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司法行政“智慧法务”建设深化人民调解智能平台应用
2016-12-28严兴中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司法局局长
文 严兴中[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司法局局长]
依托司法行政“智慧法务”建设深化人民调解智能平台应用
文 严兴中[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司法局局长]
介绍“人民调解小助手”相关流程
人民调解工作是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是“四个全覆盖”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规范调解程序,减轻基层负担,优化服务模式,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司法局在省司法行政一体化智能平台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人民调解小助手”,将“智慧法务”的触角延伸到人民调解工作最前沿。调解小助手采用先进的编码技术,将大量的源头信息浓缩为标准语言,使实时采集与智能识别同步进行。而后端的管理平台则实时汇聚大数据资源,通过强化信息采集、分类调解、智能研判、督查考核和应急处置“五项”机制,实现了后台应用与前端处置高度整合,从而建立了信息主导、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和中期管控转变的纠纷调处模式。
强化信息采集机制提高排查预警能力
在信息采集环节,“人民调解小助手”紧紧依托街道调处中心、社区司法站和各类专业调解室,以工作关系为纽带,以基础信息为主导,以智能系统为平台,通过政务外网与后台管理互联互通,真正实现了信息采集与日常工作的高度融合。在软件研发中,通过对19类不同矛盾类型的合理细分,将实时采集与智能识别同步进行,真正实现了“一次采集,全网流转,全员共享”,确保了源头信息采集客观准确,为后台数据分析和智能统计提供了可靠支撑。通过“人民调解小助手”,调解员可随时进行数据比对,查询常用法律法规、典型案例。遇到疑难案件,通过视频系统邀请区12348实战指挥中心律师、公证员或金牌调解员一起参与调解。“人民调解小助手”的推广应用,既减轻了调解员工作负担,又提高了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人民调解小助手”工作流程
“人民调解小助手”工作流程
强化分类调解机制提高精准化解能力
“人民调解小助手”工作流程
通过区社管平台推送信息,依托12348、12345交换数据,借助区综治平台端口信息,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人民调解平台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可自动科学分类,针对矛盾纠纷不同特点,按照“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原则,采取相应解决机制,包括介入主体、资源配置、化解策略等方面的设计,形成了科学分类、依次介入、手段多元、相互强化、整体协调的“分流”与“合作”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一般矛盾纠纷强化单兵作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直接安排调解员组织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展开调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对特殊矛盾纠纷,组织区调委会专业调解工作组赶赴现场,增强纠纷现场实时监测、动态感知、科学预警、联动处置能力。重大矛盾纠纷做到快速响应、快速介入,明确责任主体,做好集中化解工作。同时加强与公安、法院、检察院、信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依法联合调解,切实提高精准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智能研判机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积极拓展与相关部门的数据交换,人民调解管理系统形成横向融合的业务平台和纵向贯通的管理平台。在对复杂信息智能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区域特点、矛盾分布和发展轨迹三大数据分析模型,从多维分散的大数据中发现趋势、找到规律,快速自动地生成直观的数字和图表,做到提前掌握,预先研判,推动人民调解由被动向主动转变。通过对不同区域矛盾特点的分析,切实增强了科学配置调解人员的能力;通过对主要矛盾分布状态的统计,有效提升了业务培训的针对性;通过对矛盾纠纷发展轨迹的研判,进一步提高了依靠数据决策的水平。同时,加强个案分析研判,对重点个案,实行一案一研判,根据研判结果进行分级勤务处置,从总体上掌握全区矛盾纠纷的发展规律,通过大数据理念对全区社会稳定形势作出评估,以合理部署调解力量,提前做好干预措施,从源头上防患于未然。
强化督查考核机制提高履职尽责能力
将督查考核作为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充分运用人民调解管理平台,建立了工作巡查、预警督办、绩效考核和数据更新交换等制度。打通了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切实保证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使人民调解工作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工作巡查制度使区12348实战指挥中心可随时通过后台管理端对前端小助手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对调解员、信息员出现迟报、漏报、瞒报甚至弄虚作假造成后果的,逐级进行责任倒查。预警督办制度是通过程序设置,平台对超时案件和重要情况自动预警,由区司法局工作人员、科室负责人、局领导三个层面,对各层级案件办理情况进行督查督办。绩效考核制度从调解员受理案件数量、疑难程度、调处时间、调处质量等四个方面,自动生成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和单位排名,在更高层面,通过闭环管理和数据更新,真正实现工作流、信息流和管理流有机融合。
强化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人民调解管理平台是全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总牵引,在平台应用上,通过数据信息强化对一线工作的指挥作用,切实提高对突发事件和重大舆情的快速反应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的指挥体系,明确重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靠前指挥,掌握处置事件的主动权。按照预警预测和研判结果,通过指挥调度和视频系统等多种信息载体,促使机关力量与基层一线直接对接,通过扁平化管理,切实增强联动处置能力。制定《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工作内容和操作规范。《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于建立健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主动权,保证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快速、高效、稳妥、有序进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极大提高了人民调解工作应急响应能力和实战指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