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述口头报告在二语语用研究中的应用

2017-01-04高满满任伟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语口头报告二语

高满满,任伟

(1.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420)

追述口头报告在二语语用研究中的应用

高满满1,任伟2

(1.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420)

本文以二语语用习得领域为例,详细探讨了追述口头报告的不同研究设计对探索学生二语语用产出过程的影响。在系统分析了目前二语语用领域采用追述口头报告法的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就实验设计的不同对这些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类,对每一个类型从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本文从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层面对二语语用研究采用追述口头报告所要注意的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给出了具体建议。

追述口头报告;二语语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

1.0 引言

如何探究学习者语言产出中的认知思维过程,是第一语言习得和二语习得研究及其他应用语言学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难题。由于目前尚无直接方法探索这个问题,口头报告(verbal reports)常常被广泛应用于第一和第二语言研究中(刘润清,2015),来探究语言产出本身回答不了的问题,例如语言学习者的认知处理、思维过程和策略(Bowles,2010)。口头报告包括有声思维法(think aloud)和追述口头报告(retrospective verbal report)。有声思维法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应用在国内外已有许多详细探讨(如 Bowles,2010;郭纯洁,2007)。但迄今为止却鲜有研究详细探讨追述口头报告的不同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对探索学生二语习得产出过程的影响。

因此,本文以二语语用习得领域为例,在系统分析二语语用习得领域采用追述口头报告法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研究的方法论进行剖析,尤其是对其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详细探讨,旨在探究在二语语用领域追述口头报告可以被用来探索什么问题,不同的研究设计对使用追述口头报告法探索二语语用产出过程有何影响。

2.0 追述口头报告

口头报告是一种将受试在完成任务时的思维过程言语化的内省方式(刘润清,2015),其目的是探究学习者在产出书面或口头语言过程中背后隐藏的推理过程(Cohen,1998,2012;Gass&Mackey,2000;Kasper,2008)。口头报告法的理论依据是记忆的信息处理理论(Ericsson&Simon,1993),即,“受试在完成一项任务时短时记忆中处理的信息是可以汇报并且真实的”(Kasper,2008:298)。口头报告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最早于20世纪初开始应用于心理学研究(Ericsson and Simon,1993)。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口头报告法逐渐成为研究受试在完成具体任务中认知和思维过程的主要数据来源,被广泛应用于二语习得研究的多个领域,如阅读、写作、翻译、二语语用、会话互动研究、显性及隐形二语知识等(Bowles,2010)。国内学界中也逐步尝试使用口头报告法进行二语研究,目前较多应用于翻译(蔡寒松,2000)、写作(王文宇、文秋芳,2002)等领域,近年来也开始出现专门探讨口头报告法这一研究方法在二语习得领域的论述(李德超、王巍巍,2011)。

Ericsson&Simon(1993)对口头报告进行了分类。从时间维度将口头报告分为同时口头报告(concurrent verbal report,简称 CVR)和追述口头报告(retrospective verbal report,简称 RVR)。同时性口头报告在受试完成任务的同时进行,又称有声思维法。而追述口头报告则是在受试完成任务之后的很短时间内要求其进行报告。同时性口头报告(CVR)要求受试一边完成测试内容,一边报告出自己的所有心理活动,因而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较高,但不足的是同时口头报告的行为很可能会影响任务本身的完成质量和进度。追述口头报告(RVR)要求受试在完成任务之后,回忆其思考过程。受试者可能会对所描述的思维过程进行额外加工而变得不准确。此外,还会因遗忘、干扰等原因遗漏部分细节,或受试结合原有经验对思维内容进行推论和补充。因此,数据潜在的不真实性是 RVR的主要问题(Ericsson&Simon,1993;蹇佳君、张文鹏,2010)。由于本文主要探讨二语语用习得的口语产出过程,学习者无法在口语回答任务的同时进行口头陈述,因此本文重点研究追述口头报告法。

3.0 二语语用领域中的口头报告研究

二语语用研究是二语习得与语用学的界面研究。作为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相对新兴领域,长期以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语用使用,对学生语用能力发展仍需要更多的关注(Bardovi-Harlig,2013;Kasper&Rose,2002;Ren,2015)。口头报告,尤其是追述口头报告在二语语用研究中的应用在国内学界鲜有谈及。本文将在综述二语语用领域运用 RVR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其中RVR用于回答何种研究问题,并对 RVR在二语语用研究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提出建议。

二语语用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借助追述口头报告法来探究二语学习者在产出言语行为中的认知思维过程(如Cohen&Olshtain,1993;Félix-Brasdefer,2008;Hassall,2008;Robinson,1992;Widjaja,1997)。这些二语语用研究专注于了解二语学习者在产出言语行为中的认知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通常采用语篇补全任务(Discourse Completion Task)或角色扮演(role play)来检测学习者的言语行为,之后使用追述口头报告(RVR)来探索学生在产出言语行为时的认知思维过程以及背后的社会文化影响和语言选择。采用 RVR,“人们可以了解受试如何感知每个场景(如,他们如何感知会话者的相对角色地位)以及他们的感知如何影响他们的回答”(Cohen,2004:321)。Robinson(1992)最早将口头报告法应用于二语语用研究,她发现这一研究方法可以成为一种产出和调查语用知识和习得假设的实用方法,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二语学习者产出言语行为时进行的社会文化和社会语言选择及其背后的依据。

表1 二语语用习得领域使用口头报告法的实证研究

然而,对于追述口头报告的使用仍存在争议,尤其是其数据的真实性问题。但 Cohen(2004)认为,如果处理得当,RVR可以成为一种收集信息的有效方式。下面本文拟对过去二十余年中二语语用习得领域使用口头报告法的实证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笔者以“追述口头报告”及“retrospective verbal report”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搜索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章,结果并没有发现相关文章。我们将搜索范围扩大到所有期刊,结果搜索到2003年发表的一篇相关文章,但该文并没有专门介绍方法论。考虑到本文主要针对二语语用中追述口头报告使用的方法论进行探讨,因此并未将这篇文章加入讨论。此外,我们以“retrospective verbal report”为关键词在 LLBA,MLA,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进行反复搜索,并对相关论文及书章后面的参考文献进行搜选排查,最后得出直接相关文章八篇(详见表1)。

表1中归纳的八个研究均采用了RVR,其中Robinson(1992)和 Woodfield(2010)使用了 CVR和 RVR相结合的方法。表1列出八个研究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研究了不同的言语行为,包括拒绝、请求、抱怨和道歉;受试均为二语学习者,目标语包括英语,西班牙语和印尼语。鉴于口头报告的复杂性和耗时性,受试数量都比较小,在8名至20名之间。与口头报告配套使用的言语行为研究工具通常有两种,即语篇补全任务和角色扮演。然而,不同的研究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设计,下文将详细讨论不同的研究设计对研究二语语用产出过程的影响。

4.0 研究设计剖析

采用追述口头报告法探索二语语用习得产出过程的研究目前比较匮乏,迄今为止仅有八篇论文。如表1所示,二语语用研究采用RVR,大多仅针对单一组别进行共时研究,但近年来逐步探索进行组间比较和历时追踪研究。

具体来说,Robinson(1992)等早期研究均为单一组别共时研究(Kasper&Rose,2002;Rose,2000),目的在于探索 RVR在二语语用研究中的适用性,揭示学习者在产出言语行为时的认知过程。但共时研究设计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无法有效解释影响学习者认知过程的因素,换言之,什么因素可以影响学习者的二语语用能力。而这恰恰是二语语用习得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Woodfield(2012)虽然采用了追述口头报告来询问学习者是否感受到了自身语用能力的变化,但是这种让学习者再思考从而进行归纳比较的做法大大降低了数据的信度。因此Woodfield(2012)承认,只有将追述口头报告应用于历时追踪研究设计,才能通过学生们提供的当下数据,进而推导学生的产出过程是否发生了变化。

将追述口头报告应用于组间对比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语言水平或不同语言习得环境的学习者来探究这些因素是否能够造成他们语用产出的差异。而将追述口头报告应用于历时研究则可更进一步回答影响因素,如语言习得环境或语言教学在特定时期不同阶段对于学生语用能力的影响。因此,本文将针对这三种不同设计的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证研究,从研究目的、使用追述口头报告的具体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剖析,详细分析不同研究设计所能回答的研究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期在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对今后二语语用研究 RVR的应用有所助益。

4.1 共时研究

如表1所示,二语语用中使用追述口头报告法的研究多为单一组别共时研究,目的在于探索追述口头报告法在二语语用研究中的适用性,揭示学习者在产出言语行为时的认知过程和遇到的困难。

Robinson(1992)将 CVR和RVR相结合,调查了12名在美国学习的日本留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拒绝的能力。该研究一方面认为口头报告可以成为一种产出和调查二语语用知识习得的实用方法,另一方面也发现口头报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受试将脑中的思维翻译为英文时会遇到语言障碍。Cohen&Olshtain(1993)使用RVR探究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在角色扮演中进行道歉,抱怨和请求三种言语行为时的认知过程。结果发现,在进行道歉的时候,学习者更加关注语法和发音。语用知识的缺乏导致学习者难以实现自己的语用意图。Woodfield(2010)同时采用了 CVR和 RVR两种方法调查12名英语学习者在身份不对等情况下如何完成请求行为。该研究指出口头报告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学习者对于社会环境的感知以及他们语言语用知识背后的思考过程,而RVR则显示出社会文化知识迁移的潜在影响以及二语环境在社会语用知识发展中的作用。Woodfield(2012)开始关注正在国外学习的二语学习者,调查了这类学习者进行请求时对于情景的感知。发现学习者主要关注语法和词汇,角色扮演过程中的社会语用知识,语用语言知识以及礼貌。但学习者有时会难以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来实现自己的语用意图。以下以 Félix-Brasdefer(2008)为例,分析单一组别共时研究中口头报告法的使用。

Félix-Brasdefer(2008)的研究目的在于调查非英语的外语学习者如何感知在地位相同或地位不同的情景下拒绝邀请,主要关注三个方面:认知(在计划和执行拒绝的时候关注信息)、在表达语用意图时思维语言的选择和拒绝邀请之后对于对方坚持邀请的感受。该研究选择了20名美国籍高水平西班牙语学习者,但只给出受试学习语言的时间,未证明语言水平的信息。

Félix-Brasdefer(2008)采用了角色扮演和 RVR相结合的方法,角色扮演由两个拒绝邀请任务组成。在RVR过程中,研究者回放录音以帮助受试回忆,并进行提问。基于研究问题,RVR中提问的问题包括认知、思维语言和语用知识三个方面,问答以母语进行。数据分析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但没有给出评分员间信度等信息。

该研究表明表明二语学习者在拒绝时脑中的认知活动涉及多个方面,如礼貌、语篇、语法和词汇,但他们最担忧自己的语法准确度。近一半学习者会一开始使用母语思考,再翻译为西班牙语。对于坚持邀请的感受,意识到这方面的文化差异并不代表他们可以成功地产出正确的言语行为,其原因在于学习者尚未完全掌握适当的语言形式。

单一组别共时研究中使用 RVR的作用主要是收集关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以及对于社会文化信息的感知的数据,揭示学习者在计划和执行言语行为时所使用的策略,以及了解他们在完成语用任务时遇到的困难。但是,其局限性在于单一组别共时研究并不能解释和证明哪些因素对于二语语用表现产生影响。例如,Félix-Brasdefer(2008)指出学习者在目标文化中生活时间长短存在差异,但未能深入分析这种差异对于其言语行为及其背后认知过程的影响,这与单一组别共时研究设计有直接关系。

4.2 组间比较

追述口头报告也可应用于比较不同类型(如语言水平、文化背景和学习环境等)的学习者,探索这些差异对于语用表现以及背后认知和感知的影响。Widjaja(1997)应用 RVR比较台湾英语学习者和美国学生在拒绝约会时的差异。通过比较两组不同母语背景的女性学习者,研究发现除了二语语言能力有限之外,母语语用知识以及二语语用知识的缺乏都会影响学习者拒绝策略的选择。中国文化也会影响到学习者与男性对话者之间社会距离的判断,进而影响她们说话的方式。Hassall(2008)则着眼于不同语言水平和学习环境的学习者在产出请求和抱怨两种言语行为方面的差别。以下以Hassall(2008)为例,分析组间比较研究中口头报告法的使用:

Hassall(2008)希望借助 RVR来探究以下问题:1)揭示二语学习者在产出言语行为时进行的心理行为;2)调查不同语言学习环境对于语用能力习得的影响;3)评估口头报告法对于调查学习者语用知识和认知的价值。研究对比了7名高水平和12名低水平印尼语学习者。这两组学生除了语言水平差异之外,语言学习的环境也存在差异。高水平学习者曾在印尼的大学进行一年学习,而低水平学习者一直都在澳洲学习印尼语。但文中未给出证明语言水平的信息。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两组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环境方面的差别。

Hassall(2008)采用角色扮演和 RVR相结合的方法。角色扮演包含四个任务:两个请求和两个抱怨,另外增加了三个干扰任务,帮助受试集中注意力于任务本身。与受试进行角色扮演的同伴均由两名印尼人担当。研究者对角色扮演录音并录像,对RVR录音。RVR安排在角色扮演任务结束之后的很短时间内,受试在研究者的提问和录像回放的提示下回忆他们在完成任务时的思维过程并直接用语言表达出来。分析过程中,口头报告的内容被转写并编码。Hassall的编码先基于一个暂时的分类标准,在编码的过程中再反复修改。由于该研究主要是要对比两组学生语用产出时的思维过程,因此编码分类标准需有助于比较高水平和低水平学习者之间思维的差别。分析时编码过程由两个评分者完成并比较结果,汇报评分者间的信度。

对于两组学习者的比较发现由于在目标文化中生活一年的经历,高水平学习者对于语用的重要性更加敏感,并且掌握了一些相对微妙的社会语言知识,低水平学习者则不具备这些知识,由此可见在目标文化中更容易习得语用知识。

由此可见,RVR可用于比较不同类型学习者之间语用表现和认知过程的差别,从中发现存在差异的因素对于语用习得的具体影响,可以更有力地凸显语用能力发展背后的原因,对语用习得过程有所启发。

4.3 历时研究

历时研究是追述口头报告法在二语语用研究中应用的最新发展,目前只有 Ren(2014)将追述口头报告应用于历时研究。

Ren(2014)调查了20名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在一年的国外学习中完成拒绝任务时认知过程的发展。研究问题包括:1)出国学习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习者对于情景社会语用特征的关注?2)出国学习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习者对于影响其拒绝语用表现因素的感知?研究对象为20名中国在英国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国外学习时间均为一学年,雅思成绩在5.5-7分之间。

Ren(2014)在一学年中进行了三次数据收集。在每个数据收集阶段,受试都先完成多媒体语篇完成任务,研究者对其语用产出过程进行录音。完成之后立刻进行RVR并给受试回放录音。研究者就每个语用产出情景用学习者的母语对其提问。问题包括“当你回答该情景时,你关注哪些方面?”“哪些因素使得你如此回答?”受试可以自由选择回答问题的语言。研究分析也集中在两个研究问题上,即受试关注的情景特点和影响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的因素。在第一个主题下,RVR编码主要依据是学习者是否关注到任何社会语用变量(比如社会地位、社会距离、言语行为的强制程度)(Brown&Levinson,1987)。第二主题则包含语用困难和知识来源。作者针对这两个主题都进行了评分员间信度。研究发现,在一年的国外学习经历中,学习者越来越关注任务语境中的社会语用,而且,国外学习经历影响了学习者在三个阶段认为影响其语用产出的因素,主要表现在语用困难的降低以及语用知识的提高。

Ren(2014)表明 RVR可以有效地用于历时性研究,来探索学习者在国外学习不同阶段的认知过程,可以揭示学习者认知过程的变化及其语用能力的提升。与Woodfield(2012)不同的是,Ren(2014)所收集的数据可以呈现学习者语用发展背后的原因,而不仅仅是在最后一个阶段对语用变化的感知。

5.0 二语语用中追述口头报告法应用需注意的方面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在二语语用习得研究中,追述口头报告法是揭示学习者产出言语行为时认知过程和语用知识的重要方法。上文的综述显示了 RVR如下特点:1.RVR有助于探究学习者现有的语用知识;2.RVR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学习者在计划和执行言语行为时遇到的语用困难;3.RVR可以应用于组间比较,调查某个特定因素对于二语语用习得的影响;4.RVR可以应用于历时研究,对学习者语用知识发展进行长期跟踪研究。下面本文将具体阐述二语语用研究采取追述口头报告法需注意的方面。

5.1 研究目的

早期采用追述口头报告的二语语用研究主要以方法论探索为目的,比如 Robinson(1992)。近期相关研究则研究目的更加明晰,常常用来进行不同二语水平学生之间语用能力的对比(如Hassall,2008)或者对某种类型的学生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如Ren,2014)。研究者从更微观的视角来细化研究目的,寻找具体维度,让受试在更明确的口头报告方向指引下进行口述报告活动。具体请参见上文(4.1-4.3)。

前文所分析的三种类型的 RVR也显示了这种发展趋势。RVR在最初应用于二语语用研究中采取的就是单阶段单组研究法,主要目的在于探索 RVR是否适用于二语语用习得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RVR被应用于组间研究和历时研究,分别通过组间对比和历时追踪的方式来调查具体某一个因素对于二语语用习得的影响。因此,今后二语语用研究需要根据各自的研究目的选取不同的实验设计。比如,如果研究目的是检测某组学生的语用能力的变化,则需要采取长期跟踪的历时研究(如 Ren,2014),而不可以像 Woodfield (2012)那样仅仅在最后一个阶段采用 RVR让学生来进行回忆。

5.2 研究对象

受试的选择对实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 RVR更是如此。鉴于 RVR方法的复杂性和耗时性,研究对象的数量一般较小,因此受试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所得结果的推断和研究本身的局限(李德超、王巍巍,2011)。

二语语用研究中,受试属于何种语言水平,曾经接受过什么语言教育等因素都会对最后的结论产生影响。在二语研究中,语用能力水平的甄选标准通常是语言水平考试和曾在目标文化中生活的经历(Thomas,1994)。在重点分析的三个实证研究中,Félix-Brasdefer(2008)和 Hassall(2008)并未给出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证明信息,其中Hassall(2008)以语言学习时间作为区分高水平和低水平学习者的标准。相比之下,Ren(2014)给出了雅思考试成绩作为学习者语言水平信息,并统一了国外学习时间,这为随后的研究推断和结论做好了铺垫。

5.3 数据收集

尽管 RVR已被广泛应用于二语习得研究,但RVR仍存在争议。其面临主要的挑战在于数据潜在的非真实性,即 RVR是否能够准确反映研究参与者的认知过程。学习者可能会对他们的想法给出不准确的解释(Nisbett&Wilson,1977)。此外,RVR的完整性也受到质疑。例如,研究发现学习者无法将他们头脑中的所有想法报告出来(Nisbett&Wilson,1977;Woodfield,2012)。

因此,采用RVR进行二语语用研究时就数据收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来保障信度和效度(Ren,2014;Bowles,2010):1)在任务完成之后立刻进行RVR(Cohen,1996;Ericsson&Simon,1993;Gass&Mackey,2000);2)进行RVR时,研究者应该回放研究参与者在完成任务中的表现,以帮助他们回忆当时的认知思维过程;3)研究者应当给予参与者完成追述口头报告所需的指导,包括什么是RVR以及RVR需要完成的细节程度和反思程度,并且应当对受试进行热身练习,确保他们充分理解之前的指导(Ericsson&Simon,1993);4)研究者应当给予研究参与者选择RVR中使用何种语言的权利,即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以降低二语水平对于研究方法效度的影响。

前文重点分析的三个研究(Félix-Brasdefer,2008;Hassall,2008;Ren,2014)都在RVR过程中回放了受试者完成言语行为的录像或录音,且都尽量缩短任务与RVR之间的时间差。但是Félix-Brasdefer(2008)和Hassall(2008)在给予受试指导和使用语言方面存在不足,均未提及对于受试的指导。此外,在RVR中前者使用母语,后者则未提及使用语言。Ren(2014)给受试自由选择使用母语或二语,并且在研究进行前对他们进行简短培训和练习。

尽管目前并没有实证证据证明使用语言对于RVR的影响,研究者在要求受试使用第二语言时仍需非常谨慎。因为 RVR要求受试描述、解释或评论自己的思维过程。对绝大多数受试而言,这并非表达思想的一种自然方式,而且受试的二语水平也会极大的影响其汇报的过程和是否全面的程度。

5.4 数据分析

RVR收集的数据覆盖面比较广。虽然研究者会对受试进行提问,但是受试的回答会不尽相同,因此 RVR数据的编码归类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这也要求每个研究通常要有2个研究者进行编码归类,并且要汇报评分者间信度,以确保编码归类的一致性和准确性(Ren,2015),尤其是需要高度推断的时候(Kasper,1998)。前文分析的3个代表研究中,Hassall(2008)和 Ren(2014)汇报了较高的评分者间信度并描述了具体的编码过程,但 Félix-Brasdefer(2008)在这方面则存在不足。

此外,为了保证数据分析的信度,对 RVR的数据分析需要挖掘出恰当的主题以及明确编码方式。然而,不同的研究设计也会影响RVR的数据分析。比如前文所分析的三种不同的 RVR使用方法则要求数据分析侧重不同。具体来说,单一组别的共识研究在数据分析方面所受限制相对较少,受试所汇报的有意义的思维过程都可以加以分析。而组间对比研究和历时研究则要根据所研究的问题,需要在所选取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由于RVR所收集的数据只能间接揭示受试的认知思维过程,受试汇报的某个方面的具体频率和其真实认知思维的频率并不相等(Ren,2014),过于细致的分析类别很多情况下并不适合组间对比研究和历时研究。因此,RVR的数据分析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设计类型在各自的理论框架下进行。

6.0 结语

追述口头报告在揭示学习者语言产出时的认知思维过程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迄今为止却鲜有研究详细剖追述口头报告的不同研究设计对探索学生二语习得产出过程的影响。本文以二语语用习得领域为例,系统分析了目前二语语用习得领域采用追述口头报告法的相关实证研究。基于实验设计的不同,对这些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类,分为单一组别共识研究,组间对比研究和历时研究。针对每一个类型,在回顾相关研究设计和发现的基础上,选取一个代表研究进行方法论的详细剖析,尤其是对其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进行了详细探讨。最后,本文从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方面对二语语用研究采用追述口头报告所要注意的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给出了具体建议,以期对今后采用追述口头报告进行二语语用探索的研究提供帮助。

[1]Bardovi-Harlig,K.Developing L2 pragmatics[J].Language Learning,2013,(63):68-86.

[2]Bowles,M.The Think-aloud Controversy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M].New York:Routledge,2010.

[3]Brown,P.&S.C.Levinson.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Cohen,A.D.Developing the ability to perform speech acts[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6,(18):253-267

[5]Cohen,A.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8.

[6]Cohen,A.D.Assessing speech acts in a second language[A].In D.Boxer&A.D.Cohen(eds.).Studying Speaking to Inform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C].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2004.302-327.

[7]Cohen,A.D.Research methods for describing variation in intercultural pragmatics for cultures in contact andconflict[A].In J.C.Félix-Brasdefer&D.A.Koike(eds.).Pragmatic Variation in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Contexts:Methodological Issues[C].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12.271-294.

[8]Cohen,A.D.&E.Olshtain.The production of speech acts by EFL learners[J].TESOLQuarterly,1993,(27):33-56.

[9]Ericsson,A.&H.Simon.Protocol Analysis:Verbal Reports as Data[M].Cambridge:MIT Press,1993.

[10]Félix-Brasdefer,J.C.Perceptions of Refusals to invitations:Exploring themind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J].Language Awareness,2008,(17):195-211.

[11]Gass,S.&A.Mackey.Stimulated Recall Methodology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M].Mahwah:Lawrence Erlbaum,2000.

[12]Hassall,T.Pragmatic performance:What are learners thinking?[A].In Alcon Soler,E.,Martinez Flor,A.(eds.).Investigating Pragmatic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Teaching and Testing[C].Bristol:Multilingual Matters,2008.72-93.

[13]Kasper,G.Analysing verbal protocols[J].TESOLQuarterly,1998,(32):358-362.

[14]Kasper,G.Data collection in pragmatics research[A].In H.Spencer-Oatey(ed.).Culturally Speaking:Culture,Communication and Politeness Theory(2nd ed)[C].London:Continuum,2008.279-303.

[15]Kasper,G.&K.R.Rose.Pragmatic Develop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M].Oxford:Blackwell,2002.

[16]Nisbett,R.E.&T.D.Wilson.Tellingmore than we can know:Verbal reports on mental processes[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231-259.

[17]Ren,W.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into L2 learners’cognitive processes during study abroad[J].Applied Linguistics,2014,(35):575-594.

[18]Ren,W.L2 Pragmatic Development in Study Abroad Contexts[M].Bern:Peter Lang,2015.

[19]Robinson,M.A.Introspectivemethodology in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research[A].In G.Kasper(ed.).Pragmatics of Japanese as Native and Target Language[C].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2.27-81.

[20]Rose,K.R.An exploratory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interlanguage pragmatic development[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0,(22):27-67.

[21]Thomas,M.Assessment of L2 proficiency in second language acqusition research[J].Language Learning,1994,(44):307-336.

[22]Widjaja,C.S.A study of date refusal:Taiwanese females vs.American females[J].University of Hawaii Working Papers in ESL,1997,(15):1-43.

[23]Woodfield,H.What lies beneath?Verbal report in interlanguage requests in English[J].Multilingua,2010,(29):1-27.

[24]Woodfield,H.Pragmatic variation in learner perception:The role of retrospective verbal report in L2 speech act research[A].In C.Félix-Brasdefer&D.A.Koike(eds.).Pragmatic Variation in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Contexts:Methodological Issues[C].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12.209-223.

[25]蔡寒松.心理学口语报告法在翻译过程研究中的应用[J].上海科技翻译,2000,(3):1-4.

[26]郭纯洁.有声思维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7]蹇佳君,张文鹏.口语报告法的分类及其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12):50-53.

[28]李德超,王巍巍.关于有声思维法口译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3):899-910.

[29]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30]王文宇,文秋芳.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64-67.

Retrospective Verbal Report in Second Language Pragmatics Research

GAO Man-man,REN Wei

(1.Schoolof Foreign Studies,AnhuiUniversity,Hefei230039,China;2.Centre for Linguistics&Applied Linguistics,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420,China)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 pact of different research designs of retrospective verbal reports on investigations into students’L2 p ragmatic production.It analyzes the em pirical studies em p loying retrospective verba l report in L2 pragmatics and classifies the studies into three categories.For each group,the article investigates a particular study in detailw ith regards to research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Finally,the article provides suggestions to future L2 pragmatics exploring students’cognitive processes in the follow ing aspects:research aim,participants,data collection,and data analysis.

retrospective verbal report;L2 pragmatics;research design;data analysis

H319

A

1002-2643(2016)06-0035-08

10.16482/j.sdwy37-1026.2016-06-005

2016-06-19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5JJD74000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批准号:15JZD048);以及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人才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0520135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满满(1981-),女,汉族,山东烟台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语言测试。

任伟(1980-),男,汉族,江苏徐州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二语语用,语用学。

猜你喜欢

语语口头报告二语
中美大学生议论文语篇中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对比研究
中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在郑州举行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讨论式教学法在电信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最后一吻
口头报告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