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展与探究
2017-01-04王海燕
【摘要】确定园本课程的内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升华知识经验,将社会活动游戏化,使孩子在玩中感受园本课程的魅力。
【关键词】园本课程 开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05-01
《纲要》和《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为了使幼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幼儿热爱家乡、以家乡为荣的情感,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形成了本园具有特色的、创新性的园本课程教育。
一、确定园本课程的内容,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博山是古老的文化之乡,具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典型的历史特点,博山的特产、小吃,旅游等各方面在社会上具有很大的影响。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根据博山的实际,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抓住幼儿喜欢玩、喜欢观察等各方面的特点,确定了本园的园本课程的内容,成立了课题组,对整个课题进行详细的、系统的研究与探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搜集、整理各种资料,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园本教育活动。
二、带领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孩子的社会实践知识,为课程的开展奠定经验基础。
为了更好的开展园本课程,老师们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孩子的知识经验,搜集大量的图片及资料。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到专业的陶瓷厂参观博山陶瓷的生产过程,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想,形成了独特的知识经验。从陶泥定型-磨光-制浆-烤制-上釉-贴花等各种工艺,到完整的陶瓷制品成型出厂,孩子们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为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陶瓷制作的各种工艺,体验活动的兴趣,我们进行了《陶瓷琉璃》的园本课程的创设,在活动中给孩子投入各种图片和操作材料,如:为了体验陶瓷成型的过程,老师们为孩子提供了各种陶泥,孩子们通过揉、搓、涅等技法的加工,一块块陶泥在孩子们手中变成了孩子们心中的陶瓷制品,将这些制品晾干,然后进行上色,孩子们完成了陶瓷的上釉程序。
在秋高气爽的时候,孩子们会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博山的文姜广场,通过参观,了解颜文姜的故事,感受到颜文姜奶奶的那种传统的、伟大的孝道;通过 参观文姜祠堂的“二十四孝”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历史上的“孝”故事,孩子们通过观看精彩的图片、聆听感人的故事,通过自己周围的行为,对幼儿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幼儿“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的情感。
博山是著名的旅游之乡,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孩子们会到各种旅游胜地去玩耍,去采风,搜集自己喜欢的图片和相片,博山溶洞、博山的原山、博山的桥等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印象,尤其是博山的桥,每一座桥都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和精彩的故事,孩子们陶醉在古老的故事中,有了这种心理和感官的经验,在以后的园本课程的开展中孩子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述出来,形成更加完整的教学资料。
三、总结、升华知识经验,将孩子的社会活动游戏化,使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园本课程的魅力。
在活动后,老师们将活动课程游戏化,使孩子们能够深刻感受家乡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陶瓷琉璃》的主题中,结合孩子对陶瓷的生产过程不太完全理解的基础上,老师们给孩子们提供了各种透明的、漂亮的包装纸,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进行瓶子装饰,来感受陶瓷的贴花的工艺;在《陶瓷的上色》活动中,孩子们在各种各样的陶泥上进行水彩、水墨、彩笔等各种技法的加工,感受到了陶泥的上色工艺;在进行《孝文化》的教学中,先后进行了《孝文化的由来》、《颜文姜的故事》、《二十四孝》、《我心目中的颜文姜》等课程,引导幼儿从帮助家长身边小事做起,给爷爷奶奶锤锤背、揉揉腿,在吃饭的时候孩子们给家长夹一块自己喜欢吃的菜,老师们根据这些情况延伸生成了《我来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爷爷奶奶重阳节快乐》、《送给爷爷奶奶的礼物》等适合孩子们的现代的孝的教学,孩子们通过活动,深切体验到了“孝文化”的深刻内涵。
孩子是幼苗,需要老师耐心的浇灌,教育应从孩子的身边做起,从孩子能够接触到的、观察到的事物做起,及时的发现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并进行教育,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的基本责任,因此,适时地开展园本课程,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情感,是我们幼儿园应该继续坚持和发扬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
作者简介:
王海燕,女,山东省淄博市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实验幼儿园,职务: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