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预防及护理的现状与展望

2017-01-07

护理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筛查病人护理

蒋 茜

脑卒中预防及护理的现状与展望

蒋 茜

概述脑卒中危险因素、国内外预防现状,重点综述了脑卒中预防及护理,并对脑卒中的预防及其护理从多方面进行展望。

脑卒中;预防;护理;现状;展望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目前,脑卒中在美国被列为第四大致死性原因。从全球范围来看,近年脑卒中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逐渐下降(发病率0.112%~0.223%),而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发病率0.073%~0.165%),接近发达国家水平[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已成为脑卒中高发国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高,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其中发生率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同时给病人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而我国对脑卒中的预防体系尚处于发展阶段。现就脑卒中预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 脑卒中预防的意义及其危险因素

1.1 脑卒中预防的意义 美国每年新增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超过69万人,每年有24万多人罹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每年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为3%~4%[3]。目前,脑卒中年复发率之所以处于历史性低点,应归功于预防性治疗方法的发现,包括抗血小板治疗以及有效治疗高血压、心房颤动、动脉狭窄、高脂血症等。世界各国脑卒中的防控经验表明:针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脑卒中的发生,并且对已发病的病人可控制其病情,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及复发率,最终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已发生脑卒中的病人及其家属不再满足于保住性命,更希望因疾病所致的功能障碍能够得到恢复或有所改善,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并回归社会及家庭。因此,更需要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其发生及复发。除此之外,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导致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加,以及发病后的高致残率现状。因此,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没有患病的人群也希望减小脑卒中发生的概率,以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

通常,脑卒中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其中一级预防针对从未患过脑卒中的病人,即通过指导全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二级预防是针对发生过脑卒中的病人,通过寻找病因和控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预防脑卒中复发。部分研究也将脑卒中预防分为3级,除一级、二级预防外,增加三级预防,主要是针对疾病发生后并发症和残疾进行治疗和功能康复,降低致残率、致死率。

1.2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性和不可干预性两类[4]。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族、遗传;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酗酒、少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等。见图1。

图1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2 脑卒中的预防

2.1 一级预防 对于一级预防,促进公众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加强人群的公共卫生教育,教育公众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会大大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包括鼓励戒烟、避免酗酒、规律锻炼、避免肥胖、降低脂肪和胆固醇摄入等。但个体之间发生脑卒中风险存在很大差异,具体措施也不尽相同。2014年《Stroke》发表了最新版美国心脏协会/美国脑卒中协会(AHA/ASA)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4年)[5],目前建议并推广使用脑卒中风险评估工具(如AHA/ACC CV风险计算工具),用这些工具进行脑卒中风险评估有助于鉴定能够从治疗依从性干预手段中获益的病人以及不能通过单一风险因素治疗的病人。且这些计算工具能提醒临床医生关注病人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于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遗传因素),询问家族史以识别脑卒中风险增高的病人;对于少见遗传病因的脑卒中病人,建议其行遗传咨询。指导病人进行体育运动,它与脑卒中风险的降低相关。饮食方面提倡降低钠摄入,增加钾摄入,从而降低血压,推荐DASH(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饮食,强调水果、蔬菜和低脂乳制品的摄入,并减少饱和脂肪酸[5]。进行血压的常规筛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手段对高血压病人进行个体化降压治疗,当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时可明显减少脑卒中的发生[6]。

2.2 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的关键在于识别首次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不同病因应首选不同的二级预防策略。对于因高血压导致穿支动脉损害,从而导致腔隙性脑梗死以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人来说,控制血压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对于有非狭窄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口服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则为最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对伴有颈动脉严重狭窄的脑卒中病人而言,受累动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应为首选。心源性栓塞的病人,在无抗凝药禁忌情况下,应首选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总之,对于首次脑卒中病人,进行心脏、脑血管、血液方面全面评价,以识别其所有脑卒中危险因素,有助于制定二级预防策略。而病人住院期间也是启动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最佳时间。

2014年AHA/ASA在《Stroke》杂志上发表了2014年版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指南。指南中提出了为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预防脑卒中复发全面而又及时的循证医学建议[7],包括针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非心源性脑卒中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等问题的循证医学建议及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进一步预防脑卒中复发的建议,并增加了对睡眠呼吸暂停和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前期的干预。现在更强调生活方式以及肥胖作为潜在靶点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生活方式的修正可以降低血管风险。

目前,指南提出临床无症状的脑卒中是二级预防的关键切入点以及预防点,而脑成像是鉴定临床无症状性脑卒中的证据[3]。临床医生进行无症状脑卒中常规诊断时应询问病人是否实行了二级预防措施。

3 国内脑卒中预防现状

2014年中国脑卒中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提到已取得如下成果[8]:一是构建了覆盖全国的脑卒中防控网络体系,建立了区域性防治救治中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厅、局)和新疆建设兵团发展了300余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二是完善相关制度,推进基地医院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脑卒中预防/筛查门诊”和“脑卒中随访门诊建设”;推进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的建设;推行多学科联合脑卒中诊治,积极开展脑卒中中心、脑卒中单元的制度化建设;努力推动多种脑卒中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三是两个医改专项稳步推进。四是数据库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五是健康宣教广泛开展。六是积极开展贫困救助活动。目前国内已有《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指导规范(试行)》指导脑卒中的预防[9],图2为规范中提到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基本框架。

图2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构建图

4 脑卒中预防中的护理干预

4.1 护理干预的意义 脑卒中预防的护理干预是一种对脑卒中病人经济、快捷、简便的管理方法,通过护理人员的干预,改善病人对脑卒中预防的态度,从而直接影响行为方式的改变,提高病人预防脑卒中复发的自我健康照护管理能力。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减少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而且减少脑卒中病人的复发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护士给予脑卒中病人全面的健康教育,将有理论依据的经验提供给病人,有利于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规范用药,从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及复发。

4.2 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评估 (见图3)

图3 脑卒中危险因素评估

4.3 护理干预方法

4.3.1 生活起居

4.3.1.1 戒烟 吸烟可使脑卒中的危险度增加,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此外,长期被动吸烟也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向病人宣教必须戒烟,同时动员家属戒烟,尽量避免被动吸烟,以减少被动吸烟的危害。戒烟途径包括宣教劝说、尼古丁替代产品、口服戒烟药等。

4.3.1.2 适量饮酒 大量饮酒增加脑卒中风险,可导致乙醇诱发性高血压、血液的高凝状态、心肌梗死后心房颤动、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征。因此,要杜绝或减少酗酒者的饮酒量,非饮酒者不建议饮酒。

4.3.1.3 控制情绪 脑卒中病人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其中抑郁发病率为20%~60%[10],焦虑发病率为3%~34%[11]。病人情绪不佳会影响疾病预后,护士应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树立新的生活目标。一方面,护士给予病人心理疏导,以唤起病人的积极情绪,改善或消除负性情绪;另一方面,指导病人自身调节情绪,嘱病人平卧,微闭双眼,上肢放于身体两侧,让病人握拳、松拳,深吸气、慢呼气,并嘱病人听舒缓的音乐,以稳定情绪。

4.3.1.4 维持合适的体重 体重指数(BMI)的增加会加快脑卒中的发病风险。BMI应控制在18.5kg/m2~24.9 kg/m2[12],BMI在25.0 kg/m2~29.0 kg/m2为超重,BMI>30.0 kg/m2为肥胖[5]。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脑卒中策略——脑卒中二级预防建议所有超重的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减肥,维持BMI在18.5kg/m2~24.9 kg/m2,女性腰围<88 cm,男性腰围<102 cm[12]。

4.3.1.5 睡眠 有学者指出脑卒中会导致病人睡眠结构的改变以及睡眠质量的降低,从而加重了病人神经功能损伤以及治疗后认知障碍的加剧。睡眠障碍与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改善睡眠有助于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康复和生存质量提高。首先,尽可能消除各种不利于病人睡眠的因素;其次培养病人良好的睡眠习惯。具体措施:首先,避免饮酒、饮茶和含咖啡因的饮品,睡前不大量饮水,以减少夜尿;其次,调节病房的温度、光线和声响,使病人感到舒适,消除影响睡眠的躯体不适;第三,指导病人每天进行放松训练(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个愉快的想象主题,系统性地紧张和放松全身各主要肌群的训练方法),入睡前培养其平稳松弛的心态等;最后,给予药物治疗,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相应的镇静药物。

4.3.2 饮食 合理膳食,进食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食物,减少饱和脂肪酸,增加多烯脂肪酸,避免暴饮暴食及过饱进食,提倡荤素搭配,控制动物脂肪摄入,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

4.3.3 运动 美国医学博士Goldstein等[13]研究证实:保持适当运动可使脑卒中发病率降低20%,高活动量可使脑卒中发病率降低27%。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脑卒中复发。因此,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适当进行运动,对有能力进行体力活动的病人,养成每日运动的习惯;对肢体运动障碍的病人,每日进行康复训练。

4.3.4 心理护理 脑卒中病人不仅躯体功能丧失,而且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和激惹等。脑卒中后的心理障碍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精神痛苦,而且负性情绪会严重影响躯体疾病的临床康复及预后,导致生存质量下降。对脑卒中病人采取积极的早期心理护理,可使其尽早进入心理康复良性循环。一方面对脑卒中病人多关心、多倾听、多照顾、多沟通,激发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减轻病人的恐惧、焦虑等心理,鼓励病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向脑卒中病人家属讲解情感支持的重要性,帮助家属正确认识脑卒中,使家属能够主动关心、爱护、帮助病人,同时还要关注家属的心理,因为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辅助病人的日常活动,这给他们自身的健康和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不利影响,因此及时发现病人家属的不良情绪并给予疏导、安慰、支持及帮助也很重要,避免影响脑卒中病人的情绪,使脑卒中病人家属能够尽快进入支持配合医疗、护理的角色。

4.3.5 用药指导 脑卒中病人需长期服药,因此在病人用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告知病人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严格遵照医嘱服药,不能擅自停药或减药。因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会定期抽血检查,所以要告知病人并取得其配合。护理人员通过对病人用药行为的监督、指导、教育,能够提高病人长期服药的依从性。

4.3.6 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病人病死率及致残率,首次脑卒中后未用或未坚持康复治疗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较高,说明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有一定的意义。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配合康复师指导病人积极地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语言功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认知功能康复等。

4.3.7 出院指导 做好出院指导有助于减少脑卒中复发,并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脑卒中的复发先兆。出院指导内容有: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监测血压;按医生要求复诊,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就诊;继续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锻炼。

4.3.8 家庭访视 有研究对脑卒中病人的随访发现:进行个体化强化教育及行为干预,病人的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有明显提高[14]。通过家庭访视,与脑卒中病人及家属建立长期的随访关系,加强对脑卒中病人及家属的疾病知识宣教,让病人及家属了解脑卒中及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引起足够重视,并积极主动地采取防范措施。访视内容包括心理咨询、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生活指导、脑卒中危险因素评估、脑卒中健康知识宣教等。目的在于了解出院后脑卒中病人的遵医行为、生活方式现状等,给予评价并找出相应措施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减少脑卒中的复发。

5 展望

随着慢性病发病年龄的提前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不仅脑卒中防控的形势更加严峻,而且它的经济负担也是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府社会的投入、家庭承受能力所难以应对的。传统观点认为:脑卒中只是人体衰老的一种结果,它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死亡或严重残疾。但是,在过去20年里,越来越多的证据已经颠覆了这种认识[15]。更有效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策略、更好地识别最高危和最需要积极干预的人群、在脑卒中发病后立即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进一步证明脑卒中是一种可以防治的疾病。

5.1 构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 脑卒中预防首先需要明确预防对象。目前国内已有脑卒中预防指南和筛查流程,一些医院也建立了脑卒中专科门诊。但是,仍要基于病人主动就诊才能发挥其作用,而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一般没有明显症状,无法得到筛查及防治服务。这样的人群数量庞大,是脑卒中预防的重点。高危人群筛查得不到保障,会直接影响脑卒中预防工作的开展。促进筛查工作的推广需要从普通人群和医疗保健机构两方面着手,共同构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对于普通人群,医院需要加大脑卒中知识的宣传教育,护士需要协助医生做好宣教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脑卒中、重视脑卒中,并鼓励人们定期进行体检。对于医疗保健机构,应将脑卒中筛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并加强重视,护士需要掌握必要的筛查护理技术,最终提高全民脑卒中的有效筛查率。

5.2 多科室、跨学科合作 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高,涉及的基础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不仅仅是神经科医务人员的职责,应推广神经科以外的科室,如内分泌科、心血管等医师共同承担起脑卒中高危病人的筛查、预防和脑卒中病人的救治重任。脑卒中的防治需要多学科的医生参与,包括流行病学、基础科学、神经科、心血管科、神经康复、神经影像、重症监护等。这些医师能够管理门诊、病房、监护室的脑卒中和隐源性脑卒中病人。同时增加对脑卒中专科护士的培养,壮大脑卒中护理队伍,构建跨学科脑卒中专科团队。

5.3 加强社区医护人员的脑卒中防治能力 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院士指出重视高危人群在社区医院的预防,是脑卒中防治的关键。社区医院不仅可以兼顾健康教育和早期筛查的重要职责,而且可以成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卒中后病人日常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一项对北京社区医护人员脑卒中复发防治知识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社区医护人员尚不完全具备系统管理脑卒中病人的能力,他们的脑卒中复发防治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16]。由此,应加大对社区医务人员的脑卒中预防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对脑卒中防治的认识及相关专业知识水平,转变轻预防、重治疗的观念,重视预防工作。社区医务人员应熟练地掌握引起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及防控措施,并对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干预可控制的危险因素,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5.4 有效干预人群的不良生活习惯 据国内外大量科学资料证明,近代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多种疾病中,最严重的并非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而是由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造成的[17]。长期负担精神压力、抽烟、酗酒、不健康饮食、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是当前较常见的不良生活习惯。而在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中,吸烟、饮酒更为严重。以吸烟为例:吸烟是世界八大死因中的6种死因的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发表的公报称:全球每年至少有500万人死于吸烟所导致的各种疾病;中国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男性吸烟率高达48%[18]。国内外研究均表明生活方式的改善可以预防80%的脑卒中[18]。故应动员全社会人员参与,在社区人群中采用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吸烟者进行干预,如戒烟咨询、尼古丁替代疗法、心理辅导、口服戒烟药等。护士需要在脑卒中预防宣教工作中突出对人群不良生活习惯的干预,指导其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多进食水果、蔬菜和低脂食物、适量饮酒、规律性锻炼保持正常体重)可能减少80%首次脑卒中的风险(与不采取这些措施相比)[19]。

5.5 控制肥胖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014年5月30日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所的一项研究表明,过去30年里中国肥胖率急剧上升,导致4 600万成人“肥胖”、3亿人“超重”。《柳叶刀》上发布的研究报告分析了188个国家人口的体重趋势,发现超过28%的中国成年男性和27%的成年女性体重“超重”或“肥胖”[20]。肥胖容易催生各类基础病,也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健康的饮食结构和良好的运动习惯可有效控制肥胖的发生。我国的一项调查表明:过去几十年间,国民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明显上升,谷类消费量呈下降趋势,而且早已超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上限。我国水果摄入量也明显不足。大城市居民的平均健康状况更加堪忧。采用健康饮食,保持低糖、低盐、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有益于脑卒中的预防。另据调查:我国经常参加锻炼的人口比例不高,1982年为22%,2008年也仅为23.5%,这种不良趋势,引致超重和肥胖的人口大量增加。这20年间我国人口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了97%[18]。合理运动可降低血糖、血脂和血压,减轻体重和增加免疫力。医护人员需要掌握疾病与饮食和运动关系的必要知识,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饮食改善计划和运动计划。以饮食与运动结合的干预方式控制高危人群的肥胖,能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5.6 应用风险评估工具 存在脑卒中高危因素而从未发病的潜在病人数量庞大,如何从筛查对象中将他们识别出来是确定脑卒中预防范围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有一些可参考的风险评估工具,但国内没有统一的筛查标准。对高危因素的评价不统一会出现漏筛和误判,而且还会影响干预方案的制定和干预效果。借鉴国外已有的风险评估手段和标准,结合国内情况和特点设计出符合国内人群的脑卒中风险评估工具。对未发病的潜在病人进行常规性的风险评估;对风险较高的病人需要进行周期性复查和健康追踪。这些计算工具能够提醒临床医生与病人可能存在的风险。只有早期、准确识别出脑卒中高危病人,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预防和治疗手段。医务人员需要了解并掌握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护士配合医生对人群进行评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准确、标准的筛查服务,获得可信的数据用以指导防治工作。

5.7 培养脑卒中专科护理人员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脑卒中发病人数逐年递增,护理人员的主要精力多集中在对病人的护理上,少有专门关注未发病人群的护理单元;扩大脑卒中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会对此类疾病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有效的防治工作,可使脑卒中可防可控,关注脑卒中,立即行动,早筛查、早治疗、早康复,降低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目前,国内普遍以神经科护士为主承担相应的护理工作。但是脑卒中病因复杂、涉及多个学科,而且需要从筛查、防治到康复的持续护理,所以应该设置专门的护理岗位。脑卒中专职护士除了需要具备神经科专科基础外,还应掌握流行病学、心血管、影像、重症监护、康复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并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从事脑卒中护理的人员应专岗专责,使脑卒中的预防和护理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

5.8 脑卒中病人的延伸护理 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死亡率和致残率高,一旦发病,部分病人需要较频繁、长久的治疗与护理,仅在医院就诊不足以满足所有病人的需求;因此,这类病人的康复可向社区和家庭延伸。加强脑卒中病人护理的延续性,将脑卒中病人的医疗服务延伸到院外,通过专科护士家庭指导,与脑卒中病人及家属建立长期的随访关系;加强对脑卒中病人及家属疾病知识的宣教,让病人及家属了解脑卒中发病机制及其危险因素,引起其足够重视,并积极主动地采取防范措施。访视内容包括心理咨询、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生活指导、脑卒中危险因素评估、脑卒中健康知识宣教等。专科护士还应了解出院后脑卒中病人的遵医行为、生活方式等,给予评价并找出相应措施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减少脑卒中的复发。重视并加强社区脑卒中病人护理,与社区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定期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脑卒中疾病相关的培训及护理指导,并对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针对出现的问题给予其指导意见,提高社区对脑卒中病人的预防护理能力和病人的康复率。

5.9 重视脑卒中的预防护理研究 由于脑卒中预防和护理在国内尚处于发展阶段,很多护理理论和方法都没有形成。所以,专科护理人员需要在其护理岗位上安排资源进行相关的护理研究工作。通过合理设定康复组和对照组,制定详细的脑卒中预防护理内容,针对各种症状和健康指标给予相应的护理建议与计划,制定健康追踪表,安排定期体检和指导康复评价标准,分析护理结果并对比差异,总结脑卒中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是今后脑卒中防治护理的发展方向。此外,协助完善及维护脑卒中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并依照量表开展工作,同时还需要对详细的护理方法与理论做持续的改进工作。

6 小结

脑卒中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病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从广大人群到医疗机构都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应从医患双方同时开展工作,转变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脑卒中预防工作的全面开展不仅需要医护人员从专业角度积极科研和实践,还需要医疗体系相关各组织及病人、家属与未发病人群的参与。首先,社会各方面需要对病情影响和预防给予足够重视,需要积极开展公共卫生教育。其次,医护人员需要以更专业的做法提供预防措施。再者,人们需要增强对自身的健康责任,关注脑卒中的早期预防和护理。最后,脑卒中需要在医学理论基础上构建系统化的管理与护理方法体系才能实现有效预防的目的。充分做好脑卒中的预防工作可以降低发病率,改善广大人群的健康状况,并降低脑卒中对医疗资源的过量占用。

[1] Feigin VL,Lawes CM,Bennett DA,etal.Worldwide stroke incidence and early fatality reported in 56 population-based studies:a systematic review[J].Lancet Neurol,2009,8(4):355-369.

[2] 中国心脑血管病网.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指导规范概述[EB/OL]. [2012-08-22].http://www.cnstroke.com/upload/acce/2012-08/20120822310293175.pdf.

[3] 丁香园.2014年美国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新增内容详解[EB/OL].[2014-04-30].http://neuro.dxy.cn/article/75803.

[4] 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等.神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53.

[5] Meschia JF,Bushnell C,Boden-Albala B,etal.Guidelines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stroke: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4,45:3754-3832.

[6]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

[7] Kernan WN,Ovbiagele B,Black HR,et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4,45(7):2160-2236.

[8] 中国心脑血管网.中国工程院王陇德院士在2014年中国卒中大会报告[EB/OL].[2014-06-06].http://www.cnstroke.com/newsinfo/news/NewsDetail.aspx?t_id=2292&cCode=00010002.

[9] 百度文库.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指导规范(试行)[EB/OL].[2012-09-26].http://wenku.baidu.com/link?url=0ibh0qKqDibROE7_diA1kl_9tt9Kz4q6_SjE_0ZN9Op1WtxzYxua4pICzILUDt4I5K6tLs8upqpcqNJB3S1BwJX5x8R5_w1LQKdFH2pmyQu.

[10] 刘畅勤,解翠红,孙圣刚.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840-3841.

[11] Pohjavaara T,Leppavuori A,Siira I,etal.Frequency and clinical determinant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J].Stroke,1998,29:2311.

[12] 王玉才,秦海强.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卒中策略——卒中二级预防[J].中国卒中杂志,2010,5(2):155.

[13] Goldstein LB,Adams R,Alberts MJ,etal.Primary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a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Stroke Council:cosponsored by the Atherosclerotic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Interdisciplinary Working Group;Cardiovascular Nursing Council;Clinical Cardiology Council;Nutrition,Physical Activity,and Metabolism Council;and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Outcomes Research Interdisciplinary Working Group[J].Stroke,2006,37(6):1583-1633.

[14] 东梅.对脑卒中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8(12C):3292-3293.

[15] 英国国家慢性病协作中心.英国国家急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和初步处理临床指南[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8,16(10):721.

[16] 江滨,方向华,吴永浩,等.北京地区医护人员脑卒中复发防治知识水平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2):1134-1137.

[17] 姜肃.不良生活方式与亚健康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7):119.

[18] 王陇德.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中国之2020[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3):245-246.

[19] Goldstein LB,Bushnell CD,Adams RJ,etal.Guidelines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stroke,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1,42:517-584.

[20] 新华网.美媒:中国成为第二肥胖国[EB/OL].(2014-05-30)[2014-06-01].http://news.xihuanet.com/world/2014-06/01/c_126570663.htm.

(本文编辑李亚琴)

Status quo and prospects of stroke prevention and its nursing care

Jian Qian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730 China)

It summarized the risk factors of stroke and the status quo of stroke prevention in both China and in abroad.It mainly reviewed th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care of stroke patients.Moreover,it looked forward strok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care in the future from multiple aspects.

stroke;prevention;nursing care;status quo;prospect

蒋茜,主管护师,本科,单位: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R473.74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01.003

1009-6493(2017)01-0007-07

2015-09-28;

2016-10-16)

引用信息 蒋茜.脑卒中预防及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2017,31(1):7-13.

猜你喜欢

筛查病人护理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谁是病人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