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制下汽车部(分)队实战化训练机制创新
2017-01-01周其军
周其军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汽车士官学校,安徽 蚌埠233011)
● 教育训练Education&Training
新体制下汽车部(分)队实战化训练机制创新
周其军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汽车士官学校,安徽 蚌埠233011)
汽车部(分)队作为新体制下军交运输保障的重要力量之一,面对未来战场需求,必须积极推进实战化训练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实战化训练管理机制、组训机制、考评机制及保障机制,切实提升实战中的运输保障水平。
实战化训练;机制创新;汽车部(分)队
2016年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为新体制下汽车部(分)队实战化训练指明了新坐标、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实战化训练具有参训人员多、训练区域广、保障难度大等特点,积极构建动态化、能动性、高效能的实战化训练机制,是提高实战化训练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为此,面对未来战场需求和运输保障需要,进一步优化实战化训练管理机制、组训机制、考评机制以及保障机制,对于提升训练法规执行力、激发官兵训练源动力、增强部队保障力和战斗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基于主导性理念,理顺实战化训练管理机制
作为“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战建合一新体制下的军交运输保障重要端口之一,汽车部(分)队必须积极构建联合高效、科学顺畅的实战化训练管理创新机制,确保“主战、主建”的主导性作用在末端两线合一。
(1)理顺计划统筹机制。各级首长机关应综合筹谋,做好训练前期规划,区分不同层次、专业和岗位等,周密制订训练方案及相关预案,合理配置训练资源[1]。一是任务统筹。汽车部(分)队各级要结合大纲规定、训练要求和自身实际,科学制订本单位年度、阶段训练的详细目标与任务,防止出现偏训、漏训、粗训和随意降低训练标准等现象,确保内容训全、标准训够、质量训精。二是时间统筹。有的单位没有做好训练统筹,导致时间紧迫,影响训练效果。为此,一方面训练节奏要体现“灵活性”。充分考虑到个人之间、单位之间在训练进度等方面的差异性,灵活掌握整体节奏,把握客观规律。另一方面训练效益要体现“高能性”。训练时间是固定的,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要利用一切可以进行训练的点滴时机,向时间要效益。三是人员统筹。立足本单位实际,合理调配力量,实现资源共享,使各类人员能力素质稳步提升。通过区分类别、划分层次,做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从而提升各层次官兵的实战化水平。协调全员参训,通过普训、轮训、复训和补训等,提高训练效率。
(2)理顺组织协调机制。实战化训练运行中难免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各级领导须及时指导、协商。一是建立组织机构。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实战化训练的组织领导,设立指导组、安全组、督查组、考评组、保障组等,通过党委扩大会、议训会、办公会、交班会等加强训练管控,切实形成党委统抓、主官主抓、机关合抓、上下共抓的局面。二是落实议训议教。各级党组织要按照紧贴实战、依法治训、注重实效的要求,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扎实开展议训议教工作的基础上,指导部队实训。三是领导参训抓训。领导、机关要带头参训实训、组训严训、抓训察训,以模范行动带动部队,严格落实领导与训练单位挂钩帮带的指导制度,为部队训练树立鲜明导向。
(3)理顺监督定责机制。加强训练监督是提升训练质量的纠偏器。一是建立服务问政制。训练中要克服政令不畅等现象,做到决策前充分协调,决策一经作出,就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注重通过协调服务工作,化解矛盾,理顺关系,提高训练实效;加强各单位协调,切实做到齐心协力,司令部门尽好主抓责任,政治部门发挥服务保证功能,保障部门做好保障工作,确保中心不受冲击。二是落实监督问责制。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训练监督评估机构,加大党委和领导对训练落实情况的督查,严肃追责问责定责,发挥震慑作用。制订《实战化训练风气建设情况问责办法》,凡考评成绩不合格的单位一律不得评为先进,主官一律不得提升使用。三是强化风气问效制。训练风气是牵引战斗力的方向标。要强化严实导向,把从严求实贯彻到训练组织实施、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对训练中的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等问题,要责令整改提效,增强训练监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 构设科学性标准,创新实战化训练组训机制
当前真、难、严、实的备战练兵逐渐成为新常态,汽车部(分)队要依据未来作战样式,创新构设科学性的组训机制,扎实推进实战化训练向纵深挺进。
(1)实施组训模式多变机制。创新训练模式是提升训练实效的倍增器。一是运用模拟式训练。模拟式训练是实战化训练的主要形式之一,遵循未来作战规律,依托信息化平台,运用自动控制、电子模拟仿真等技术,通过模拟实战环境,构建训练设施、器材,开展网上演练和模拟仿真训练,提高在近似实战条件下的训练水平。二是突出实抗式训练。按照“客观逼真、虚实结合、灵活可控”的原则,组建相对固定的模拟蓝军部(分)队,采取信息对抗、设障对抗、协同对抗等方式,加大组训的指挥、组织和防护难度,利用信息对抗装备、电台、模拟干扰设备等进行训练干扰,构建复杂实兵对抗战场环境,通过真抗实练增强官兵素质,提高部队运输保障能力。三是拓展联合式训练。联合式训练是生成和提高作战能力的基本途径。新的领导指挥体制为联战联训创造了条件,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训练模式。着眼联合训练的聚合功能,创新信息化条件下整体训练方法;着眼联合训练的带动功能,探索多样化组训方式;着眼联合训练的引领功能,按照联合基础训练、专项训练、指挥训练和实兵演习的要求,创新发展传统练兵方式。
(2)构建组训方法多元机制。紧贴作战任务,积极创新组训的方法路径是提升训练质量的有力保证。一是实现机关首长与基层官兵联动[2]。根据联合作战运输保障任务,分样式、分行动、分阶段组织课题训练,紧贴实战,严格标准。结合部队新体制编制和装备配备实际,结合重大演习,利用图上作业、室内推演、网上演练和实兵检验等手段,对预案进行检验性演练。强化部队实战背景下的实兵实装演练,突出练指挥、练程序、练协同、练保障。二是实现重点课目与重要岗位互动。突出关键课目、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和关键环节;突出针对性训练,提高机关的组织筹划和指挥保障能力;注重特情性训练,提高部队应对和处置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三是实现日常训练与重点培训能动。严格落实初任上岗、升任新职和晋衔晋级“三个必训”,达到全员组训、全员轮训的训练要求,形成日常训练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的组训机制。
(3)创设组训形式多样机制。遵循战斗力生成规律,科学组训,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训练质量。一是分组细训,凝聚单元实力。训练中要由低到高、由分到合、由基础到实战,加强指挥机构和保障分队编组训练,依据预案实案、精训细训,真正把战位练熟、技能练精、程序练透、素质练强,提高训练实效性。二是集中统训,磨砺整体合力。充分发挥综合训练基地的导演调理、模拟仿真、动态对抗、检验评估、综合保障等功能,坚持把信息化、基地化、网络化作为集中组训的重要手段,采取上级带动下级的方法,不断提高部队快速反应与应急运输保障能力[3]。三是定期轮训,挖掘个体潜力。依据分类指导原则,选择不同岗位人员到不同方向地域或训练场地进行培训,充分发掘个人潜力,以适应实战环境和作战需要。
3 遵循从严性准则,优化实战化训练考评机制
从严考核评估是检验部队实战能力的关键环节。为此,推动实战化训练向体系化、联合化、标准化转变,必须建立科学系统、严格创新的考核评估机制。
(1)强化考评导向机制。建立先进的、前沿的考评理念是实施考评的前提和基础。一是树立“能力考评”理念,促使官兵建立“每次实战化考核就是一次作战演练”的思想,在考评中找准训练薄弱环节,提高针对性,通过检验促进训练水平的提升;二是树立 “精细考评”理念,按实战标准建立系统完整的评估体系,力求在方法手段上有所突破;三是树立“科学考评”理念,下大力收集实战化训练相关数据,为考评提供翔实可靠的支撑,做到结果能估准、官兵能信服。
(2)强化考评运行机制。优化构建多法并举的考评体系是确保考评顺畅的重要举措。一是细化考评标准。汽车部(分)队要着眼作战运输保障需求,区分岗位类型、使命任务、训练课目,分别设置组织指挥、协同配合、保障能力、战斗作风等评价指标,细化各指标的具体内容与分值权重,增强标准的全面性、可操作性,确保考核有法可依,真正实现训练考评向实战聚焦。二是优化考评手段。以对抗性、综合性、检验性考核为重点,计划考评与临机抽检相结合,突出使命课题训练、重点难点课目,考查部队综合素质和整体运输保障能力。三是量化考评结果。引入“量化指标、量化能力、量化评估”的考评流程,以精确化的结果来评估运输保障能力,实现训练考核由“概略评估”向“精确量化”转变。在个人能力评估上,最终给出单兵、单车运输保障能力的量化结果。在保障分队的能力评估上,通过保障体系对抗演练的全过程检验,最终由考评机构客观、标准地裁定胜负,从而促进运输保障能力的整体跃升。
(3)强化考评把关机制。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是把好考评关口的根本保证。一是建立督查制。在训练考评中成立督查组,可由训练、保障、纪检等相关业务机关人员组队,也可聘请外单位相关人员,对考评全程、全员、全课目进行跟踪督查,确保考评公开、公平、公正。二是严守奖惩制。建立训练成果与使用衔接能动机制,把考评结果作为争先创优、晋职晋级、立功受奖、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依据。大力宣传实战化训练典型,激发官兵动力。同时,对弄虚作假、考评成绩差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责任追究,消除训与不训一个样、考好考坏一个样的顽疾。三是落实反馈制。考评组要及时通报、反馈情况,各考评单位要积极做好考评的总结工作,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交流等多种途径,分析查找训练的短板与瓶颈,研究对策,提升训练效益。
4 按照集约性要求,建强实战化训练保障机制
汽车部(分)队要紧抓当前实战化训练保障机制重塑的契机,紧贴使命任务,按照集约性要求,主动创新保障机制,切实推动保障能力跃升。
(1)建立聚合性保障条件机制。保障条件充分到位、聚合有力是确保实战化训练展开的前提和基础。一是场地保障。修建野战勤务训练场,增加穿越雷区、飞越障碍、战场防卫、战场心理以及道路障碍等重、难、险课目的场地设置;建立“三室一库”,实现车载化、箱组化和标签化;采取增加地物、改变地貌、改造地形等方法,拓展训练场地功能;运用购置器材、完善设施、修缮环境等手段,升级改造各类信息化场地设施,提高保障效能等。二是财力保障。科学确定训练经费标准,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大实战化演训活动的保障力度;加大保障训练经费投入,完善实战化训练配套设施,搞好训练所需模拟弹、油料、运输等物资装备器材保障,确保经费投向准确、投量适度、投产高效。三是师资保障。按照专兼结合、兼职为主,内外结合、内部为主的原则,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精湛、作风过硬、形象优良的教练员队伍;立足战场态势、训练形势、课目样式等新要求,及时组织实战化训练教练骨干培训,提升组训水平。
(2)建立综合性保障模式机制。基于实战化训练的新要求,努力形成特色鲜明、施训高效、整体聚优的保障模式,是提升保障效能的关键所在。一是架设信息化智能保障模式。以一体化指挥平台为载体,积极引接物联网,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以及融入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的后勤指控信息链、物资补给链和装备抢修链等,实现保障需求信息、资源信息等快速传输与共享。积极开发指挥系统的辅助决策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保障的智能化水平。二是打造基地化集约保障模式。当前,实战化训练保障还存在训练场地受限、技术资源不足、训练手段落后等问题。为此,要按照合成、精干、灵活、高效的指导原则,采取集约高效的保障方法,把“粗放型”保障转化为“集约型”保障,充分发挥训练保障的最大效益。三是构建区域化综合保障模式。打破当前自成体系、条块分割、层次重叠、互不交融的传统保障结构,按实际训练任务划分保障区域,区域内的部队、院校和训练机构共同建立协调保障机制,为受训部队提供综合保障[4]。如汽车部(分)队可借助相关院校的优势,邀请专家教授等参与部队的联教联训与联考联演,形成互惠、互利、互赢局面。
(3)建立融合性保障方式机制。军民有机融合保障是实战化训练保障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军事斗争准备新要求,必须破除自闭壁垒,积极在训练保障方式上大力拓展社会化保障功能。一是“思想相融”。实现思想上融合,先要转变军地各自封闭、自我发展的传统观念,努力创设“共建互信、共赢互利”的局面,激发融合动力,挖掘融合潜力,形成融合能力。二是“资源互通”。汽车部(分)队要协调上级机关,积极与军内外有关单位达成共识,实现相关资源共享互通。探索建立信息报送、反馈激励、联合评议等多种机制,提高保障的整体水平。借助地方的交通运输、汽车维修等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人才、技术、装备等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拓宽保障渠道,以实现自我保障与社会化保障的有机结合。三是“成果共促”。军民技术成果互换是推动训练保障的重要内容[5]。以新军事变革为牵引,军事高科技为源头,深化训练保障需求牵引和技术转移等机制建设,把民用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并应用于训练保障中,如探索在训练保障中与地方人员在车辆维修、技术指导、模拟训练器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提升信息化保障水平。
5 结 语
习主席指出:“必须着力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坚决贯彻战训一致原则,练就过硬的打赢本领。”汽车部(分)队作为陆地运输保障的中坚力量,必须立足当前实情、瞄准未来战情,不断摸索实战化训练新举措,力求在实战化训练机制上有新突破,以确保在实战运输保障中有新建树。
[1] 沈金坤,顾文波.深化联合训练机制创新发展的思考[J].空军指挥学院学报,2015(2):26.
[2] 刘桂才,邱小林.构建空军后勤实战化训练机制研究[J].空军军事学术,2014(6):87.
[3] 夏庆收.加快建立空直后勤实战化训练机制[J].空军后勤,2015(3):36.
[4] 罗牝.浅议通信兵实战化训练保障问题[J].通信战士,2015(12):13.
[5] 潘继峰,林光钦,杨伟.推进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发展管见[J].指挥学报,2014(12):39.
InnovationofCombat-orientedTrainingMechanismforAutomobileUnitUnderNewSystem
ZHOU Qijun
(Automobile NCO Academy, Army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Bengbu 233011, China)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ces for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support under the new system, the combat-oriented training mechanism of automobile unit should be innovated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future battlefield. To promote transportation support ability in actual combat, we should optimize combat-oriented train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organization and training mechanism,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support mechanism.
combat-oriented training; mechanism innovation; automobile unit
2017-03-27;
2017-04-28.
周其军(1980—),男,硕士,讲师.
10.16807/j.cnki.12-1372/e.2017.12.013
G642.0
A
1674-2192(2017)12- 0055- 04
(编辑:高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