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7-01-05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循证冠心病满意度

袁 丹

(邳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邳州 221300)



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袁 丹

(邳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邳州 22130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不良情绪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8 %,高于对照组的81.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的改善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循证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不良情绪;并发症;满意度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又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一种心脏病。介入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段,为保障治疗效果,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6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6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1],且排除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肿瘤以及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97例、女性81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3.5岁;病程3~20年、平均病程8.5年;实施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62例、实施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患者48例、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58例。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具体如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确定介入治疗方案后实施循证护理方法,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主要包括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疏导、治疗及护理方案、术后并发症以及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等内容。术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并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具体方法以及临床上的成功案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护理措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术后应抬高患者术侧上肢,密切观察穿刺处有无敷料渗血、疼痛、麻木等,注意皮肤温度变化,且24 h内禁止加压及穿刺,防止出血。对于出现血肿的部位,可采用50 %的硫酸镁进行热敷或理疗,以促进皮下血肿的吸收。拔管0.5 h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及面部表情等,询问患者有无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一旦发生低血压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若穿刺部位出现血肿,应立即拆除重新包扎,避免因剧烈疼痛引发反射性低血压。保持病房安静舒适,控制探访人数,保证患者充足睡眠,对于严重失眠患者可给予镇静剂[2]。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3]采用焦虑、抑郁评分量表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评价。护理满意度:患者出院时,以调查问卷形式让患者对护理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价,共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2.2两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后不良情绪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不良情绪评分比较(分)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8 %,高于对照组的81.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以临床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对可能发生的状态进行前瞻性的预测,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从而取得最优的治疗效果[4]。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干预后不良情绪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8 %,高于对照组的81.1 %。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能有效的改善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李克亚,寇洁.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4):3697-3699.

[2] 向世兰,石爱军,石虹.循证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0):3-5.

[3] 苏艳.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8(10):226-227.

[4] 文贵芳,杨德英,刘海霞,等.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4(2):127-128.

2016-09-15)

猜你喜欢

循证冠心病满意度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