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官方史学述评*

2017-01-02

军事历史 2017年6期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丛书英国

★  

战争是人类社会的大事件,对于战争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由史书承载。史书对于人的价值观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有关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评价。因此,官方修史是一种由来已久的传统。官方史学是史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官方史学,不同国家的定义不同,但无论学界研究者还是史学爱好者普遍都认为它是由一个政府发起、授权或资助的历史研究及其成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波及范围广、参战国多的战争,参战各国都十分重视构筑自己的对这场战争的解读,英国政府也不例外。

一、英国二战官方史学的基本情况

鉴于二战对于世界和国家的巨大影响,英国政府在战争过程中(1942年)已开始着手记录这次深刻改变人类社会发展战争的历史。国家成立了战时历史编写组,编写组的研究成果最初作为政府内参。随着战争结束曙光的来临,历史学者开始强烈呼吁要向公众解释战时政府的运行。1946年英国政府正式决定着手该项工作,政府出资,由战史编写组将内参编辑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HistoryoftheSecondWorldWar),官方出版机构皇家文书局(HMSO)出版,作为国家有关二战的公开历史记录。该丛书的出版过程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基本完成,其全面和丰富至今仍没有被超越。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卷帙浩繁,因此,分为不同系列,分批出版。丛书共分为5个系列,即军事(Military Series)、民政(Civil Series)、外交(Foreign Policy Series)、情报(Intelligence Series)、医疗(Medical Series)。有的系列内还下设一些小系列。这些小系列有些是单行本,但多数都有分卷。

(一)军事系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军事系列是根据1946年11月25日英国政府的决定开始编写。时任首相艾德礼要求该系列“不是对每一军种所承担的任务进行分别说明,而是要从三军联合(inter-Service)的角度对事实进行广泛的调查”*Roskill, S. W., War at Sea 1939-1945, Volume 1: The Defensive, London: HMSO, 1954, p. editor’s preface.。这一原则在军事系列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贯彻,整个军事系列主要是按照两条线索编排:一是战场、二是主题。战场分为英国本土、挪威和西北欧、地中海、中东、远东;主题分为海上作战、空中作战、军管政府。

军事系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数量占比最大的一个系列,共50册。军事系列包含6卷本《大战略》(GrandStrategy)、3卷本《海战》(TheWaratSea)、《对德的战略轰炸》(TheStrategicAirOffensiveAgainstGermany)、《英国的防卫》(DefenceoftheUnitedKingdom)、《挪威战役》(TheCampaigninNorway)、《在法国和佛兰德斯的作战,1939-40年》(TheWarinFranceandFlanders, 1939-40)、2卷本《西线的胜利》(VictoryintheWest)、5卷本《对日战争》(WarAgainstJapan)、6卷本《地中海和中东》(TheMediterraneanandMiddleEast)、5卷本《民事和军管政府》(CivilAffairsandMilitaryGovernment)、2卷本《战斗序列》(OrdersofBattle)。部分卷有分册。

(二)民政系列。民政系列涵盖的对象包括联合王国的所有部分,时间跨度从1939年9月直到战争结束。民政系列的内容不只是英国中央政府,还包括除三军和外交部门之外的所有政府机构的活动。不过,编写时不能将每一项重大事件的所有相关部门一一列举,有所取舍。另外,因为伦敦并不掌握所有自治领的相关资料,该系列也没有包括自治领的记录。

民政系列的最大特点是按照主题编写,而不是按照部门编写。各相关部门都有大量的专业性很强的材料,只有按照主题才能这些专业领域统合起来。民政系列分为14个主题:军工生产、民用工商业、财务政策、人力资源、航运、陆运、食品政策、农业、燃料与电力、建筑、战时的社会服务、民防、经济战、殖民政策。

民政系列分为三个小系列:概论、综合系列、军工生产。其中,“概论”由4本书构成,《英国战时经济》(BritishWarEconomy)、《战争统计摘要》(StatisticalDigestoftheWar)、《社会政策问题》(ProblemsofSocialPolicy)、《英国的军工生产》(BritishWarProduction)。

综合小系由17本书构成。《煤炭》(Coal)、《石油:战时政策及实施》(Oil:AStudyofWartimePolicyandAdministration)、《社会服务研究》(StudiesintheSocialServices)、《民防》(CivilDefence)、《工程和建筑》(WorksandBuildings)、《食品》3卷(VolumeI:TheGrowthofPolicy.VolumeII,VolumeIII:StudiesinAdministrationandControl)、《农业》(Agriculture)、《经济封锁》2卷(TheEconomicBlockade)、《内陆运输》(InlandTransport)、《商船运输和战争需求》(MerchantShippingandtheDemandsofWar)、《北美的供应》(NorthAmericanSupply)、《人力:战时政策及实施》(Manpower:StudyofWar-TimePolicyandAdministration)、《民用工业和贸易》(CivilIndustryandTrade)、《财政政策1939-45》(FinancialPolicy, 1939-45)。

军工小系由7本书构成。《军火工业的劳工》(LabourintheMunitionsIndustries)、《原材料的控制》(TheControlofRawMaterials)、《军工生产的管理》(TheAdministrationofWarProduction)、《武器的发明与改进:政府和工业组织内部的研究》(DesignandDevelopmentofWeapons:StudiesinGovernmentandIndustrialOrganization)、《工厂》(FactoriesandPlant)、《合同与财务》(ContractsandFinance)、《海外供给研究》(StudiesofOverseasSupply)。

(三)外交系列。外交系列较为整齐,只有一套书,即伍德沃德爵士(Llewellyn Woodward)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外交政策》(BritishForeignPolicyintheSecondWorldWar),共有5卷。1962年最先出版的是伍德沃德爵士编写的缩略版单行本。该系列按照时间顺序编写。第1卷内容涵盖从德国入侵波兰到德国入侵苏联;第2、第3、第4卷的内容涵盖的时间段从德国侵苏到波茨坦会议,主要记述英国与盟国、中立国家的关系;第5卷主要是英国的战后政策,包括英国对旧金山会议的设想、对联合国组织的设想以及德国投降后,英国对德政策。外交系列编写依托了大量原始材料,主要是外交部和战时内阁的档案,包括战时内阁的讨论过程和决议、内阁成员的备忘录、丘吉尔的备忘录和通信、外交部收发的电报、外交部的备忘录、外交部对盟国内部会议的记录、参谋长委员会有关政治决议的文件等。

(四)情报系列。情报系列成书最晚,20世纪80、90年代才出版。这与情报工作的保密性有关。《战时英国的情报工作》(BritishIntelligenceintheSecondWorldWar)5卷本,6册,其中第3卷分为上下两册。第1卷、第2卷、第3卷的书名都是《情报工作在战略和战役中的影响》(ItsInfluenceonStrategyandOperations),第4卷《安全和反谍报工作》(SecurityandCounter-Intelligence),第5卷《战略欺骗》(StrategicDeception)。1993年,在5卷本出版后,主编欣斯利(F.H.Hinsley)编写了缩略版的单行本。有些书严格来说不能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情报系列,但也是二战的官方史书,主题也是情报工作,书目如下:

《特别行动处在法国》(SOEinFrance);皇家文书局私营化后,有些书籍是由其他出版社出版的,《特别行动处在远东》(SOEintheFarEast)、《特别行动处在斯堪的纳维亚》(SOEinScandinavia)、《特别行动处在低地国家》(SOEinlowcountries)、2卷本《秘密舰队》(SecretFlotillas)。

(五)医疗系列。医疗系列由21本书组成,按照主题编写。2卷本《急救服务》(TheEmergencyMedicalServices)、3卷本《皇家空军医疗服务》(TheRoyalAirForceMedicalServices)、2卷本《皇家海军医疗服务》(TheRoyalNavalMedicalService)、5卷本《陆军医疗服务》(TheArmyMedicalServices,Administration.Campaigns)、2卷本《平民健康和医疗服务》(TheCivilianHealthandMedicalServices)、《战时医疗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的医疗经验》(MedicalServicesinWar:ThePrincipalMedicalLessonsoftheSecondWorldWar)、《药物和病理学》(MedicineandPathology)、《外科》(Surgery)、《医学研究》(MedicalResearch)、《伤亡和医疗统计》(CasualtiesandMedicalStatistics)。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按照主题分为5个系列,各系列一般都有一本书作为总论,简述本系列的主要内容和编写结构,通过分卷详细叙述各专业领域,不仅包含了战时英国政府的政策及其实施、部队的作战战略、计划及其实施、还包括各种民间组织、家庭在战争时期的活动和变化,书中还配有附录、地图、统计表格、照片,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战时英国的全景画卷。

二、英国二战史官方史学的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发生在20世纪,按照一般的划分,属于现当代史,现当代史的编写有着许多自身的特点,有时对于作者来说,也是挑战。其一,离得近,材料多,没有时间积淀,要写的主题太多,难以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看到主要联系。为了记载情况,导致记录的事情十分庞杂,篇幅臃肿。其二,现代社会是一个有着高度社会分工的社会,很多领域专业性很强,现当代历史的编写者要记录各种领域的历史,需要编写者有很多知识积累,即使学识渊博,如果用专业语言编写,外行看不懂,甚至普通的历史学者也不懂。而用平白的语言,会让专业人士觉得深度不够。面对这些现当史编写的共同问题,英国官方史学家如何应对?如何实现学术性与可读性统一,专题与全景如何统一?下面做一简要分析。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的优点。官方史书的最大特点是有国家力量的支持。国家力量给写作工作带来许多便利性。

1.有高质量的编写队伍,保证了丛书的学术质量。政府授权之人非等闲之辈。《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的作者队伍十分强大,都有很好的学术背景,并且亲历战争;有的身居高位、有的参加过一线的战斗、有的在后方担任管理人员,为全面记录战争提供了基本条件。有些作者正是经历了这场战争,才把研究方向转向到战争史研究。以军事系列的主编詹姆斯·巴特勒爵士(James Ramsay Montagu Butler)和民政系列的主编威廉·汉考克爵士(William Keith Hancock)为例。巴特勒爵士毕业于剑桥,战前开展过学术研究,战时担任多个内政、军事职务,是战争的亲历者。汉考克爵士毕业于剑桥,战前已是大英帝国最年轻的教授,战时应征参军,参与官方二战史的写作。这些编写者既经过学术训练,又有实际工作经验,对于战时历史的理解会更加准确。

集合这些优秀人士,要发挥他们的作用,还需要合理的机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的编写工作由内阁下设的历史学家咨询委员会统一指导。同时,各系列主编有很大的自主权,决定编写的内容和体例。

除此而外,官方史学的编写工作可以得到国家各机构的支持、各领域的专家支持。比如军事系列编写组会向各军种的战史编写机构征求资料和建议,都会得到对方的全力支持。“我要感谢海军部档案处的艾尔默斯先生(H. H. Ellmers)和他的下属的帮助,感谢贝莱尔海军少将领导战史办公室不断提供建议,远超我的想象。”*Roskill, S. W., War at Sea 1939-1945, Volume 1: The Defensive, London: HMSO, 1954, p. author’s preface.另外,每个系列的编写组还配备工作组,承担事务性工作和资料整理工作。他们都是这部史书的编写队伍,国家力量整合起来的编写队伍协同完成了这项巨大工程。

2.一手史料丰富,保证了学术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的编写工作在史料方面十分丰富,而且史料的价值高,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基于档案材料;二是可以采访当事人。

官方史书的编写工作由于有政府的支持,编写者能够获得政府机构的档案。《第二世界大战史》丛书的编写人员在获取档案方面有两个优势:一是及时。编写者可以直接阅读到各机构的记录,尤其涉密文件。二是全面。文件的传递机制保证了高层机构具有指导全局的工作的视角,编写组作为内阁下属机构可以阅览各级机关的文件,掌握各机构运作的全面情况。

不过,公开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各卷所引用的文献都是法定当时可以公开的文献,保密档案部分只列出简单的信息,比如档案所属的部门。许多涉密信息要等到《1958年公共档案法》和《1966年公共档案法》颁布实施,才逐渐公开。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的编写者还参考了其他国家的材料。比如,德国档案。战争史的写作,阅读敌国的档案,特别是战争刚结束时就能阅读对方档案的情况很少。盟军历史学家以前所未有的幸运获得大量的德国原始文件。德国档案对于英国官方史学的写作是一笔丰富的财产,英国史学家可以通过对方的记录,准确地研判自己战略的优缺点。

除了可以使用档案材料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的史料优势还在于可以采访当事人,实现了档案和口述史的结合。由于采访是在战时和战后不久进行的,因此,这种采访不仅有口述史的意义,还包括专业知识的咨询内容。比如,大西洋战区司令部没有定期向军事系列编写组提供作战日志,因此,有关大西洋航运和护航的情况,很多是编写组通过访问当事人得来的。

书籍的草稿需要这些当事人——高官、专家的审阅,审阅保证了内容的可靠性和专业性。恰如伍德沃德爵士所言,“从另一方面说,我的一个优势是可以让那些我依据的文献的起草者审阅我的作品”*Llewellyn Woodward.British Foreign Policy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London: HMSO, 1962, p. preface.。当事人的审读,能够有效解决档案材料和口述史料的冲突,编写者就不需要不断对核实和辨识档案材料与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一般研究者难以接触到的原始材料以及采访重要的亲历者,正是由于政府资助、大量亲历者、学者的共同努力,为二战史研究增添了重要的一环,为今天的学者提供了英国政府的视角。

3.涵盖内容广,结构完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的内容大大超越了战争本身,在叙述对象方面,不局限于作战计划、作战实施过程、各军种完成任务的情况。更加重视战略,在描述战争过程之外,还详细记录了英国的经济动员、劳工分配、战时贸易、军工生产、盟友间的协调等重要信息,在战争形式方面,还增加了经济战、情报战、心理战方面的内容。涵盖的时间范围也不仅限于战时,还包括相关事项的背景,主要是对战前情况的描述,完整地叙述一个国家向战争状态转型的过程,保证了历史叙述的完整,有助于深刻地理解世界大战的起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虽然是英国的官方史书,但是编写者的眼光并没有仅限于英国本土,当问题涉及国际背景、涉及英联邦国家和其他国家时,会将相关国家的情况一并叙述,并将该部分草稿交给相关国家,就特别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尽管我们的书是一部英国史,不涉及盟国,但我们认为,极力忽视国际环境是狭隘而不现实的,国际环境对于英国的经济政策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也讨论了对苏联和其他盟国的经济援助,研究了与法国、美国的战时经济合作。”*M. M. Postan. British War Production, London: HMSO, 1952, p. preface.但有关其他国家的内容并没有相关国家的档案做支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交换意见的安排不包括苏联。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的不足之处。即使有国家力量的支持,用一部丛书来描述一场世界大战,必然会有缺漏。《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的编写计划和部分写作过程在战时已经开始,是典型的“当代人修当代史”,同时,编写目的是资政,造成该丛书也有不足之处,在此做一简要分析。

1.主题详略不一,内容不平衡。对于重大事件的历史书写,特别是当代发生的历史事件,有很多主题需要记录,而出版的篇幅有限,内容与篇幅的矛盾一直存在于整套丛书的编写过程,导致主题详略不一。历史学家咨询委员会认为应该编撰一部“全面的历史”,包括外交、军事、经济政策等,把外交、军事、经济融合在一起。但这个计划相对编写组的研究能力而言太过宏伟,导致各系列很难协调,各自编写的主题多有重复,对于同一事件牵涉的众多方面,没有很好地融合。读者要全面了解一个重要事件,需要阅读不同的系列。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最初编写目的是政府内部参阅资料,没有考虑出版事宜,而出版必然有篇幅的限制,导致各系列的主编不得不进行各分卷的篇幅分配。

对于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都是以主题为主要线索,原本计划可以用时间顺序线索联系各方面,但实际情况大相径庭。以民政系列为例,从军事史的角度出发,珍珠港事件后的时期是战时最长的时段,见证了英国最大规模的武装部队,见证了最终的胜利,在编写时自然会是“重头戏”。但对于战时经济史而言则不同。从经济史角度看,扩军、作战都和经济动员方式相关,而战争初期的试错和起步阶段更有指导意义,这恰恰是经济史要重点研究的对象。对于英国而言,该时期结束于1941年。到1941年末,经济动员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因此,民政系列有关1941年之前的历史的篇幅居多。“这些主题顺序的一个缺陷,就是该书不平衡,这是必须承认的。”*M. M. Postan. British War Production, London: HMSO, 1952, p. preface.另外,英国经济的全面扩张、战争和民事领域资源的分配、战争对经济的推动效果其实是一个整体,战时经济史应该按时间顺序仔细描述每一个军工生产部门及其协作。不过,民政系列各分卷的作者发现材料数量之多,令人震惊。军工生产史的编写必须要参考四个部门的档案和大量的工业企业记录。在准备写作的过程中必须阅览的文件数量数以千计,证词、意见、回忆录也有几百份。而在有限的篇幅内实现内容全面和重点突出难度巨大,结果“分领域让本书变成一部粗略和不成熟的作品”*M. M. Postan. British War Production, London: HMSO, 1952, p. preface.。

2.内容有重叠。同一重大事件会牵涉政府、军队等多个组织,也会涉及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特别是在战略讨论方面,由于分为不同系列、不同主题,同一事件会在不同卷中几次叙述,存在重叠。

如何避免这种重叠,编写者也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军事系列中的《海战》丛书,将海战作为一个整体描述,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重叠。有些内容在其他卷中详述过,就不再描述细节,不过,这也导致有些卷内容不平衡。另一种方式是为一个系列编写“概论”卷,“概论”卷使用简洁和科普性语言叙述各分卷里详述的所有主题。这种方式,可以让读者都各卷主题的分布有大致印象,预先得知内容的不平衡,查找时有的放矢。不过,理想状态是一个系列一本“概论”卷,实际情况是有的系列没有,有的系列的“概论”有多册。

3.史料的信息不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主要依据官方档案写作,增加了成果的权威性;正是这一点也带来了限制。这些限制主要与保密制度有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的编写人员可以获取官方档案,也可以获得一些当事人的口述材料。但由于出版时间与历史事件间隔很短,关于政府、军队的叙述设计很多机密材料。特别是战后世界很快进入两大阵营对抗,导致很多材料都因为军事安全需要而不得公开。另外,根据英国宪法,为了保护公务员的匿名权利,丛书不能泄露战时内阁内部的个人意见。丛书的编写人员在内参版本中,直接列出参考的机密档案的详细信息,在公开出版的版本中,只是在附录中列出了档案名称和档案的分类号,其他详细内容都不提供,同时在何处引用也没有标出,即使这些档案解密后,英国官方也无人再将这部分详细信息补全。他们将这个问题留给了下一代的历史学者。

编写者作为历史学者意识到使用官方档案的不足,“受政府部门记录的束缚”。档案是在政府办公室编写的,规划和执行需要与公务员不断协商,还要掺杂部长和官员的想法,还要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做平衡。这些档案不可避免要带有各部门的“偏见”。因此,需要参考其他机构和个人的材料。比如军工生产,编写组参考一些公司的记录和出版物、参观工业企业、听取管理人员和工人的观点,讨论工厂生产的细节。但这部分材料因为这些工厂当时仍从事军事生产,而没有刊出,也成为了遗憾。

三、结语

鉴于官方修史的优势,官方史学成果值得尊重和借鉴,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使用的一些档案材料,直到今天,国内仍难以搜集,并且丛书作者在引用档案时严守历史研究的准则,“我们都是当代的视角,有些人是军事的外行人,由我们做出一位指挥官在某一特定情况下应该做或不应做什么的判断是不合适的。我们的理想是让事实说话,指出某一决定是如何导致现在这种结果,而把说教和推测留给战略家。但事实是经过我们选择的,我们也不惧怕说出某一事件是有教训的”*Roskill, S. W., War at Sea 1939-1945, Volume 1: The Defensive, London: HMSO, 1954, p. author’s preface.。

查阅英国编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很少有对中国抗战的描述,遑论客观评论了。这不能简单解释为殖民者的傲慢。应该看到在远东,中英分别领导不同战区,中国战区与东南亚战区协同较差,中英共同作战的机会不多;另外,在盟国“先欧后亚”的大战略之下,东南亚战区不是英国作战重点,英国在东南亚战区也未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因此,英国在撰写二战史时,对东南亚战区着墨较欧洲战场少,与之相关的中国战区情况,自然更是难得一见。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是二战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至今日,对于二战史的研究者来说,仍有参考价值。它为人们认知二战,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政治军事决策和事件,提供了英国官方视角。这些描述已成为部分英国国民对于二战的整体观感,成为西方文化背景的一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英国的窗口。只有了解其他国家史学成果的基础上,才能开展有效的学术交流,“二战史学术的对外传播还不够,应更好地考虑如何与西方学者合作,让他们真正了解中国的观点,能够沟通交流,而不是自说自话”*胡德坤:《中国二战史研究与反法西斯大国地位不相称》,载《北京日报》,2015-06-15(19)。。

猜你喜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丛书英国
英国的环保
“人梯书库”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评五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一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何以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