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过程模式的构建
2017-01-09吴亮芳
文/吴亮芳
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过程模式的构建
文/吴亮芳
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过程模式着重于描述开发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抽象关系,为内容资源的有效开发提供参考性的指导方略。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过程的具体环节、主体范围及内容资源的变化情况,构建了其开发过程模式。
数字出版内容资源 开发过程模式 构建
内容资源是数字出版产业价值的源头,资源价值重在开发,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同样如此。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是指开发主体对开发客体发掘价值与效用的行为过程,其研究内容广泛,而开发过程模式的构建则是研究的核心,能为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一、开发过程的具体环节
目前有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定义有很多个,尽管其说法不一致,但对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与应用是被公认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开发活动,同样也具有这四个基本环节,同时又有自身特点,其表现在各环节上的开发主体与开发客体都不同,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也不同。例如,相对一般意义上的信息采集环节,数字出版从基础性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到第一次增值的内容资源,表现出明显的创造性,且往往以内容作品形式体现,为符合资源开发的特点,此环节称为内容创造。相对一般意义上的信息处理环节,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强调对内容作品的审查、把关、加工、校对与整理等,加工活动突出其开发的严谨性,称此环节为编辑加工。由此,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过程的具体环节为内容创造、内容编辑加工、内容存储与内容应用(如图1)。
图1 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过程环节
从图1可以看出,从内容创造经过编辑加工,到存储,再到应用,这是一个开发过程。实线箭头表示两者之间为必然的直接关系;虚线箭头表示两者不具有必定的直接联系,但并不完全割裂。这是因为应用环节的数字出版内容可能出现三种结果:一是用户经消费后,对世界有了进一步认知并形成潜在型内容资源;二是以现实型内容资源形式再次开发;三是既没有形成潜在型内容资源也没有被再次开发,而被作为一种闲置的信息资源存储于某处。前两种结果可看作是处于应用环节的数字出版内容与内容创作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第三种结果即没有联系。
另外,这四个环节具有相对的系列性。一般来说,内容创造之后是内容加工,再是内容存储,最后是内容应用,但由于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数字出版内容即时存储后也可以进行编辑加工,四个环节的间隔时间很短,几乎可以同步进行,以至于相对的顺序性可忽略。
内容创造强调从基础性内容资源到增值性内容资源的创造性变化,不只是创作作品。创作只是内容创造的一种方法,而且只有当创作被纳入到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活动中才被视为开发方法,否则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创作。除了作品创作,对已有数字出版内容资源进行改编也属于内容创造,如把纸质图书改编成网络游戏、电子书等。此外,凡在内容创造环节与内容资源开发直接相关的活动也是,如编辑以数字出版为目的进行出版内容产品的选题策划,或是作者在创作时,其他开发主体如编辑、用户等对其内容作品进行的、影响内容作品产生的评价、建议等。由此可见,内容创造环节的开发活动包括内容创作及与之直接相关的活动。
内容编辑加工指对经过内容创造环节之后产生的内容作品进行审查、分析、校对、调整、整合等数字出版内容资源的增值活动。与传统编辑加工的主要区别在于,主体不再局限于编辑,可能包括作者、编辑、参与其中的用户等。
内容存储是指通过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将数字出版内容保存到某些数字化介质上,为内容应用提供条件。
内容应用是指对数字出版内容进行使用,强调把开发出的最终产品公之于众,供用户消费。因内容存储与内容应用关系密切,实际中往往为融一体。
二、开发过程的主体分析
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主体指的是能动地从事其开发实践活动且具有对象关系的现实存在者,体现为三个层次:个体主体、集体主体与社会主体,三者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主体
1.个体主体。指在任何一个具体的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实践活动及其过程中从事开发活动的个人。在任何一个具体的开发环节,都有与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呈对象关系的现实存在者个体。内容创造环节由于不仅包括内容作品的著、编著、编等创作活动,还包括选题策划、影响内容创作的评价活动等,因此此环节可能有创作、选题策划、评价个体主体等,或是作者、编辑、参与性用户个体主体等。在内容编辑加工环节,因编辑加工概念宽泛,涉及对内容的取舍、完善、审查、整合等,因此,开发的个体主体身份复杂,可能有参与内容加工的编辑、作者、用户等个体主体,也有参与形式加工的技术人员。在内容存储环节,同样也有对内容进行格式转换、内容标引等开发的个体主体。内容应用环节中则有销售的个体主体等。
2.集体主体。指在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实践活动过程及其关系中的一种开发群体。集体主体以个体主体为基础,个体主体以社会关联方式聚成开发主体群体。开发主体群体必具有某一方面的聚合性,这种聚合性又可从多个视角、层面分析。如,以开发过程的具体环节作为社会关联,参与内容创造环节是内容创造主体,参与内容编辑加工环节的则是内容编辑加工主体,参与内容存储环节的则是内容存储主体等;以社会身份作为社会关联,则有作者主体群体、编辑加工主体群体、参与性用户主体群体、技术类主体群体等;以内容产品形态作为社会关联,则有电子书开发主体群体、数字期刊开发主体群体等。总之,社会关系网络的复杂性决定了开发主体社会关联方式的多样性,进而又决定了集体主体类型的丰富性。由于集体主体是具有社会关联性的个体主体聚合而成,而个体主体则可能以多种聚合方式分别属于不同的集体主体类别,因而集体主体类别之间还会出现交叉现象。
3.社会主体。指最一般意义上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的社会的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集体,能以此抽象出从事各种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实践活动的人的本质性。其社会主体集聚了许多个体主体,包含着许多类型的集体主体。个体主体、集体主体与社会主体层面的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主体形态并不是互不相干的独立实体,彼此之间具有相应的关联性,并由此形成具有独特性的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主体。
三、开发过程中内容资源的变化分析
在开发过程中,数字出版内容资源由开发活动的起点到终点具有增值及表现形态变化。如图3所示。
图3 开发过程中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变化
从图3可看出,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以基础性内容资源为起点,经过两次增值性内容资源后,形成数字出版内容(产品)。
1.表现形态上的具体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基础性内容资源中的潜在型内容资源经过内容创造、编辑加工、存储环节后,形成内容产品,最终转化成了现实型内容资源,即不再存储在大脑,而是与一定的载体结合,可以供用户消费的数字出版内容;二是基础性内容资源中的现实型内容资源经过开发后,表现形式可能多样化。例如,《北大才斋讲堂》的纸质图书是单色黑白印刷,而开发的iPad 版电子书则加入了很多彩色图片、录音和视频。
2.在价值上的具体变化。增值变化是由内容资源本身的价值及开发主体的劳动决定的,可从三方面来分析。首先,增值变化具有相对性,如经过内容创造后的内容资源与基础性内容资源比,显然有了增值变化。其次,通过开发主体的创造、编辑加工、存储、应用等措施,基础性内容资源本身的价值与效用得到挖掘,或者说内容资源经过分析和重组本身的信息内容有了变化,稀缺性与排他性加强。如上文提到的《北大才斋讲堂》,由纸质图书到iPad 版电子书,原本单一的内容表现形式增加了彩色图片、录音与视频,增加了内容本身的信息量,这也是其内容资源价值增值的体现。另外,这种增加并非毫无目的,而是增加了内容资源的效用价值。最后,增值变化还包括附加性的开发主体劳动。在开发过程中,开发主体作用于数字出版内容资源,使其附加上主体的劳动价值。由于开发过程具有相对的系列性,意味着附加上的劳动价值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种叠加,即最终产品的劳动价值应高于内容创造环节产生的数字出版内容资源。
四、开发过程模式建构
根据上文分析所得,构建出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过程模式,如图4。
图4 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过程模式
从图4可看出,过程模式的核心要素包括开发过程要素、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及开发目的要素。其中,开发过程要素包括内容创造、编辑加工、存储与应用;主体要素包括内容创造主体、编辑加工主体、存储主体和应用主体;客体要素包括基础性内容资源和内容创造后、内容编辑加工后的增值性内容资源,还有内容存储环节后的内容产品。由于客体要素与主体要素具有直接作用关系,称为基本要素。内容需求为开发客体与主体的连接点,是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客体与主体关系的集中体现,也是开发的最终目的,称为目的要素。另外,开发主体要素、客体要素、过程要素及内容需求之间都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关系,且关系是双向的。图中实线表示两个要素具有直接的双向作用,虚线表示间接的双向作用。
开发过程模式的最外层是开发主体,根据开发过程环节划分为内容创造、加工、存储和应用主体。相应的开发主体对应着客体,如内容创造主体作用对象是基础性数字出版内容资源,作用的结果使其发生第一次增值变化;内容编辑加工主体对应着第一次增值的内容资源,作用的结果是使基础性内容资源发生第二次增值变化;内容存储主体对应着第二次增值的内容资源,作用之后最终产出数字出版内容;内容应用主体对应着数字出版内容,最终完成数字出版内容的价值交换。开发主体作用于开发客体,但同时开发客体又会反作用于开发主体,即客体的数量与质量会影响开发主体水平的发挥。
开发过程模式的中间层是开发客体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首先,开发客体的变化具有相对系列性。创造环节是起点,应用环节是终点,它们的顺序不能改变,而且其联系不是直接的。其次,其开发以基础性数字出版内容资源为起点,经过两次增值,形成数字出版内容。同时,内容资源在形态及其价值上都会产生变化。
开发过程的里层是数字出版用户的内容需求。内容需求与内容应用具有直接的双向作用关系,同时与内容创造、编辑加工、存储与应用具有间接的双向作用。内容需求通过开发客体与开发主体也建立了双向作用关系。因此,内容需求反映了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与最终导向。
总之,过程要素、主体要素、客体要素、目的要素及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过程模式。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本文系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项目编号:2012BQ20)、湖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14XQN03)、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融合发展视阈下湖南省出版社内容资源开发模式的优化”(项目编号:15YBA280)的科研成果。
[1]赖茂生,杨秀丹,胡晓峰,徐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基本理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03).
[2]商鸿业.电子书成本与定价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3(04).
[3]俞奉庆,蔡运龙.耕地资源价值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