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
2017-01-09郭志平丁艳峰夏玲娜
郭志平 丁艳峰 夏玲娜
(浙江海洋大学学生处,浙江舟山316022)
大学生“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
郭志平 丁艳峰 夏玲娜
(浙江海洋大学学生处,浙江舟山316022)
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与专业教育脱节的问题,浙江海洋大学经过实践探索,建立了将专业教育、学科竞赛、创新训练、创业实践整合成链的“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本文对“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架构进行了解析,总结经验,探索了一条以学科竞赛和创新训练为链接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链式;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中指出:要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的转变,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1]因此解决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两张皮”,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将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教育有效衔接,成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现意义。近年浙江海洋大学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概况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与创新能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不竭人才。[2]因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以“育人”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适合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服务。[3]
2012年,为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鼓励学生基于创新性学习开展创业,提高学生创业项目的层次,更好地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浙江海洋大学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链式”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形成“招生就业指导处统筹、教务处等职能部门配合、各学院落实项目并实施”的、以学科竞赛和创业园建设为主要抓手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以专业教育—学科竞赛—创新实践—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学生创业后期支持为主线,建立专业教育、学科竞赛、创业训练、创业实践整合成链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该体系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以学科竞赛项目和创业孵化为切入点,以“创新训练工作室”为载体平台,从学科竞赛项目中选拔有培育价值的项目,进入“创新训练工作室”,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与带领下,让学生真实地参与项目的经营与运作,进而发展成为实体创业。通过“练中学”、“练中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目前,学校每年举办50余项学科竞赛;已建立了“海洋航行器研发训练中心”、“冷链物流研发训练中心”等10个创新训练工作室,构建起“一园四基地”的创业实践基地。累计培育了19支技术型实体创业团队,“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的学生创业团队已成为学校乃至舟山市大学生创业中最具科技、专业实力的群体。“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以学科竞赛和创新训练工作室为链接,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协同推进,为推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一条参考方向。
图1 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架构示意图
二、“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运作
(一)以学科竞赛为链接,增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就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科专业教育体系中,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意识与专业素质。浙江海洋大学在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中,增加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开设基于专业学科竞赛的创新类课程并以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等形式纳入专业教学计划,教师在专业教学中积极启发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学习,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并以课程设计、大作业、课外实践等形式作为学科竞赛的铺垫,强化教学环节与专业理论知识对学科竞赛的支撑作用。同时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在专业学科竞赛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创业元素,开发相应的创业课程体系。通过学科竞赛、相关创新课程与创业课程,持续发展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学习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巧,最终使创新创业成为专业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展示和检验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载体,学科竞赛既是专业学习的延展,同时又反作用于专业学习的深化和提升,增进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以“创新训练工作室”为驱动,培育技术型创业项目和创业团队
以学科竞赛项目为切入点,教师根据学科竞赛项目特点及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训练情况,挖掘部分有培育价值的商业项目组建“创新训练工作室”,选拔学生进入“创新训练工作室”进行经营与运作。即选拔一定数量的学生与指导教师组成该“创新训练工作室”项目团队,由老师担任教练与指导的角色,为学生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共同为企业研发新产品,协助拓展市场;由企业导师作为引导,企业导师结合自身创业经验、企业实力以及社会关系,为创新训练团队提供创业观念引导,创业政策指导和创业实践指导等三大类服务;同时加以各类创业培训与辅导作为补充,不断完善和强化学生的创业理念和创业技能。学生团队根据项目需求完成市场调查、策划、营销等各种真实的商务活动,学习创业理论体系,形成专业创业素质,发展为实体创业。在“创新训练工作室”中,学生借助指导教师的专利技术和研究成果,利用校内仪器设备、技术支持等资源,实现专业知识与创业实践的融合,培育孵化技术性创业项目。对于“创新训练工作室”学校给予经费、工作室、教师绩效考核、学生学分等全方面支持。
(三)以“创业园孵化基地”为平台,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学校以浙江海洋大学大学生创业园为孵化基地,引导从“创新训练工作室”培育孵化出的创业项目和创业团队入驻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创业实践。在实体创业实践中,体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重要性,体会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并重的重要性。目前学校建立了1000余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园区为入驻团队搭建创业培训、创业服务、金融投资孵化等平台,提供专利申请、创业咨询、创业指导、后勤保障等全方位服务。团队通过校内创业园孵化基地的实践,进一步掌握企业创业相关知识,熟悉企业运行管理机制,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不断壮大团队的实体经营能力,加强创业项目的孵化速度和成功率。目前从“创新训练工作室”培育的19支技术型创业团队入驻创业园孵化基地进行实体创业实践。
三、“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践的保障机制
(一)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制度保障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一样,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阶段与各方面。学校实行“学生处负责,教务处、团委等部门配合,各学院具体实施”的创新创业项目制运作机制,学生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教育均由学生处牵头负责。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将其作为学生毕业必需条件;实行创新创业学分与专业学分转换制度,将学生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竞赛获奖和创业实践等折算为学分。在学生日常管理方面,学校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原有相关评奖评优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优秀的创新创业学生。在鼓励和引导专业教师参与方面,学校明确教师指导工作量计入年度工作量、指导获奖可获绩效奖励,调动教师参与“链式”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制定有关制度,完善创新训练工作室与创新创业实践选拔、管理。
(二)完善人财物保障机制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保障,学校构建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包括校内和校外师资队伍。校内设置有专职人员3人负责学生竞赛项目运作管理、创新训练工作室和创业园入驻团队的日常管理;聘请了专业教师(主要为学科竞赛项目负责教师)担任链式创新训练工作室负责人;同时聘请了100名由校内有创业经历的教师、校外创业者、工商、税务、金融、法律等专业人士组成的创业导师团,指导学生创业实践。二是加强实践场地支持,在办学条件相对紧张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调配场地保障大学生创业,目前校内大学生创业园有1000余平方米用于创新训练工作室和创业团队创业实践入驻使用,并配备有办公家具等硬件配套设施。三是加强资金保障,学校每年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经费300万元,另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100万元,用于扶持奖励大学生创业实践使用。
(三)拓展外部资源的广泛支持
学校以“校企校地合作”为助推,加强与校企校地之间的合作,拓展外部资源的广泛支持。与舟山市就业局合作设立“浙江海洋大学创业培训中心”,为创新训练团队和创业实践团队提供SYB、KAB等创业培训,邀请青年企业家、企事业专业人员“手把手”传授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与镇海区大学生创业园、舟山市伍邦大学生创业园、舟山市富丽岛创业园、舟山市科技创业园等4家校外创业园签订了合作协议,作为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拓展学生创业实践场所。广泛吸纳政商界人士、创业校友担任兼职创业导师,参与学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为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提供长期的创业指导和咨询服务,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智力支持。
三、“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现实意义
(一)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问题
“链式”体系以学科竞赛和创业孵化为切入点,以真实的创新创业项目为基础,通过教师指导下的“练中学”、“练中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通过创新创业训练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和学科竞赛成绩,提升了创业项目的成活率与质量,取得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促进、双向延伸的效果,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创业的专业技术含量。
(二)解决学科竞赛与创业教育的关联度不强问题
学科竞赛属创新实践范畴,多以获奖作为目标,与创业教育的关联度不强。“链式”体系从学科竞赛项目中选拔有培育价值的项目进入创新训练工作室,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真实地参与项目的专业强化、技术研发与经营运作,,进而发展成为实体创业,延展了学生竞赛的成效应强化了学科竞赛与创业教育的联系。
(三)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脱节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通常仅围绕创新创业项目而开展,忽略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链式”体系通过创新训练与创业实践,让学生直面现实经济生活及商业挑战,让学生走出校园、投身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
四、“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践成效
(一)构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是构建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链式”体系以学科竞赛和创业孵化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基于专业教学的创新训练和创业实践,促进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二是搭建了学科竞赛“项目制运行平台”、创业项目催化培育的“创新训练工作室平台”和创业实践的“校内外创业园孵化平台”。三大平台的建设,整合了专业教育、学科竞赛与创业实践等环节资源及校外资源,有力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二)增强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提高了学科竞赛成绩,提高了创业质量。目前每年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学生累计达4500余人,占在校生人数的50%。近两年学生申请获得授权专利201项,学生发表论文231篇。目前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70余支,其中38支进行了工商注册,25支入驻浙江海洋大学大学生创业园,参与创业的学生占到本科毕业生6.8%左右。其中年营业额在500万以上的团队1支,年营业额在100万以上的团队3支,年营业额在10万以上的团队9支。
(三)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的质量
在“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促进下,全校学科竞赛成绩显著,2014学年和2015学年,在各类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2000项,其中国家级奖项79项;创业类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19项;累计培育了19支技术型实体创业团队,“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的学生创业团队已成为学校乃至舟山市大学生创业中最具科技、专业实力的群体,仅2015年在舟山市各类创业大赛中获得奖项13项。《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CCTV2》、《湖南卫视》等多家国家级与省级媒体报道了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与学生创业团队事迹。
(四)提升了学生核心竞争力
经过“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培育,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解决与思考问题能力、自我管理技能等核心就业竞争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据省教育评估院最新的跟踪调查,我校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和就业满意度逐年提高,升学比例更是进入前10位。
[1]柴葳.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N].中国教育报,2015-06-03(1).
[2]融合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J].高教论坛,2015(11):14-15.
[3]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A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hain Syst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GUO Zhiping DING Yanfeng XIA Lingna
(Students’Affairs Division,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22,China)
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the current university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divorced from professional education,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has established a chain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which integrates professional education,subject competition,innovative training and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ucture of the chain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Based on experience,it has explored a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which links the subject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ve training,and has realized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hain;professional educ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G647.38
A
1008-8318(2016)03-0077-04
2016-04-14
郭志平(1972-),男,浙江龙泉人,副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