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灼态势下16分后阶段林丹与李宗伟近年比赛技、战术特征比较分析

2017-01-04张铁军夏树花刘传海

中国体育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杀球李宗伟林丹

张铁军,夏树花,刘传海

焦灼态势下16分后阶段林丹与李宗伟近年比赛技、战术特征比较分析

张铁军1,2,夏树花3,刘传海1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录像分析等方法对林丹和李宗伟近4年焦灼比赛的16分后阶段进行技、战术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6分后阶段,林丹的主动得分能力明显强于李宗伟;林丹网前得分手段具有多样化特点,推扑、短放和挑球技术得分在比赛的最后阶段起到重要作用;林丹吊球主动失误相对较多;李宗伟网前得分手段相对单一,网前球得分低是李宗伟多次输球的直接原因;林丹在多拍阶段(11~20拍)得分明显高于李宗伟。

16分后阶段; 网前得分; 主动得分;得分手段;多拍阶段

1 前言

近年来,男子单打重大比赛的决赛中,林丹和李宗伟每每都不约而至,多次上演经典之战,不断演绎着羽毛球的传奇,比赛精彩的画面时刻充盈脑际:李宗伟细腻的网前手法,刁钻的落点,矫健的步伐,睿智的捕捉能力;林丹犀利的突击杀球,优美的鱼跃救球动作,铜墙铁壁、固若金汤般的防守,都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笔者回顾了林丹与李宗伟自2011年来近4年内10场经典对决,发现在林丹和李宗伟比分比较接近的单局比赛中,比赛前半段比分交替上升,不分伯仲,然而在比赛最后阶段,却多以林丹胜出而结束;另外,经对林丹和李宗伟比赛录像统计发现,两人在10场26局对决中,有6场打满3局;有13局比分相差较大,林丹以7胜6负略微占优;有13局比分焦灼,林丹以9胜4负的绝对优势胜出。那么,在比分焦灼的比赛中,李宗伟为何多次败于林丹?笔者带此疑问,试图通过对此类比赛的统计分析,以期发现林、李对决中技战术特征。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通过录像分析发现:在2011年之后(包括2011年)林、李10场对决中,任何一人达到16分后,另一人得分在13分以上(包括13分)的比赛,共有13局,李宗伟有7次领先达到16分,而林丹有6次领先达到16分;且两人在上述13局比赛中,林丹和李宗伟的初始分数之和分别为194分和199分,李宗伟比林丹多5分(表1)。通过对林丹和李宗伟初始分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林丹和李宗伟初始得分的方差方程levene检验sig=0.240>0.05,表明方差齐性,均值方程的t检验sig(双侧)=0.387>0.05,表明李宗伟虽然初始得分比林丹多5分,但在统计学上无差异性,达到16分时的这13局比赛,从得分上比较两人处于同一起跑线,因此,李宗伟多次输球跟16分以后的对决有直接的关系。此外,在这13局的16分后阶段,两人各有2次擦(滚)网球得分,由于擦(滚)网球属于意外球,不能真实反映技、战术特征,故不计入统计之列。

表 1 本研究林丹和李宗伟初始比分统计一览表
Table 1 List of Initial Point Statistics of LIN Dan and LEE Chong Wei

总分11全英公开赛第2局2011世界锦标赛2011韩国超级赛2011四大天王争霸赛2011香港超级赛2012韩国顶级赛2012全英公开赛2012奥运会2013世界锦标赛2014亚运会第1局第3局第1局第3局第1局第1局第2局第1局第3局第1局第3局第1局林 丹19413161316151516161615131614李宗伟19916151615161615151316161416

鉴于上述分析,我们以1人达到16分时,另1人得分≥13分的比赛局为研究对象,共10场比赛中13局(表1)。

2.1.2 研究对象中相关概念释义

焦灼态势比赛:指比赛中双方队员得分交替上升,比分相差不大的比赛。

16分后阶段:指比赛双方任一人达到16分后至比赛结束的比赛阶段。

制胜分:本文界定为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主动进攻,迫使对手球拍无法碰触到球,造成球触及对方场区地面或身体其他部位成死球的得分[8]。

对方受迫性失误:指对方运动员在受到我方的压迫时处于被动防守的劣势,在此情况下将球击下网或是击出界所造成的失分[8]。

主动得分,包括制胜球和对方受迫性失误。本文界定为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通过主动进攻,造成对方无法触及来球或被动回球失误,在积极主动情况下赢得的分数。

主动失误:指羽毛球运动员在主动或均势情况下将球击下网或击出界所造成的失分,即非受迫性失误。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研究、录像分析、数理统计、对比分析法等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林丹和李宗伟16分后阶段得分情况对比分析

3.1.1 林丹和李宗伟16分后阶段总得分概述

从定义可以看出,制胜球和对方受迫性失误得分都是积极得分的具体表现,都属于主动得分。

在焦灼比分的13局比赛16分后阶段,林丹共得到66分,李宗伟得到50分。通过对林丹和李宗伟得分比较可知,林丹除了主动失误(非受迫性失误)和李宗伟基本持平外,制胜球得分和对方受迫性失误得分都远优于李宗伟,而制胜球得分和对方受迫性失误得分之和为主动得分,则二者主动得分比为42∶27,表明林丹的主动得分能力远优于李宗伟;此外,林丹和李宗伟的得分方式有很大差别,林丹主动得分占总得分的63.64%,凭借李宗伟的主动失误仅占 36.36%;李宗伟的主动得分仅占总得分的54%,而李宗伟凭借林丹的主动失误得分占总得分的46%,即李宗伟的得分接近一半是依靠林丹的主动失误(表2)。

表 2 本研究林丹和李宗伟计分后总得分统计一览表
Table 2 List of Total Points of LIN Dan and LEE Chong Wei

16分后总得分制胜球对方受迫性失误对方非受迫性失误分数%分数%分数%林 丹662639.401624.242436.36李宗伟501938.00816.002346.00

3.1.2 林丹和李宗伟16分后阶段主动得分技术概述

羽毛球比赛是运动员全方位素质的较量,是综合实力的抗衡[8]。比赛中,谁打的越主动、积极,通过不断地改变球的击球力度、路线、落点和手法等,获得更多的主动得分,掌控比赛的节奏,谁就将最终赢得比赛。

综合制胜球和对方受迫性失误,获得林丹和李宗伟主动得分各技术总数,结果显示,林丹在比分接近的比赛最后阶段,除吊球外,各技术主动得分都多于李宗伟。两人主动得分技术次数由多到少,林丹分别为:杀球(18分),推扑(7分),挑球和短放(各4分),劈杀(3分),勾球和高球(各2分)、搓球和抽挡(各1分);李宗伟分别为:杀球(15分),推扑(4分),抽挡和劈杀(各3分),吊球和搓球(各1分)。林丹只有吊球没有得分,而李宗伟挑球、短放、勾球、高球都没有得分。表明焦灼态势下16分后阶段,林丹和李宗伟的杀球依然是二者最强有力的得分手段;其次,最有威胁的得分手段是推扑技术。

把搓球、短放、推扑、挑球、勾球、抽挡、高球、吊球、杀球和劈杀按网前球技术、中场球技术和后场球技术划分(图1)。结果表明,林丹主动得分更加全面,尤其是网前球技、战术得分,林丹得到14分;反观李宗伟,网前球仅得到4分,这与以往关于两人比赛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异,以往学者对林丹和李宗伟比赛的研究中认为,李宗伟在技、战术运用上,多是通过细腻的网前球来压制林丹,给林丹制造麻烦;而林丹多是以犀利的杀球取得优势[6]。但近4年来焦灼比赛的16分后阶段数据分析显示,林丹在关键时刻不但没有被李宗伟利用网前球所限制;反而利用网前球得到超过40%的主动得分;同时,可以看出,林丹的后场杀球和劈杀技、战术的运用状况,在16分后阶段,虽然得分仍多于李宗伟,但并不像网前球那样占有明显优势。表明在比赛16分后的关键阶段,致使二者比分差距的原因不是林丹的后场杀球,而是网前球得分,林丹关键时刻的网前球技术已成为取胜的“利器”。

图 1 本研究林丹和李宗伟主动得分前、中、后场技术使用情况示意图Figure 1. Positive Points of LIN Dan and LEE Chong Wei at Front,Middle and Back Court

3.1.3 林丹和李宗伟主动得分各技术手段运用及分析

羽毛球比赛中的每一拍都蕴含着一定的技术手法,而羽毛球技术由搓球、短放、推扑、挑球、勾球、抽挡、高球、吊球、杀球和劈杀构成,通过对主动得分技术手法的统计分析,可以归纳总结出林丹和李宗伟主动得分的技、战术特征(图2)。

图 2 本研究林丹和李宗伟主动得分技术使用情况示意图Figure 2. List of Technical Usage of LIN Dan and LEE Chong Wei’s Positive Points

1.网前主动得分手段

短放球一般分为两种,普通短放球和高点短放球,二者除了击球动作不尽相同外(普通短放球前期动作更接近搓球或挑球,高点短放球前期动作更接近推扑),最重要的区别,是高点短放球主要在于抢高点,击球点高于网;普通短放球击球点与网持平或低于网。高点短放球动作手法和推扑球动作极其相似,前段动作很快,只是在最后发力击球的瞬间轻轻用球拍点球,使球刚刚越过球网后,快速下落。推球和扑球本来威胁性就很强,在推球和扑球假动作掩饰下,高点短放球的威胁性就可想而知了。经录像统计发现,林丹短放球所得全部4分,均属高点短放球。而李宗伟此项技术手段得分为零。林丹在这13局比赛中主动得分只超出李宗伟15分,可见林丹高点短放球得分在比赛关键时刻的重要性。

推扑技术也是重要得分手段之一,在所有技术得分中,除了杀球,林丹和李宗伟的推扑得分均排到第2位,推扑得分林丹比李宗伟多3分,16分后阶段,林丹打法可能更为积极主动。

勾球技术得分中,林丹得到2分,而李宗伟在所研究的13局中,没有勾球得分,说明林丹在16分后关键阶段的勾球得分优于李宗伟。

挑球技术主动得分中,林丹得到4分。众所周知,挑球是最基本的一项技术,相对其他击球技术,如杀球、推扑、搓球等,其威胁性较小。经对林丹这4分挑球主动得分技术多次录像回放观察发现,在这4分挑球中,有2分挑球得分林丹手法上带有假动作,做动作时有停顿且隐蔽性强,给对手造成搓放球技术动作假象,以此迷惑对手;另2分挑球得分,林丹挑球后落点精准,基本都落到底线和边线的交接区域,不但增加了李宗伟回球难度,而且容易造成出界的假象,致使李宗伟判断失误而失分。林丹挑球技术基本功扎实,不仅技术手法灵活多变,且对球落点的精准控制也尤为突出。

2.中场主动得分手段

抽挡技术得分,李宗伟高于林丹2分,分别是在2011全英公开赛第2局和2014仁川亚运会半决赛第1局中,林丹在主动的情况下,大力杀球,李宗伟通过积极的防守,巧妙的把球回到了林丹的薄弱地带,造成林丹失分。

这2分球因李宗伟防守积极、主动,且回球后致使林丹没能触碰到球,按制胜球释义,本文把这2分计入李宗伟主动得分范围,这也是本文关于主动得分统计的唯一争议点,这种特殊情况在比赛中并不多见;其他统计数据再没有出现像这样绝对主动情况下却直接意外失分现象。但无论这2分球是归入李宗伟主动得分;还是归入林丹主动失误范围,对文章的总体研究结果都没有影响。如果这2分球算入林丹主动失误,则李宗伟主动得分更少,网前主动得分更低,和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3.后场主动得分手段

高远球和挑球一样,也是最普通的一项基础技术,其威胁性相对较小,在比赛中运用一般有两种情况:1)在相持阶段,通过高质量的拉球,来控制对手,以寻找有利的进攻机会;2)在被动情况下,为了争取回位时间时,采用高远球技术。林丹高远球得到2分,李宗伟没有得分,表明林丹高远球基本功同样牢固、扎实,落点精准,造成李宗伟多次判断失误。

突击杀球是林丹的特长技术,但统计结果显示,在16分后阶段,林丹杀球和劈杀共得到21分,李宗伟共得到18分,林丹杀球得分仅比李宗伟多出3分,二者杀球得分差距并不是太大。

综上所述,在焦灼状态的比赛中,16分后阶段,林丹网前得分远高于李宗伟。林丹网前主动得分手段多样化,而李宗伟网前得分手段单一,网前球得分低可能是李宗伟多次输球的主要原因。

3.2 林丹和李宗伟的主动失分情况对比分析

3.2.1 林丹和李宗伟的主动失分情况概述

主动失分,即主动失误或非受迫性失误。在比赛中,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之所以会主动失误,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他们想打出更高质量的回球,高质量的回球具有精准的落点、较高的球速及突然性强、变化快等特点,要打出上述特点的球就很容易出现主动失误。但如果主动失误过多,则很难在比赛中取得胜利。

从表3可以看出,林丹主动失误23分,李宗伟主动失误24分,林丹的主动失误少于李宗伟1分。

表 3 本研究林丹和李宗伟主动失误(非受迫性失误)技术使用情况一览表
Table 3 List of Technical Usage of LIN Dan and LEE Chong Wei’s Active Error

总计搓球短放推扑挑球勾球抽挡高球吊球杀球劈杀林 丹232053210460李宗伟242027020191

经归纳分析,林丹搓球、推扑、挑球、勾球、抽挡、吊球和杀球均有失误,且各技术失分相对比较均匀,其中,失分主要集中在进攻技术上,推扑和杀球分别失误5分和6分,约占总主动失误的50%;而李宗伟失误呈现极端化,其中,防守技术挑球失误7次,进攻技术杀球失误10次,这两项技术约占总主动失误的70%。结合主动得分技术数据分析发现,林丹每个技术手段都有得失分;而李宗伟勾球、短放及吊球基本都没有得失分,表明林丹在关键时刻依然敢打敢拼,多数情况下掌控着比赛的节奏,充分利用各种击球技术来调动李宗伟,增加李宗伟对林丹击球路线的判断难度,这样不仅消耗李宗伟的体力,而且很大程度分散其注意力,消耗其心理能量。

3.2.2 林丹和李宗伟主动失分技术分析

推扑球主动失误,林丹高达5次,李宗伟仅2次。推扑球是一种进攻击球技术,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此技术击球得分率高,失误率相对也高,推扑球技术要求运动员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及极其有限的空间内迅速果断的完成推扑一系列动作。结合二者推扑球主动得分情况:林丹7次推扑主动得分,李宗伟4次推扑主动得分;主动得失分相加,林丹运用推扑技术主动得失分高达12分,李宗伟则为6分,说明林丹运用推扑技术较多,也间接说明林丹在16分后阶段打法更为积极主动。

据统计,在本文研究的13局16分后阶段的比赛中,搓球技术运用较多,但两者搓球主动失误都是2分,结合二者搓球主动得分各1分,得失分都比较少,表明两者搓球技术水平都很高,但对他们来说搓球杀伤力相对较小。

勾球技术运用,林丹主动失分2分,结合主动勾球得失,总分合计4分;李宗伟勾球技术得失分为零,林丹运用勾球技术多于李宗伟。

林丹吊球主动失分达到4分,李宗伟仅为1分。如果说推扑主动失分属于正常,则吊球主动失误则实属不该,推扑要求动作快、空间小,迅速的完成一系列动作,易出现失误;但吊球技术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动作,林丹吊球主动失误较多,应加强最后阶段疲劳条件下吊球技术的控制能力训练。

挑球,林丹和李宗伟的主动失误分别为3分和7分,杀球(劈杀)林丹和李宗伟的主动失误分别为6分和10分,表明林丹在焦灼比赛16分后阶段对挑球和杀球的控制优于李宗伟。

3.3 林丹和李宗伟多拍球得分能力对比分析

一般情况下,羽毛球的每一分都要经过多拍回合的较量;而所得的每一分之和构成了最终得分。在焦灼比分状态下最后阶段,从比赛双方队员在多拍回合中每分球击球拍数和彼此得分之间的量化关系,可以充分反映出运动员多拍得分能力的基本特征。

本文把每分球多拍回合阶段划分为4个阶段:攻防转换初始阶段(1~4拍) 、相持球阶段(5~10拍)、多拍阶段(11~20拍)和20拍以上超多拍阶段。

图 3 本研究双方各拍数阶段得分比较示意图Figure 3. Comparison on Number of Per Shot of both Sides

从图3中可以看出,林丹和李宗伟每分球击球拍数得分趋势相同,得分拍数阶段依次递减,分别是相持阶段、多拍阶段、超多拍阶段和攻防转换初始阶段,林丹和李宗伟得分最多的拍段均是在相持阶段,然而在多拍阶段双方得分均有下降,尤其李宗伟在此拍数得分下降更大。刘丹等在《第30届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林丹和李宗伟技战术统计分析》一文中对决赛3局比赛的击球拍段进行了整体研究,认为“双方得分拍段主要集中在相持阶段和多拍阶段,多拍阶段得分更为突出”[6]。本文研究结果认为,林丹和李宗伟均是在相持阶段得分最多,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此外,林丹在各拍段得分百分比相对于李宗伟全面占优,差距最大的是多拍阶段,林丹在此拍段得分率明显高于李宗伟;攻防转换的初始阶段基本持平;在相持阶段得分,相持球阶段林丹稍优于李宗伟,但优势不太明显。超多拍段林丹优势相对相持阶段更大一些。因此,林丹在各拍段优势明显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多拍阶段、超多拍阶段、相持球阶段、攻防转换的初始阶段。可以看出,本文研究结果与刘丹等对第30届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的全局研究结果并不相同,刘丹等认为,“林丹在面对李宗伟的比赛时,击球拍数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林丹胜算更大,反之则李宗伟胜算更大”[6]。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16分后阶段的焦灼比分的比赛中,林丹多拍阶段的胜算更大一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林丹的主动得分能力明显强于李宗伟,林丹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进攻得分,李宗伟有接近一半的得分是凭借林丹的主动失误。

2.在比赛的16分后阶段,林丹和李宗伟的杀球依然是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其次是推扑技术得分。林丹基础技术牢固,挑球和高球的落点精准;推扑、高点短放球和挑球技术在比赛的16分后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林丹网前得分手段具有多样化特点,而李宗伟网前得分手段相对单一,网前球得分低可能是李宗伟多次输球的主要原因。

4.比赛16分后阶段,林丹吊球主动失误相对较多。

5.比赛16分后阶段,林丹在多拍阶段(11~20拍)得分明显高于李宗伟。

4.2 建议

焦灼态势16分后阶段比赛,林丹应继续贯彻击球手段多样化战术,通过不断变换击球手段来控制网前,以获得更大优势;在把握很大的大力杀球时,林丹也不能完全放松,要始终做好打下一拍的准备;比赛16分后阶段,林丹吊球主动失误相对较多,应加强最后阶段吊球技术的控制能力训练;林丹在焦灼比赛的最后阶段,打法上应该更加耐心一点,最好在多拍阶段完成此分球的争夺;比赛技、战术的安排,不能盲目参考一场或几场比赛的全局技、战术特征,应参考多场比赛的不同阶段技战术特征。

本文仅从竞技水平的外显特征——技、战术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而在实际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与运动员的体能状况、心理能力及运动智能中决策能力等内在隐性因素是分不开的,建议后续研究中能从体能、心理及运动智能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1]程勇民.羽毛球男子双打多球训练规律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1):102-107.

[2]程勇民.“快、狠、准、活”技术风格对中国羽毛球运动的促进与制约[J].体育学刊,2005,12(2):99-101.

[3]程勇民.论羽毛球双打项目的制胜规律及男双竞技能力的核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8(1):83-84,101.

[4]戴金彪,管颖,卢志泉,等.“21分制”对羽毛球男单技战术发展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2):86-89.

[5]蒋家珍,钟秉枢,周志辉,等.应用“羽毛球比赛数据分析系统”研究林丹与李宗伟的胜负转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6(9):97-100.

[6]刘丹,聂上伟,孔明敏.第30届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林丹和李宗伟技战术统计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6(1):90-93.

[7]李博,谢俊.羽毛球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比赛得分特征对比分析——以2013年10场国际羽毛球赛事男子单打、女子单打决赛为研究对象[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2):10-16.

[8]聂上伟.林丹和李宗伟羽毛球竞赛制胜规律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14,(5):72-75.

[9]盛怡,戴金彪.高水平羽毛球单打运动员比赛时空运用特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2):73-78.

[10]虞丽娟,张辉,戴金彪,等.隔网对抗项目比赛技战术分析的理论与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3):48-53.

[11]张辉,戴金彪,史芙英,等.隔网对抗(持拍类)项目技战术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4):65-69.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16-Points-Later Technical and Tactical Chatacter of LIN Dan and LEE Chong Wei in Recent Matches

ZHANG Tie-jun1,2,XIA Shu-hua3,LIU Chuan-hai1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video analysi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16-points-later tactics of LIN Dan and LEE Chong Wei’s fierce games in recent 4 years.The results show that in16-points-later stage,the active scoring ability of LIN Dan is stronger than the LEE,LIN net scoring method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fication,push,short and pick the ball techniqu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nal stages of the game.The initiative drop failures of LIN Dan is relatively more,and LEE net score means relatively single,the low net score is direct reason of LEE’s loses,LIN Dan scored during multiple shoot stage (11~2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LEE.

16-points-laterstage;thenetscore;activescoring;scoringmethod;multipleshootstage

1002-9826(2016)03-0119-05

10.16470/j.csst.201603018

2015-01-06;

2015-12-25

张铁军(1977-),男,河南开封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E-mail:4811225@qq.com;夏树花(1979-),女,山东嘉祥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刘传海(1979-),男,河南周口人,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 郑州 450011;3.河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2.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11,China;3.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0,China.

G847

A

猜你喜欢

杀球李宗伟林丹
基于TOPSIS+RSR法的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杀球质量综合评价*
中外羽毛球混双运动员不同区域杀球分布及效果研究
关于羽毛球杀球技术动作解析
2017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创造和限制杀球进攻途径的研究
林丹 承认出轨
林丹 最后的战役
爱哭的奥运冠军——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