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分析和培养策略

2017-01-03李青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完整示范语言表达

李青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思维碰撞能准确地把自己想说的、要说的表达出来。只有这样给学生说的机会,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说的过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交流 语言表达 示范 机会 完整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5-038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使学生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一、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我从众多随堂听课和公开课中发现以下一些现象:只有几个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回答是与非时积极性比较高,而一旦让他们表达自己是怎样想的或怎样算的大都不敢举手;学生的表达大多处于“接话”状态……

对于课堂上学生说得太少的质疑,很多教师也在抱怨:“我想让学生自己说,可是他们又说不出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什么这么差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为此,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结果发现造成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不让说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在课堂上都有了少讲的意识,但仍然担心一旦完全放开,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会耽误很多时间,导致课堂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同时,教师也怕学生说不对、说不准,不知如何引导,所以不知不觉又回到了教师“满堂灌”的局面。

2.学生不敢说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上课不爱表达有以下原因:不知道怎么说,害怕自己说错;思考时间太少,没有想明白;上课做小动作……这些原因导致学生不敢说。

3.教师的课堂评价不及时

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难发现,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都持之以恒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使他们的表达不够完整,教师也都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而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的评价是缺乏的。

4.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强

从平常的课堂情况来看,有些教师的课堂语言不够精炼、准确和严谨,甚至缺乏逻辑性或出现知识性错误。试问:如果教师都不知如何表达准确,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呢?

二、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说出精彩呢?我个人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循序渐进,从低年级抓起。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看法。

1.给学生大声说的勇气

课堂上,学生的表达大部分是不完整、不准确的,再加上教师严厉的评价,让学生越来越不敢表达,进而失去大声说的勇气。因此,教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表达的评价标准及融洽的师生关系等都直接影响学生的表达欲望,只有给学生说的勇气,学生才敢说、才愿说,才能说的越来越好。

2.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

学生不善于表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说得太多,导致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没有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说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教学“分数意义时”时,我提问:“‘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其中‘■这个分数的含义是什么?”我先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然后请几位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说一说,接着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重新整理后与同桌再说一说,最后请表达能力稍弱的学生说一说,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及时给予合理的引导和真诚的评价。在生生、师生的交流中,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增强了他们说的信心。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四人小组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让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做指导工作,这样小组活动时就给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说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以保证活动质量,从而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说的机会,使各个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3.有意识的引导说规范、说完整

(1)教师示范,让学生模仿着说。

学生可以说的不完整、不规范,但作为教师,必须完整、规范地给学生示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不只是停留在“接话”状态。例如,教学“减法”一课时,教师先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看图说一说“5-1=4”这个算式的意思,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有5个苹果,小刺猬拿走了1个,还有几个?”接下来,由学生模仿着说,在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也表达完整后,再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最后,教师把图拿掉,让学生说一说“5-1=4”这个算式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这时候学生的表达欲望被充分激发了,纷纷说道:“我有5块糖,吃掉了1块,还有几块?”“我有5本练习本,用去了1本,还有几本?”“我有6个香蕉,吃掉了1个,还有几个?”……就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模仿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只有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模式,学生才能说得准确,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增强学生成功表达的信心。

(2)复制特定的模板,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想法是对的,但一旦让他们说出来的时候却是前言不搭后语或者语无伦次。所以,在最初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模板句式,让学生学着套用,如“先算……列式为……再算……列式为……”等句式,这对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除此之外,我认为对于说规范的句式,完全可以采用语文教学中领读、复述等方法,以此来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例如,在描述分数的意义时,学生对于“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四分之一”这样的语言总是说不完整,这时教师就可以多领着学生说几遍,或者让说得好的学生带领其他学生说一说。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中,我认为领读是一种特别有效和实用的训练方式。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只靠教师教了几遍就奢望他们能掌握完整的表达,所以必要的重复训练还是必须的。例如,学生初学看图提数学问题时,教师不妨领着学生说“左边有5个,右边有4个,一共有几个”或者“原来有9个,飞走了4个,还剩几个”等,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提问句式后,再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些教师认为,等学生到了高年级就自然而然地会说了,低年级没必要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但我想说的是,只有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才能在数学课堂上越说越精彩。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培养,学生才能想说就说,并说的规范、完整。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思维碰撞准确地把自己想说的、要说的表达出来。学生一旦有了说的机会,即使说错或说不完整,也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这时可让其他学生补充、评价,教师最后归纳概括。只有这样给学生说的机会,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说的过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完整示范语言表达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档案资源管理的两方面考量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