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路径

2016-12-30郭小瑜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17期
关键词:双师师资青年教师

◎郭小瑜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路径

◎郭小瑜

随着民办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青年教师迅速成为民办高校一支独特又强大的生力军。纵观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现状,教学经验、实践能力方面的欠缺以及事业发展方面的困惑成为目前的焦点问题。探寻科学的培养路径和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是提升青年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关键。

民办高等教育随着不断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教育改革得以推进的重要力量,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开始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逐步从追求硬件环境的建设转移到注重学院内涵式发展的轨道上来。随着民办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青年教师迅速成为民办高校一支独特又强大的生力军,所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对提升民办高校整体师资水平至关重要,也是民办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存在的普遍问题

被动压缩成长周期,教学经验缺乏。高校师资的来源一般可分为三个类别,一是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二是从相关行业引进的一线技术人才,再者就是从其他院校调入的已具备一定教龄的教师。由于公办高校师资引进条件较高等客观因素,再加上民办高校逐年扩招带来的师资缺口,有志投身高等教育事业的应届毕业生主要流向了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成为民办高校师资来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从“学校”到“学校”青年教师年轻且充满活力,对教育事业抱有较高热情,他们掌握的理论知识也契合时代气息,并且对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持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能力。但是与在公办高校要做一到三年的助教不同,这些青年教师在民办高校大都是出了校门就直接被“推”上了讲台,缺失了跟着“老”教师观摩、研习的过程,就算有一定学习的过程,也大都局限于入职前的短暂实习或者新教师培训期间的几次听课。由于成长周期的被动压缩和实际教学经验的严重缺乏,是否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角色转换,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成为这些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

普遍缺乏行业积累,实践能力薄弱。无论是在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专业实践能力薄弱是青年教师的共性问题,但在民办高校尤其突出。因为民办高校很大一部分是职业院校,强调产学结合与实践教学,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为行业和企业培养一线技术人才,因此对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既谙熟行业要求又具备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更需要能自如游走在行业和学校之间的专业骨干。然而与现实需求相悖的是,实践经验和能力恰恰是青年教师的最大短板,大部分青年教师在走上教学岗位之前并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更缺乏在行业内的积累。另外,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来自于传统的公办本科院校,对职业教育缺少体验和了解,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和思维模式是否能完全适应和胜任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样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

体制平台受限,个人发展面临困境。民办高等教育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催生的产物,在我国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民办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也在国家相关文件中多次得到确认。但是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发展平台毕竟还是有所欠缺,体制机制的束缚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其自身事业发展面临困境。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资培养经费投入有限,青年教师在科研、进修上得到的支持少。民办高校一般属于社会力量自筹经费办学,由于办学体制上的特殊性,学校的大量教育资金投入向校园建设、开拓生源等方面倾斜,而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经费投入有限,对青年教师的科研、进修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二是青年教师普遍工作繁重,个人提升时间有限。在管理体制方面,部分民办高校倾向于企业化管理,通过减员扩大效益,所以必然导致学校人力资源紧缺,专职教师少、行政管理人员少,青年教师普遍承担着“超负荷”的教学工作,周课时量几近饱和,还或多或少承担着学生管理工作和其他行政事务,成为“双肩挑”甚至“多面手”,由此导致青年教师难以保障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科研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上面,容易忽略对自己职业发展的明确规划和具体落实。

完善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几点建议

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夯实教学能力基础。成立青年教师发展中心,对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提供综合性服务,引导教师关注自身成长和事业发展,通过组织新教师入职培训、课堂观摩、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专项学习、教学沙龙、大师班等多样化、开放性、互动式的学习研讨活动,整合校内教师培训资源,推广教育研究成果,重点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提升教学能力,为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及可持续发展打造一个交流合作、研究拓展的平台。

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根本,通过校内教学督导部门专家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辅导、各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实行“师徒制”辅导等,多方力量“传、帮、带”形式促进青年教师夯实教学能力基础,助力青年教师成长;重点强化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建设,举办校内的教学比赛,如“十佳青年教师”、“优秀教案评比”、“校级精品课程”等,以及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校外各级教学比赛,通过竞赛激发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学习动力,挖掘出优秀的教坛新手、教学能手。

对接优质行业资源,加强双师素质培养。目前,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的定义,一般将其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归根结底,双师素质是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办高校要把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培养作为打造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环节,在准入制度、培训学习、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一套与之相适应、相配合的管理制度,激励青年教师强化自身专业实践能力。一方面,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多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引导青年教师借助学校产学结合机制下的实践平台和机遇,主动深入行业学习和交流,丰富行业经验,增强行业认同感,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学习考试获取专业技术证书、行业资格认定;另一方面,依托“走出去”战略,建立专职教师企业轮岗制度,有针对性的组织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通过到企业顶岗实践、横向研发等方式参与企业项目,了解本专业生产技术应用情况和最新行业技术动态,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服务能力,提升双师素质。

注重科研能力培养,强化教师内涵建设。打破现在民办高校科研氛围不浓厚的局面,将青年教师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给予引导和激发,加强青年教师科研意识与科研素质培养,鼓励青年教师结合专业建设、课程建

设实际,广泛参与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学工作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研究、实践技能改进和实训实验室建设管理等活动;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各级课题,并从政策、经费等多角度予以扶持,引导青年教师将日常积累提升为理论认识,让教育科研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调整学校的师资优化战略,在引进优秀师资的同时注重加强内部青年教师的培养,一方面依托如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强师工程”等校外培训项目,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进行进修培训,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加强教师内涵建设,另一方面配合人事制度改革,鼓励青年教师赴行业一线吸收实践经验,国内外访学项目向优秀的青年教师倾斜,支持教师赴国内外学习深造,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进修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提升学历、学位层次。

构建师德建设机制,促进综合素质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讲话精神中要求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并划定了任何人不得触及的师德师风“红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从迈上讲台的第一天起,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品行和人格的塑造者。因而,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至关重要,以保障青年教师的思想意识从一开始就“根正苗红”。通过加大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力度,组织教师学习政策文件精神,学习优秀个人和先进事迹,在学习的基础上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研讨交流,在学习研讨的基础上以自查与督查相结合的形式检查成效,发现差距,在阶段性任务完成后进行评选,树标兵,同时,建立师德师风考评机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通过学习制度的鞭策和管理制度的规范使青年教师受警示、知敬畏、明底线,树好“言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表率,坚持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不断提升自我修养,用自己高尚的职业操守引导学生、感染学生,把敬业爱生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准则。

教育是国力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培养技术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孵化科学技术进步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有好的老师,才有好的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高校内涵建设、进而提升办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理清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化和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将有力促进民办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工作单位: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双师师资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