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离岗退养”问题的分析
——以黄骅市为例
2016-12-29汪德荣张占毫
汪德荣,张占毫
(广西师范学院a、物流管理与工程学院;b、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关于“离岗退养”问题的分析
——以黄骅市为例
汪德荣a,张占毫b
(广西师范学院a、物流管理与工程学院;b、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在延迟退休成为关注热点的背景下,“离岗退养”政策依然盛行,它是缓解就业压力和解决人事退出机制的办法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离岗退养”政策将会带来的激励作用与负面影响,重点介绍了“离岗退养”政策的激励作用,实施"离岗退养"政策,在没有有效解决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对有效发挥激励作用而提出的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离岗退养;就业;编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很多国有企业对原有的企业进行了重组,还有的基于国内的政策选择在境外上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将企业中不好的资产和多余的人员分配到存续企业中,将发展潜力大,具有良好成长性的资产重组上市,从而形成新的巨大的企业,更重要的的是,出现了存续事务的人员以及企业。但是在这些存续的企业中存在内退的现象,关于内退是指根据法定的退休年龄来讲,没有达到法定的年龄却离开了工作岗位,与此同时与离退的企业还存在着合同的关系,待遇的问题有原来的企业所承担,它的全称是退出工作岗位休养。国务院在1993年的规定中就明确提出了离岗退养,国家实行的目的是减轻企业的负担,增强企业活力。这种政策的实行也是中国特殊历史时期为了解决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种特有政策
一、“离岗退养”政策的现状
自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国务院令第111号)以来,大多数省份出现了鼓励内退的政策,都是以内部文件进行上下级传达的,未公开发布。比如安徽省人就出台了《意见》,这个意见是关于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在诸多扶持政策当中,最为抢眼的一条跟公务员相关。而在国家的新规中明确规定,只要是符合规定的公务员,都可以申请离岗退休进行创业。在2013 年11月份的时候,黄骅市委做出了一项决定,这项决定就是全市中科级和副科级的干部只要超过52岁的就可以离岗退养,而且工资也会有所上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据被离岗退养的干部向记者透漏,他们是被迫的,其实他们也不想提前离岗退养,只是黄骅市政府的强制措施导致的,这一举措引起了轰动。有人就开始质疑说,是不是在制造新的“吃空饷”。本文将会对此政策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离岗退养”政策带来的问题及其合理性分析
“离岗退养”政策二十多年来一直都盛行,屡禁不止,已经变成了常规式的、大家默认的规矩。
1、“离岗退养”政策所带来的问题
(1)增加人事编制的管理。由于提前离岗人员仍占用单位编制,造成在编人员多,但实际干活的人员少。从而导致有的单位随意借调或聘用临时工屡见不鲜,超编进人,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形同虚设,超领导职数配备干部,影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正常管理。机构精简的体制改革就无法实现,给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2)行政人员增加,会加重财政负担。提前离岗人员明明不干活了,还享受国家规定的在编在岗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实行财政供养,这是一笔不菲的财政支出。与企业职工的解聘或下岗相比,两者形成了巨大反差,从本质上更凸显了社会不公平,比如黄骅市政府对全部提前离岗休养的干部,同时提高三级工资的待遇。退养干部依然占编,有些单位没有空余编制,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无法开展工作。为补充人员只能自行招聘一些临时工或合同制的编外人员,编制的增加无形中增加了财政负担。
(3)容易造成“一刀切”,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行提前离岗,使得一定年龄段内的在职者容易产生惰性,丧失稳定感,不安心工作。这里没有把法官和检察官区别对待,造成了“一刀切”的现象。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五十多岁是法官、检察官的黄金年龄,其理论知识、审判经验十分丰富,应该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为国家做贡献。但是“一刀切”现象搞得人心惶惶,从而出现类似于“49岁现象”,“52岁现象”,过早地考虑个人的后路,势必影响单位工作的积极性。另外,由于个别单位把关不严,甚至出现更为年轻的提前离岗人员。这些现象都会使在职人员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影响了在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离岗退养”政策的激励作用
(1)有助于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我国不少地区存在党政干部年龄偏大问题,干部构成不合理。部分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轻干部偏少,尤其是懂经济、会管理的优秀经济管理干部和企业领导人才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缺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干部太多,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要求。年轻干部有高学历,素质较高、精力充沛、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富有创新精神、业务能力强。“离岗退养”政策的实施,可以空出大量领导职位,让年龄轻、学历高的干部得到了提拔和重用的机会。
(2)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加大。根据许多项资料显示,2008、2009、2010、2011、2012年这五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分别为559万、611万、631万、660万、680万,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2]11号),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与2012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情况相比,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更加复杂严峻。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2010、2011、2012、2013年这五年大学生失业率分别为9.1%、12%、17.5%、17.6%、25.5%,被称为“史上最难毕业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渠道是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这些正规部门,正规部门所提供的待遇和地位较高,就业人员的稳定性较强,流动性较弱。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文化群体的一部分,接受过各类形式高等教育,是具有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高级专业人才,对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失业问题非常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现象,提前离岗退养无疑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好办法。
(3)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老一批的干部退出岗位能够对组织员工产生较强的激励作用。对获得晋升的员工来说,由于自己的能力和表现得到单位的认可,会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其绩效和对单位的忠诚度便随之提高。对组织中的其他员工而言,老一批干部的退休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让他们有努力工作的斗志。对于新招聘进来的员工,他们能够带来新理念、新知识和技能,可以打破老一代所遗留下来的陈旧框架,给现有的组织文化注入活力,同时使得办公室沉闷的氛围得以缓解。新员工一般都是经过千挑万选出来的,都是有一定的实力,他们的加入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
三、对实施“离岗退养”政策行为的优化对策
提前离岗虽然不符合《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但它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且已经成为了一种大家默认的规则。在没有完全得以解决这种提前离岗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前提下,必须充分发挥提前离岗政策的积极因素。
1、要根据国情来完善我国人事的退出机制
中国在法律方面还不够完善,起步晚和中国的遗留历史有关系。整个中国法律体系就是以中国自身的历史经验与失误教训,在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的需要的历史进程中发展而建立起来的。“离岗退养”的政策其实在我国早些年就已经实施了,在2006年的元月一号,也就是这项政策实施的13年后,关于公务员的《公务员法》才出台,它是一部综合性的法律,是基于干部人事管理方面的。但是与离岗政策相比,由于离岗政策操作简单、易行,既不得罪人又省事、省力,所以很多地方把其作为解决干部离岗的主要方式。面对新法律不予理睬,旧政策依然盛行的局面。要解决领导干部能下这个问题,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的要求,全国统一出台新的政策,对提前离岗政策进行规范。以实绩考核和适岗能力为评价依据,把不胜任现职和不称职干部调整下来,从而建立新的人事推出机制。
2、充分发挥提前离岗工作人员的余热
为了避免“离岗退养”政策实施后,造成人力资源和人才的浪费,企业应该积极为他们寻找新的路子,比如创造新的岗位,推荐新的岗位,提供转业培训等方面;还可以把离岗退养的部分人员引向社会,或着是作为企业内部待岗人员。另外,可以选拔一些的身体素质强,具有农村工作的经历及经验或服务群众的人员,选聘到村里面去任职,为百姓谋福。坚持因村因人制宜,支持鼓励有发展门路的离岗退休干部,以股份制形式领办创办企业或致富项目,增加集体收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对表现好的、工作积极的干部进行表彰。
3、推出弹性退休制度,实行人性化分流
也许很多人对弹性退休制度不太了解,所以从弹性退休制度方面讲,弹性退休制度是指劳动者在某些方面具有弹性化的退休制度,比如收入和年龄方面。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国土面积比较大,国情比较特殊,在社会经济和人口方面呈现出许多特殊性,而且地区的发展也极不平衡,所以,政府需要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各个地区自主选择退休年龄政策。不但可以兼容各种意见,兼顾不同群体的经济利益和工作需要,还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本作用,进而达成全社会的共识,最终实现调整目标。
参考文献
[1]宋西春:机关事业单位提前离岗的利弊分析及对策[J].机构与行政,2013(9).
[2]邓小平文选第I卷[M].人民出版社,1972.
[3]杜英杰:枣庄探索离岗退休干部到村任职[J].中国政务信息网,2010(4).
[4]柴文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延迟退休制度研究—以河南肩G县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2013(5).
(责任编辑:刘彤)
基金项目:广西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3BJY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