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报告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优缺点
2009-12-23韩彤燕
韩彤燕
口头报告(verbal report,有的研究者译为口头自陈)作为一种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早在20世纪初就在心理学领域被使用,心理学家使受试者或病人口头陈述其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以达到了解病人心理的目的。后来,口头报告常被应用于医学中的神经学领域,用于研究治疗有关神经及大脑受损的病例,本文中的口头报告是指外语教学研究中一种被日益广泛采用的科研方法。
在外语教学研究中,口头报告是指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将自己认知学习的过程以内省或回忆的方式口头描述出来,包括采取的学习方法、大脑思维过程、信息处理过程、心理活动等。口头报告通常分成自我报告、自我观察和自我内省(也称为有声思维)。在外语教学研究中常被用来研究学习者在学习外语使用何种学习策略,以著名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专家Andrew D. Cohen等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开展的题为“以策略为基础的教学对外语口语教学的影响”为例说明如何使用口头报告这一研究工具。Cohen等人的研究目的是想知道在外语口语课堂上教授外语的同时加入对学习策略的指导,一段时间后,加入策略指导的教学结果是否优于一般的教学。为此,Cohen进行了为期10周的试验,实验班在教授外语的同时也明确的给予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对比班维持正常的教学,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对两个班进行前测和后测,测试采用口头报告取得数据,试题是三个口语任务,受试者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同时要说出自己采用什么学习策略,所有的测试都全程录音。之后聘请母语是该种外语的人员在完全不知道哪个是前后测、哪个是实验班或对比班的情况下对所有录音打分,最后又采用SPSS进行科学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果。该实验是迄今为止采用口头报告最为权威的实验之一,实验结果得到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一致认可,很好的证明了口头报告在收集数据方面的优势。
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口头报告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口头报告可以使研究者直接了解学习者内在思维或大脑认知过程。采用其他研究工具则不能直接获取这种数据,例如采用观察法,研究者在教室里能观察到学习者外在的所有学习行为表现,比如学习者是否做笔记,是否发言及发言几次,是否有紧张、焦虑,是否积极配合教师等等,但观察者却看不到学习者内在的心理活动及大脑学习活动。而口头报告是通过学习者口头描述自己学习的思考分析等认知过程,使研究者获取学习者学习外语的相关信息及数据。例如,有的学习者口头报告自己的做阅读理解时对长句经常采用的策略是会重读几遍,而有的学习者会对长句总要分析主谓宾结构,通过这些口头报告,研究者或教师就会知道学习者对于阅读中比较难的长句是采用什么学习策略来理解的。又比如,上面提到的Cohen的试验,教师在试验班的常规教学中经常教授一些练习口语的策略,结果在后测时大多数实验班的受试者口头报告称他们回答试题时用到了课堂上学到的策略,而且可以清楚地说出采用何种策略。如果用其他研究工具如问卷调查、口头采访等,受试者很可能会受到问卷、采访题目的引导和暗示,偏离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且问卷调查等工具必须在测试之后进行,会有记忆的丧失。可见,口头报告确实是一种直接了解学习者内在思维或大脑认知过程的好方法。
二、口头报告的即时性使研究者比较全面的了解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的认知情况。目前,研究者都倾向于采用口头报告中的有声思维,即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通常在20秒内描述自己对任务的处理过程。比如,之前提到的Cohen的实验就是采用有声思维,受试者一边完成测试题目一边口头描述自己所采用的策略,例如,其中的一个受试者这样做口头报告:“在开始做试题前,我喜欢在心中默念某些难的特殊词的发音,并且在纸上写下每一题开始要说的句子。”当他说完后,接着做试题,同时再穿插他的口头报告:“我遇到一个不会说的单词,于是努力换成课堂上做练习时用到的其他意思类似的词。”等等口头报告的特点是受试者(或学习者)用到什么学习策略就会立刻说出来,很少有记忆的丧失,而且相对比较真实。其他的诸如记日志、回溯等研究方法,都是学习行为发生一段时间后来回忆、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通常就会有信息的遗忘,有的学习者会不经意的忽视某些自己实际上曾用过的一些方法和过程,有的甚至会编造一些方法和过程。而口头报告的收集数据的同时性,很少有数据的失真和遗忘。这也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倾向于使用它的一大原因。
三、口头报告获取数据操作容易、成本低、工作量较少,也成为研究者偏爱它的原因。口头报告的使用非常容易,几乎不受任何场地、时间的限制,只要有录音设备就可以进行。相比较而言,问卷调查和口头采访也很容易开展,同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是这两样研究工具在开展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或寻找合适的问卷内容和采访试题,这就加大了研究成本,而且很多时候试题的有效性值得怀疑。同样是由学习者自己产生数据的日记或日志,不用研究者设计试题,只是让学习者自己将每天或指定时间段的学习过程、策略等等记录下来,然后由研究者经过整理统计,得出最后数据,看起来也很节约成本,可是日志或日记也有其缺点,学习者对每日学习情况的记录通常都是五花八门,里面常常包括了大量对研究者来说是毫无用处的信息,有的里面甚至根本没有任何有用的信息,研究者需要花很多时间来挑出有用的信息,而且这一研究工具很受学习者配合态度的制约。因而在各种研究工具中,口头报告的可操作性强、成本和工作量几乎都是最低的。
每一种研究工具都不是完美的,口头报告有以上的优点,但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缺点。
一、口头报告最大的缺点在于很多人怀疑其真实性。即受试者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是否能真实完整地描述自己大脑里的处理方法及过程。众所周知,人的认知过程十分复杂,可能不是普通人通过内省和自我观察就能分析或看得清楚的,而且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非常强大且速度很快,有些想法是意识流,受试者可能还意识不到就已经闪过大脑,那么他在口头报告时就不会有这些瞬间性的意识流的过程。而如果这些瞬间过程恰恰是处理任务的重要环节,可想而知,研究者收集到的数据就可能不全面。从而影响到了研究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二、口头报告可能会影响受试者对测试任务本身的完成效果。口头报告要求受试者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或稍后就口头描述自己对任务的处理过程、处理方法,有的受试者还需要描述这样做的原因,尽管开展口头报告前一般都要培训受试者,告知其一定的程序和描述用语,但有些受试者在完成试题的过程中会受到困扰,他可能会想,一会儿我该怎么描述自己的大脑活动呢,我这是采用的什么策略呢,等等。这样的想法会无形中让受试者分心,影响他对任务本身的完成效果,使得之后对其完成试题情况的统计分值不够真实,而导致最后的研究结果失真。
总之,口头报告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有其自身独特的优点,也有不足之处,为了提高口头报告的有效性,研究者事先应该对受试者进行正规的培训;在开展正式口头报告前,应至少模拟真实环境演练一回,以降低受试者的紧张焦虑感,同时可以发现一些漏洞及时改正;真正进行口头报告时,应尽量减少在场人员,可以的话测试者最好离开现场;最后,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会使口头报告可信度大大提高。做外语教学研究时,研究者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同时采用几种研究工具,这样各种工具之间既可以取长补短,又能互相验证研究结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研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