚兹莱画选》等五册。朝花社主要致力于介绍国外的木刻版画, 也吻合了《朝花》期刊“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2]482这一办刊宗旨。

而除了支持创办《朝花》期刊、通过《朝花》期刊来输入国外的木刻版画之外,鲁迅也曾先后编辑整理、出版了11册画集。在主编《朝花》的同时,鲁迅还编辑整理了《蕗谷虹儿画选》,并于1929年1月刊出,其中包括蕗谷虹儿的画作12副,并附有蕗谷虹儿的诗和散文诗11首。1929年1月24日,鲁迅在《蕗谷虹儿画选小引》中不惜以大量篇幅向大家介绍了这位日本女版画家——蕗谷虹儿(1897.12.2—1979.5.6)。他曾经这样评价蕗谷虹儿:“对于沉静,而又瘦弱的神经,比亚兹莱的线究竟又太强烈了,这时适有蕗谷虹儿的版画运来中国,是用幽婉之笔,来调和了比亚兹莱的锋芒,这尤合现代中国青年的心,所以他的摹仿就至今不绝。”[2]482正是由于鲁迅先生对其作品的重视与介绍,蕗谷虹儿被引入中国后颇受青年们的欢迎,成为当时在中国影响较大的一位木刻家。

四 结 语

此外,《朝花》期刊的封面设计也很特别。《朝花周刊》的封面中,“朝花”这两个美术字是鲁迅亲自设计并亲笔题写,刊物的封面图是借用英国著名画家阿瑟·拉克哈姆⑥的一幅画[7]57,并用它做每一期的刊头,框内附以文字,有目录、作者等,艺术感很强。

《朝花旬刊》的封面是借用法国Raoul Dufy的木刻版画作品,图画的主体是一朵朵绽放的鲜花,大概隐喻着“朝花”之意。图的上方有“朝花旬刊”四个大字,用魏体字书写,很有力度,也很有立体感。

《朝花》期刊引进的外国文艺,除了大量的木刻版画作品之外,还包含了当时世界上著名艺术家的其他美术作品。这些版画作品、版画家通过《朝花》期刊跟广大的中国读者见面,也展现了《朝花》期刊对文学及艺术博采众长的能力。

注释:

① 崔真吾,笔名真吾、采石、沙刹、史东。1924年考入厦门大学。1926年12月因参加学潮而被开除。1928年春,插班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同年冬,与鲁迅、柔石等人共同创办《朝花》。1937年9月15日夜,被国民党秘密杀害。

② 王方仁,笔名梅川,是鲁迅在厦门时的学生,又是鲁迅支持的文学社团“泱泱社”的成员。柔石认识鲁迅,正是通过他的介绍。

③ 该种英文写法乃《朝花》中的原文,本文中出现的其他此类写法均是按照《朝花》中的原版文字,下同。

④ 该英文标题出自《朝花》原文,下同。

⑤ 蕗谷虹儿(1898-1979),日本画家,作品有诗画集《睡莲之梦》、《悲凉的微笑》、《木偶新娘》等。

⑥ 阿瑟·拉克哈姆,即阿瑟·拉克汉 (Rackham A.),20世纪世界著名插画大师,与尼尔森、杜拉克并称插图界的“三剑客”。

[1] 鲁 迅日记[A].鲁迅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 鲁 迅.为了忘却的纪念[A].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482.

[3] 叶焕庆.朝花社的“倒闭”和鲁迅“不想说清”的原因[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4(12).

[4] 鲁 迅. 致李霁野[A].鲁迅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5] (日)小泉和子.鲁迅和蕗谷虹儿[A].夏凡,译.日本《中国研究导报》.《上海鲁迅研究》创刊号,学林出版社,1988.

[6] (日)小泉和子.鲁迅和蕗谷虹儿.淮南书吧-新浪博客[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ba1c58350101apex.html.

[7] 杨永德.“东方的美”——鲁迅书籍装帧简析[J].鲁迅研究月刊(鲁迅与美术),1997(9).

[8] 鲁 迅.《木刻纪程》小引[A].鲁迅编印画集辑存: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9] 鲁 迅.《近代木刻选集(1)》小引[A].朝花周刊:第八期[M].上海:上海书店影印,1982.

[10] 李 仲.木版画[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7.

[11] 杜大恺,石玉翎.版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2] 鲁 迅.《蕗谷虹儿画选》小引[A].鲁迅编印画集辑存:三[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ZhaoHua” to China’s Woodcut Printmaking

GUO Lingli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oature, Xinyang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late making technology has a long history, but the introduction and promotion for woodcut printmaking began with Mr. Lu Xun and the journal “ZhaoHua” established by him.ZhaoHuais not only the first literary journal to introduce the foreign woodcut prinfmaking but also the advocafor for the new movement under the support of Lu Xun. Therefore,ZhaoHuahas made an indelible contribution the development of woodcut printmaking in China.

ZhaoHua; Lu Xun;woodcut printmaking

2016-03-15)

郭伶俐(1988-),女,河南信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J314.2

A

1671-1181(2016)04-0099-06

猜你喜欢

柔石版画家旬刊
函数教学,要让学生由“懂”到“会”
挥刀向木,大爱无声——著名版画家戴政生教授抗疫作品选
工友艺苑
版画之颠——当代著名版画家张敏杰
十年同行
爱如朝花,明媚芬芳
母 爱
相扶
相扶
中国创办最早的语文期刊之一 中学语文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