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任中共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起算时间献疑
2017-01-02★
★
《陈云年谱》及其修订本*《陈云年谱(一九○五—一九九五)》,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2000年6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系中央权威修史机构编研出版的第一部系统、完整介绍陈云生平和思想的编年体著作,分上、中、下三卷,约127 万字。2015年6月出版的修订本,新增26万字,增补了近年来发现的有关陈云同志思想生平的新史料、新文献。(以下简称《年谱》)是学界研究陈云生平和思想的基础著作,也是研习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不可或缺的基本著作,其权威性、系统性、完整性不言而喻。由于《年谱》所涉史实与事件繁多,且囿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编者虽千辛万苦,力求精当,但个别条目仍有待进一步订正提高。其中,1950年10月28日条关于谱主“正式递补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年谱(一九○五—一九九五)》,中卷,69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陈云年谱(一九○五—一九九五)》(修订本),中卷,99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的表述并不符合历史实际,本文经比勘覆核新近公布的中央档案资料,对相关史实进行了考证。
一、陈云出任中央书记处书记起算时间之现有权威诸说
(一)“1950年6月说”。该说首载于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印的《文献和研究》1984年第5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现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传略》专刊,称陈云“1950年6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84年9月正式印发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及现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传略》和1985年7月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2卷“陈云”条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译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2卷,264~265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亦持此说。
(二)“1950年10月说”。该说首载于陈云逝世后《人民日报》1995年4月17日刊发的新华社通稿,称陈云“1950年10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新华社:《陈云同志伟大光辉的一生》,载《人民日报》,1995-04-17(01、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邓力群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30~31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修订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编辑部:《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修订版),第4卷,119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收录的“陈云”条目均持该说。2013年12月版《毛泽东年谱》则更进一步称陈云“1950年10月下旬任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年—一九七六)》,第1卷,19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三)“1951年说”。该说仅见于2005年发表的《陈云秘书谈陈云》,内称:陈云“1951年重新成为中央书记处正式成员”*朱佳木等:《陈云秘书谈陈云》,载《中共党史资料》,2005(02)。。其提出者朱佳木,曾长期在陈云身边工作*朱佳木 ,1981年8月至1985年6月任陈云同志秘书(1982年2月起任陈云办公室负责人、党支部书记);1990年7月至1999年7月任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组组长,室务委员兼秘书长,室务委员兼第四编研部主任。。遗憾的是,朱佳木没有说明其持论依据。
除上述三说外,《陈云年谱》及其修订本并未具体写明谱主任中共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起算时间,仅在1950年10月28日条记有“任弼时于二十七日在北京病逝。此后,陈云正式递补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年谱(一九○五—一九九五)》,中卷,69页;《陈云年谱(一九○五—一九九五)(修订本)》,中卷,99页。等数语,点明陈云出任书记处书记,实乃补中央书记处前书记任弼时病逝之缺。《陈云传》亦记载如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传》(上),703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亦称“1950年10月27日任弼时病逝,陈云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五卷《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0—1966.5)》,31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唐双宁在《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过程和历史贡献》一文中称“1950年10月27日,年仅46岁的任弼时不幸病逝,陈云被补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唐双宁:《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过程和历史贡献》,载《中共党史研究》,2011(07)。。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宫力等人在《中国外交决策机制变迁研究(1949—2009年)》一文中亦称“1950年10月27日,任弼时病逝,由陈云继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宫力、门洪华、孙东方:《中国外交决策机制变迁研究(1949—2009年)》,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11)。。任弼时病逝之时,即为陈云接任书记处书记之日,似已成不刊之论。
二、现有诸说不能成立之三大理由
治史如鞫狱,作论如断案。凡涉及老一辈革命家历史的考证研究,无论大事小情都当认真求实,疏忽不得。“历史证明,凡是原则性的问题,敷衍下去,总有一天还会出来。”*毛泽东1945年6月2日在枣园主持中共七大主席团和各代表团主任会议上的讲话。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修订本),中卷,603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考证求实之途,既不能违背一般治史法则,更不能违反党章党规。前者可保证考证结论科学可靠,后者可保证考证结论政治准确。“讲认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态度,必须做到无私无畏、敢于担当,把认真精神体现到党内生活和干事创业方方面面。”*《习近平在出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上的讲话》(2014年1月20日),载《人民日报》,2014-01-21(01)。对存疑史事,“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5年7月30日),载《人民日报》,2015-08-01(01)。对有关陈云生平史实的考证和记载,当慎之又慎,始终秉持实事求是的党性原则,考之以据、证之以法、评之以理,所得考证结论当不诬先人、不惑今人、不劳后人,要经得起历史、时间和后学的检验。
(一)现有诸说立论证据不足,且违背“孤证不为定说”的治史准则。迄今为止,与“1951年说”未指明持论依据一样,未见权威修史机构明示其“1950年6月说”“1950年10月说”之定论证据,更未见由“1950年6月说”改作“1950年10月说”之缘由及修订依据。正本必先清源,否则信史易失信。经笔者查证,权威修史机构据以定论的相关材料证据,均集中指向官修《陈云传》所征引的下述两则史料:
第一份为中央档案资料,现存于中央档案馆毛泽东个人全宗。原件仅两页,为白头文件*白头文件,党政领导机关公文常用术语之一,是区别于红头文件而言的。红头文件是指党政领导机关(多指中央一级)下发的、版头文件名称为大红字标题并加盖有发文机构红色印章的文件。白头文件是指那种非正式的、发文机关没有用红色标识的、用于一般日常性通知之类的文书,多见于本级机关内部。打印稿,开头第一行(标题行)居中印有“书记处关于三中全会的决定(六月四日)”等字样,上面留有毛泽东用铅笔修改补充的多处笔迹。在第二页正文之下空白处,毛泽东加写有“批准陈云在任弼时休假期内参加书记处”“原政治局决定为候补书记”“陈潭秋出缺由黄克诚递补”“正式委员七人未到会,照例由候补委员七人补足表决权44人”*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官网发布的《共和国脚步——1950年档案》, http://www.saac.gov.cn/zt/node_340.htm。等四句话,每句话间皆用句号隔开。《陈云传》只选择性地直接引用了第一句话,并在其前面加有“六月四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等字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传》(上),703页。
第二份为邓小平在1989年6月16日同江泽民、李鹏、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杨尚昆、万里谈话内容,其中讲到:“我们中国共产党现在要建立起第三代的领导集体。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弼时同志去世后,又加了陈云同志。到了党的八大,成立了由毛刘周朱陈邓六个人组成的常委会,后来又加了一个林彪。这个领导集体一直到‘文化大革命’。”*邓小平:《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1989年6月16日),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陈云传》仅引用了“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弼时同志去世后,又加了陈云同志”这一句话,但没有注明邓小平谈话日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传》(上),703~704页。
不难看出,有关治史者正是根据第一则史料推定得出“1950年6月说”。邓小平1989年6月16日谈话,实际上推翻了“1950年6月说”,这也暴露出有关治史者当年违背“孤证不为定说”的治史基本原则问题(若该则史料为任命书之类官方正式文件,即使为孤证,其证明力则另当别论)。后面的考证还将证实:《年谱》编者根据第二则史料“……弼时同志去世后,又加了陈云同志”中出现的一个“后”字,进而将谱主任职起算时间由“1950年6月”后移4个月,改定为“1950年10月”,仍然有失严谨,必然也是错误的。
(二)现有诸说有悖于党法党规。1945年6月11日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第3章第34条第1款明确规定“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中央政治局与中央书记处”。因此,作为中央领导机构的政治局和书记处,其正式成员须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出现缺额后,其接任者由中央全会补选确定。接任者任职起算时间,必定会晚于缺额产生之日。如中共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13名政治局委员,在七届三中全会之后,任弼时1950年10月27日病逝、高岗1954年8月17日自杀身亡,政治局委员出缺2名。七届四中全会没有补选,一直到1955年4月4日七届五中全会才补选林彪*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批准《关于林彪反党集团反革命罪行的审查报告》,决定永远开除林彪及其反革命集团主要成员的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参见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大事年表》,38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公报(一九五五年四月四日)》,载《人民日报》,1955-04-05(01)。。
陈云接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依法也须通过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补选产生,这是党内政治生活严肃性、重要性所决定的,而不能仅凭中央主要领导人的一句话、一段批示来决定,否则就重蹈“选举手续不完备,应作历史的教训”*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针对四中全会后临时中央和五中全会的合法与非法问题,曾专门作出决议,强调指出:“四中全会后一九三一年的上海临时中央及其后它所召集的五中全会是合法的,因为当时得到共产国际的批准,但选举手续不完备,应作历史的教训。”参见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30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之覆辙。因此,仅凭该白头文件和邓小平谈话来推定陈云出任书记处书记一事,缺乏法理依据。
在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任弼时尚健在,中央书记处没有出缺且全会没有增选书记处书记,所以“1950年6月说”不能成立;自任弼时病逝至1951年底,由于没有召开中央全会,缺少法定的补选手续,陈云同样不可能接任书记处书记,“1950年10月说”“1951年说”自然无从谈起。同样地,《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有关陈云1950年6月至10月任中央书记处代理书记之说,亦是论据不足*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五卷《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0—1966.5)》,37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第。。
至于《年谱》编者称谱主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正式递补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初看似曾出具了陈云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依据,实则不仅犯有任职履新表述逾矩之失,而且纯属常识性错误。党史上既无先例可援引,其后也无类似情况可印证。经查,《人民日报》报道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活动有关事宜,法言法语为“当选”“补选”“增选”“递补”“增补”等规范性用语,每一用语都有其特定含义、特定适用对象。“递补”一词专用于正式中央委员因死亡、开除党籍、脱党等原因出缺后,由候补中央委员按顺序依次递补。中共七大《党章》第3章第31条明文规定:“党的中央委员会的员额,由全国代表大会决定,选举之。中央委员出缺,由候补中央委员依次递补之”。陈云接任因任弼时病逝所产生的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出缺,只适用于“补选”一词,意同“补阙”“补缺”,基本含义是“填补缺额”。
(三)现有权威诸说难以科学阐释相关基本史实。经查,陈云以中共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新党职,在《人民日报》上第一次公开见报日期定格在1954年3月6日。原来,3月5日晚7时,中共中央在京隆重举行斯大林逝世1周年纪念大会,陈云代表中共中央发表讲话*新华社五日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举行大会:纪念斯大林逝世一周年》,载《人民日报》,1954-03-06(01)。。次日,《人民日报》头版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陈云同志的讲话全文》醒目标题,公开发表讲话全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陈云同志的讲话全文》,载《人民日报》,1954-03-06(01)。。而就在一个半月之前的1月20日晚7时30分,中共中央在京隆重举行列宁逝世30周年纪念大会时,陈云以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身份出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3位中央书记处书记和陈云、高岗、彭德怀、彭真等4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出席了此次纪念大会。周恩来宣布纪念大会开始,刘少奇在会上作报告。参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举行大会纪念列宁逝世三十周年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作重要报告》,载《人民日报》,1954-01-21(01)。。此前,陈云公开见报的党内职务只有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两项。
自3月5日之后,陈云以中央书记处书记党职,频频出席党中央重大会议活动。如5月19日下午接见苏联青年代表团*《刘少奇、朱德、陈云接见谢列平》,载《人民日报》,1954-5-20(01)。、国庆期间接送应邀前来参加建国五周年国庆典礼的外国党政代表团*【新华社二十九日讯】:《应我国政府邀请参加我国国庆典礼 苏联政府代表团到北京 刘少奇委员长周恩来总理等到机场欢迎》,载《人民日报》,1954-09-30(01)。。特别是10月1日,陈云画像第一次出现在天安门群众游行队伍中*1954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今年国庆节游行时抬像办法的通知》,对国庆节游行时仪仗队抬像办法做了改变:“第一排面向自左至右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陈云同志像,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赶制运送各大城市使用,并由新华社先将陈云同志照片发各地供绘制之用。”参见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档案馆编研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第3卷(1949—1956),836页,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据《人民日报》报道称:“在阅兵式举行后,上午十一时四分,游行开始了。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千四百名铁路工人组成的仪仗队。他们抬着国徽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的字标,他们抬着毛泽东的巨幅画像和他的亲密战友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的画像。他们抬着孙中山的画像。他们抬着全世界劳动人民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周年 首都举行盛大阅兵式和示威游行 毛泽东主席偕同党和政府其他领导者到场检阅 贵宾赫鲁晓夫同志等参加检阅受到热烈的欢呼》,载《人民日报》,1954-10-02(01)。一改任弼时病逝后重大集会只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四位中央书记处书记画像的历史。也正是自1954年国庆之后,“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活动,陈云画像与毛刘周朱领袖画像一起出现在节日游行集会上。
试想:如果现有权威诸说为真,那么,《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在好几年后的1954年3月6日才第一次见报?对上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又该当作何解释才入情入理令人信服呢?
四、陈云出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是在中共七届四中全会补选产生的
从上面所举的历史事实可见:陈云在1954年1月20日晚和3月5日晚出席中共中央委员会先后举办的两场重大活动,中间仅隔一个半月,其党内职务竟有重大变化,必然意味着在此期间一定有重大党史事件发生。那么,其间的史实究竟如何呢?
经查,中共七届中央委员会于1954年2月6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这一时间区段,正好界于1954年1月20日、1954年3月5日之间。据此,笔者断定:陈云接任任弼时病逝后中央书记处书记之缺,就是在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补选产生的。惟其如此,前述所引史料史实才能得到科学合理和符合逻辑的圆满解释,既不违背党的章程,又符合党内规矩,还满足法定补选手续的必要条件。
遗憾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的公报》中,未见公布补选陈云出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事*1954年1月7日,毛泽东在杭州致信在京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并中央书记处,就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公报内容作出明确指示:“全会应发一简单公报,将三项议程公布就可以了,其他都可不公布”。这三项议程分别是:一、批准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二、定于1954年内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三、通过关于加强党的团结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的公报》未公布补选陈云出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其原因就在于此。参见:《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的公报》,载《人民日报》,1954-02-18(01);毛泽东:《关于建议召开七届四中全会问题给刘少奇等的信》(一九五四年一月七日、八日年),载《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432~434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权威修史机构和有关治史者在没有弄清基本史实的情况下,先后以现有诸说刊布于世,以致讹传至今。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云年谱(一九○五—一九九五)》(修订本),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2]《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年)》,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陈云传》,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4]《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五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