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7-01-03徐佩丽罗在琼潘爱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管器部件套管

徐佩丽 罗在琼 潘爱红

(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经验教训·

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徐佩丽 罗在琼 潘爱红

(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目的 观察应用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30例,按住院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前,应用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进行堵管;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堵管材料(用棉签外缠绕胶布后消毒)进行直接堵管。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成功拔管的例数和平均气管切开带管天数。结果观察组成功拔管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的平均带管天数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更适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的堵管。

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 气管切开; 堵管; 拔管; 护理

The tracheotomy tube obstruction device; Tracheotomy; Plugging; Extubation; Nuring

气管切开是在气管上造口,置入气管导管的一种人工气道法[1]。是抢救危重病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治疗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术式,其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因其术后伤口是开放的,长时间带管极易合并肺部感染等并发症[2]。然而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堵管时,并没有设计合理的堵管器,给堵管过程带来不便,甚至导致堵管失败或感染。笔者通过反复研究,制作了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在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8月我院心胸脑外科气管切开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18~70岁,无呼吸循环系统原发疾病。按住院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前1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堵管方法进行直接堵管并拔管。后1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进行堵管并拔管。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拔管前给患者做好解释工作,通过宣教,使之了解疾病康复过程,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并告知在拔管过程中由于对气管的刺激,可出现短暂的刺激性咳嗽及不适,使之有心理准备,避免恐慌,从而配合拔管[3]。

1.2.2 拔管护理

1.2.2.1 拔管的时机 患者病情稳定, 呼吸肌功能恢复, 吞咽、咳嗽反射恢复, 咳嗽有力, 痰液能从气管套管中喷出, 无发热、黄脓痰、肺部湿啰音等肺部感染症状, 血氧饱和度(SpO2) 在90%以上[4]。

1.2.2.2 拔管方法 在患者满足拔管条件时,准备好吸引器、简易呼吸器面罩、氧气和气管切开包,若为一次性气管切开套管,先放掉套囊内的气体。对照组患者在拔管前,先使用传统的堵管材料(使用缠绕胶布的棉签或者使用缠绕胶布的注射器)直接插入气管套管内,进行直接堵管,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变化24 h,如患者呼吸平稳,无缺氧症状发生,即直接拔管。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前,应用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进行试堵管。具体操作方法是:(1)将部件1、部件2、部件3和部件4组装好,并通过部件2与部件3旋转至3/4侧壁开口,将试堵管直接套在患者气切套管外面,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变化24 h。(2)第2天将部件2与部件3旋转至1/2侧壁开口,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变化24 h。(3)第3天将部件2与部件3旋转至1/4侧壁开口,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变化24 h。(4)第4天将部件2与部件3旋转至全封闭状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变化24 h,如呼吸平稳,无缺氧症状发生,予以拔除气管套管。如在试堵管过程中,患者出现缺氧或者痰液梗阻时,可将部件1旋出,进行吸氧和吸痰操作,操作结束后,继续将部件1旋上。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拔除气管套管后, 创口以蝶形胶布拉紧伤口,再敷以纱布。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见图1。

图1 管切开试堵管装置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成功拔管的例数和平均气管切开带管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描述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成功拔管例数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成功拔管例数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平均气管切开带管天数比较 见表2。

d

3 讨论

气管切开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增高,不仅不利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且增加了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5]。研究[6]显示,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可显著提高治疗的临床有效率,降低治疗后并发症。因此,如何缩短气管切开患者的带管时间,并且能够成功拔管,减少患者痛苦,是临床医护人员急待于解决的问题之一。传统的堵管器做不到拔管前循序渐进的试堵管过程,均是一次全堵的方式,造成患者堵管过程中易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表现,造成堵管失败、不能按期拔管,带管时间长,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肺部感染机会,延长了住院时间。本研究采用新的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进行堵管,在遵循循序渐进的堵管方式基础上进行试堵管,医护人员只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将一次性气管切开堵管器中的部件2与部件3进行旋转,即可达到不同程度的堵管需求;其顶端的部件1可以拔除,方便患者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吸痰或者吸氧使用,大大提高了堵管的成功率,如期拔管,缩短了气管切开患者的带管时间,降低了患者肺部感染率。从表1和表2可以得出,使用气管切开堵管器进行堵管,观察组成功拔管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的平均带管天数较对照组缩短(P<0.05)。

综上所述,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堵管过程,灵活、方便,患者易于适应,能够使气管切开患者如期拔管,减少患者二次插管的风险。并且,一次性气管切开堵管器是套在气管套管外面,而不是直接插入气管套管内,不易于污染,减少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发展前景。

[1] 赵娜,马艳华.呼吸监护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5):101-102.

[2] 范丹峰,胡慧军.脑损害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情况的临床分析[J].中国康复,2011,26(8):423-424.

[3] 李银玲.98例气管切开一次性拔管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1):83-84.

[4] 焦政安.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3):88-89.

[5] 郭春燕,李冬峰.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探讨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099-2100.

[6] 邝焕明.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83-84.

安徽省合肥市自筹经费科研项目(编号:2012121)国家专利: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420147741.8)

徐佩丽(1985-),女,安徽合肥,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6,R653

B

10.16821/j.cnki.hsjx.2016.03.030

2015-09-22)

猜你喜欢

管器部件套管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油气管道清管器的通过性能设计
加工中心若干典型失效部件缺陷的改进
复杂天然气长输管道清管作业工艺调整
奥迪e-tron纯电动汽车的高电压部件(下)
基于Siemens NX和Sinumerik的铣头部件再制造
清管器研究及应用现状
具有腐蚀坑缺陷的套管强度评估
部件拆分与对外汉字部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