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亲属称呼语中的“叔叔”、“阿姨”的使用误区探析
2017-01-04徐京魁
【摘要】本文针对称呼语中“叔叔”、“阿姨”在“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中出现的使用误区,运用语用学分析探讨,明确指出在现代社交中应该遵循礼貌和恰当原则,把握称呼对象的心理,使对方感到受尊重而乐于接受,从而才能使双方成功地开始交流和交际。
【关键词】称呼语 礼貌 恰当 正确使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08-02
引言
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称呼语是人际交往探路石,恰当的称呼语是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不恰当的称呼语则会阻碍言语交际的正常进行。
一、称呼语的概述
称呼语是人们用于指代称呼对象、识别身份以及在交际中定位人际关系的符号系统。称呼语选择取决于许多主客观因素,如说话场合和对象,说话者的身份、性别、年龄和心理状态。人在交往中参照这些因素选择或变换称呼。不同的称呼预设不同的交际目的,表达不同的含义。汉语称呼语可分为两大类:泛称和敬称。随着社会发展,个人的发展的个性化,很多泛称已经不再适用。因此,我们应该多多使用适合各类人群或个人的敬称。敬称分为职业敬称、职位敬称、职称敬称、亲属敬称和拟亲属敬称几类。其中,近些年明显出现使用错误的就是“叔叔”、“阿姨”这两个称呼语。
二、出现错误使用“叔叔、阿姨”的原因分析
(一)“叔叔”、“阿姨”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对“叔叔、阿姨”的解释分别是:阿姨:〈方〉母亲的姐妹;称呼跟母亲辈分相同、年纪差不多的妇女;对保育员或保姆的称呼。(本文所探讨“阿姨”不包括第三个含义);叔叔:父亲的弟弟或称呼跟父亲辈分相同而年纪较小的男子,常用于对年长者的客气、亲切的称呼。
(二)“叔叔”、“阿姨”使用现状
“叔叔”、“阿姨”是与父亲、母亲年纪相仿的男性和女性。但是,这种称呼语的使用在这些年确实出现问题,而且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问题出现在所谓“80后”(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即1980—1989年出生的人所构成的群体)和已成年的“90后”(是指上世纪90年代,即1990—1999年出生的人所构成的群体)中。他(她)们把一般对比自己大10岁左右或者10岁以上的男人女人叫叔叔阿姨,甚至只要看起来已经结婚后带着只有几岁的小孩的男人女人就称呼对方“叔叔”“阿姨”,也许这个男人或女人只比自己大几岁。而称呼对象的反应往往都是“谁是你叔叔(阿姨)?我有那么老吗?”这种现象在称呼对象为30多岁的人中反应尤为突出,称呼对象有一种心理受伤害的感觉,并且因此影响到接下来的社会交往。
(三)不当称呼“叔叔”、“阿姨”产生的原因
(1)说话主体依旧觉得自己还没有长大
陈建民先生早在1990年就提出“叔叔”“阿姨”是儿童称谓语,叫“叔叔”、“阿姨”等于把自己当成小孩子。“80后”大部分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受到长辈溺爱和细致入微的照顾,往往心态和独立面对社会的能力较差,儿童心理明显。
(2)说话主体“不想长大”心理
中国“80后”和“90后”不像他们的祖辈、父辈那样自觉自愿地在成年以后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他们20多岁甚至30出头了,已经成年,却拒绝接受自己的成人身份,继续看动漫、打电玩、泡吧、上网,用娇滴的声音说话,蜗居家中做宅居族、,以孩童的身份继续玩耍着。可是,无论他们有多抗拒还是会不可避免地长大。拒绝成长最终带给他们的,只有不合时宜的幼稚与怀念童年的感伤。因此,在称呼他人时总希望拉开年龄的距离,以表明自己还很年轻。
(3)说话主体受韩剧中称呼语的影响
近些年,“韩流”席卷中国,韩剧中“大叔”一词对中国的年轻人影响很大。而韩剧中被称为“大叔”的往往又是年纪在三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其实,在韩国,由于男权主义还在盛行,称呼对方为“大叔”往往是有仰慕的味道。因此,恋人之间,夫妻之间,女性都可以称呼对方为“大叔”,越是英俊、事业有成的三十岁左右的青年男性越容易被称为“大叔”。而中文中“大叔”的称呼主要运用在北方的方言中,与普通话中“叔叔”一词意思相近,基本等同“大叔”的用法。韩剧中“大叔”的用法对“叔叔”的正确用法产生很大影响。
(4)社会推崇年轻的风气
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推崇权威、不尊重老年人的网络时代。尤其是很多年轻人不再认为“家有一老,胜过一宝”的说法,老人基本上是固执保守僵化没用的代名词。经验无需请教老人,网络上各种经验的分享是年轻人的普遍选择。“年轻无极限”、“年轻不怕失败”、“年轻就是资本”等流行语甚嚣尘上,“80后”、“90后”等词汇的出现也是社会推崇年轻的表现。
(5)说话主体的人际交往上可能过于自我,考虑对方感受不够
这种现象在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人群中中很少出现,但在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人群中却非常普遍。为什么?问题具体到这个群体,有其独特的原因。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现在大部分人来自独生子女家庭,而父母出生在物质年代匮乏的五六十年代。父母的心理是不想亏着孩子。这一代人一直走得很顺,耐挫能力缺乏,虚荣心强烈,个性张扬,即缺少人际交往能力,不注意别人的感受,不懂与人合作。
三、社交活动中如何正确称呼“叔叔”、“阿姨”称呼语
(1)礼貌原则制约拟亲属称呼,即所使用的称呼语能给交际对方等于或高于其期望值的面子。选择一个最适当于被称呼对象的称呼语,要努力达到称呼对象乐于接受,不能得到被称呼人认可的称呼绝不是好称呼。
(2)得体原则即让被称呼对象感受到尊重、喜爱和礼遇为恰当得体的称呼原则。现代社会交际中,人们的独立意识和社会意识越来越强,故在称谓中尽量使用社会性的称谓。如果一定要用拟亲属称呼语时,应该恰当得体称呼对方。
现代社会人们向往年轻的心态,重视他人对自己外观形象的评价。假若在几年前,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可能希望年幼者称她为“阿姨”,而在今天可能更希望称她“姐姐”。同样,当称呼者是20几岁的年轻人时,对于年纪比自己母亲小的女性,年纪在30多或40多岁的女性,可以称“大姐”,少称呼“阿姨”;对于年纪明显大于自己母亲的女性,又比奶奶年纪小的女性,年纪在50多岁到60岁的女性,可以称呼“阿姨”。如果称呼“女士”或者借用社会统称中的“老师”、“师傅”受到欢迎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男性在社会交际中总是希望自己的社会定位得到认可,同时希望自己永远年富力强。现代的流行语中有“男人50是精品”的说法,明显地说明现代男性,特别是现代职场男性的心理。可以称呼“先生”、“老板”、“师傅”等。只能把年龄与父亲相当甚至更大一点儿的男性称呼为“叔叔”,不可以把年纪比自己父亲年轻的男性(30—45岁)称呼为“叔叔”,可以称呼为“大哥”。
(3)尤其要强调的是作为称呼人的年轻成年男性,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叔叔”、“阿姨”这个称呼语,会给人不成熟的感觉。
结束语
从以上拟亲属称呼语中“叔叔”、“阿姨”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时代的发展称呼语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只有把握恰当原则使用拟亲属称呼语,才能够缩短话语双方的交际距离,而且还能产生积极良好的交际效果。否则, 只会引起对方的消极态度,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如厌恶、愤怒、憎恨的情绪,给双方的交际和交流带来事与愿违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芳.《现代汉语社交称呼语分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4)
[2]曲卫国.陈流芳.《礼貌称呼语的语用学解释》[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
[3]崔继华.《现代社会语言环境中拟亲属称谓语的汉日比较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葛星.《论新时代社交场合的女性称呼语》[J].山东: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3)
作者简介:
徐京魁(1972.08-),女,硕士,籍贯:北京市,湖南外贸职业学院讲师,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教学与研究,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