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养老志愿服务认知与服务时间意愿的调查分析
2016-12-29梅阳阳庞书勤赵红佳李绵利郑丽秀
梅阳阳,庞书勤,赵红佳,李绵利,郑丽秀,王 瞳
(福建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人文教研室,福建 福州 350122)
【研究生园地】
青年人养老志愿服务认知与服务时间意愿的调查分析
梅阳阳,庞书勤,赵红佳,李绵利,郑丽秀,王 瞳
(福建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人文教研室,福建 福州 350122)
目的调查青年人对养老志愿服务的认知情况及每年志愿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时间,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养老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自设青年人养老志愿服务认知调查表及每年养老志愿服务时间意愿调查选项,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782名青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年人的养老志愿服务认知得分为(64.54±9.03)分;学历和居住区域是影响青年人养老志愿服务认知的主要因素(均P<0.01)。青年人每年养老服务时间意愿为(33.11±15.13)d;学历、居住区域、家庭人口数是影响青年人养老服务时间意愿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青年人的养老志愿服务认知呈中上水平,每年志愿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时间达到一个新高度。养老照护管理者应当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评估标准,对青年人的养老照顾力量进行有效的利用和管理,有望缓解养老照顾服务的人力资源不足问题。
老年护理;养老志愿服务;青年人;服务时间;意愿
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据预测,2010—2032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每2年增长1个百分点[1]。随着经济的发展,老龄化程度快速提高,年轻人的养老负担逐年加重。由于社会转型、家庭结构变化等原因使我国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老年人口膨胀,而依靠机构或社区的养老方式又存在发展迟滞等问题[2-3]。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面对日益增加的老年人,“老有所养”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养老服务人员的质量和数量均难以满足庞大的老年人群的需求,养老已成为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关注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只有走社会化道路,充分调动社会剩余劳动力和时间为老年人提供养老照顾服务,才能解决养老面临的财政和资源不足的困境[4]。青年人有精力、能力提供养老服务,社会高度期待青年人成为未来养老的主要对象,青年人投身于志愿养老的活动也责无旁贷,但有关以这个群体为对象的养老志愿服务认知及每年养老志愿服务时间意愿的调查鲜见。本研究旨在调查青年人对养老志愿服务的认知情况及每年可能提供的志愿服务时间,并探究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养老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客观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青年人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在 18~44 岁;(2)自愿协助本调查。本次共发放782份问卷,回收715份,剔除问卷填写不完整、人口学资料缺失问卷4份,获得有效问卷711份,有效回收率90.9%。其中,男性 263名,女性 448名;年龄:18~30岁 585名,31~44岁 126名;文化程度:小学 33名,初中53名,高中 55名,大学 570名;居住区域:城市314名,农村397名;家庭人口数:3~5人的590名,6~8人的 121名。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根据文献,自设“青年人养老志愿服务认知调查表”,经老年护理学副教授2名,老年科副主任护师2名,老年护理院院长1名进行内容效度确认,达0.91。问卷包括养老背景认知、养老困境认知、老有所养认知、养老志愿服务认知4个维度,30个条目,采用Likert 3级评分法,分为“非常同意”、“基本同意”、“不同意”, 分别赋予 3、2、1 分;养老志愿服务时间意愿用每年可能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的天数计算。
1.2.2 调查方法 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护理学专业本科及研究生现场调查,当场发放,当场回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1)用±S描述青年人养老志愿服务认知得分及每年志愿服务时间天数;(2)2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3组以上比较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Games-Howll(A)来检验不同特征青年人间的养老志愿服务认知得分及每年志愿服务时间意愿差异;(3)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青年人间的认知得分及每年服务时间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特征的青年人养老志愿服务认知及服务时间意愿得分比较 青年人的养老志愿服务认知得分为(64.54±9.03)分,每年志愿服务时间意愿为(33.11±15.13)d。不同年龄、学历、居住区域的青年人在养老志愿服务认知得分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年龄、学历、居住区域、家庭人口数的青年人在每年志愿服务时间意愿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的青年人养老志愿服务认知得分及每年服务时间意愿比较(n=711)
2.2 青年人养老志愿服务认知及服务时间意愿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青年人养老服务认知及服务时间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以青年人养老志愿服务认知和每年志愿服务时间意愿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筛查后P<0.05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4个自变量进行赋值,具体赋值为:年龄(18~30 岁=1,31~44 岁=2),学历(文盲=1,小学=2,初中=3,高中=4,大学及以上=5),居住区域(城市=1,农村=2),家庭人口数(3~5人=1,6~8人=2)。青年人养老志愿服务认知的回归方程:=58.038+2.198×学历-2.363×居住区域,方差分析显示,回归方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058,P<0.01;青年人每年志愿服务时间意愿的回归方程=12.574+3.634×学历+6.073×家庭人口数-2.189×居住区域,方差分析显示,回归方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52,P<0.01(详见表2)。
表2 青年人养老志愿服务认知及服务时间意愿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n=711)
3 讨论
3.1 青年人养老志愿服务认知呈中上水平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青年人养老志愿服务认知总得分为(64.54±9.03)分,呈中上水平,与牛喜霞等[5]等分析结论一致。这可能与青年人的家庭经济及心理压力有关,随着独生子女一代开始进入婚育,“421”家庭结构越来越普遍,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问题不断暴露,机构养老成本高、人性化不足等问题层出不穷,青年人不仅要面临经济压力,还要承受服务供给的压力。长期面对这样的双重压力,“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青年人担心自己年老以后也将成为子女的负担,因此,青年人希望通过社会化志愿养老方式来缓解个人养老照顾的压力。另一方面,青年人希望通过社会参与,增进交流,达到互助养老和提升自我价值的目的。相关研究也表明[5]在“未富先老”的国情背景下,社会化互助养老近年来发展迅速,将成为居家养老的重要补充。
3.2 学历和居住区域是青年人养老志愿服务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分析显示:不同学历、居住区域的青年人之间,在养老志愿服务认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养老志愿服务认知得分均高于其他学历(P<0.05),且是影响养老志愿服务认知得分的主要因素(P<0.01)。可能是因为随着青年人的学历层次越高,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背景、困境及养老志愿服务的内涵理解较深刻,易接受养老新观念,对社会化养老志愿服务的认同度也较高。沈苏艳等[6]研究也证实,随着中高等教育的普及,青年人在养老意愿选择上将表现出社会化的倾向,社会化养老志愿服务及社会参与意愿也更强烈。居住区域为城市的青年人养老志愿服务认知得分高于居住在农村的青年人(P<0.05),且是影响青年人养老志愿服务认知得分的主要因素(P<0.01)。这是因为城市的生活节奏快,经济水平高,城市老人的养老需求高,居住在城市的青年人更能体会城市人口老龄化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养老困境和负担,青年人对养老现状认知越清晰,对社会支持的需求就越大,而社会化志愿养老服务就是一种可以满足老年人情感和照顾的实际需要的社会支持[7]。
3.3 青年人养老志愿服务时间意愿达到一个新高度 本次调查可得,青年人每年的养老志愿服务时间意愿为(33.11±15.13)d。在美国,青年人每人每年愿提供的服务时间约为25 d[8]。在国内,青年人志愿服务的时间换算约为20 d[9]。由此可见,本次调查的青年人的志愿服务时间意愿均多于相关研究,达到一个新高度。养老志愿服务时间的提供是青年人社会化养老意愿的具体行为表现,有研究报道,青年人最大的养老诉求是能 “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老年人和自己”,他们希望自己步入老年期前,更多地参与社会志愿养老服务,为老人提供生活照顾,将年轻时所能提供的养老照顾时间进行储蓄,日后当自己进入老年期,需要他人照顾时,能够提取早年储蓄的照顾服务和时间[10]。这与罗公利等[11]研究一致,即在利他和利己动机下,青年人广泛参与社会进行志愿服务的可能性越高。据统计,中国失能老人约占总人口的3%,青年人口比例约为58.6%[12-13],为失能老人的20倍,失能老人需要照顾的平均时间每年为108 d[14],其主要照顾内容需求为生活照顾[15],青年人完全有提供生活照顾的潜力,按上述二者的比例计算,一名青年人每年仅需提供5 d左右的生活照顾就能满足失能老人的生活照顾需求。本研究中,青年人每年的养老志愿服务时间意愿超过1个月,提示: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可以尝试建立一种志愿服务的时间银行[16]体系,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将志愿者提供的照顾时间进行储存,在其步入老年或者需要帮助时直接支取照顾服务。通过这些途径来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此方法有望减轻单纯依靠社会养老带来的资金和人力不足等问题。
3.4 学历、居住区域和家庭人口数是青年人每年养老志愿服务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学历、居住区域、家庭人口数的青年人在每年养老志愿服务时间意愿得分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养老志愿服务时间意愿均高于其他学历(P<0.05),且是主要的影响因素(P<0.01)。这可能是因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接受了全方位的教育,身心成熟,在大学期间培养的为老服务意识及实践能力较强,特别是具有医护教育背景的大学生能够提供的养老服务技能和知识较多,人数较多,时间较灵敏[17],为老人提供志愿照顾服务的意愿及服务行动能力也就较高。居住在城市里的青年人每年的养老志愿服务时间意愿高于居住在农村的青年人(P<0.05),且是主要的影响因素(P<0.05)。这与吴翠萍[18]研究一致,即城市居民,对自己年老时是否愿意依靠子女赡养,都很明显地一致倾向于否定。分析原因是由于城市的养老保障较农村完善,基本的医疗和生活等物质需求较易获得,物质条件也较优厚。受农村经济条件制约,农村青年人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自己及家人的温饱问题,可支配的剩余时间较少。因此,城市青年人的剩余时间自主支配独立性较强,参与社会养老志愿服务的时间投入意愿也较多。家庭人口数为6~8人的青年人养老志愿服务时间意愿高于家庭人口数为3~5人的青年人(P<0.05),且是主要的影响因素(P<0.01)。这与曾莉等[19]的研究不一致,究其原因是与研究对象的年龄及社会责任认知有关,本次调查的青年人平均年龄为(24.50±7.70)岁。有学者[20]推算一对25岁的青年夫妇在抚育1个孩子的同时,就要赡养4名50岁、8名75岁的长辈,尽管人口开放政策正在实施,但对于这代的青年人来说无疑会增加其抚养成本,而养老成本未能减轻。所以,目前家庭人口数越多,无论是出于社会养老责任还是个人责任,青年人所必需提供的照顾时间和意愿较多,责任与行为意愿有着密切的联系[21]。
3.5 对养老模式的启示 养老是青年人今后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今,青年人养老方式的社会化取向日渐显现,有效利用和管理青年人志愿养老人力资源是落实和提高社会化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社区养老照护服务是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结合[22],对照护人员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需要一定的专业护理技能、健康教育知识及沟通技巧。本课题组前期研究[15]发现养老照顾需求中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所占比重较大,这些多为专业技术含量较低的内容,经过短期培训的一般社会人员均可完成,养老护理员也有极大的培训需求,建议专业护理人员对有养老志愿服务意愿的青年人进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颁发合格证书,确保服务质量和老年人的身心安全。同时引入评估机制,根据照顾的不同等级设立不同的存兑系数,由此来换算成相应的服务时数,实行未来支取与现实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时间转存机制,确保储蓄的时间可以随时通存,跨地域流通,使今日的服务存入,真正成为明日老后的服务支出。通过这些途径来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养老志愿服务的行列,实现个人养老和社会养老一体化。
[1]童玉芬,李玉梅,刘传奇.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人口老龄化趋势及政策启示[J].人口与经济,2014(6):12-21.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4.06.002.
[2]陈 群,邱大石,张倚玮,等.潍坊市养老机构护士老年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5,22(20):1-5.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20.001.
[3]刘晓梅.我国社会养老服务面临的形式及路径选择[J].人口研究,2012,36(5):104-112.
[4]陈娄妍瀛.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探索[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5]牛喜霞,秦克寅,成 伟.城市居民社会化养老意愿的调查研究—以淄博张店区为例[J].兰州学刊,2013(7):97-103.
[6]沈苏燕,李 放,谢 勇.中青年农民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南京五县区的调查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09(11):84-89.
[7]杨 芳,付 伟,刘晓红.城市空巢老人负性心理及其影响因 素研究进 展[J].护理学杂志,2012,27(1):93-95.DOI:10.3870/hlxzz.2012.01.093.
[8]白宏亮.中美大学生志愿服务比较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9.
[9]唐 琪,靳英辉,孙文茜,等.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现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30(13):105-108.DOI:10.3870/hlxzz.2015.13.105.
[10]张 珍.中青年人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J].社会实践专刊,2013(1):64-70.
[11]罗公利,张立海,杨友才.青年志愿者行动研究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高校学生为例[J].青年研究,2012(2):1-94.
[12]林 宝.中国不能自理老年人口的现状及趋势分析[J].人口 与 经 济,2015(4):77-84.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5.04.009.
[13]祁 静,张银锋.新世纪之初中国和美国青年人口的发展趋 势 [J].青 年 探 索 ,2015(6):50-57.DOI:10.13583/j.cnki.issn1004-3780.2015.06.007.
[14]黄成礼.北京市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求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5(4):27-30.
[15]梅阳阳,庞书勤,李绵利,等.养老院失能老人日间直接照顾时间及内容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5,30(15):43-45.DOI:10.3870/hlxzz.2015.15.04.
[16]马贵侠.论“时间银行”模式在居家养老中的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116-119.
[17]杨秀木,齐玉龙,申正付.医学生参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志愿服务的可行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8):2221-2222.DOI:10.3969/j.issn.1005-920.2015.08.098.
[18]吴翠萍.影响城市居民未来养老意愿的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296-2297.
[19]曾 莉,朱晓萍,吴 茜,等.老年人家庭照顾者对居家照护指导服务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13):71-73.DOI:10.3870/hlizz.2014.13.071.
[20]张淑芳.以老养老:现代新型养老模式探究[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3(9):26-29.
[21]陈芙蓉,阎成美,李 妮.心理契约对护士离职意愿的影响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11):1-4.DOI:10.3870/hlxzz.2009.11.001.
[22]孔令磷,胡 瑶,赵梦遐,等.咸宁市城市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J].护理学报,2016,23(1):42-45.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6.01.042.
Cognition on and Time for Volunteer Service for Seniors of Young People
MEI Yang-yang,PANG Shu-qin,ZHAO Hong-jia,LI Mian-li,ZHENG Li-xiu,WANG Tong
(Teaching Office of Humanities,School of Nursing,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350122,China)
Absract:ObjectiveTo survey the cognition on and time for volunteer service for seniors of young people,to explore its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us to provide objective basis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the service for seniors.MethodsWith a convenient sampling,782 young people were surveyed by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ResultsThe score of cognition on volunteer service for seniors of young people was 64.54±9.03.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living area wer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for cognition on volunteer service(all P<0.01).Young people desired to spend(33.11±15.13)d annually for the service;educational background,living area and family members were main factors exerting influence on the time for volunteer service of young people (all P<0.05).ConclusionThe cognition on volunteer service of young people remains in an upper level and young people’s time for volunteer service for seniors increase annually. Related policies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should be formulated based on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for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young people in volunteer service for the aged.
geriatric care;volunteer service for the aged;young people;volunteer service time;willingness
R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2.001
2016-02-15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103930 19);福建省教育厅2015年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50283)
梅阳阳(1992-),女,福建宁德人,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
庞书勤(1962-),女,安徽阜阳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文编辑:方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