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军初期我军管理创新及其启示

2017-01-02

军事历史 2017年6期
关键词:人民军队我军士兵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力量、进行武装斗争的序幕。在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艰辛探索中,党对用兵打仗、建军治军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在建军初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立足战争和建军实际,创造出体现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新型管理理念和方式,为人民军队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习主席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刘飞:《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改革正能量》,载《解放军报》,2016-01-20。落实习主席指示、传承好红色基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回顾建军初期的军队管理创新,发扬其中反映人民军队性质的管理创新,为推动军队管理转型提供深厚的历史营养。

一、政治改造,为新型人民军队管理注入了灵魂

建军初期,我军面临的大环境比较复杂。帝国主义争相对我国进行侵略掠夺,国内军阀混战不断。同时,我军内部成分也比较复杂。比如,“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4军中,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占20%,俘虏兵占20%,湘南农军、平浏农军占40%,赣南和闽西入伍的农民占20%”*《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1卷,109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这必然导致我军内部充斥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意识到,必须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按照无产阶级性质的要求突出政治建军,纠正军队内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强化无产阶级意识的一元化统领,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1927年9月,毛泽东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地确立“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原则,强化基层官兵的政治改造。1929年12 月在古田会议上通过的决议,系统总结了我军诞生以来的经验教训,澄清和纠正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突出了政治改造在军队管理中的灵魂地位。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改造,官兵思想觉悟普遍得到提高,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劳苦大众利益的真实代表,革命事业不仅是党的事业更是人民和自己的事业。思想改造、政治建军的形成,为人民军队新型管理的形成奠定了最坚实的政治基础。

对军队进行这样的政治改造,在以往军队中是前所未有的,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军队的管理是革命性的,具有新的政治内容和阶级属性。在旧军队中,士兵打仗都是为了领军饷,带有强烈的雇佣思想,缺乏斗争的自觉性。而我军创造性地对广大官兵进行有效的政治改造,用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官兵头脑,把官兵改造成为具有无产阶级觉悟的人民战士,使官兵主动投身、自觉献身于革命事业,同时也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强力支持。这一管理创新,既符合我军作为执行我党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的性质,又适应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是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就必然要求其缔造和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也必须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政治改造和理论武装。当时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新型人民军队只有经过政治改造,用无产阶级思想占领官兵思想高地,才能不断凝聚力量、发展壮大。

在当今信息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社会意识形态日趋复杂。部队官兵通过手机、网络等媒介接触外界增多,容易受到多元思潮的冲击和不良思想的影响。这就要求我军管理必须进一步加强政治改造,落实组织生活制度,铸牢官兵思想政治防线,防止被“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点误导。一是传承好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固本培元。深刻认识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注重传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作风,使官兵牢固树立无产阶级思想,保持部队思想极度的纯洁性和高度的统一性,确保我军始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二是着眼新形势下使命任务,开拓创新。政治工作也必须顺应信息时代发展大势,加快信息化转型,创新政治改造手段途径,增强时代感和实效性,为新形势下人民军队管理和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民主催化,为新型人民军队管理铸牢了根基

建军初期,我军许多军官都来自旧军队,部队军阀主义残余比较严重,军官随意打骂体罚士兵,士兵怨声载道,跑兵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内部团结和部队战斗力。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深感破除这样的军阀主义管理方式的迫切性,不断在我军内部建立健全民主制度,断言“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武器”*《毛泽东选集》,第1卷,6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从1927年9月的“三湾改编”起,我军探索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以士兵委员会*在有的文献中也称兵士委员会、革命兵士委员会,简称为士委会、士兵会、兵委会、士委、兵委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民主制度,催化新型人民军队管理的形成。政治上,官兵一律平等,废止一切肉刑,“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毛泽东选集》,第1卷,65页。。经济上,实行平等的供给制,“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则一律两角,四角则一律四角”*《毛泽东选集》,第1卷,65页。,士兵管理伙食,经济公开,并接受各级士兵委员会的民主监督。军事上,士兵委员会参加部队管理,维持纪律,可以提供建议和进行质问。为了避免极端民主化,要求“从理论上铲除极端民主化的根苗”*《毛泽东选集》,第1卷,88页。,“在组织上,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毛泽东选集》,第1卷,89页。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实现了官兵一致,铸牢了新型人民军队管理的根基,催化了广大官兵自我管理的自觉性,破除了军阀主义,使广大士兵的精神得到解放,极大增强了内部团结和官兵的主人翁意识。

在军队中实行有限度的民主是我军管理的又一个独特的创造,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军队中官与兵对立的管理模式,使人民军队管理建立在民主之上,具有民主管理的新特质。我军诞生前的旧军队,包括国民党军,基本属各派军阀私有,实行的是雇佣制。在旧军队中,军官可以随意打骂体罚、侮辱士兵,官兵关系处于严重对立状态。苏联红军为了争取旧军队转向革命阵营,也曾在波罗的海舰队和西方面军中建立了大量的士兵委员会。但苏联红军的士兵委员会仅仅是布尔什维克党争取群众、掌握军队领导的一种临时性、过渡性的权宜之计,而不是一项长期性的建军制度,取得政权后便不再重视。而我军内部实行广泛而又有限度的民主,是我军改造自己,建立新型官兵关系的长期性、根本性的建军制度,充分保障广大士兵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的权利,激发广大指战员的管理自觉和革命热情。一方面,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必然要求我军在内部实行广泛的民主,彻底破除雇佣思想和军阀主义残余,实现官兵一致。另一方面,我军的武装集团属性,必然也要遵循一切武装集团所要求的高度集中统一的普遍规律。实行有秩序、有领导的、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制度,防止了极端民主化,确保了军令政令畅通,有效维护了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

当前,我军虽在民主管理制度的设置和安排方面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但是随着官兵民主意识的普遍增强和战争样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民主管理形式与当代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要结合信息化战争的新特点,创新军队民主管理形式。当前信息化作战是体系作战,需要单兵在陆海空天电网广阔的多维空间下相互协同来遂行作战任务,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手段畅通新的民主渠道来实现和发扬军事民主、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二是要坚决抵制极端民主化倾向,培养和提高官兵民主素质。有些官兵以“以人为本”“民主”为幌子,要求军官按照士兵意见办、上级按照下级意见行,凡事都要求民主投票。这种典型的极端民主化的观点,严重背离了我军实行有秩序、有领导的、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原则,严重破坏了部队的集中统一。要大力教育培养官兵树立正确的民主意识,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三是要坚决破除部队“假民主”积弊,坚持和弘扬民主集中制。有些单位党委表面上是民主决策,实质上是“家长制”、书记的“一言堂”。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嘴上讲民主,背地里却搞人身依附那一套。这些“假民主”现象必须破除,要真心实意地推行民主、维护民主、弘扬民主,坚决抵制“小圈子”“山头主义”那一套,培育官兵之间纯真的战友情谊,为改革强军助力。

三、纪律严明,为新型人民军队管理提供了保证

建军初期,我军由于其成分多为农民和旧军队的起义部队而带有其固有的阶级缺陷,旧军队习气和自由散漫作风浓重,违反纪律的事情时有发生。令严方可肃兵威,命重足以整纲纪。自我军创建之日起,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就重视军队纪律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制定与我军性质宗旨相适应的纪律规范,注重用铁的纪律从严管理部队,以统一意志、规范行动、凝聚力量。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根据革命实践情况,特别强调服从命令听指挥、维护官兵团结和人民群众利益等方面的纪律,制定和完善了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代表的一系列纪律规定和条令条例,并强调要从“军纪问题是红军一个很大的政治问题”*《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75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的高度加以认识和执行纪律来维护其严肃性,经常到部队检查纪律执行情况。严格执行革命的纪律,使我军有效克服了自由散漫的作风,为人民军队新型管理的形成提供了有力保证,极大巩固了部队内部的团结,确保了军令政令的畅通,维护了部队内部的集中统一,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我军所执行的严明的革命的纪律也完全有别于所有旧军队所倡导的纪律,使人民军队新型管理有了基本遵循。旧军队的纪律是为了维护军官的权威、军官用于压服士兵而制定的。军官可以任意驱使士兵、随意打骂体罚士兵、对士兵实施肉刑,士兵任意欺压老百姓。而“红军的纪律是根据整个的阶级利益、革命利益和革命斗争的必需而制定的。红军的纪律,指挥员与战斗员都是一样地遵守,与白军的纪律专为压迫士兵而设,绝不相同。”*《朱德选集》,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在纪律内容上,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时时处处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爱护人民,尊重士兵、关心士兵,充分体现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在纪律执行上,强调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一切特权。“各官兵一体遵照三条纪律六大注意”,“凡违反军风纪者,无论大小,必于查究”*《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141页。。这是由我军的性质宗旨和纪律权威性要求所决定的。我军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必然要求我军的纪律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只有普遍适用,没有例外地执行纪律,才能维护其权威性,实现部队的高度组织纪律性。

当前,我军正处于改革强军的关键阶段,更要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维护部队的安全稳定和集中统一。一是加快法治化建设步伐,把行之有效的纪律上升为法制,构建完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二是破除各单位的“土规定”“土政策”,维护法律制度的严肃性和统一性。三是严格执行法律制度规定,严格追究问责,绝不允许有“特殊人”“法外人”存在。四是按照新《基层建设纲要》的要求,深刻变革治军方式,加快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即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向依法行政的根本性转变,从单纯靠习惯和经验开展工作的方式向依靠法规和制度开展工作的根本性转变,从突击式、运动式抓工作的方式向按条令条例办事的根本性转变。通过严格落实依法治军的各项要求,加快实现我军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教育启发,为新型人民军队管理找到了抓手

建军初期,我军人员结构比较复杂,文化程度基本呈两极分化的状况。一方面,大部分高层领导人,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都是大知识分子,有的还出国留过学。他们是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先驱,无产阶级思想觉悟比较高。另一方面,中下层指挥员和广大士兵都是工农出身,文化程度不高,许多人还是文盲。他们基本上对马克思主义不了解,无产阶级觉悟不高。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认识到,要建设一支执行无产阶级革命任务的新型人民军队,就必须加强文化政治教育,普遍提高广大指战员的文化程度,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官兵。1927年9月进行的“三湾改编”中,连以上各级成立士兵委员会,负责士兵政治教育。1929年12月,毛泽东在江西宁冈亲手创办了我军第一个教导队,抽调部分骨干学习军事政治和文化知识。随后,各地区、各军团也先后成立了教导队或随营学校。同月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明确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15页,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1。。1931年秋,随着红军的发展壮大,中央在瑞金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学校”,1933年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大学”。通过文化政治教育这一抓手,我军官兵的教育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春风化雨地把马列主义灌输到官兵头脑之中,马克思主义真理从领袖少数人逐步走向群众,实现群众化,官兵的无产阶级觉悟普遍增强了,自觉实行新型人民军队管理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部队战斗力提高了。

运用教育启发群众自觉来加强部队管理是我军管理上的又一创举,改变了旧军队完全依赖于惩罚的强制式管理模式,使人民军队管理具有了新的实现途径。在旧军队中,军官多习惯于用棍棒来管理部队,运用残酷的肉刑压服部属,使其严格执行命令听从指挥。而我军倡导的是,结合革命斗争实践进行教育来提高官兵的无产阶级思想觉悟,使他们认识到党、人民和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从而启发广大官兵的革命自觉,自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自觉维护部队的纪律规定,自觉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一方面,文化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官兵的教育程度,造福官兵,这符合我党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另一方面,文化政治教育能够使广大指战员深刻理解领会党、人民和自己的一致性,启发政治自觉和革命自觉,有利于执行和完成党的政治任务。

当前,我军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许多基层连队都有了电脑、通了网络,极大方便了广大官兵的学习和娱乐。但是有的单位不结合单位建设和训练任务的实际,盲目借鉴网上教育材料搞教育,不问效果就看笔记,不看内容一味求新。这就容易出现教育脱离训练实践、形式轰轰烈烈内容空空如也的情况。教育不是“瞎忽悠”,而是用实实在在的科学的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用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实战能力,使科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军事斗争准备实践提供指导和服务。因此,教育必须紧密结合本单位的改革实际、训练实践,多运用传统的“面对面、点对点、心贴心”的教育模式,紧贴官兵实际,摸清官兵底数,从提高战斗力、关心和培养官兵的角度入手,注重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切不可追求形式而枉顾内容和效果。我们要充分利用教育启发这个抓手,增强官兵的主人翁意识,使官兵主动参与管理、自觉投身改革强军实践。

五、榜样带动,为新型人民军队管理树立了导向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建军初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多次强调,干部要处处以身作则,作士兵的表率,这是做好新型人民军队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在打仗和执行任务方面,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向来注重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最广为流传的便是“朱德的扁担”的故事。当时,朱德军长年过四十,在经常熬夜工作的情况下,率先垂范,不听战友们的劝阻,仍坚持亲自下山挑粮。这极大触动了广大官兵,激发了他们完成挑粮和其他任务的积极性。“朱德的扁担”的故事只是当时我军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一个缩影,干部以身作则逐渐成为我军的常态和惯例,带头冲锋陷阵的必然是干部和共产党员。美国作家埃特加·斯诺曾这样评价:红军军官习惯说,“兄弟们,跟我来!”而不是说,“兄弟们,向前冲!”。在遵守纪律方面,我军领导干部也是严于律己,带头作遵守纪律规定的表率和楷模。1931年,红13军军长董振堂一次擦枪走火。他找到政委何长工,要求按照部队规定关自己三天禁闭。何长工劝阻说:“你是军长,就不坐了吧!”他却执意不肯,说:“不行,要坐。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官兵一致嘛!”董军长自己抱着被子,到禁闭室关了三天禁闭。董军长关禁闭的事情,使得广大官兵对他更加尊重,遵守纪律更加自觉。正是由于我军各级领导干部能够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良好的导向,很好地影响和引导其部属,使其掌握管理工作的主动权,极大增进了官兵之间的团结和谐,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以榜样带动来实现管理目的也是我军管理的又一个创新,这与同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下的苏军有着根本的不同。一方面,我军注重的榜样带动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传统底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儒家文化传统向来是“士大夫”精英主义的文化传统,倡导“修齐治平”的价值理念。这必然导致群众期待领导干部始终保持道德上的善,理应德才兼备,为他人的榜样和楷模。我军虽然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武装集团,但是也必须与我国文化传统相结合。另一方面,我军注重榜样带动,也体现了我党找到了带领人民改造中国、创造历史的实现路径。我军的领导干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整个民族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坚持做我党我军的排头兵、做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感召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上改造中国、创造历史的革命之路,最终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当前,信息化局部战争已成为当代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为适应这一时代特征,我军加快向信息化转型,军队内部分工日趋复杂,这就需要我军领导干部经受住市场经济环境带来的严峻考验,坚定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政绩观念,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一方面,领导干部应带头遵守法律条例,严格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的各项规定,强化看齐意识和号令意识,作转变作风的表率。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导应坚持要求部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广大官兵树立遵纪守法的好榜样,带动部属自觉服从管理、遵守纪律,确保我军改革转型期间的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应立足自身岗位,踏实履行好职责,带领部属自觉投身改革强军实践。当今的战争形态已完全不同于过去的简单的冲锋陷阵,需要各个岗位的人员高度协调配合,形成体系作战合力。这就需要广大官兵,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把岗位当战位,认真履职尽责,助力我军管理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人民军队我军士兵
英军士兵正在放飞Puma-LE无人机
砥砺前行光明路 人民军队忠于党
士兵独白
人民军队忠于党
一个士兵的最后一封信
人民军队在各地武装起义中诞生
人民军队的第一所航校
我军第一个无线电队的组建和作用
发扬我军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
对建国以来我军履行对内职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