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保健的注意事项
2017-01-03
河南开封读者胡某来信说:父母都很注重养生保健,端午节期间,亲手用艾叶包粽子,在门头插艾蒿,剩余的艾叶也不浪费,煮汤、泡脚,并对医院的艾灸燃起了极大的兴致。希望介绍一点关于艾草保健的知识。 答胡某读者: 在中药学中,艾草也是一种药物,又称艾蒿。许多读者对用艾草泡脚有一定了解,有疏风散寒、止痒消毒、安神助眠的作用;在一些中医治疗科室,也会用艾做成艾条进行“灸”疗,可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消肿散结等。
在保健方法中,艾条灸是最容易掌握的一种,很好操作。点燃以艾绒为主要成分的圆柱形长条(艾条),借助艾草燃烧时发出的药力和温热刺激,用雀啄灸特定的穴位,达到祛病养生的目的。
临床上此法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的痛经、胃痛、腹泻等均有很好的疗效。正所谓“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熟”,此法可调节止血、散寒除湿。
中医理论认为,艾草温服补气助阳,温益脾肾,能使人体元气充足,精力旺盛,抵抗外邪,抗衰延年。家庭可以用艾草制作“艾草茶”“艾草汤”“艾草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人们熬汤时总忘不了放上一两种滋补药材,艾草便常常用作首选材料。在用量上,建议3~5克,不宜太多。
必须要强调的是,虽然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但艾叶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注意事项。灸用艾草,一般以越陈越好。艾草能治百病,但百利也有害,那就是长期使用艾草做灸,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人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另外,如果用艾草作药草浴,水温宜选在30~40度,注意沐浴时间不宜过长;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空腹或者饱餐后不宜使用此浴;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患者也要慎用。虽然《肘后方》有艾叶治疗胎动不安,但也可能出现子宫出血及流产。建议使用前咨询执业中医师,在其指导下使用。
南京市中医院李珊主任中药师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