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IT外包中如何降低发包方的知识保护: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
2017-01-04杜占河魏泽龙
杜占河,魏泽龙,谷 盟
(1.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2.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离岸IT外包中如何降低发包方的知识保护: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
杜占河1,2,魏泽龙1,谷 盟1
(1.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2.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本研究从社会交换理论角度,研究了双方知识缺口、发包方对接包方的依赖和价值认同对降低发包方知识保护的作用以及发包方知识保护对知识获取质量的影响。提出了4条假设,并采用180个离岸IT外包项目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发包方知识保护降低了接包方知识获取质量,双方知识缺口与发包方知识保护之间呈倒U型关系,发包方对接包方的依赖和价值认同会降低知识保护的程度。
发包方知识保护;离岸外包;社会交换理论;知识获取
国际IT外包是中国IT 接包企业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以往大量研究发现高质量的知识获取能够提高接包企业的竞争优势。IT外包领域学者们指出转移知识的意愿、能力、伙伴关系质量、沟通质量、社会资本、知识特征等因素影响知识转移成功与否[1],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发包企业的知识保护。我们通过对30位接包企业的项目经理、企业高管的调研发现,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发包方会共享信息给接包方,但是,很多发包方对关键的核心知识都会采取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措施严加保护,如通过合同规定限制访问其关键文件资料和数据,或将一些需要意会的隐性知识文档化、图纸化,从而要么使接包方无法接触到想获取的重要知识,要么即使能接触到知识但也很难识别、理解、吸收。
因此,要想从发包方获取高质量的知识,接包方必须首先想办法促使发包方降低其知识保护。在知识保护的研究中,更多的学者从知识拥有方出发研究知识保护的前因和后果[2-3]。知识保护的后果研究方面则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保护知识可以防止自己的核心知识外露,避免核心竞争优势被模仿和拷贝[3],但另一种观点认为知识保护将使合作的整体利益受损,更有甚者,因为知识保护行为传递了一种负面的信号,会使双方产生冲突、不信任,损害关系水平[4]。
本研究依据社会交换理论,从社会交换双方特征、正式交换机制以及非正式交换机制等方面探索如何降低发包方的知识保护。
1 理论与假设
1.1 理论背景
社会交换理论是研究个人或者组织间社会互动和交换关系的理论,该理论建立在两个重要假定上,即人性方面趋利避害的假定和人际关系方面的互惠依赖假定。核心逻辑是人类的交换行为是建立在报酬与代价的比较上的,如果结果是正向的、积极的,个体或者组织就会被激励开始新一轮的交换行为[5]。社会交换包括基于契约行为的关于金钱、商品和服务的正式交换机制,和基于感激、乐趣、赞同、欣赏、爱、刺激等非契约行为的非正式交换机制。
离岸IT外包中知识转移是在知识发送方(发包方)与知识接收方(接包方)所进行的一种社会交换行为,双方关系特征是社会交换的条件和基础,正式交换机制和非正式交换机制互为补充,保证了社会交换过程的顺利进行。本研究将知识缺口视为一个代表交换双方特征的重要变量,知识缺口的大小代表了双方在知识拥有方面的实力对比[6],影响着发包方知识保护的动机和能力。在正式交换机制方面我们选择资源依赖,即发包方对接包方的资源依赖作为研究变量,指发包方在资源、市场等方面对接包方的依赖程度,依赖能够产生权力[7],从而影响发包方的知识保护程度。而非正式交换机制方面本文选择价值认同作为研究变量,指合作双方在目标、价值、规范等方面达成的一致和认可[8]。虽然在以往研究中信任常常被视作重要的非正式交换机制,然而我们认为在降低知识保护方面价值认同是一个更为鲁棒(Robust)的变量。
1.2 理论假设
(1)知识缺口与发包方知识保护的关系。组织是否采取知识保护策略与其感知到对方的学习能力有关,当感知到对方的学习能力强时,知识拥有方担心核心知识被模仿、窃取的风险会增加,将会加大知识保护的力度。知识缺口是衡量学习能力大小的一个关键因素[9]。在离岸IT外包合作中,如果知识缺口很小,此时发包方采取知识保护则显得没有必要,而且还会伤害了双方间的合作。正如多位学者所述,不合适的知识保护会带来管理成本的提高、损害合作关系、降低合作绩效等[2,4,10]。如果接包方与发包方之间存在较大的知识缺口,如发包方掌握更为先进的软件设计架构、算法,或者在用户需求分析、概要设计等方面拥有独特的经验。较大的知识缺口会使发包方感受到知识泄露、流失的风险,损害其核心竞争优势,因而发包方将会更加重视知识保护。但是如果知识缺口很大,超过一定的度时,知识保护程度将会降低,这是因为发包方即便不采取任何知识保护措施,由于接包方知识缺口过大导致其根本无法识别、理解其核心知识资源,更遑论对于知识的吸收、学习和应用,此时发包方考虑到成本和关系维护,更倾向于不保护。综上得出假设1:知识缺口与发包方知识保护呈倒U型关系。
(2)价值认同与发包方知识保护的关系。企业进行知识保护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11]:一是知识观认为知识构成了企业的独特竞争优势,如果核心知识暴露给其他企业则将导致核心竞争力被模仿;二是风险观认为因为存在机会主义的可能,担忧对方加入合作联盟的动机,从而加强知识保护。在IT外包中,从知识观角度而言,较高程度的价值认同能够使双方看到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潜在价值。为了实现共同的合作目标,双方必将减少知识保护的程度从而提高整体利益而非个体利益。从风险观的角度而言,组织担忧对方加入联盟的潜在动机及出现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导致知识保护程度的加深。当价值认同高时,共同的价值、相互理解和认同能够形成相互信任,对对方加入联盟的潜在动机及出现机会主义行为的担忧便会降低,从而减少知识保护行为。综上得出假设2:价值认同降低发包方知识保护。
(3)发包方对接包方的依赖与发包方知识保护的关系。以中国高铁和中国汽车为例,中国高铁在与国外合作方谈判时只有一个部门作为全国的唯一代表与外方进行谈判,由于庞大的市场吸引和由集中整合而带来的垄断使得中国高铁在合作谈判中拥有了较大的主动权,外方要想竞争中国庞大的高铁市场唯有顺从中国在关键技术引进上的要求。然而,中国汽车市场虽然拥有庞大的市场资源,但却各自为战,未能形成外资汽车公司对资源的依赖,使得外资汽车公司对关键知识进行了非常严格的保护。在IT外包合作中能够使发包方对接包方产生依赖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较高的转换成本引起的依赖,二是市场资源优势带来的依赖。IT外包项目的关系嵌入性较强,很多任务与特定的情景密切相关,因而合作双方需要投入大量的专用性投资[12]。专有性投资会增加发包方更换接包方的成本,使得发包方对接包方产生较大的依赖,发包方为了延续这种关系会尽量满足接包方的要求,不得不减少知识保护。另外一个产生依赖的来源是市场资源优势,首先是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导致国外发包方在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其次是由于中国市场环境还不够成熟、不确定性较高。当环境不确定性愈来愈高、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会增加资源依赖的程度[7],在这种情况下发包方会对已经合作过的接包伙伴产生依赖,更倾向于建立一种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在战略伙伴型关系中,机会主义行为减少,采取知识保护的必要性降低。综上得出假设3:发包方对接包方的依赖降低发包方知识保护。
(4)发包方知识保护与接包方知识获取质量的关系。知识保护不仅影响知识获取的数量,更会降低知识获取的质量。知识发送方是知识转移的源头,知识发送方的分享意愿和传递信息的精确性是知识转移能否成功最为重要的因素。发包方的支持对接包方获取知识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有了发包方的支持,便会降低知识保护、主动提供接包方所需的知识。如果发包方进行知识保护,采取诸如信息访问限制、签订保密协议、限制人员接触、专利网络等常规手段。这些知识保护措施会严重阻碍人员的沟通、理解,限制信息获取,从而严重影响知识获取的数量。此外,一些非常规的、隐蔽的知识保护手段也常常被知识拥有方所使用,如隐藏知识价值,降低知识的可观察性,显性知识隐性化,知识情景化、模糊化等[10,14]。这将使得知识被发现、理解、消化的难度增加,知识变得模棱两可,最终降低知识获取的质量。另外,知识保护将使双方的合作关系受损害,比如冲突、矛盾、误解等都将对接包方知识的获取带来不利的一面。综上得出假设4:发包方的知识保护降低接包方知识获取质量。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概念模型图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问卷调研的方法来验证所提出的假设,选择了西安、大连、成都、深圳等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进行调研。根据四个城市服务外包协会提供的企业列表,从中随机选取了100家离岸IT外包为主的企业作为样本。在100家企业中最终愿意接受调研的有38家,每一家公司根据要求挑选出合适的项目经理若干名,我们采用了面对面填写问卷的方式。最终收回问卷185份,剔除掉关键信息填写不完整和回答雷同较多的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共有180份。本调研的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38.0%,为了检验未回收误差,采用T检验对回收样本和未回收样本的企业规模、企业年龄进行了对比,T检验的结果显示,两组样本在企业规模和年龄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未回收偏差不会给抽样有效性带来严重威胁。
2.2 变量测量
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讨论、深度访谈等方式,本文开发了基于李克特1~5级量表来测量变量。发包方知识保护是指作为知识拥有者的发包方为了防止知识泄露和被窃而采取一系列措施,根据文献[13],设计了5个测量指标。知识获取质量是指接包方从发包方处获取到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根据文献[15]设计了6个指标,即获取的知识是否相关、清晰、足够、精确、及时、完整。知识缺口是指知识转移发送方与接收方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的差异[6],设计了3个指标即双方在软件设计、开发、测试方面的差距。价值认同指合作双方在目标、价值、规范等方面达成的一致和认可,根据文献[8]设计4个指标。发包方对接包方的依赖指发包方在资源、市场等方面对接包方的依赖程度,根据文献[12]采用5个指标来测量。控制变量:研究选取了企业年龄、接包企业规模、发包企业规模、竞争强度和法律不完善作为控制变量。
2.3 信度、效度检验
本文采用Alpha系数进行信度检验,各变量的Alpha系数都大于0.8,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达到研究要求。在收敛效度方面,各个指标的因子载荷除一个为0.599外都大于0.7,AVE值都大于0.6,测量的收敛效度较好。为检验变量的区别效度,进行了Pearson相关分析,如表1所示。将对角线上AVE开方值与相关系数进行比较发现,AVE的开方值均大于所在行和列的相关系数,说明变量之间有较好的区别效度。相关分析发现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没有高于0.65阈值的,表明数据结果受到多重共线性威胁的可能性较小。
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系数表(N=180)
2.4 假设验证与结果
我们采用分步回归的分析方法,结果如表2所示。首先,检验控制变量对发包方知识保护的影响(模型1)。在此基础上,将知识缺口和知识缺口的平方项加入模型2中。结果显示,知识缺口的一阶项系数显著为正(0.181,p<0.001),而知识缺口的平方项系数显著为负(-0.166,p<0.01),表明知识缺口与发包方知识保护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因此,假设1得到支持。模型3中增加了价值认同、发包方对接包方的依赖两个变量,结果显示,价值认同与发包方知识保护显著负相关(-0.253,p<0.001),假设2得到支持。发包方对接包方的依赖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0.282,p<0.001),表明当发包方对接包方的依赖高时知识保护程度会减弱,假设3得到支持。模型4以接包方知识获取质量为因变量,发包方知识保护为自变量,用来检验发包方的知识保护对接包方获取知识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知识保护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0.292,p<0.001),假设4得到支持。
表2 回归分析结果(N=180)
注:+表示在0.1水平下显著;*表示在0.05水平下显著;**表示在0.01水平下显著;***表示在0.001水平下显著。
3 结论与启示
3.1 理论贡献
首先,发包方知识保护显著降低接包方知识获取的质量。在IT外包中伙伴关系质量、吸收能力、沟通质量等被视作影响知识转移的重要方面[1],但是上述因素没有解释接包方为何没能获取到高质量的知识。本研究结论揭示了发包方知识保护正是影响接包方知识获取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为了获取知识应该想办法降低对方的知识保护程度。
其次,知识缺口与发包方知识保护并非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关系。以往研究尚未指明知识缺口与知识保护间的关系,本研究表明当知识缺口很小和很大时知识保护的程度较低,当知识缺口在相当水平时知识保护程度较大。该研究拓展了文献[9]关于知识缺口在组织学习中的作用,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强调了知识缺口在降低知识保护方面的作用。
再次,发包方对接包方的依赖显著降低发包方的知识保护。以往常说用资源换技术,如“用市场换技术”,然而事实上并非这么简单,要想获取先进技术和知识,应该提高资源的依赖程度。本文还揭示了在IT外包中如何使发包方产生依赖,如接包方加大资产专有性、提高转换成本、加强市场资源的垄断等,丰富了文献[4]、[7]的研究。
最后,价值认同显著降低发包方的知识保护。有别于以往研究将信任作为影响知识保护的典型非正式交换机制,我们认为价值认同是一个比信任更有说服力的变量。一方面,从实践来看,价值认同比信任更加直观并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另一方面,信任对知识保护的影响存在争论,如一类观点认为信任将使知识难以保护[2],另一类观点则认为信任是促进知识保护的有效且成本节约的一种非正式机制[3]。
3.2 管理建议
首先,结果表明知识缺口很小或者很大时知识保护程度低,这对于管理者而言有两条启示:一是寻找行业内顶尖水平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这时双方的知识缺口较大,顶尖企业会认为接包方无法完全理解其转移的知识;二是丰富自己的知识基础以达到与知识优势企业相当的水平,这时的知识缺口较小,发包方会认为没有知识保护的必要。
其次,发包方对接包方的依赖越高,实施知识保护的程度越低。对于管理者的启示如下:一是接包企业应该寻求结盟、团结在一起,从而使发包方产生依赖,迫使其降低知识保护程度;二是可以采取提高资产专有性投资的办法使发包方产生长期依赖。
最后,价值认同显著降低发包方知识保护,启示管理者应该努力创造一种互相认同、价值共创的合作文化,如在IT外包中接包方一方面应该多沟通、多磨合,正面宣传自己的价值和目标,另一方面应该按照国际标准提高自己的价值观、愿景和范式等。此外,资源依赖和价值认同两种交换机制搭配使用将能发挥更大作用,因为发包方对接包方的依赖程度越高,在签订正式的知识保护契约时接包方的权利就越大,同时价值认同将能够有效降低非常规的、隐蔽手段的知识保护。
[1]TEO T S H,BHATTACHERJEE A.Knowledge transfer and utilization in IT outsourcing partnerships:a preliminary model of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14,51(2):177-186.
[2]NORMAN P M.Protecting knowledge in strategic alliances:resource and relational characteristics[J].The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02,13(2):177-202.
[3]JIANG X,BAO Y,XIE Y,et al.Partner trustworthiness,knowledge flow in strategic alliances,and firm competitiveness:a contingency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6,69(2):804-814.
[4]YANG S M,FANG S C,FANG S R,et al.Knowledge exchange and knowledge protection in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the ambidexterity perspective[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4,43(2):346-358.
[5]BLAU P M.Exchange and power in social life[M].Wiley,New York,1964.
[6]KIM KK,SHIN H K,LEE M H.The influence of partner knowledge complementaritie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T outsourcing[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omputing and electronic commerce,2010,20(3):213-233.
[7]PFEFFER J,SALANCIK G.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M].New York,Harper & Row,1978.
[8]TSAI W,GHOSHAL S.Social capital and value creation:the role of intrafirm network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8,41(4):464-476.
[9]LANE P J,SALK J E,LYLES M A.Absorptive capacity,learning,and performance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12):1139-1161.
[10]MANHART M.A capability model for knowledge protection[C]//Wirtschaftsinformatik,2015:572-584.
[11]宁烨,樊治平.联盟中知识保护问题研究评述与展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9):92-95.
[12]DE Vita G,TEKAYA A,WANG C L.Asset specificity’s impact on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 performance:a disaggregated analysis by buyer-supplier asset specificity dimens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0,63(7):657-666.
[13]SIMONIN B L.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4:407-427.
[14]OLANDER H,HURMELINNA-LAUKKANEN P,VANHALA M.Mission:possible but sensitive—knowledge protection mechanisms serving different purpo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4,18(06):1-24.
[15]LEE J N,KIM Y G.Effect of partnership quality on IS outsourcing success: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empirical valida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1999,15(4):29-61.
(责任编辑 沈蓉)
How to Reduce the Client’s Knowledge Protection in Offshore IT Outsourcing: A Social Exchange Theory Perspective
Du Zhanhe1,2,Wei Zelong1,Gu Meng1
(1.The School of management,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 710054,China)
Based on the social exchange theory,the effects of knowledge gap,client’s dependence on supplier and value identification on reduction of the client’s knowledge protec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knowledge protection on the supplier’s knowledge acquisition quality are studied.The study proposes 4 hypotheses,and 180 offshore IT outsourcing project data are collected to test the hypothes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lient’s knowledge protection reduces the supplier’s knowledge acquisition quality from its client,and knowledge gap has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with the client’s knowledge protection,client’s dependence on supplier and value identific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lient’s knowledge protection.
Client’s knowledge protection;Offshore IT outsourcing;Social exchange theory;Knowledge acquisition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63004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72142;71132006)。
C93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