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大学制度的大学治理结构研究

2016-12-31马晓君宋远航潘宏伟许红梅李春江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3期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治理模式

马晓君,宋远航,潘宏伟,许红梅,李春江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基于现代大学制度的大学治理结构研究

马晓君,宋远航,潘宏伟,许红梅,李春江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摘要]阐述了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治理结构的内涵,分析了我国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治理结构的研究现状,研究了美国、英国、加拿大国家的大学治理结构的特点、运行机制与模式。构建了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治理结构的目标、内容与治理措施,现代大学制度是大学治理结构的基石,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大学治理结构模式,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治理体系的提供必要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大学治理结构;治理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大学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石,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和大学治理结构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能够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我国大学的制度与大学治理结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大学的制度建设与治理经验和能力有待发展和完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1)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大学提出的必然要求;(2)入世以后大学建设的第一要务,大学的建设要符合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与规律;(3)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四是大学治理结构的完善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石。

大学是传播文化、知识重要阵地,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完善大学治理结构与现代大学制度,是保障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的大学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学制度与治理结构方面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建立与大学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与运行的规则体系是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大学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协调相关利益关系的一系列的制度安排。笔者围绕政府管理制度、社会参与制度、大学治理制度等大学制度与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大学治理结构,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在分析国内外大学制度建设与治理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制度建设与治理结构的现状,提出基于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治理结构的模式,展望我国大学治理结构的未来走向。

1 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治理结构的内涵

1.1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

现代大学制度是在古典大学制度的基础上应运而来的。是现代大学建设的法制基础和治校依据。现代大学制度是指高等学校为适应高等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总要求,是高等学校办学“软法”的具体体现形式。是以规范和行为基础的一系列制度设计,是协调政府、社会与高校权利、责任和义务的管理制度。实现政府、社会与高校高效率的耦合联动效应。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是大学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面向社会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学校可持续发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协调政府、社会与高校等三方的权利与责任的一系列规则体系。

1.2大学治理结构的内涵

大学的治理结构是指大学协调相关利益关系的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大学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协调大学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大学治理结构的目的是围绕大学利益相关者共同的使命和目标努力,求同存异,形成耦合联动效应。大学治理结构是目前高校领导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尤其是如何实现党对高校的领导,已成为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关键。大学的治理结构由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两个部分组成,外部治理是如何实现大学与政府和社会的耦合关系;内部治理是大学内部管理与制度体系的耦合关系。中国的大学代表国家意志,外部治理需要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内部治理的实质是大学决策权力的制度安排。大学的内部治理是在保证多方利益核心的基础上,各种利益关系相互协调实现大学集体领导与校长负责、行政权利与学术权利、学术组织之间以及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耦合关系。

2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1对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方兴未艾,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目前,国内学界对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的以下两个方面:(1)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的研究;(2)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研究。

2.1.1现代大学制度内涵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开始了对大学制度的内涵的研究,袁贵仁(2000),提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就是要全面把握大学作为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所拥有的权力和责任。王洪才(2006),指出现代大学制度并非一个既定的存在,而是一个建构中的事实,在结构上具有开放性、适应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等特征。王恒(2008),认为现代大学制度是指欧美发达国家大学制度,包括宏观层面(学校与外部的关系)和微观层面(学校内部)。宏观层面包括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微观层面即大学运行机制,即大学运行方式和管理制度。郝丽红(2013),认为现代大学制度,是指高校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按照政府的宏观规划和总体调控,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施民主管理、全面体现高校作为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所具有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科学界定高校、政府和社会三者关系的治理模式、制度规范和行为准则。

2.1.2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研究

张俊宗(2004)认为,现代大学制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平衡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完善大学与社会间的关系、规范大学与大学的关系、提高大学自身管理水平”。邬大光(2006)认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坚持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江涌(2008)认为,中国有其独特的文化模式和制度规范,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既要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制度所具有的合理制度内核,还要尊重本国的文化和学术传统。龚怡祖(2009)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实质是建构能够应对“冲突和多元利益”需要的决策权结构,将大学的决策控制权合理地分布给不同治理主体。2013年,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提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总体部署和相关目标。

2.2对大学治理结构的研究

1960年,美国的约翰·柯森,从现代化、环境以及系统的角度,出版了《学院与大学治理——结构与过程的现代化》一书,系统阐述了大学治理结构的要素。同时,美国的费雷德里克·博德斯顿基于治理权利角度,系统的研究了治理权利。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大学自治正被来自政府、社会、市场以及大学内部问责制、校长的双重身份等方面的压力,其逐步被以提倡大学内外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大学重大事务决策的大学“共治”所取代。

英国学者特瑞·科姆,探讨了新自由主义和职能部门改革的背景下,英国大学的治理结构和模式。认为英国大学治理结构改革的压力,来源于新形势下政府与大学的耦合模式。主要表现在政府监管与高校教育经费使用机制上。同时,指出了大学治理的法律和管理框架的变化特点。英国大学治理的权利主体是理事会,负责学校发展规划以及章程的制定。理事会由不同阶层的教师、学生、政府人员等代表共同组成,校长由理事会任命,其地位为荣誉,由学术委员会、校务委员会负责学校的日常事务和学术等管理工作。校务管理委员会由副校长负责。目前,英国大学的治理结构模式是学者自治、学者主导联邦制、共同治理、双会制等五种模模式。

加拿大本国格兰·琼斯对大学治理结构的有深入的研究,既有实证研究也有理论探讨。实证研究有格兰·琼斯领导下展开的对加拿大对省立大学领导者、大学和社区学院学生联合会进行调查研究。1994年,巴巴若·安德森与格兰·琼斯于对教师联合会进行了问卷调查。1995年,格兰·琼斯和米歇尔·斯寇尼克对加拿大大学董事会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由德若萨·莎拉汗,保罗·高洋和格兰·琼斯发起的有关加拿大大学学术评议会的研究。在《国家视野下的高等教育治理》一书中,格兰·琼斯以政策网络的视角全面系统的分析了加拿大大学的治理结构。

目前,国内对于大学治理结构的理论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目前,国内对于大学治理结构的理论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1)有关大学治理结构内涵的研究;(2)有关大学外部治理结构的研究;(3)有关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体系的研究,国内高校以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等为代表的大学教育管理者,从产权形式、法人地位、领导制度以及师生管理等方面大学内部权利结构与权利主体的关系以及大学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符合本大学相适应的内部治理结构模式。

3 现代大学制度下大学治理结构的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经历了改革开放的30多年的发展历程,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国家建立了48个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试点,通过颁发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并召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试点工作中期总结暨研讨会、公布了“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以及一系列的调研工作。充分论证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治理结构的可行性,针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教育观念、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在充分借鉴国外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治理结构基础上,不照抄照搬,牢牢抱我中国特色之本。建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助于学术创新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制度,完善我国的大学治理结构。

我国的大学治理结构体系的建设,任道重远,高等学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体系,要充分遵循中国的高等教育规律,依法治校,在现代大学制度的框架体系下:(1)坚持坚持党委在大学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2)构建学校党委与行政不同层级的责任与权力关系体系;(3)建立和完善大学章程、学术委员会章程,建立与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制度。明确行政主体的责权关系,明确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责任与权力边界、运作程序与方式,赋予以教授为主体的学术委员会在学术事务上实际的决策权体系。

通过对国内外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大学制度在具有个相对的各异性,但其基本的理念与价值蕴含相对具有融合统一和高度的一致性。国外大学通过教授治校,来实现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凸显学术本位,所有的规章制度、规则都围绕学术活动而量身订制。民主开放,增进大学治理结构的外部结构政府、社会与高校的耦合联动关系,保持大学精神独立与自主管理。

我国的大学制度的建设要充分借鉴国外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已成为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重要基础。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着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加强与改进:(1)积极稳妥的落实和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2)依法治理,推进大学章程建设;(3)完善大学领导领导体制,着重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4)以制度形式明确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界限,合理划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职能;(5)加强民主管理,完善教代会、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6)构建大学与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通过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竞争机制,使大学的技术逻辑要与市场逻辑紧密结合服务社会。

主要参考文献

[1]钟秉林,赵应生,洪煜.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目标、特征、内容及推进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5-12.

[2]赵博颉.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5.

[3]马陆亭,范文曜.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框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5):35-41.

[4]王洪才.论现代大学制度的结构特征[J].复旦教育论坛,2006(1):32-38.

[5]唐世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价值意蕴[J].高校教育管理,2015(2).

[6]杨克瑞.“去行政化”背景下的学术权力与现代大学制度[J].大学教育科学,2014(1):45-49.

[7]郭飞.我国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内部治理结构优化[J].科教导刊,2014(13):3-4.

[8]刘向东,陈英霞.大学治理结构剖析[J].中国软科学,2007(70:97-104.

[9]丁笑梅.大学治理结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10]朱孟飞.现代大学制度视野中的我国大学治理结构改革[J].科教导刊,2014(26):3-4.

[11]牛春明.国外大学治理结构及其特点对我国大学发展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4(27):132-133.

[12]唐开秀.我国大学治理结构的滞后与重塑[J].现代教育管理,2014(11):45-48.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3.13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3-0248-03

[收稿日期]2015-11-1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JG2014011046);与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JYGA2013-10)。

[作者简介]马晓君(1976-),男,黑龙江讷河人,工程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现代制造系统设计及自动化;李春江(1970-),男,辽宁大连人,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病原生物学,教学管理(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现代大学制度治理模式
深圳市福田区探索城市街道治理新模式
关于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探析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现代大学制度视角下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研究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体育教学误区与对策研究
农村水利私人承包治理模式研究
市场经济体制下住宅小区治理模式的研究
浅谈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规范治理模式
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