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学生的人格培养
2017-01-05程亮
摘 要
健全人格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迅速转型的时代,在互联网、社会变革、全球化等因素作用下,学生的人格培养面临各种挑战。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要建立全方位立体教育系统,包括班主任、思想政治教师、心理教师、团组织等多主体在内,同时,建立连续教育系统和多维空间教育系统,利用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培养。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学生 人格培养 学校教育
一、社会转型对学生人格培养的挑战
1.互联网对学生人格的消极影响
(1)互联网对学生认知的影响
网络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互联网汇集了大量的信息,文字、声音、图像等,很多学生不懂得科学选择,在接受大量有效知识的同时易受错误知识及不良信息误导。同时,互联网易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消失。
(2)互联网对学生情感的影响
有的学生把现实的人际关系转变为虚拟世界的人际关系,对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日渐疏远,不愿参加学校集体活动,不愿与老师和同学交流,造成人际关系障碍。不少学校出现的暴力事件,就是极端的表现。
(3)互联网对学生意志力的影响
很多学生喜欢上网,但是由于意志力薄弱,他们沉迷网络不可自拔,影响正常学习,患上了“网络成瘾综合症”。尤其很多男同学,沉迷网络游戏并在游戏中获得心理满足,缺乏在现实世界中的活动能力和信心。
(4)互联网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
现实社会中,个体以特定身份与他人进行交往,其思想、行为会受道德力量的约束。但在网络虚拟世界里,每个人的身份基本都是虚拟的,这种交往方式容易使个体摆脱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约束,做出现实生活中不敢做的非理性行为。
(5)互联网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消极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但是在网络世界里,各种思想文化、生活观念、意识形态纷纷呈现。一些学生是非辨别力不强,出现了信仰迷茫、历史虚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等现象,亟需引导和教育。
2.社会转型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1)来自市场经济的挑战
我国正在进行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市场经济的消极面,如金钱至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也深刻地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产生消极影响。许多人置道德于不顾,推崇权利、金钱,极端追求个人价值,在世界观人生观上发生了偏离,个人私欲膨胀,导致为金钱不择手段,引发抢劫、绑架、杀人等犯罪行为。
(2)来自社会变革的挑战
我国正处在经济、政治、文化急剧变革的时期,往往容易出现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和人际交往方式。而且,由于规范化的制度和成熟的意识形态尚未确立,折射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则是成长环境的变化。这一变化,往往导致其心理出现巨大反差,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失去目标和方向,没有道德和行为标准,无所适从。
(3)来自全球化的挑战
在全球化条件下,社会更加开放,来自世界各国的文化对学生的人格形成过程或多或少会产生影响。全球化不仅是经济全球化,也会引发各种思潮、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不断输入、相互冲突的现象。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多元化的思潮、生活方式、价值观,容易出现思想混乱。
二、健全学生人格的立体教育系统
1.多主体教育系统
(1)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活动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内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和健康等工作的教师,也是一个班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班主任在学生人格培养中,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学识、人品、处事方式等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其次,通过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师生之间沟通,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让学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成长;第三,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的纽带,要经常与任课教师交流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共同探讨针对性的指导策略;最后,班主任要成为学校与家长、社区的桥梁,要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同时,要和社区进行协调沟通,争取社会教育力量,为学生人格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情感和责任相融合的教育过程,班主任塑造学生人格,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正确的方式关爱学生。班主任工作非常复杂,但是只要怀着严父慈母般的情感去关心学生,总能与学生实现情感共鸣。
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班级管理和学生人格教育中,教师如果能巧妙运用道德评价,去扭转学生当前的不良道德行为,可以让学生主动进行道德自我调节。同时,还要抓住学生的敏感点,引导学生自觉进行道德选择,使他们进入一种新的道德境界。
三是班主任工作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首先,要严格要求、适度批评。对学生不能经常批评惩罚,正确科学地表扬和评价学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其次,宽容是班主任工作不可忽视的方法。过度的威严迫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和绝对服从的地位,“管”“卡”“压”让学生敬畏,但往往会造成学生心理伤害,阻碍师生交流,导致师生的疏远、对立。
(2)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活动
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完善人格,需要专业的课程学习与教育活动。小学、初中开设的思想品德课,为小学、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是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高中思想政治课,则引导学生结合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提高其生活能力,培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治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相互补充,与其他课程的教学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
一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基本任务进行青少年健全人格培养。政治课的基本任务,每一个阶段都有所不同,但是可以总体概括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全面提高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明确上述基本任务,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开展教育活动。
二是灵活利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人格培养。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政治课教学中的相关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对青少年进行人格塑造;另一方面,利用第二课堂等实践教学,提升青少年的人格修养。例如,在国庆、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特殊日子,邀请课外专家做专题报告,开展讨论活动。政治课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其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
(3)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心理教育正日益成为大多数学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从心理教育的性质看,包括发展性教育与补偿性教育,前者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促进,不断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后者主要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使之回归正常状态。心理教育包括三种途径: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对于出现人格缺陷的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一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和了解自身缺陷,并对它们的危害产生深刻认识,帮助学生树立克服缺陷的信心;另一方面,可通过科学系统的心理训练,强化他们的积极心理因素,提高其心理素养和水平,抵制和淡化不良的人格因素。只要心理教师或专业人员坚持有效的心理辅导和训练,就能帮助有心理缺陷的学生实现人格系统的健全和完善。
当然,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其他学科的教育而单独存在。完整、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为了实现心理教育的各项目标,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尤其是思想政治课中去,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如团组织活动、班主任工作中去。
(4)团组织活动
团组织是学生的组织,基层团支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在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极大的优势。一是具有感染性,在团组织内部,学生容易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尤其是优秀团干部的个人魅力,能够感染同龄学生并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二是自然性,团组织借助各种活动所进行的教育,区别于规范系统的学校教育,可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三是综合性,通过团组织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堂教学外的人际交往机会,通过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的参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促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学校团组织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健全学生人格上下功夫。
一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一个人的道德价值和人格定位,应超越实用选择。学校团组织应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信念。
二是培养敬业精神与开拓意识。学校团组织要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让他们认识到,如果知识不扎实、方法不灵活、创新缺乏能力,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必须在学校加以锻炼。
三是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青少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可以了解社会,学以致用,而且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实践意识和能力。
2.立体教育系统的其他形式
(1)建立连续教育系统
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进入成年之前,从小学阶段,到中学、大学阶段,都需要进行连续的健全人格培养。
在每个阶段,各教育主体都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培养,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心理教师、团组织(少先队)等,必须明确各阶段学生的人格形成基础,制定相应的目标,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同时,各个阶段的教育要内在联系,相互衔接,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都要建立科学的连续教育制度,保证各阶段学生的人格成长自然、顺利。
(2)多维空间教育系统
根据学生所处的环境,建立科学的多维空间教育系统,确保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的学习生活环境中,都能够得到良好的人格培养。学校教育是学生人格培养的主要渠道。前述教育系统,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开展分析。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对人的个性特征、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完整的家庭、不和谐的家庭生活氛围、不健康的家庭精神文化,都会产生消极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对家长进行教育和培训,与家长紧密沟通交流,引导他们重视孩子的健全人格培养,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当然,对家庭环境较差的学生,要积极介入,利用家长会或家访等形式,与家长配合,或者在学校内弥补家庭环境的不足,尽量营造优良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
社会是学生成长和人格培养的大环境。人的心理发展、知识获取、品德形成等都离不开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社会环境是多种因素的复合体,其中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由于缺乏明确的信念、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低,学生很容易受到消极方面的影响。从学生人格培养的角度,一要重视发挥政府的倡导作用,二要重视发挥社区的积极作用,三是要求成人社会加强约束,增强为民族、国家未来负责的使命感,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保证学生有一个人格健全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相英霞.基于新媒体时代形成思政教育载体合力的探讨[J].教育论坛,2015(6).
[2] 刘艳丽.试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J].商情,2014(52).
[3] 郭彗萍.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0.
[4] 唐雷.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5] 王伟波,闫涛.微信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浅析[J].2015(43).
[作者:程亮(1982-),男,山西长治人,太原学院团总支书记,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