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对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僵苗的脱僵效果研究
2017-01-08赵盼月王明浩陈学豪翟少伟
■赵盼月 王明浩 陈学豪* 翟少伟,2
(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厦门361021;2.鳗鲡现代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21)
在鳗鱼养殖过程中,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和自身生理上的差异,而出现形态及生理上老化而生长速度缓慢的鳗鱼,称为“僵鳗”、“三类苗”或“老头鳗”。这种鳗苗在日本鳗鲡鱼养殖中所占的比例高达10%~20%左右,在欧洲鳗鱼养殖中甚至高达30%以上。由于鳗苗价格昂贵,养殖者一般舍不得放弃饲养,而是将其挑选在一个池里集中养殖,一般需要养殖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商品鳗的规格,降低了养殖池子周转率,养鳗成本增加,收益大大减少。
研究表明,僵鳗肠道的消化酶活性低,肠道发育受阻,消化功能差,抗病力差[1]。从饲料营养的角度减少僵鳗的产生及促进其生长成为鳗鱼营养的研究热点。因此,在饲料中外源添加能够恢复僵鳗肠道的正常功能、提高消化酶活性、增加对油脂的利用、增强机体抗病力的生物活性物质,可能具有更好的脱僵效果。
表面活性素是某些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产生的一类环状脂肽,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作用,抗细菌、真菌、支原体和病毒等作用,以及消炎和抗肿瘤、溶血栓作用,杀虫作用等[2-3];具有安全、无毒的特点[2],在极端温度或pH环境下仍然能保持良好的适应性和有效性[4]。研究表明,表面活性素添加在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5-8]、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9]、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10]、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11]等水产动物的饲料中,可以提高消化酶活性,改善血液生化指标和肠道健康状态,提高生长性能;花鳗鲡僵苗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可以提高消化酶活性和肝脏抗氧化能力[12]。表面活性素能否通过发挥其生物活性而改善鳗鱼生长还有待研究。因此,本试验在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僵苗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表面活性素,通过增重情况来评价表面活性素的脱僵效果,为鳗鱼养殖中僵苗脱僵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将体格健壮、规格一致、初始体重为(3.00±0.02)g的花鳗鲡僵苗640尾,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以及表面活性素添加水平为25、50 mg/kg和100 mg/kg的试验饲料。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试验期为70 d。
1.2 饲养管理条件
试验用鳗鱼由福建正源饲料有限公司提供,买回后置于容积为2 m×2 m×1.5 m的PCV桶中暂养两周,暂养期间每天饱食投喂基础饲料2次(每天7:00和18:00),每次投喂前分别按不同处理组制作团状饲料,料水比为1.1∶1,试验期各组的试验期摄食率约为0.82%;待鱼摄食30 min后吸去残饵和粪便并更换30%的曝气自来水。每天观察花鳗鲡僵苗的摄食与生长状况,记录死亡数量和水温,每周测水质,水温控制在28~32℃,溶解氧浓度>7.6 mg/l,氨氮浓度<0.25 mg/l,pH值为7.8~8.2。试验期间水质控制与饲养管理同暂养期。
1.3 试验饲料
基础饲料为福建正源饲料有限公司提供的鳗鱼商品料,主要营养成分为:粗蛋白质47.31%、粗脂肪6.65%、粗灰分12.87%、水分5.94%、钙3.26%、总磷1.97%。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5、50 mg/kg和100 mg/kg的表面活性素(表面活性素由福建正源饲料有限公司提供,有效含量为80%),混合均匀后即为试验组饲料。
1.4 测定指标
试验结束后,禁食24 h,称取每桶试验鱼的重量,计算每桶鱼平均体重后,将超过该桶平均体重的试验鱼(脱僵花鳗鲡僵苗)计数并称重,记录每次称重的结果,用于计算脱僵率和增重率。
脱僵率(%)=[大于或等于平均体重的鳗鲡数(尾/桶)]/[鳗鲡的总数(尾/桶)]×100;
增重率(%)=[僵苗终末均重(g/尾)-僵苗初始均重(g/尾)]/[僵苗初始均重(g/尾)]×100;
脱僵鳗鲡增重率(%)=[脱僵苗终末均重(g/尾)-僵苗初始均重(g/尾)]/[僵苗初始均重(g/尾)]×100。
1.5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SPSS 17.0软件ANOVA模块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表面活性素对花鳗鲡僵苗终末均重、增重率和脱僵率的影响(见表1)
表1 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对花鳗鲡僵苗终末均重、增重率和脱僵率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后,25~10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花鳗鲡僵苗的终末均重、增重率和脱僵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25 mg/kg添加组的试验终末均重和增重率显著高于50 mg/kg和100 mg/kg添加组(P<0.05),且50 mg/kg和100 mg/kg添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5 mg/kg添加组的脱僵率最高,但与50 mg/kg和100 mg/kg添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2.2 饲料中添加不同表面活性素对脱僵花鳗鲡僵苗增重率的影响(见表2)
表2 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对脱僵花鳗鲡僵苗终末体重和增重率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后,25~10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脱僵鳗苗的试验终末均重和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25 mg/kg添加组的试验终末均重和增重率显著高于100 mg/kg添加组(P<0.05),且25 mg/kg和50 mg/kg添加组间、50 mg/kg和100 mg/kg添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本研究中,花鳗鲡僵苗饲料中添加25 mg/kg表面活性素可显著提高增重率和脱僵率,且优于其他高添加水平组。目前,还鲜见表面活性素在鳗鱼饲料中促生长作用的报道。以往的研究表明,饲料中表面活性素添加水平为50 mg/kg,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最佳[5,7-8];20 mg/kg组的中华鳖稚鳖生长性能最高[10];100 mg/kg组斜带石斑鱼生长状况最优[9]。此外,石广举等[11]报道,100 mg/kg NT-6(含有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最好。可以看出,表面活性素在不同动物饲料中的适宜添加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是表面活性素在不同动物细胞膜上发挥生物活性所需的浓度不同所致[13-14],这点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王铜毅等[12]报道,花鳗鲡僵苗饲喂添加表面活性素的饲料后,未脱僵鳗鱼的肠道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得到改善,且50 mg/kg添加组最高。本试验中脱僵鳗鲡的增重率远远高于该组的平均增重率,可能是表面活性素改善了僵苗肠道的健康状况,提高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所致[9,13]。表面活性素在正常生理状况下花鳗鲡鱼以及其他鳗鲡鱼品种饲料中的适宜添加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有关表面活性素对不同水产动物促生长作用的机制报道较少,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可能是通过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善血液生化指标、提高肠道皱襞高度,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肝脏健康状态等方面来提高生长性能[5-6,9,11,15],表面活性素在水产动物体内发挥作用分子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中,表面活性素对花鳗鲡僵苗的脱僵效果未随其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这与本课题组研究其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脂肪代谢指标、肠道健康和肝胰脏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6,13],对石斑鱼生长性能和肝脏健康指标的影响[9],以及对中华鳖稚鳖增重率和血液生化指标作用[10]的结果类似,即超过适量添加水平的表面活性素对水产动物的作用效果无进一步提高,甚至出现降低的趋势。这可能主要与表面活性素发挥表面活性作用方式有关。研究表明,表面活性素的多种生物学活性以表面活性作用为基础。当表面活性素发挥表面活性作用时,其乳化效果与用量直接相关,在临界胶束浓度以下时,其乳化能力随着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临界胶束浓度后,乳化性能趋于稳定,即使加大用量,乳化效果也不会有太大变化[16]。
4 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花鳗鲡僵苗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组可显著改善增重率和脱僵率,25 mg/kg添加水平组脱僵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