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进展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1995-2015)

2017-01-04穆军芳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言学语料库语篇

穆军芳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北京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100875)

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进展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1995-2015)

穆军芳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北京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100875)

批评话语分析是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本研究以1995-2015年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发表的期刊论文作为语料,运用 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了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科学知识图谱。通过探讨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总体趋势与特点、研究领域、论文发表期刊、高产作者及研究机构、研究热点关键词、问题及发展趋势,厘清了国内批评话语分析21年发展的整体脉络,呈现了其最新研究进展和趋势,为未来国内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提供了参照。

批评话语分析;CiteSpace;研究热点;研究进展

1.0 引言

批评话语分析最早可追溯到 20世纪 70年代的批评语言学,然而学界通常把《语言和权力》《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以及《话语中的偏见》的出版作为批评话语分析正式诞生的标志。从 20世纪 80年代末期开始,以费尔克劳为代表的批评语言学家把批评话语分析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陈中竺(1995)是国内最早引介“批评话语分析”的学者,历经 21年的发展,批评话语分析在国内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文以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相关论文作为数据来源,借助 CiteSpace这一新兴的可视化软件作为分析工具,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绘制近 21年来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科学知识图谱,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国内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

2.0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拟采用的分析工具 CiteSpace,是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陈超美教授用 Java语言开发的基于引文分析理论的信息可视化软件。该软件能够通过深入地分析文献的共被引数据,考量出某一特定知识领域的基本情况,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其知识结构,从而探明其研究进展和趋势(Chen,2012)。

本研究数据来自于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全部期刊。首先,设定数据的检索条件,以“批评话语分析”、“批评语言学”、“批评性语篇分析”和“批判性话语分析”作为主题,检索的起始时间设为“不限”,截至时间设置为“2015”,对全部期刊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 2016年 6月 6日);其次,对检索到的论文进行筛选,去除“会议通知”、“总目录”、“主持人语”等与本检索主题不相关的论文,共获得批评话语分析论文 1190篇。由于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最早刊发的论文出现在 1995年,因此本研究数据的时间区间为 1995-2015年。最后,我们把这些文献的相关信息(包括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来源期刊、摘要、关键词等)以纯文本文档的格式下载并保存下来,为接下来数据的 CiteSpace分析做好准备。

3.0 数据分析与讨论

3.1 总体趋势与特点

根据年度发表情况,我们绘制了论文发表量分布图(如图 1所示)。

图1 国内批评话语分析年度发文量曲线图

根据图 1,我们可以把国内批评话语分析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萌芽期(1995-1999)、起步期(2000-2005)、飞速发展期(2006-2011)、平稳发展期(2012至今)。在萌芽期,批评话语分析的每年发文量为 1-4篇;在起步期,发文量为 8-13篇;在飞速发展期,发文量为 32-136篇;在平稳发展期,发文量为 104-132篇,虽然有所起伏,但是总体保持了较好的上升势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在中国的研究始于陈中竺于1995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的“批评语言学述评”一文,萌芽期的12篇论文中有10篇是引介方面的研究,没有涉及批评话语分析的其它领域。

3.2 研究领域

在进入起步期后,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领域逐步扩大。根据论文的主题,我们将筛选到的这 1190篇论文分为以下四类,各类所占比重如下图 2所示。

图2 国内批评话语分析论文研究领域分布图

第一,述评、介评、理论探究。这类论文主要是对批评话语分析主要概念、主要研究方法的介绍和探讨,国内外批评话语分析发展状况的述评,国内外最新相关著作的介评等,偏重学理性,成果刊发量排名第二,占到 19.8%。萌芽期和起步期的论文属于这一领域,廖益清(2000)是国内第一篇全面介绍批评话语分析的论文,阐释了批评话语分析产生的理论背景、语言学基础、关心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语言教学的启示。述评、介评类和理论探究类文章在批评话语分析发展初期引介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批评话语分析的核心概念,对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有着极其关键的指导作用。步入平稳发展期之后,李桔元、李鸿雁(2014)、武建国、林金容(2015)对国内外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第二,批评话语分析的交叉学科研究。

批评话语分析近些年主要与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修辞学和民族志等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在国内呈现出较好的上升势头,这些研究拓展了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周红英(2014)探讨了批评话语分析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路径。李娜、张琦(2015)把语料库与批评话语分析相结合,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等主要西方媒体对 2015年国际妇女节前后所刊发的“中国女性”报道为语料,探析了西媒如何对中国女性形象进行建构。修辞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接面研究也是近年来国内批评话语分析所呈现出的一个主要特点,田海龙(2015)、涂家金(2015)分别探讨了新修辞学、研究修辞与批评话语分析的互动关系。此外,吴宗杰、余华(2013)解析了民族志与批评话语分析相结合的可行性和互补性。

第三,媒体领域的批评话语分析。

媒体领域的批评话语分析是国内批评话语分析最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涉及报刊媒体、电视、电影等媒介的批评话语分析。总的来讲,媒体领域的批评话语分析是当前国内批评话语分析成果最为丰富的应用领域,所刊发论文占总刊发量的 49.1%。媒体领域的批评话语分析是建立在哥拉斯哥大学媒体小组对“坏新闻”系列研究的基础之上,20世纪 70年代末期,福勒及其同事从语言学视角对于媒体的批评研究正式开启了媒体的批评话语分析。福勒后来对于媒体的批评研究延续了之前的传统,并且关注英国文化研究范式,认为新闻不是对现实的反映而是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力影响的产物。国内媒体的批评话语分析不仅探讨了新闻和其它社会媒体和传播体裁的社会交际背景(如潘艳艳,2015),而且将这些背景因素与新闻媒体的结构因素相结合,阐释了其报道的深刻含义(如邱晴,2015)。

第三,其它领域的批评话语分析。

其它领域的批评话语分析主要涵盖了教育教学领域、医学领域、政治领域、翻译领域和司法领域等。王颖、王文琴(2013)对英语教材语篇进行了批评话语分析,旨在帮助学生厘清语言背后隐含的意义,从而探析教材的意义建构功能。吴宗杰、吕庆夏(2006)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探析了中医语言西化的话语秩序。王彦(2009)分析了政治语篇翻译中语言形式与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肖唐金(2006)就辛普森一案中模糊语所体现的权力关系进行了批评话语分析。国内批评话语分析在其它领域的飞速发展,彰显了其研究范畴已经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宽广。

国内批评话语分析以上四个领域的发展并不是同时进行的。按照统计的数据,可以将其发展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 2005年及以前,以述评、介评、理论研究为主,媒体领域的应用研究为辅,另外三个领域的研究成果非常少或者基本没有;第二个阶段是自 2006年以来,述评、介评、理论研究类论文的刊发数量减缓,而其它三个领域逐步进入了蓬勃发展期,特别是教育教学领域研究由 2005年的 0篇激增到 2015年的 10篇。批评话语分析作为话语分析领域一个新的研究范式,在国内发展初期以新书引介、述评和理论方法探讨为主。伴随着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批评话语分析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交叉学科研究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这是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注重话语性和社会性研究本质的主要表现,这个趋势将会不断地持续下去。

3.3论文发表期刊分析

通过对批评话语分析论文发表期刊进行调查,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它的研究领域和发展状况。我们可以将这些期刊大体上分为三类:(1)外语类刊物,包括外语、语言学类期刊、外语类院校学报;(2)各类大学学报,包括大学、学院(不包括外语类院校)、大专学报;(3)其它相关刊物,包括教育、新闻、医学、社科综合等期刊。

通过统计,发现这三类期刊刊登批评话语分析论文的所占比重分别是 22.5%、51.7%和25.8%。这充分说明,国内批评话语分析论文主要刊发在大学学报类期刊上,这与其社会性和综合性有密切关系。

一般情况下,核心期刊刊发论文的质量较高。在所有的 1190篇论文中,核心期刊的发文数量是 276篇,占总发文数的 23.2%。外语类刊物共发表文章 268篇,虽然仅占总发文量的 22.5%,但是其在核心期刊的发文数量却达 155篇,占总核心论文的 58%。由此可见,外语类期刊是批评话语分析高质量论文的主要刊发载体。虽然,大学学报类的总发文数量最多,但是在学报类核心期刊的发文量总体较少,仅有 66篇。这体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批评话语分析论文的语言学属性,因此本领域的高水平期刊更认可这种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一些综合领域的研究期刊对批评话语分析的认可度和关注度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

4.0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动态

在对国内批评话语分析从 1995至 2015年的论文发表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们在本节将运用 CiteSpace这一可视化软件来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直观、明确地展示国内批评话语分析论文的高产作者、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

4.1高产作者和研究机构

运行 CiteSpace可视化软件,我们绘制出了国内批评话语分析“高产作者和研究机构”的科学知识图谱(见下图 3)。同时,我们将 CiteSpace的阀值设置为 6,即图谱中有文字标识的节点都是发表文章数量不少于 6篇的作者或者机构。

图3 国内批评话语分析高产作者和研究机构图谱

如上图 3所示,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可视化图谱包括节点和节点间的连线。节点即图中的圆圈,表示研究者或者研究机构;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研究者与机构之间的关系,线条越粗表明他们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越高。节点在上图 3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国内从事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研究者包括田海龙、辛斌、纪卫宁、刘明、郜丽娜等人。这几位学者或者独立或者与人合作,发表了 6篇以上与批评话语分析相关的高水平论文,他们是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代表人物。田海龙、辛斌是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领军人物,田海龙(2013,2015)、辛斌(2012)、辛斌、高小丽(2013)关于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质研究特性、与认知语言学和修辞学的交叉研究、批评话语分析的目标、方法和动态等文章,已成为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者的必读文献和引用频次最高的文献。纪卫宁在批评话语分析的述评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发表了多篇很有分量的文章(纪卫宁,2008;纪卫宁、辛斌,2009)。此外,郜丽娜、刘丰(2010)、郜丽娜(2015)在批评隐喻分析、刘明(2009,2014)在新闻语篇的批评话语分析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上图 3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研究机构包括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等。为了更加精确地反映出各个研究机构的情况,我们根据图 3和运行 CiteSpace软件自动生成的数据表,得出了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成果最丰硕的 16所大学,即中国地质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这些研究机构多是外语类知名院校或者综合类大学的外国语学院,便于展开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的多领域研究。

4.2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对文章核心内容的提炼,如果关键词在某一领域特定时间的文献中重复出现,就可以视为该领域这一时期的研究热点。本部分将数据导入到 CiteSpace系统中,设置相关的参数,系统运行后,将语义相似的关键词归类,自动生成出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共现知识图谱(见图 4)。

图4 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热点图谱

图 4所展示的研究热点与图 2基本吻合,但是呈现得更加详尽、直观。图 4生动形象地显示了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热点,图谱中文字表示的关键词出现频次不少于 10次。

表1 国内 CNKI期刊批评话语分析热点关键词统计(1995—2015)

中介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是测度节点在可视化网络中重要性的一个指标。Citespace通常运用该指标衡量文献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重点标注(李杰、陈超美,2016:89)。表 2展示了中介中心度大于等于 0.1的 5个关键词,这些高中介中心度关键词反映了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关注领域和研究热点。

表2 国内CNKI期刊批评话语分析高中介中心度关键词(1995-2015)

表 2表明,“批评话语分析”的中介中心度为 0.43,居于首位。“批评语言学”、“意识形态”、“话语分析”、“批评性语篇分析”、“新闻语篇”和“批评性分析”分别处于第二至七位。综合图 4的可视化图谱、表 1的高频关键词和表 2的高中介中心度关键词,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属性进行归类,可以看出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以下四个领域: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基础和理论方法、批评话语分析的交叉学科研究、媒体领域的批评话语分析和其它领域的批评话语分析,总体反映出如下特点:

第一,关注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基础和理论方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一直以来都是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研究基础和理论方法(田海龙,2014)。因此,系统功能语言学(刘立华,2007)、系统功能语法(王晋军,2002)、及物性(江晓红,2003)、评价理论(廖益清,2008)、名词化(赖良涛,2010)等都是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热点。此外,马丁(Martin,2004)提出的积极话语分析是对批评话语分析有益的补充,是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热点词汇。沃洛希洛夫对批评话语分析的意识形态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把语言符号看作是意识形态的物质表现,所有的语言运用都包含特定的意识形态。该理论强调了文本的对话性,任何文本都明显地或者隐含地与其它文本发生对话,从而体现出一定的意识形态效应(苗兴伟、穆军芳,2016:537)。因此,批评话语分析的一些重要概念,如意识形态(刘永兵、于元芳,2015)、话语秩序(赵秡,2013)、互文性(辛斌、赖彦,2010)是国内批评话语分析所关注的焦点。

第二,聚焦批评话语分析的交叉学科研究。

认知语言学、语料库与批评话语分析的接面研究是近年来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热点之一。张辉、江龙(2008)是国内较早探析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交叉研究的学者,他们探讨了批评话语分析与认知语言学接面研究的主要路径。张蕊(2015)探讨了以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识解”为主要操作机制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在国内,较早地提出把语料库与批评话语分析进行互动研究的学者是钱毓芳和唐丽萍。钱毓芳(2010)分析了把语料库与批评话语分析进行有效结合的方法,根据自建语料库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出话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唐丽萍(2011)提出了把语料库与批评话语分析进行对话研究的可行性路径。此后,基本每年都有语料库与批评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文章在国内发表,因此,认知语言学、语料库、概念隐喻都是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热点。

第三,媒体领域的批评话语分析备受重视。

从早期的批评语言学时代到批评话语分析时期,媒体领域的批评话语分析是国内批评话语分析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早期的研究侧重从宏观上对新闻事件进行批评性分析,如近些年的研究更注重采用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对具体媒体事件的批评性分析,如邵斌、回志明(2014)把语料库和批评话语分析相结合探讨了西方媒体对“中国梦”的评价和话语建构。唐韧(2014)将批评话语分析与认知语言学相结合,探讨了英国媒体移民话语背后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新闻报道、新闻标题以及新闻报道的对象奥巴马是一直以来都是国内批评话语分析媒体领域应用研究的热点词汇。

第四,其它领域的批评话语分析逐渐得到关注。

由于批评话语分析特别关注社会中权力滥用以及人们对此的反抗,通过对某个国家领袖所做出的演讲辞进行解析,得出其进行某种行动的合理性,因此政治话语、政治语篇一直是批评话语分析的核心话题之一。项蕴华(2006)对布什在对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所发表的系列讲话进行了批评话语分析,探讨了政治语篇中权力如何实现不对称的。吴丹苹、庞继贤(2011)对美国时任总统布什连续 8年所发表的每周电台政治演讲进行了批评话语分析,探讨了政治演讲中隐喻的类别、功能及其话语策略,并进一步分析了布什如何为其发动对伊战争进行合法化辩护。

5.0 国内批评话语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经过 20多年的发展,批评话语分析已经成为话语分析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批评话语分析已经适应了后现代时期对话语分析的要求,发展迅猛,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然而,目前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还存在着有待提高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地创新。

虽然目前国内的批评话语分析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其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仍然局限于以往的套路,未形成自己独立的研究体系。从研究工具上来看,国内的批评话语分析多借助以往的系统功能语法研究,虽然越来越多的学者借助语料库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目前国内的研究大多沿用批评话语分析的传统研究模式,包括费尔克劳的“辩证—关系”研究法,沃多克的“话语 -历史”研究路径和范代克的“社会 -认知”研究模式。因此,如何创立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应用研究领域发展不均衡。

批评话语分析的应用研究领域有很多,但是目前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近些年,出现了政治领域、教育教学领域的批评话语分析应用研究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但是从国内发文数量来看,传统的新闻媒体领域的批评话语分析所刊发论文量占总发文量的半数左右,因此目前其应用研究领域还是多聚焦在媒体领域。与传统的话语分析相比,批评话语分析的显著特点是把话语与社会权力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话语分析来揭示社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问题的相应策略(Fairclough,2010:9)。因此,伴随着人们对于批评话语分析认识的深入,话语内容和形式也日趋多元化,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者将会越来越关注多模态话语、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的话语研究。

第三,交叉学科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地增强。

近些年来,虽然批评话语分析与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修辞学、民族志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受到国内研究者关注,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多是探讨批评话语分析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的可行性和可能性,或者探究批评话语分析与某一交叉学科的应用研究。如何有效地将多个学科与批评话语分析进行接面研究是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者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因此,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需要进一步地加强。

6.0 结束语

本研究借助 Citespace这一可视化分析软件,以 1995-2015年发表的中国知网来源批评话语分析文章为语料,对近 21年来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热点与动向进行调查研究,并绘制了科学知识图谱,研究发现:

1.近 21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论文刊发数量呈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主要研究维度包括四个方面:批评话语分析的介评、述评、理论探究,批评话语分析的交叉学科研究,媒体领域的批评话语分析和其它领域的批评话语分析。从学科类别来看,媒体领域的批评话语分析是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成果最为丰硕的应用研究领域,新闻语篇和新闻话语是应用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

2.通过对高产作者和研究机构分析,发现近 21年来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领军人物是田海龙和辛斌,他们为国内批评话语分析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高产研究机构多是外语类知名院校或者综合类大学的外国语学院,这些机构便于展开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的多领域研究。

3.通过对热点关键词和高中介中心度关键词分析,发现从 1995年至 2015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反映出如下特点:关注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基础和理论方法,聚焦批评话语分析的交叉学科研究,媒体领域的批评话语分析备受重视,其它领域的批评话语分析逐渐得到关注。

虽然从 1995年至 2015年这 21年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还存在着有待提高之处。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侧重开发适用于本国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注重应用领域的多样化均衡发展,积极与认知语言学、修辞学、民族志学等学科进行交叉学科研究,关注话语语料库的建设与分析,从而不断地深化和拓展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

[1]Chen,C.M.Predictive effectsof structural variation on citation coun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3:431-449.

[2]Fairclough,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2nded.)[M].London:Pearson Education,2010.

[3]Martin,J.R.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Power,solidarity and change[J].Revista Canaria de Estudios Ingleses,2004,49:179-200.

[4]陈中竺.批评语言学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21-27.

[5]郜丽娜.批评隐喻分析视阈下的意识形态话语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23-26.

[6]郜丽娜,刘丰.批评隐喻分析——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的理论框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25-128.

[7]纪卫宁.话语分析——批判学派的多维视角评析[J].外语学刊,2008,(6):76-79.

[8]纪卫宁,辛斌.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思想论略[J].外国语文,2009,(6):21-25.

[9]江晓红.批评话语分析的有效工具——功能语法[J].学术交流,2003,(7):132-135.

[10]赖良涛.名词化与权势构建[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0-125.

[11]李桔元,李鸿雁.批评话语分析最新进展及相关问题再思考[J].外国语,2014,(4):88-96.

[12]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13]李娜,张琦.西方媒体视野下的中国女性形象——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05-110.

[14]廖益清.批评话语分析述评[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76-82.

[15]廖益清.社会性别的批评话语分析述评[J].外语教学,2008,(5):23-27.

[16]刘立华.系统功能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回顾与前景展望[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5-9.

[17]刘明.《分析报纸: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之述评[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4):58-60.

[18]刘明.新闻话语表征的形式、功能和意识形态[J].现代外语,2014,(3):340-349.

[19]刘永兵,于元芳.批评性话语分析中的语篇、话语与意识形态关系探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82-186.

[20]苗兴伟,穆军芳.批评话语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方法论[J].当代语言学,2016,(4):532-543.

[21]潘艳艳.美国媒体话语霸权下的中国海上力量构建——基于2013-2014年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有关中国海军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J].外语研究,2015,(2):8-12.

[22]钱毓芳.语料库与批判话语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3):198-202.

[23]邱晴.新闻话语的构建、预设及站位——评价系统视角下的新闻报道[J].江西社会科学,2015,(4):236-241.

[24]邵斌,回志明.西方媒体视野里的“中国梦”——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J].外语研究,2014,(6):28-33.

[24]邵斌,回志明.西方媒体视野里的“中国梦”——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 [J].外语研究,2014,(6):28-33.

[25]唐丽萍.语料库语言学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作为空间[J].外国语,2011,(4):43-49.

[26]唐韧.批评话语分析之认知语言学途径——以英国媒体移民话语为例[J].外语研究,2014,(6):18-22.

[27]田海龙.趋于质的研究的批评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4):6-10.

[28]田海龙.批评话语分析:阐释、思考、应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29]田海龙.新修辞学的落地与批评话语分析的兴起[J].当代修辞学,2015,(4):32-40.

[30]涂家金.“研究修辞”视角下的批评话语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149-154.

[31]王晋军.CDA与SFL关系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2,(6):10-13.

[32]王彦.政治语篇翻译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上海翻译,2009,(3):23-27.

[33]王颖,王文琴.英语教材语篇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研究,2013,(5):66-69.

[34]吴丹苹,庞继贤.政治语篇中隐喻的话语策略——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4):38-43.

[35]吴宗杰,吕庆夏.中医语言西化的话语秩序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4):72-74.

[36]吴宗杰,余华.民族志与批评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4):11-16.

[37]武建国,林金容.批评话语分析:诠释与思考[J].现代外语,2015,(4):555-564.

[38]项蕴华.政治语篇中权力不对称性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6,(2):25-28.

[39]肖唐金.模糊语与法庭权势之争[J].江西社会科学,2006,(5):214-217.

[40]辛斌.批评话语分析中的认知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4):1-5.

[41]辛斌,赖彦.语篇互文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J].当代修辞学,2010,(3):32-39.

[42]辛斌,高小丽.批评话语分析:目标、方法与动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4):1-5.

[43]张辉,江龙.试论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J].外语学刊,2008,(5):12-19.

[44]张蕊.再论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以“侧重”识解操作为例[J].外语研究,2015,(6):34-41.

[45]赵秡.话语秩序的动态特征:“价格垄断”的话语建构及其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4):22-26.

[46]周红英.批评话语分析的认知语言学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9-25.

A Scientometric Analysis of Research Advances in China’s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Research(1995-2015)

MU Jun-fang

(School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University,Baoding,Hebei071000,China;School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is a significant research area of discourse analysis.By employing the visualization software CiteSpace,this papermakes the scientometric analysis of journalpapers in CNKIdatabase of CriticalDiscourse Analysis(CDA)from 1995 to 2015.Through analyzing the general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research fields,the journals that publish these papers,high output autho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the research focus key words,problem s as wellas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domestic CDA,itmakes clear the whole skeleton of domestic CDA in the recent21years,presents the latest research advances and tendency as wellas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domestic CDA research in the future.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iteSpace;research focus;research advances

H0-05

A

1002-2643(2016)05-0026-09

10.16482/j.sdwy37-1026.2016-06-002

2016-09-10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的英语新闻蒙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B15YY047)的阶段性成果。

穆军芳(1983-),女,河北邢台人,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语篇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语言学语料库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