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柔性管理”模式探讨
2017-01-05史明娜
摘 要
“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已备受青睐,本文将其放入学生工作环境中进行理论解读,从多元化教育发展、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学生工作主客体发展三方面解析在学生工作中实施柔性管理模式的思路,并进一步分析学生工作中实施柔性管理的必要性,同时,结合学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四点解决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
学生工作 管理 柔性管理
一、“柔性管理”模式在学生工作中的理论解读
柔性管理是指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以激励引导等非强制性手段来激发人的内心情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变组织的意识为学生群体的自觉行动的一种管理模式。与“以规则或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刚性管理相比,柔性管理更注重的是以人为本,强调学生是管理的主体,同时也是服务的客体,是管理的出发点,也是服务的落脚点。
柔性管理本身有很多特质和优势,例如,有效激励、持久影响、快速适应等,能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将管理工作效果落到实处。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注重良好氛围的构建、学生主动性与自觉性的培养,以实现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为目的,注重学生自尊心的维护、心理感情的重视,对学生内心想法或欲望的掌控,对学生独立性格的尊重,使得学生工作方法必须要与时俱进作出新尝试。在学生工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影响的同时,动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生管理过程中,这样从根本上达到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效果。采用柔性管理模式可以将学生自我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完美融合,将工作重心由单纯学生工作转移到学生本身,实现了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
二、学生工作中实施柔性管理的需求分析
1.多元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呈多元化趋势,作为向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教育,也应该与之相适应,建立多元化教育目标,要求教育的多元化来满足以人为本的个体需求。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型教育事业,服务的对象是学生,面对生源的紧缩形势,要求学生工作管理者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学生对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必须转变管理观念,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各自基础上得到全面提高,特别是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在班级中实行柔性管理激发学生的潜力,满足其更深层次内心需求,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近年来,我国积极与国际接轨,发展多边或双边教育,这就要求创新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使之适应国际和国内多元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2.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需要
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基本理念,意味着不能用所谓的规则来简单衡量或评价学生,也不能采取行政式的强制管理。现在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中往往缺乏对教育终极目的考虑,若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过多地注重刚性、强制性的管理,而忽视学生内心想法的话,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学生当时或许会心存畏惧,被动地接受教育,但内心会排斥或逆反。而柔性管理在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知恩感恩的同时,学生也会主动地尊重老师、关心老师,将老师真正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甚至是家人。师生间的感情在这种柔性管理模式中逐渐升温,此模式将有利于学生之间和睦相处,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3.学生工作主客体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重视自身权利和诉求,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这给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和方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学生学习活动主要是靠内在动力来维持的,如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好奇心、求知欲等,学生管理工作就是通过不同的手段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因以促其不断维持自我发展与进步,而不是靠家长或老师的强制压制。同时,随着他们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能较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学生工作管理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在做学生工作时追求的最终目的就是学生的成长成才,并映射在所做工作的社会价值上,难以准确量化或用某具体标准来衡量。“传道、授业、解惑”同样是做学生工作的教师所追求的事业准则,希望通过学生工作来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和尊严,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在工作中寻找幸福感。
三、学生工作中实施柔性管理模式的思路解析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实施柔性管理模式,是一种思路的创新,其主要内涵是: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遵循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强调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本性、情感性、权变性、整体性,体现出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2]。
1.管理主客体间双向互动
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一般为单向性,单纯地以教育或管理为主的单向工作方式。柔性管理模式强调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管理、教育、服务、环境四大因素并重,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互动的。教师和学生作为管理的主客体,主客体间双向互动并凝聚成学生工作的发展动力,发挥出学生工作系统的整体效应[3],促进了师生之间,甚至是与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稳定协调发展。
2.管理过程不断流变
多尔认为:“开放系统的主要挑战不是将系统引向终止,而是指导转化的维持过程的形成性。”在柔性管理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教育、管理、服务、环境四大因素其管理过程不断流变,要求管理者根据不同阶段的变化因子及时调整管理内容。同时,管理目标也会随着过程中的不确定因子而引发另一种目标,在这种矛盾不断变换的过程中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3.管理目标追求动态平衡
平衡是学生工作的理想目标,而学生工作就是在连续的失衡与平衡之间不断转变,形成一个动态过程,不断在动荡与稳定、支出与补充中无限地趋向平衡。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学生工作包含的内容,是影响学生管理工作动态平衡的因子。要想达到学生工作的动态平衡,就不能固步自封,要与时俱进,时刻把握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学生活动与学生身心健康、学生学习与人际关系、自身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完美相连[4]。
四、学生工作中实施柔性管理模式的路径探索
1.立足以学生为本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服务意识,在管理理念上,要做到四点转变。
(1)权威型变为对话型
柔性管理的理念,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变过去的“我讲你听,我教你做”的传统管理方式,变为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朋友式交流方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限制型变为发展型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犯的错误,对他们要少一些框框,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鼓励理解。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较浅,思想不够成熟,很容易被一些假象的东西迷惑而迷失自我,产生不稳定的情绪或迷失价值理念。若仅采取强制的、以规章制度来压制的管理模式来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3)封闭型变为开放型
以往学生管理工作中很多信息对学生群体较为封闭,对一些要求和规定,学生都是被动遵守,以致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尊重学生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民主、参与和服务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4)任务型变为服务型
转变单纯性的政治型、任务型的工作思路为真正关心学生、服务学生、支持学生,根据学生所处的环境特点对症下药,不断研究他们的新思想和心理发展规律。积极运用新媒体,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也赢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将教育管理工作变为有温度的工作。
2.重组学生工作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
学生工作中运用柔性管理不仅是一种工作理念上的进步,更是一种管理形式的创新。为更好地解决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适应复杂多变的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改变以往的组织方式及模式。虽然很多学校将以学生为本提升为教育理念,注重服务学生,但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需要继续努力摆脱学生工作中“教育者、管理者”与“教育对象、管理对象”的固有模式。柔性管理注重通过激励措施来调动参与管理的师生双方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学校要构建基于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与行为的绩效的奖励机制。注重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创新改革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3.鼓励学生参与管理,创新教育手段
在实施柔性管理过程中,需要改变管理是单向方的观念,倡导的是参与式管理,向被管理者适度授权。大部分学生对事物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在“确定管理目标—制定任务计划—选择管理机制—查漏补缺总结—反馈调整”等一些列活动中,若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将有效促成目标的实现和管理效能的提升。
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工作的开展,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要融入到学生当中,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流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在学生管理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同时通过适度授权,培养一些学生干部主动投入到学生组织或社团活动中,有效参与到自我管理、同伴管理中,促进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度、科学化。
4.做好特色学生群体工作,营造关爱环境
柔性管理注重以情感人、关注人的心理发展诉求。在管理过程中传递情感,学生就会感到温暖,因此也会形成和谐融洽的组织氛围。
(1)着眼“认知差异性”,注重个性保护,增强管理者的人本性
运用同理心,淡化管理者的职务身份,需要管理者提高工作业务能力和艺术水平,能将干瘪的理论规定形成可以共情的语言,并在其中投入感情,学生就会感觉到温度,产生一种受尊重感,就会主动倾诉,管理者就会准确掌握学生的真实状态和内心需求。师生之间也往往存在认识差异,引发需求和目标之间的冲突,缺乏有效沟通来化解矛盾。柔性管理过程中要求老师创新沟通方式,注重沟通的人文化和科学化,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更好的关爱和引导。
(2)着眼于“人之需要性”,注重多激励,建立管理的长效机制
对家庭困难或身体残疾的学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主动关心他们,对心理健康方面出现问题的学生,不仅要主动关心,也要及时帮助他们寻求专业辅导或治疗。结合学生的需求加以分析、关注、帮助和激励,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困难,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用情感激励来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开启学生闭锁心灵,促进他们主动改变不良行为,奋发进取,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敢于迎接各类挑战。
面对新时期复杂多变的学生工作,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暴露出明显的不足和缺憾。在新课改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之际,柔性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这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并以其灵活、全面、充满人性化等优势倍受青睐。本研究通过对柔性管理模式的剖析,以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更好地走入学生内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日辉.对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4(1).
[2] 戴佳朋.生态善治目标下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探究[J].管理探索,2012(4).
[3] 石沁禾.基于柔性管理理念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
[4] 陶文辉,陈峥.学校人文管理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
[作者:史明娜(1982-),女,山东烟台人,四川文理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