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秘的鳗鲡

2017-07-20凌波

天天爱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鳗鲡凌波海洋

文/凌波

神秘的鳗鲡

文/凌波

“无法破解,带着海洋之力,是洋流携我们而来,一份幼鳗的记忆,为了再度重返。”

——《海洋颂》爱尔兰诗人哈利·克里夫顿

鳗鲡又被称为鳗鱼,在拉丁文中,它被称为Anguilla,就是蛇的意思。这是因为鳗鲡的外形和运动方式就像蛇一样,不过它可是名副其实的鱼类,生活在水中,靠腮呼吸。世界上一共有19种淡水鳗鲡,除了欧洲鳗鲡和美洲鳗鲡分布在大西洋沿岸,其余17种鳗鲡都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

在我国,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对鳗鲡就有了认识,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鳗,鱼名,从鱼曼声”。后来,《正字通》《本草纲目》等典籍对鳗鱼的形态、生态及药用价值也有相关的图文记载。但是这种认识大多都是基于鳗鲡在食用方面的特性,而把鳗鲡作为一种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对它的性别、生长阶段和繁殖洄游等特殊性的研究一直到近代才逐渐细化。

性别变变变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鳗鲡没有性别,也不用交配生子,它们来自于大海无尽的深渊中。这种说法听起来荒谬,但是有一部分是正确的,鳗鲡的确没有性别之分。

鳗鲡能够根据环境来选择自己的性别。当鳗鲡的数量很多且食物不足时,它们就变成雄鱼;当鳗鲡数量少、食物充足时,它们就会变成雌鱼。例如,在我国台湾海峡中的鳗鲡数量就比较少,所以,那里的鳗鲡大多数都是雌鱼。

外形变变变

鳗鲡的一生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在这6个阶段中,鳗鲡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形态,以至于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把它们当作了不同品种的鱼类。直到20世纪初,丹麦生物学家约翰·施密特在经过大规模考察、研究后才发现,这些“不同的品种”仅仅是鳗鲡的不同生长阶段。

鳗鲡在深海产卵,每条鳗鲡一生仅产卵一次,产卵后,成年的鳗鲡就会死亡。

柳叶鳗

它们的形状像柳叶一样,身体呈扁平状,便于它们在海洋中随波逐流。

玻璃鳗

在接近陆地边缘时,鳗鲡的身体会变成流线形,以便它们对抗强劲洋流的影响。这时,鳗鲡的身上开始出现骨骼,它们开始主动游弋,而不再随波逐流。

鳗线

进入河水后,鳗鲡身上开始出现黑色素,大量人工养殖的鳗鱼苗就是鳗线。野生的鳗线喜欢躲在泥沙中,方便它们觅食,并避开敌人的侵袭。

黄鳗

在河水中,鳗鲡慢慢长大,身上开始出现漂亮的黄色。黄鳗喜欢躲在泥沙和石缝等阴暗的地方。

银鳗

成熟的鳗鲡就是银鳗,它们最大的标志就是银白色的肚皮。这时,它们体内积蓄了足够的脂肪,眼睛变大,胸鳍变宽,消化器官退化,生殖器官慢慢发育,开始为它们游回深海产卵做好准备。

勇敢冲冲冲

每年秋天,成熟的鳗鲡会从江河湖泊出发,经过漫长的旅程,到海洋去产卵,这个过程叫繁殖洄游。为了产卵,欧洲鳗大约要洄游1万多公里,经过2—3年,才能到达产卵的目的地。所以,经过这样高强度、远距离的跋涉到达产卵地点后,鳗鲡几乎已经筋疲力尽,在产完卵之后,它们就会死亡。这也就是人们为什么看不到成年鳗鲡再游回河流的原因。

鳗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维生素A和E的含量都很高,可防衰老和动脉硬化,还有护肤、美容的功效呢,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天然佳肴。不过,鳗鲡的血是有毒的,这种毒素能通过加热被破坏掉,因此鳗鲡必须煮熟才可食用。而在烹饪鳗鲡的时候,如果手指有伤,一定不要接触生鳗血,否则会引起中毒。

猜你喜欢

鳗鲡凌波海洋
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看你
花神
日本鳗鲡循环水养殖技术及发展史
泥鳅鱼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花鳗鲡静水养殖实用技术
花鳗鲡静水养殖实用技术
十里荷香赏荷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