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选调生制度的实践运行机制
———以湖北省咸宁市为例
2017-01-04陈琴肖阳
陈琴 肖阳
(1.湖北咸宁市委党校科研处,湖北咸宁4371000;2.武汉大学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0)
浅析选调生制度的实践运行机制
———以湖北省咸宁市为例
陈琴1肖阳2
(1.湖北咸宁市委党校科研处,湖北咸宁4371000;2.武汉大学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0)
选调生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干部人事制度,对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在对咸宁市选调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探析选调生制度实践运行机制及现实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对改善当前选调生制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选调生实践机制;困境;解决路径
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是确保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关键。管理好选调生队伍,促使这支队伍健康快速成长是当前我国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议题。目前,学术界对选调生制度研究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体现如下:梅清汉[1]、肖桂国[2]等对选调生政策历史发展脉络进行的梳理,孟令皓[3]、箫鸣政[4]等对选调生工作生活情况的实证分析,钱丹丹[5]对选调生制度遇到的障碍及对策的研究,于君博等对特殊选调生群体中的调查[6]。当前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对选调生制度的研究应从具体实践逻辑出发,在对选调生工作、生活、社会交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笔者根据随机抽样办法,从咸宁市在职的439名选调生中抽取79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选调生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分析调研结果,探讨中部城市的选调生实践运行逻辑。
一、选调生的基本情况
1.年龄上以年轻的男选调生为主。目前在湖北省咸宁市工作的选调生中,男性选调生有282人,女性选调生有157人,其占比分别为64.2%与35.8%;51岁以上、41~50岁、30~40岁、30岁以下的选调生人数分别5人、9人、116人、309人,其中30岁以下占总人数的70.4%,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急剧下降。这表明,年轻的男性是当前选调生的主体。
2.学历上多为大学以上本科生。从咸宁市历届选调生招录的学历来看,第一学历为硕士研究生有52人、大学本科有383人、大专学历有4人,其占比分别为11.8%、87.2%、0.9%。这表明,选调生来源多为本科院校,选调生学历普遍较高,选调生提高了基层公务员的学历水平。
3.职务上以科员为主,且多在乡镇工作。选调生中副县级以上、正科级、副科级、科员的人数分别为22人、91人、208人、118人,其比例分布分别为5.0%、20.7%、47.4%及26.9%。在市直单位工作155人、在县(市、区)工作57人、在乡(镇、办)工作227人,其比例分别为35.3%、12.9%和51.7%。这表明,选调生职位以科级为主,多在乡镇工作。
二、当前选调生制度存在的问题
1.工作动机偏离政策初衷。调查研究发现,选调生任职的动机各异。其中,有25.7%的人是为了“投身基层,服务群众”,18.3%的人是因为“离家近”,14.7%的人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13.1%的人是因为想“发挥才能”,11.5%的人是因为“听从亲友建议”。可见,一方面,许多大学生选择选调生是出于缓解就业压力、离家近等现实选择,而真正想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人数不多。针对这种情况,教育引导选调生在思想上扎下根来,在工作上尽到力、在基层中有所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表1 选调生择业动机情况表
2.工作量大且琐碎。通过对选调生的工作量及内容进行调查可知,认为自己工作量非常大的比例为38%,认为自己工作任务量较大的比例为55.7%,即有93.7%的选调生认为自己的工作任务量大。通过对工作内容进行考察可知,写材料、部门对接及与群众打交道是选调生做的最多的事,其比例分别占到20.4%、18.9%及17.4%,而其他端茶倒水打扫卫生、驻村、会议准备等占的比例也较多。选调生工作量大且琐碎,主要原因是选调生多在乡镇工作,基层任务多而琐碎。同时这也与选调生学历较高,比较适合文字工作有关。
3.待遇较低,晋升较难。选调生为基层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提高其待遇,积极拓宽其出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出现了待遇低,晋升难的问题。选调生中月工资为2000~3000元之间的人数占有效样本的62%。月工资为3000~4000元人数占总数的38%。据2015年XN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当地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534元、11980元,相对于XN市平均工资而言选调生工资并不算低,但54.4%的选调生对月薪不满意,认为工资待遇偏低。一位来自武汉的选调生感叹道:“除了日常生活开支,每个月基本存不到钱。”较低的工资待遇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更难以留住人才。对于晋升而言,34.6%选调生表示他们正在准备考遴选,19.8%的选调生选择“期望组织部门调动”。对于大多数选调生来说,留在基层意味着工资低、待遇差、晋升难,所以他们都希望通过遴选或再次考试调离基层。
4.工作生活条件不佳。工作环境简陋、生与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密切相关。工作环境好、工资待遇高,他们工作起来热情也大、干劲也足。可见,工作生活条件不如意成为选调生工作的一大现实问题。
表2 选调生对今后工作打算情况表
三、完善选调生政策的几条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选用机制
单位要想使选调生“来得了,干得好、留得住”,就应严把“入口”,也就是说要在早期选拔时把好关,不能拘泥于大学生、学生干部、党员等“硬性”原则。
1.秉持“专业原则”。第一,鼓励有基层专业背景的考生报考。这里的“基层专业”背景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农业技术型专业,如种植、养殖等技术型专业;第二类是基层管理型专业,如乡村规划、经济管理、农村发展与管理等。第二,引导非相关专业选调生学有所用。分派选调生时,应做到因人而异、人尽其才,实行专业特长与服务地需求相对应。如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可以选派科技型、经营型的选调生,经济发达的地方可选派管理相关专业的选调生,传染病疾病比较多的地方可选派有医学背景的选调生,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可选派地质学专业的选调生等,尽可能保证所有的选调生都能够找到发挥特长的地方。
2.重视“心态原则”。选调生的报考动机多元化、多样化属于正常现象,而且还将长期存在,其心态和动机直接影响着其在基层才能的发挥和工作效能感。因此在招录时,一是充分尊重和包容报考者的多元化动机和务实心态,但要鼓励选调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远大理想。二是鼓励报考者说真话,并循循善诱,引导和鼓励他们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不断地积累经验。三是应适当调整选拔考试的结构,降低笔试分值比例,提高面试的权重和分值比例,在面试环节应该重点考查报名者的动机、目的、心态和态度。四是对于立志下基层的报考者要优先录取,在同等条件下,可依据报考者的心态择优录取。
3.坚持“需求导向原则”。要建立符合基层实际需求的选拔机制。一是考虑基层政府的需求。基层政府需要有知识、懂基层、肯服务的选调生。二是基层工作的需求。基层工作需求有魄力、有担当、能吃苦的选调生。因此,相关单位在选聘时要充分尊重接收主体即乡镇政府的需求,尽可能保证定向、定量招考。因此在选拔前应尽量做到充分详细的调研,掌握每个地区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在招聘过程中从优选聘人才,尽量做到不随意招录选调生,不笼统安排选调生,不盲目使用选调生。
(二)构建有序的任用机制
要使选调生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政府必须建立有效的任用机制,不然不仅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还会阻碍正常工作的运转。
1.明确身份角色,确定其权利义务。选调生在招录完成之后,首先要明确其身份地位,权责关系。一是要明确选调生是“一般公务员”。选调生本质上是公务员,因此必须在有关政策中明确规定其作为一般公务员的权利和保障,要明确管理权力、明确工作权利、明确工作责任,使选调生摆正自身的位置。二是要明确选调生是“特殊公务员”。选调生是特殊的公务员,其特殊性在于要有更强的荣誉感与使命感,要更加努力工作,才能不辜负组织的选拔和任用。其特殊性在于对其培养成长上,组织部门及相关部门会提供更多机会,更有利于其成长。
2.引导良性竞争,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在选调生的任用上,应让引入良性竞争机制。一是要建立起公正有效的考核评比机制。根据选调生工作内容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标准化与差异化并重。二是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方式。建立动态考核体系,坚持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综合考评,避免“一纸述职报告评先进”的现象。三是要充实考核评价主体。注重组织考评、同事考评及基层群众考评等,对连续长期考核不称职、不合格的,可予以解聘。
3.全程动态监督,建立信息数据库。推进选调生信息化管理,建立全市选调生档案数据库,把全市选调生的个人信息输入数据库。对选调生实行动态管理、跟踪记实,详细记录学习、培训、提拔、奖惩等情况,及时了解和考核优秀干部,并对优秀干部落实奖励、提拔机制。将选调生个人重大事项申报、廉政记录、年度考核结果、相关违法违纪违约行为等信用信息纳入档案,将失信记录和违规违纪情况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
(三)完善健康的提拔制度
当前乡镇的职能职权空间逐渐收窄,要使选调生一门心思地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就必须保障其发展空间,使其工作有奔头。
1.帮助向上。对于有能力、有期望、能上升的选调生,必须拓宽上升空间、打通上升渠道。应将考试和考核相结合,避免公务员考试“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除了正常的遴选制度外,地方政府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人才的内部消化与外部流动畅通。
2.鼓励扎根。建立严格的选调生定期服务基层机制,组织部门要出台相应措施严格规定新进选调生在基层工作至少两年,接受基层多岗位锻炼,防止“即选即调”现象,保证所有选调生在制定的同一规则下公平工作。对于有志向继续留任的选调生,要给位子,给机会,给平台。对于适合并有能力担任乡镇干部的选调生要从制度层面解决其任职的资格问题和待遇问题。
3.支持深造。对于特别优秀的、成绩突出的、有特殊贡献的选调生实行推免读研究生。按照服务年限给予选调生考研分数优惠。优先照顾长期在基层一线服务的选调生。可尝试基层委培研究生计划。将部分各项考核优秀、基层工作能力突出并有志于服务基层的基层储备干部纳入到该计划中来,支持其到高校深造学习一到两年,加强与高校、党校硕士点的定向培养的委培关系,选送优秀选调生系统学习与基层相关专业的系统知识,以提升其综合素质。
(四)建立长效的培育机制
选是基础,育是关键。对选调生的跟踪培养和教育是活跃选调生群体,提升其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的关键。
1.建立多级培训体系。建立制度化的市、县、镇三级培训制度,做好继续教育、跟踪培训工作。一是建立并强化定期培训的机制。明确统筹好岗前培训、年中培训等多次培训的时间和具体安排。二是开设针对性强的培训课程,优化培训内容。根据实际需要,抽调农牧林水等部门工作人员定期组织和开展以基层方针政策、基层实用知识、基层工作方法为内容的集中培训学习活动。另外,考虑到选调生的个人情况不同,除了统一培训外,还可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设心理、生活、常识、人际关系、农村管理等相关课程作为选修课,让新上任的选调生们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学习。三是丰富培训形式,保证培训质量。定期聘请有关部门负责人、有经验的基层村干部、老干部为选调生介绍工作经验;同时也可成立“专家宣讲团”,邀请“三农”专家定期举行基层知识的系统培训、开设知识学术讲座来提升选调生的理论水平,为“选调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2.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加强选调生间的内部交流和外部交流有利于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增进友谊,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一是市组织部门牵头,定期举办大型的选调生论坛,为不同县域的选调生提供经验交流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同时,也可尝试举办跨省的选调生交流论坛或微信公众平台,给他们提供外部交流的机会。二是市或县级有关部门牵头,创办专门的选调生杂志,为广大选调生群体提供畅所欲言、自由表达、充分表现的平台。三是县级组织部门或选调生管理办牵头组织各种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外地参观学习、实证调研活动等,为选调生提供较为充分全面的学习平台。四是县级或乡镇政府定期开展选调生群体参与的文艺体育活动,在愉悦选调生身心的同时,增强他们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做到感情留人。
(五)完善各项保障机制
1.确保选调生工资待遇的发放。待遇问题严重影响着选调生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一是务必严格落实选调生工资待遇按时按量发放。二是要逐年、逐步提高选调生的待遇。选调生的工资尽可能有一个年增长台阶。三是逐步改善选调生的社会福利待遇,切实改善选调生的生活工作条件。住房条件差、办公设备不齐全是部分选调生反映的一个实际问题,尤其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乡镇。对此,上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并提供必要资金协助各乡镇妥善安排好选调生的生活和工作,要让他们“有地方吃饭、有地方睡觉、有条件工作”。
2.确保公平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一是要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制度,把“公开选拔”、“民主推荐”、“任前公示”、“竞争上岗”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并配套完善起来,确保选调生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全面性,避免在用人问题上的“近亲繁殖”,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二是要进一步树立注重基层的导向,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形成一条来自基层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拓宽基层干部成长空间,让更多的选调生在基层锻炼成长,使人才向基层流动,让他们在政治上有奔头、事业上有干头。
[1]梅清汉.选调生培养使用机制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11(3):1-4.
[2]肖桂国.选调生:中国特色干部后备力量[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2012:16-70.
[3]箫鸣政,卢亮,王延涛.选调生政策及其实施效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4):1-6.
[4]孟令皓.长春市乡镇“选调生”培养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6):9-11.
[5]钱丹丹.对选调生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北省钟祥市为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3):1-2.
[6]于君博,滕亮.名校选调生:政策创新还是人才浪费:基于J省的案例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5(6):1-4.
责任编辑 刘钊
D630.3
A
2095-7017(2016)11-0049-05
2016年咸宁思想库课题(XNSK-y1640)
陈琴(1988—),女,湖北咸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社会管理;肖阳(1987—),男,湖北武汉人,博士生,研究方向:国际关系,社交媒体,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