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比较才能感到幸福

2017-01-03

家庭医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福中直指牢骚

老人家常说现在的年轻人“生在福中不知福”。其实这很正常,因为年轻人毕竟生活在当下,没有经历过老年人过去的贫苦日子。即便你唠唠叨叨地给他讲早年的艰辛,他一句话就打发了你:“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说它做什么?”

郑碹,字汉奉,号昨非庵居士,闽县(今福州)下渡人。自幼天资聪慧,读书过目不忘。祖父、父亲都游学北京,教授学生数百人,郑碹因而遍交海内名士。崇祯四年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浙江嘉兴府知府,应天(今南京)巡抚。他为官清廉,重视教育,兴修水利,深受百姓爱戴;一芥不取,生活清苦,妻子常年荆钗布裙。后因不满朝廷加税而辞官。“昨非庵”是郑碹官署中的书室,其义正如郑碹在《昨非庵日纂·自序》中说:“使余而知昨之非也。”

说到“当乐境而不能享受者,毕竟薄福之人;当苦境而反觉甘者,才是真修之士”这段话,不能不提到《昨非庵日纂》中记述的一件轶事。吏部尚书刘麟退休后,以前的一个门下做了直指使(官名),在饮食方面苛求挑剔,下属官吏都为此感到害怕。刘麟听说后,就请他来吃饭。自早至午,饭都未好,直指使饥饿难耐。待到饭好,只有糙米饭和一盘豆腐。直指使连吃了三碗。这时,刘麟又命人摆上了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但直指使此时已饱,不能下箸。刘麟笑着说:“可见饮馔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使赧然,此后痛改前非。

由此可见,幸福只是人在比较中产生的一种感觉。饥肠辘辘时,糙食也能使人感到幸福;困倦不已时,倒头睡一会儿也是享受。古人说“得一日闲方是福”,前提是在百忙之中不得闲;倘若无所事事,日日清闲,未必能使人感到幸福。

其实,说年轻人“生在福中不知福”的老年人,有些人却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他们总是把比较的目光投向比自己收入高、生活好的人,对眼下的生活总是感到不如意,不满足,因而事事抱怨,牢骚不断。孰不知“人出一百,形形色色”,十个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齐,别人总有比你强的地方,倘若要样样都比别人好,是不可能的;但可惜的是,幸福感也就在这种不恰当的比较和牢骚抱怨中湮灭了。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韩布新研究组的研究表明,“对生活感到满意”的老人死亡风险更低。可见幸福感与延年益寿息息相关。中国长寿老人的调查也表明,百岁老人们的生活水平不一定比那些整天抱怨的老年人高,但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对眼下的生活非常满意,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好时代。因此奉劝老人们,生活上要和低于自己的人比,和以前比;平时不要怕辛苦,劳碌之后才能体会闲暇的可贵。如此,幸福感就会萌生于心田,健康长寿也就隐然可期了。

猜你喜欢

福中直指牢骚
身在福中
知福与知祸
天堂在哪里
看电视《国家记忆》
刘南恒的一顿饱饭
刘南恒的一顿饱饭
牢骚神偷
听听“牢骚话”又何妨
摧锋直指 前无强阵——晋宋名将王镇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