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姚庄煤矿二1煤层底板形态的二维地震解释

2016-12-30木宗勇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17期
关键词:含煤本区测线

◎木宗勇



姚庄煤矿二1煤层底板形态的二维地震解释

◎木宗勇

为提高勘查程度,在经过野外现场踏勘、仔细分析该区内的地震地质条件和现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分析了普查地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查规范》标准进行了二维地震勘查设计与数据采集工作。本区共计完成二维测线7条,同时对本次所获得的时间剖面进行了评级,并经资料解释,了解了覆盖层厚度及变化情况,查明了二1煤层的构造形态及分布范围。

姚庄煤矿位于郏县南东19km处,分属郏县姚庄乡和堂街乡管辖,自工作区向北15km由乡级公路在王集镇与洛(阳)—界(首)公路相接,自王集向西6km到郏县,向东24km到襄城县与311国道相接。

自然地理概况

本区位于汝河以南的广阔平原地带,地形平坦,标高一般为97m左右,第四系覆盖较厚,全为可耕地。区内属淮河流域颖河水系,北汝河在本区北侧1km左右由西向东流过。本区气候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历年最大降水量1203mm,年平均降水量678.6mm,最长连续降水量204.7mm,降雨量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

地层与构造

根据钻探所获岩芯资料及邻区钻孔资料表明,工作区为第四系全覆盖区,没有基岩出露,区内煤系地层发育较齐全,构造较简单,无岩浆岩分布。

本矿区在李口向斜的轴部,区内地层为倾向为向斜北东翼220~230°,南西翼40~50°,倾角0~7°。据二维地震测量资料反映,断裂构造共发育4条,走向均为北西向,倾向南西或者北东,倾角59~63°,F1长约2km,其它均不足1km长。

煤层

含煤性。本区含煤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二煤组以上含煤地层厚度677.87m,包括了二~九共8个煤组。含煤11层,煤层总厚度7.10m,可采煤层厚度3.90m,含煤系数1.05%,可采系数0.58%。

可采煤层。据ZK1608孔资料,区内含可采煤层两层,总厚度3.90m。

二1煤层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底部,上距大占砂岩10.26m,下距石炭系太原组顶部灰岩11.17m。煤层底板埋深1343.71m,煤层底板标高-1247.03m,煤层厚2.55m。煤层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伪顶为细粒砂岩,直接底板为泥岩。二1煤层结构简单,无夹矸。

地球物理特征

地表条件。本区属山前冲洪积平原地貌,地势平缓,对施工有利;勘探区内村庄分布密集,区内冲沟较为发育,一般切割深度小于10m。主要河流汝河位于勘查区北部,给地震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带来诸多麻烦。

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勘查区地表为第四系黄土覆盖,没有基岩出露。第四系黄土为黄褐色、灰绿色、棕红色砂质粘土、粘土夹砾石,局部为坡积、冲积物。砾石层较厚,吸收激发能量,降低了资料的信噪比,并且增加了成孔难度,浅层地震地质条件不好。

深层地震地质条件。本区煤层具有速度低、密度小的特点,与高速度、高密度围岩相比具有显著的波阻抗差异,具有形成强反射波的良好条件。二1煤层在人工波场作用下可产生T2波稳定、能量强、连续性好,能够全区对比追踪;本区的新生界较薄(90~150m),由于受村庄和高压线路的影响,所以T0波不连续。

工程布置及设计工作量

二维地震测线布置。1⑴)本区测线布置原则:地震主测线应尽量垂直地层走向或主要构造走向,并与地质勘查线尽量重合,测线长度应能控制工作区边界和边缘构造;联络测线应垂直主测线。2⑵)测网密度:根据勘查目的,本次勘查属于普查勘查阶段,同时根据相邻矿区含煤地层的构造复杂程度及煤层稳定程度,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本次地震勘查工作原则上以1000m×2000m网度布置。

设计工作量。按照上述原则,全区布置二维地震测线7条,其中主测线5条;联络线2条。共计地震测线长14.56km,测线物理点685个,试验物理点15个,合计700个。

资料处理

由于本区鹅卵石层对能量的吸收,资料存在着频率较低的问题。因此,本区资料的处理过程为以提高信噪比为重点,坚持“高信噪比、高保真度、高分辨率”的原则,以能真实、客观反映地质现象为目的,在保证信噪比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分辨率。

在资料处理阶段要检查交点处的叠加速度谱,并完成主测线和联络测线的交点闭合。在资料处理中,首先对原始单炮作了频谱分析,确定煤系地层(目的层)反射波主频。对单炮记录进行严格剔炮、剔道工作,为确保最终剖面质量,在计算站进行二次编辑工作,为了使剖面上煤层反射波连续性好,速度分析采用跟层追踪的分析方法,全面采用保持振幅处理。

二1煤层底板形态

本次地震勘查表明,测区内二1煤层底板形态总体为一走向近北西向,倾向南西的单斜。倾角0º~9º,在断层附近,受断层的牵引、推覆和挤压作用,局部煤层倾角变大,测区东北部受断层的影响,二1煤层较浅,走向近北北西向,倾角约为9º,最浅处底板标高为-800m,往南西逐渐变深,中西部最深,底板标高达到-1450m, 二1煤底板标高在-800m~-1450m之间。在单斜构造西南部发育一个向斜,向斜轴向北西,向斜轴标高-1450。使煤层底板等高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弯曲变化。

按照《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查规范》的标准,对本次所获得的时间剖面进行了评级为资料解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资料解释,了解了覆盖层厚度及变化情况,查明了二1煤层的构造形态及分布范围。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猜你喜欢

含煤本区测线
基于高密度电法试验对海水入侵界面确定的研究
基于工程实践的火电厂含煤废水集转措施探讨
含煤地层的边坡开挖稳定性分析及防护研究
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研究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BSR测线导航数据入库接口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昭苏盆地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隧洞中雷达探测地质构造的测线布置与三维地质解译
水深测量测线布设优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