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让中国年轻人看到更多可能性
2017-01-07申学舟
申学舟
我觉得更多的年轻人
还是需要有人来带动,
去让他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也需要有人去刺激他们
使他们学会进行独立思考,
形成属于自己的一些东西。
VICE中国成立的这3年以来,所遇到的挑战更多来源于自身。从第一年刚刚起步,到第二年有了一定的基础,并逐步上升。再到2016年不管是受众、品牌合作,还是其他各项业务都有了特别大的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从初期相对随性的工作方式,变得更有计划、更有效率,包括整个团队如何更好地协同,都成了需要思考的东西。
在内容层面,我们比较注重本土内容的生产,这一部分2016年已经达到40%,希望2017年能更进一步,最终的目标是本土内容占70%,来自VICE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内容占30%。之所以这样规划,是因为一方面在中国市场本土内容更能让受众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国际内容则是帮他们打开一个看世界的窗口。
从形式上来说,我们有图文内容和视频内容。由于视频内容的投入更大、制作周期更长,所以目前图文内容占比更大。但从影响力、表现力的丰富性,传递信息的多样性来看,视频内容还是更占优势的。在视频内容上,我们已经有了几个相对成熟的系列,比如《年轻人们》 《消费时代》等,还有2016年被很多人关注到的《滑手日记》。
2015年的爆款《触手可及》是关于陈冠希的一部纪录片。之所以能火,一是因为陈冠希本身是名人,二是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有一定的争议性。但从我们的角度,选择陈冠希首先并不是因为他身上名人的属性,而是他作为一个年轻人,从少年成名到“艳照门”事件,再到之后的种种境遇,事业下滑,重新寻找自己的方向,包括涉足潮流领域等——这样的故事很有代表性。对于任何一个年轻人来讲,都会经历这个阶段,而某个个体身上会有某些群体性的特质,只不过体现在陈冠希这样一个名人身上,起伏更大,传播力也更大。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VICE可能是叛逆的,或者反主流的。但我们从来不这么觉得,而是想在主流价值体系之外,将VICE认可的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受众,提供给他们另一种选择或者说可能性。这种主流价值体系之外的东西,新的想法、新的文化、新的趋势,最初时都是被一小部分有创造力的、更敏感的人所催生出来的。它非常有生命力,并且能不断影响更多的人。
要达到这一目标,我觉得相较于西方国家,中国的情况确实复杂一些。一方面,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年轻人区别挺大。另一方面,过去的发展一直以经济为主导,垂直文化的形成相对滞后,成熟度还没有那么高。
因此,我觉得更多的年轻人还是需要有人来带动,去让他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也需要有人去刺激他们使他们学会进行独立思考,形成属于自己的一些东西。这一点上,西方年轻人会成长得比较早,因为他们的教育方式更自我、更个性,但是在中国则更强调共性。
我们这两年没有刻意去做市场营销,但依然有很多品牌希望与我们合作。我们现在有一个创意团队,从策略到创意、执行,再到内容制作和传播,所能提供的服务非常完善。对于我们来说,会先选择一些契合度、价值观更接近的内容去做。我们会有很多坚持,比如一些硬性的品牌体现都会拒绝,而是以好玩、有趣为核心来做营销内容。也只有坚持了这些,才能更好地帮助品牌达到跟我们的用户沟通的目的。
随着整个公司发展趋于稳定,2017年我们希望尝试更多有趣好玩的事情,除了图文、视频、线下活动之外,看看是不是还有其他好玩的形式和介质是可以去开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