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2016-12-30金志利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42期
关键词:评量心理健康院校

◎金志利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金志利

目前,高职院校都开始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举办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该项工作,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实质性、关键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一些观念性的认识和工作模式没有得到更新。笔者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某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

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情况,对某一高职院校2016级新入学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情况具体如下:通过电脑、手机登渠道,选用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四个问卷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调查。

2016级新生2651人参加测评,其中,《抑郁自评量表》有效数据2338人;《焦虑自评量表》有效数据2299人。《症状自评量表(SCL-90)》有效数据2387人,《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有效数据2326人。

结果与分析。重度抑郁17人,占比0.73%;重度焦虑6人,占比0.26%;症状自评量表异常学生各因子分布情况显示,发现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偏执分居前三位;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实际有效测查人数为2326人,总分≥25分或25题做肯定回答者318需人,占施测人数的,13.67%。男生异常人数37人,占施测人数的12.01%,女生异常人数281人,占施测人数的14.35%。

分析显示,异常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情绪易被破坏”、“在乎别人的视线”、“思想不集中”、“总注意周围的人”、“缺乏信心”等问题上。

调查分析结果为下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方向。

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情况

通过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调查可知,目前,高职院校都日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纷纷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陆续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组织,不断加强队伍建设,逐渐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制度,相继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和活动周,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社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场所、活动场地;购置心理设备产品,建立心理测评系统,积极开展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测评,对心理危机学生进行排查和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力地维护了学校学生工作稳定的局面。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作出了许多努力,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表面化,工作不够扎实。大部分高职院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就业能力,但就内涵建设方面,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尚存在薄弱环节。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有的高职院校成立了组织,但是作用发挥有限;有些高职院校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仅限于开展一些心理测量,建立心理档案等;有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无法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有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不能得到培训;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只重视过程,把精力主要放在心理测试上,完全是为了测试而测试,之后把测试结构放到学生的档案袋中,却忽略了测试的结果。上述种种不良现象都掩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反映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扎实。

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认识不够准确。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同内容,他们的目的和任务大体上是一样的,在职能上也是相互连接的,但是他们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方法不同,一个注重理论灌输、说服教育和环境熏陶,一个注重兴趣、个人自我认知,采用疏导、咨询和测量的方法等;一个注重教育的阶级性,教育者占主导地位,一个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个体差异性,按照成长规律,注重内心世界的调和,在一定程度上是不会受到阶级性和社会制度的制约。但是有些高职院校忽视了两者的区别,把心理健康教育同思想道德教育看成是同一种教育,一方面,这些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大多数都是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老师,并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经验,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另一方面,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常常会用道德的标准来教育学生,往往会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结于思想问题或道德问题,忽视了学生个体心理的差异性,失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定位不够科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心理的健康发展,发展优先,预防为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现实工作中,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并不是着眼于如何改进整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而是围绕着如何处理已经出问题的学生,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解决学生已出现的心理疾病,这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趋向于医学化。比如,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往往是以医学的眼光来对待学生,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结为“障碍性心理问题”,这样的工作态度会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更加狭窄,往往提前将学生介入临床,使治疗具有医学色彩。这样的教育方法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反而使学生对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产生一种畏惧感和抵触心理,使心理健康教育失去了本质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孤立化,联动不够顺畅。学生的培养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样如此,也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但是,就目前来看,相当多的高职院校还处在工作的摸索阶段,这些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处于一种孤立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部门都是独立为阵,缺乏和学校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一些高职院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视为教学内容的一项具体工作任务,或者是学生工作部门的具体任务,由指定的工作部门来负责,这样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上缺乏全员育人的意识,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孤立无援;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实际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由政工干部来负责,而心理健康教育有学校专门的心理老师和心理医生来负责,双方的工作不能够联动,不能形成工作合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一些专业人士来开展,但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忽视了这一点,他们普遍认为单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够达到教育的目标,这种孤立化的工作模式,缺乏联动机制,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评量心理健康院校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计算机通识课德育渗透的评量方法与手段研究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