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2016-12-28李富川

中国科技博览 2016年24期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领导人员评价指标

李富川

[摘  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监督和评价,促进廉洁自律,力求从源头上搞好党风廉政建设而开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绩效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以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为重点,就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   领导人员   经济责任审计   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065-01

一、引言

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科学适用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必将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正确履行经济责任,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保证国有资产和人力资本保值增值,为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考察、奖惩和任用干部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依据。总的来说,构建符合国有企业实际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包括:构建符合国有企业发展要求的经济责任评价内容体系,体现国有企业经营特色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满足审计项目需求的经济责任评价方法体系,以及准确反映评价结果的经济责任评价责任界定体系。

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评价指标要全面,不仅要考虑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情况,还应结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指标。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领导人员的个人能力、领导班子的团结能力。

2、客观性原则

选取的指标要客观性强一些,能够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企业内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少些主观因素的影响。

3、相关性原则

选取的指标当前工作的大局相关,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应该履行的经济责任密切相关。

4、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是选取指标的一个重要原则,应在企业间普遍适用,同时要保持计算口径和计算基础是一致的,还要便于同行业间横向比较以及不同年份间纵向比较。

三、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难点

1、经济责任审计法规体系不健全,内容不够全面

目前,从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修订,到中办、国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出台,尽管经济责任审计法规体系建设得到了推进,但仍落后于审计实践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法规体系不健全,不能为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提供制度保障。此外,经济责任指标评价体系的内容不健全,缺少针对性,实际操作能力较低,致使审计结果与领导干部本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关联度不高。

2、审计结果的运用不完善

因为普遍存在着“先离后审”的现象,所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对领导人员的评价、任用方面就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除此之外,审计成果运用的落实机制也不健全,再加上审计评价结论在组织部门对干部的任用发挥的作用具有不确定性,利用审计成果进行责任追究的水平参差不齐,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审计监督的作用和结果运用的实际效果。同时,在审计的过程中,各机构之间的衔接程度不够,进而造成了审计结果的覆盖面有限,甚至出现重复审计的现象,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3、审计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不够高

在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对内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标准,但是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不够高,风险意识差,责任意识不强,对工作也缺少热情,审计结果很容易被企业领导人的主观意志左右。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内审人员没有严格遵守审计准则,甚至互相推诿责任,再加上审计行为不规范,从而导致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存在模式化和形式化,进而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应有价值的发挥,也使审计结论欠公正、客观。

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方法

1、制定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确立在国有企业领导监督管理体系中经济责任审计所处的地位;第二,

明确国有企业领导的经济责任,界定出审计的范围和评价标准;第三,通过制定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评价办法,规范审计机关的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此外,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体系,促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各方面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能够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新要求。

2、构建符合国有企业发展要求的经济责任评价内容体系

第一,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单位内控制度和管理的健全性、有效性,特别是对各主要经济业务、高风险业务的内部控制与监管是单位领导人员的主要责任。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的综合情况评价和业务流程评价,对内控执行的整体情况作出评价。对被审计人所在单位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符合性测试。

第二,评价经营管理及绩效责任。完成主要经济承包指标并取得经营业绩,是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应承担的主要经济责任。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财务指标来评价经营业绩的优劣,所以,反映主要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就应成为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评价内容。反映获利能力的指标包括利润额、经济增加值、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包括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现金净流量负债比等。第三,评价重大经济决策责任。所谓重大的经济决策主要指对外投资、国有资产处置、建设项目投资、大额融资、大额资金分配、产权制度改革等重几大方面的决策。重大经济决策是否正确将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存亡,针对这一点,国有企业主管部门就要将其当作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同时也是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第四,评价安全稳定责任。安全环保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健全性、有效性以及隐患治理等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对国有企业重大安全、环保事故的预防控制情况都是考核被审计人履职情况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是否成立安全领导机构,是否配备合格的安全技术人员,是否有相应的经费支持,是否有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责任是否落实到人,安全规章的执行情况,安全事故次数,交通事故次数,设备安全事故次数,集体上访事件次数等。

3、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内容进行细化?

健全、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是构建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所以要为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预算执行审计,具体审计领导干部所分配工作的执行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财务收支审计,具体审计相关收入是否及时入账、上缴和不上缴经费的分配是否合理。此外,还要对被审计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重大经济决策和专项资金使用进行审计开展,主要了解其经济职责,并且重视对对领导人员廉洁从政的审计,审计其是否设有“小金库”等,从而了解其从政状况。

参考文献

[1] 刘艳华《论当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审计》2015年01期.

[2] 王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河北大学2014年硕士毕业论文.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审计领导人员评价指标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制度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电力公司优秀年轻领导人员“三层四维”能力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
领导人员队伍理想年龄结构应用研究
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发布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