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淬火中的青春
——记全国劳动模范于东海

2017-01-02韩玉杰

国防科技工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工种淬火劳模

韩玉杰

在中国兵器辽沈工业集团这家老兵工企业,有一名“70后”用他在热处理生产一线奋斗20年的经历,为我们演绎了一部“淬火中的青春”的感人故事。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沈阳市25名“盛京大工匠”之一的中国兵器辽沈工业集团工具制造厂热处理工段长——于东海。他凭借一手热处理工艺的绝活绝技,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杰出代表。

让“寂寞的工种”出彩

1996年,于东海中专毕业后入职辽沈集团工具制造厂热处理工段。20世纪以来,金属热处理的发展和其他新技术的移植运用,使金属热处理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但对于仅有中专学历、刚入厂实习的于东海来讲,工艺操作还是一个十分生疏的领域。有人称它是一个不易出彩的“寂寞的工种”。

初来乍到,该工段原来的老技术人员已经退休,于东海作为热处理工段上唯一的一名技术工人,面对着没有师傅带、实践经验少的考验,他不怕困难,挑战自我,立志做一名懂技术、有技能的好工人,力求由“苦干型”“粗放型”向“智力型”“精益型”劳动者转变。孜孜不倦的苦练,终于使于东海在这个“寂寞的工种”上脱颖而出。由他自主编写的《热处理炉前工作手册》,已成为公司热处理工种标准作业指导书,同时他还完成编制产品零部件热处理工艺60余种,工具工装、民品热处理工艺500余种;参与公司重点科研军、民品热处理项目40余项,热处理工艺攻关50余次,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以于东海命名的“三瓣内胀法”

随着新军事工业革命的兴起,辽沈集团着力建设新的军品体系,推动传统产品向智能化产品转型,研发国家级专项高新产品。公司某重点研发产品,有10多种关键零部件的热处理技术要求非常高,常规热处理工艺无法满足要求,为此,公司成立了攻关小组,其中两个重点攻关项目都由于东海负责。他大胆创新、勇于尝试,以于东海命名的“三瓣内胀法”胎具应运而生。他所设计的“三瓣内胀法”胎具将圆柱分为围绕中心轴的三个等瓣,并通过调节与中心轴的缝隙控制胎具外围周长,起到“胀”的效果。使用时,将零件套在圆柱胎具上,调整工艺参数,进行吊装热处理。这样不仅能完成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综合机械性能指标,还能保证直线度和椭圆度,通过实践,运用此方法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稳定,完全满足工艺要求。

在技术攻关中,于东海不满足于一招一式。某重点科研产品有60多种零部件需要热处理,既要保证机械性能,还要减少工件变形,这对热处理是很大的挑战。于东海边研究工艺流程边试验生产,亲自动手设计工装、夹具,把工件的变形量减少到最小。在他的执着钻研下,该产品热处理多个批次,质量优良。某新定型科研产品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在热处理生产中出现磕碰、软硬不均、变形等技术瓶颈,于东海提出了多项技术创新方法,综合各种加工因素,设计出同时满足各类加工要求的热处理生产线,包括台车式淬火设备、井式炉回火设备、淬火油槽、硬度检测、设计专用工装等,他的方案具有创新性和兼容性,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论证和批准,现已热处理生产若干件产品,质量稳定、可靠,获得军方肯定。

配合民品发展,于东海还先后开发了平衡轴高频淬火、磨摆铣刀高频焊接、精密仪表发黑处理等工艺项目,出色完成了石油设备、工具、刃具、结构件等技术难度较大的产品热处理任务,累计创产值300余万元。在公司合理化建议活动中,于东海提出多项合理化建议,其中《关于平衡轴高频淬火工艺技术改进的建议》经采纳后提高生产效率40%,降低生产成本10余万元。

身为生产工段长的于东海,几乎每年都有专业论文获奖,其中《提高××产品热处理合格品率》获辽宁省国防科技工业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2011年辽宁《当代工人》杂志载文,赞他是“论文比大学老师多的工人”。

“于东海劳模创新工作室”

热处理作业属于高温有害工种,生产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作为颇有专业成就的于东海,完全有条件脱离这个苦脏累的环境。但出于一种对事业、对专业的热爱和追求,他在这个艰苦的岗位一干就是20年。尽管淬火中化学试剂会产生呛人有害的油烟,尽管夏天生产时要忍受40多度甚至50~60度的高温,尽管在零部件淬火过程中有时因潮湿也会溅出灼人的盐浴液滴,但于东海从未有过惧色。对技术复杂、难度大的产品部件淬火他都亲自操作,组织批量生产他一刻也不离现场,亲自督阵指挥。多年来,经他调度组织的热处理生产从未出现过任何质量安全事故。某产品零部件热处理生产集中到年底,他带领劳模创新团队大干60天,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日产量实现翻倍,最终按军方要求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任务。于东海以劳动为荣,以劳动为乐,以劳动为青春添彩、为强军造梦,近年义务献工达一万多小时。

名师带高徒。在热火朝天的热处理工房东侧,有一间20多平方米整洁明亮的屋子,这是以于东海名字命名的“于东海劳模创新工作室”兼“于东海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别由辽宁省总工会和沈阳市人社局授牌。进入工作室,只见墙上的一幅大照片格外醒目,这就是当年毛主席的好工人、现在已是八旬老人的尉凤英与于东海的合影,新老劳模的接续传承之意尽在其中。“劳模创新工作室”自2013年成立以来,于东海在尉凤英事迹鼓舞下,积极开展劳模绝技、绝活传承活动,不断提升团队整体素质水平,目前劳模工作室中有高级工4人、技师3人、高级技师4人、工程师2人。在于东海的带领下,工作室全体成员及时攻克各种技术关键和生产瓶颈,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有力推动了公司热处理专业水平的提升。

志存高远积跬步,于无声处听惊雷。近年来,于东海先后获得省市和全国劳动模范、“中央企业先进职工”“盛京大工匠”等荣誉,他带领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连续多年荣获公司“金牌班组”称号。20载拼搏无悔,于东海以实际行动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与“专业、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融为一体,让青春在淬火中尽显光华。

猜你喜欢

工种淬火劳模
动物“劳模”竞选
5G通信技术在特殊工种工作中的应用实践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淬火介质浓度对45钢淬硬层深度及组织性能的影响
实战“淬火”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特殊工种,劳动保障当及时“成长”
自动化激光淬火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我能按照从事有毒有害特殊工种办理提前退休吗
浅议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