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元化纤汤治疗肝纤维化90例临床观察
2017-01-06黄梅花通讯作者崔向清
黄梅花 施 斌 通讯作者:崔向清
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十堰 442000 2.北京中医药大学
复元化纤汤治疗肝纤维化90例临床观察
黄梅花1施 斌 通讯作者:崔向清2
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十堰 442000 2.北京中医药大学
复元化纤汤;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受到炎症刺激及发生坏死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慢性、渐进性的病理过程,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中间环节。有资料表明,目前肝硬化患者已占我国内科总住院人数的4.3%~14.2%[1]。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炎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能否早期诊断肝纤维化,是控制肝炎肝硬化的关键。肝活检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但具有一定局限性。
研究表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肝纤维化尤其是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有较为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血清IV-C、LN、HA、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肝内炎症程度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CⅢ、IV-C在慢性肝炎轻、中、重度组及肝硬化组逐渐升高,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是反映肝纤维化的较可靠指标。LN是肝细胞外基质的非胶原糖蛋白,在肝纤维化时大量沉积于肝窦内皮细胞间隙,降低内皮细胞的通透性使其毛细血管化,其血中的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其中HA水平升高最具意义,特异性可达90%以上,灵敏性约85%,明显高于IV-C和LN,如四者联合检测可将灵敏性提高到95%,特异性为87.8%,因此,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通过联合检测HA、LN、IV-C及PCⅢ并与其病理分期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该四项指标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价值。了解该法在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为临床使用该法并注重该法的全程使用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肝纤维化的病理机制关键为湿热疫毒残留难尽,正气虚弱是内因,瘀血阻络是病理基础。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成为本病的常用治法。复元化纤汤是我科经验方,具有益气活血、清化湿热、化痰散结的功效。临床上通过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证实了治疗肝纤维化加用复元化纤汤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本方参照现代药理研究,精选药物,选用黄芪、童参、三七、丹参、当归、白芍、柴胡、水蛭、三棱、莪术、枳壳、橘络、炙甘草组方,为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提供了临床有效的治疗药物,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中的作用,本方按中医理论组方,为纯中药配伍,符合中医临床治疗理论,经多年应用安全有效,不违反相关卫生主管部门规定。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治疗组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37.6±13.6)岁,平均病程(3.94±1.92)年。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37.4±13.1)岁,平均病程(3.92±1.87)年,两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属A级,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有关慢性肝炎的诊断标准[2]。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乙肝诊断标准,且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PCⅢ、LN、IV-C)4项均高于正常者;年龄在l8~65岁者,男女不限。
排除标准:①重型肝炎、肝昏迷前期,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者以及肝癌患者;②合并心脑血管、肺、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肿瘤及精神异常患者;③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妊娠妇女,近期使用过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患者,过敏体质者;④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⑤西药抗病毒治疗或停用未到半年以上者或同时应用其他同类药。
治疗方法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复元化纤汤250 mL,每天2次。两组均选择干扰素、维生素B、维生素C、肌苷及辅酶Q10等药物口服或静脉滴注辅助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主症、肝脾回缩、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检测方法:肝功能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血浆标本及加样步骤均参照试剂盒说明)。另外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各检查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一次。①肝功能观察于治疗前、后分别取两组患者血液样本,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r-谷氨酰转肽酶(GGT)、白球比值(A/G)指标。②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观察于治疗前、后分别取两组患者血液样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包括血清HA、LN、PCⅢ、IV-C。③B超检查及不良反应,B超检查肝、脾。治疗前后一般体格检查,血、尿、粪常规检查,肾功能、心电图各检查1次。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基本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肝脾肿大缩小或稳定不变,无叩击痛;肝功能检查正常,或原值下降70%以上,并持续6个月者;肝纤维化指标1项以上正常(参考指标)。有效: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且无明显压痛及叩击痛;肝功能检查正常,或原值下降50%以上,并持续3个月者;肝纤维化指标有所好转(参考指标)。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1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肝功能指标: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ST、ALT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GG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G显著增加(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ST、ALT、GGT、A/G比较
3.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HA、PCⅢ、LN较治疗前极显著降低(P<0.01),IV-C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A、PCⅢ、IV-C和LN含量比较
4.B超检查:治疗组治疗前后肝、脾B超各项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右肝斜径、门静脉直径、脾脏指数均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亦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B超影像学检查比较±s)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显著提高临床疗效(P<0.01),提示复元化纤汤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极显著降低AST(P<0.01)、ALT(P<0.01),显著降低GGT(P<0.01),能显著提高血清白/球蛋白比值(P<0.05)。说明复元化纤汤能显著改善肝功能,具有明显的保肝护肝作用。B超检查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右肝斜径、门静脉直径、脾脏指数均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亦显著下降(P<0.05)。对纤维化指标的作用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HA、PCⅢ、LN较治疗前极显著降低(P<0.01),IV-C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复元化纤汤有显著降低肝纤维化指标的作用,从而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
讨论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国,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肝癌,最终肝衰竭的共同病理基础和必经阶段[3~5]。因此,肝纤维化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甚至逆转,就成为阻断这一恶性发展链的关键环节。目前,随着对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使肝纤维化的防治、逆转成为可能。国内外学者也从病因角度予以抗肝纤维化纯西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患者往往因药物价格昂贵、不良反应较大而无法坚持长期治疗,且远期疗效不尽人意[6]。而中医药因其对于肝纤维化疗效较好且毒副作用低,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诊断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肝纤维化的诊断目前仍以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为标准,但肝活检术是一项创伤性检查,存在取材误差及只能对肝纤维化进行大致的静态评估等缺点。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血清IV-C、LN、HA水平的变化与肝纤维化程度、肝内炎症及坏死程度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非创伤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中医将肝纤维化归入“胁痛”“鼓胀”“癥瘕”“积聚”等范畴。文献报道肝纤维化的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本病形成多是脾胃内伤,湿浊邪毒外侵,肝失疏泄,气血瘀阻,逐渐形成毒痰瘀互结于肝络,从而形成瘕积、痞块,遂成此病。肝纤维化的病机特征是气、血、津液运化失于常度,湿、毒、痰、瘀的滞留;其病机关键是痰瘀郁结,病损以肝为主,与脾肾密切相关。正气虚弱是内因,瘀血阻络是病理基础。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成为本病的常用治法。
方中柴胡能条达肝气,疏肝解郁;赤芍善走血分,能清肝火,除血分郁热,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丹参活血化瘀,性善补血、散血,具有散血不耗血,补而不滞之优点;水蛭、三棱、莪术主消散;丹参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凉血养血安神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多种瘀血或血行不畅的病证,在方中能活血化瘀;三七祛瘀之力较强,可散血中之滞,理血中之壅,能疗一切血脉瘀滞之症;当归能活血补血,与三七相伍具有祛瘀通闭而不伤血、养血补虚而不碍瘀之功。全方共奏补气健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效。本研究进一步验证复元化纤汤治疗该病的疗效价值,为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提供有效的治疗药物,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中的作用,研究其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深入开发新药奠定基础。
[1]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460.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56-60.
[3] Weiskirchen R,Kneifel J,Weiskirchen S,et a1.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gene delivery devices in primary cultures of rathepatic stellate cells and rat myofibroblasts[J],BMC Cell Biol,2000,1(1):4.
[4] Vincent KJ,Jones E,Arthur MJ,et a1.Regulation of box DNA binding during in viva and in vitro activation of rat and humanhepatic stellate cells[J].Gut,2001,49(5):713-719.
[5] 姚希贤.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6):681-689.
[6] 洪淇,沈伟生,杨宏志,等.肝纤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1):32.
2016-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