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采访

2016-12-30廉士传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17期
关键词:客观性导语时效性

◎廉士传



论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采访

◎廉士传

本文从时政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时政新闻采访的一般要求和如何体现特色,民生新闻采访要注重原则和技巧等几方面对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采访进行系统阐述。

新闻记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知识面宽,思路就开阔,提炼稿件内容就丰富,而且完成的速度更快、更准确,否则,欲速则不达。新闻记者还要具备热爱新闻事业和新闻媒体这一职业的先决条件,如果不热爱这项工作,就很难完成采访任务,更谈不上新闻的高质量。质量是媒体的生命,差错是媒体的天敌,要保证新闻质量,深入采访至关重要。

时政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时政新闻记者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因为新闻记者所参加的采访活动多是领导,记者等领导多长时间无所谓,不能让领导等记者。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一定打出足够时间的提前量。如果是会议,那就要了解会议的内容是什么?首先把会场的会标内容记在采访本上;二是看看主席台上的桌牌姓名,把参加会议的领导职务和领导排序记录准确;三是索要会议材料,包括会序、会议的主要议题,哪个领导讲话等前期工作,这样整个会议的时政新闻采访就在记者的掌控之中。

时政新闻记者要有吃苦精神和注重着装。领导在调研、视察、检查农业农村工作和水利建设以及农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活动,领导都要深入到田间地头,领导走到哪,记者就要跟随到哪。同时,着装要得体,干净利落,不能给人一种大大咧咧、不修边幅的印象,要注重小节;女记者穿着不要太艳丽、浓妆艳抹,尽量不穿高跟鞋,要时刻注重自身形象。

时政新闻记者要正确使用录音笔。会议、会见要尽量使用录音笔,在方便情况下,录音笔要放在领导讲话的麦克风跟前,摆放时机要适当,在领导走向主席台准备就坐前放好,不能忘记按下录音键;条件不允许时,可摆放在会场、会见厅音响最近的距离,以达到录音的最佳效果。

时政新闻采访的一般要求和如何体现特色

时政新闻采访要强调客观性、准确性、时效性、建设性、语言特色化、导语精炼化、句子简短化。

具体来说:一是客观性。客观性高于一切。不可歪曲事实,不可加入个人感情色彩。有些新闻我们可以不报道,但只要报道就要客观。二是准确性。准确性与客观性同等重要。记者采访前必须核对每一项事实。对有疑问的新闻来源不管什么情况都不能报道,以免起到负面影响。三是时效性。时效性仅次于客观性和准确性。记者采访的事件性新闻,必须当天编发。如果记者在采访归途中,可以预先与部室编辑联系,事先报题。非事件性新闻也要尽可能快地编发。四是建设性。报道方式客观,报道思想不能纯客观。不管是问题性报道、热点报道还是批评性报道,要体现出建设性。报道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暴露阴暗面、消极面。五是语言特色化。语言要简洁、朴实、流畅。少用形容词和副词。不用或尽量少用方言俚语。不用生僻的典故和专业词汇。六是导语精炼化。导语决定着新闻是否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理想的导语应该是一条简短而完整的新闻,也就是说,要用几句话告诉读者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导语还要交待消息来源。七是句子简短化。新闻中的句子宜短,但为避免单调和不连贯,可以长短交替,不要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

如何体现特色。在采写新闻稿件时一定要体现特色。一是前导性。要把前瞻性置于一个较高的位置。二是服务性。服务性有三个方面:实用、受众、贴近。三是客观公正性。客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时政新闻中不得掺加记者个人的观点;在新闻分析中,主要是引用专家、官方的观点。

民生新闻采访要注重原则和技巧

民生新闻的采访工作一定要遵守真实性、时效性、生活化、新颖性的原则。在采访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善于进行有效的互动和沟通。随着民众对民生新闻关注度的不断提高,能否在新闻采访工作中把握采访原则和技巧,直接关系到民生新闻的质量和影响力。

民生新闻的采访原则:一是真实性。民生新闻的采访只有真正深入群众,真实地报道群众感兴趣的话题,才能坚守住民生新闻报道的底线。民生新闻只有立足真实性,才会更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二是时效性。由于民生新闻主要基于普通城乡居民生活中的一些事件进行采访和报道,所以只有保证民生新闻采访报道的时效性,才能确保民生新闻采访的价值。三是生活化。民生新闻的采访要注意选题的生活化,因为多是针对一定的生活情境开展的,主要是基于本地相关的一些新闻事件,而且与当地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民生新闻只有贴近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风俗和实际情况,选择生活中群众感兴趣的新闻题材,才能更好地激发当地群众的情感共鸣,体现民生新闻的价值。四是新颖性。新闻记者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新颖性的题材,或者对普通事件从创新的视角进行采访报道,才能更好地提升受众的阅读热情。

民生新闻的采访技巧:采访工作中,掌握相应的采访技巧,可以让采访过程更加流畅,与采访对象实现积极的互动和交流,更好地发掘事件背后的新闻价值,提高民生新闻采访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采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一方面要做好采访前的提问准备,整理采访对象个人资料,了解其个性特征,理清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等。另一方面,在采访之前要多看一些与采访主题相关的内容,多查相关资料,多思考采访方式,这样在正真进入采访环节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避免出现采访卡壳、采访对象不配合的问题。

二是提问要客观,避免不当诱导。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新闻,都要做到客观、真实。

三是把握主动、紧抓主题,重视非语言手段。在采访活动中,采访成败的关键在于记者能否使采访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

民生新闻采访要紧密联系群众、贴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采访报道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民生新闻记者一定要坚持科学的采访原则,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和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民生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 吉林省四平市《四平日报》社)

猜你喜欢

客观性导语时效性
导语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阳光
客观性与解释
本期专栏导语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导语
实现“历史解释”多样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论柴静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