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工作机制 规范运作模式充分发挥社区矫正监管中心作用
2016-12-28黄万元甘肃省玉门市司法局
文 黄万元[甘肃省玉门市司法局]
完善工作机制 规范运作模式充分发挥社区矫正监管中心作用
文 黄万元[甘肃省玉门市司法局]
邀请律师讲解法律
甘肃省玉门市社区矫正工作自2011年7月启动以来,按照“起步晚但起点高、任务重但质量优”的目标,根据《甘肃省司法厅关于推进县(市、区)社区矫正监管中心建设的意见》要求,克服西北部经济条件限制的重重困难,多方协调、积极筹款,于2015年年底建成了集刑罚执行、监督管理、教育矫正于一体的高标准社区矫正监管中心,实现了社区矫正工作的科技化、规范化和高效化。截至目前,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626人,解除矫正459人。
狠抓基础建设,为矫正监管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攻坚克难,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面对经济条件十分窘迫的现状,玉门市司法局积极争取玉门市委、市政府和甘肃省司法厅的大力支持,多次协调财政等部门,落实社区矫正监管专项资金,同时安排专人外出“取经”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为监管中心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和技术支持。玉门市司法局多次召开专项会议研究部署,结合新建办公楼搬迁项目,投资430余万元,规划整合1000多平方米,建立了包含报到登记、信息采集、矫正宣告、视频监控、训诫谈话、心理咨询、教育培训、应急指挥、档案保存等集管理、教育服务为一体的高标准社区矫正监管中心。中心建设严格按照《甘肃省司法厅关于推进县(市、区)社区矫正监管中心建设的意见》要求,各个功能室单独设立,根据作用不同合理规划面积,内部装饰严肃、规范,楼道内统一贴有警示墙裙线,同时配备了电子显示屏、电脑、复印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设备,在硬件配备上为开展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是建章立制,精细管理规范有序。为规范管理监管中心,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依据司法部、甘肃省司法厅等上级部门有关管理办法要求,结合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实际,玉门市司法局先后制定了《玉门市社区矫正监管中心管理规定》《社区矫正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有关工作纪律和管理规定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操作手册,规范了社区矫正监管中心的运行程序,提供了可行性指导。
三是强化培训,提升队伍能力素质。玉门市司法局围绕新形势下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新要求及监管中心规范运行的需要,先后多次举办专题业务培训班,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同时邀请玉门市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局同志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开展了“履职尽职,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增强了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工作人员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做心理矫正互动游戏
心理矫正团体辅导
发挥作用,社区矫正监管中心严格落实监管措施
玉门市社区矫正监管中心紧紧围绕严格执法、规范执法的原则,充分发挥各个功能室职能作用。
一是规范运行,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不同作用。统一接收。无论是法院判决、裁定的社区服刑人员,还是监狱、看守所押送的社区服刑人员,按照“人档齐全”的原则,监管中心认真核查其信息及法律文书,采集个人完整信息,准确录入信息系统,并在训诫室进行入矫谈话,告知其应遵守的规定及违反规定的后果。统一建档。所有新报到社区服刑人员由监管中心按照省司法厅统一卷宗目录建立执行档案,做到一人一档,按不同门类、载体、保管期限整齐排列,集中管理。统一分派。根据社区服刑人员户籍地和居所情况,从有利于监管改造的角度出发,统一分派到相应司法所,由司法所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及其邻里、亲友、村组干部等矫正小组人员开展入矫宣告,再次告知其相关管理规定。统一监管。科技跟进,发挥技防工作优势,监管中心牢牢把握社区矫正监管本质属性,借助集信息录入、定位监管、执法审核、动态考核、信息通知、统计分析、声纹识别等功能于一体的甘肃省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平台,对在册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全部实施GPS定位监管,并对有管理难度的人员佩戴电子腕表,切实掌握其活动轨迹,有效解决了社区矫正工作中工作量大、效率低下、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力度。借助视频监控室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24小时全天候监管,安排专人每天对社区服刑人员定位监控一次,对无法定位或超越活动范围的监管对象,电话联系口头警告;对多次定位失败的社区服刑人员,通知相关司法所走访了解处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事先规定社区服刑人员的活动范围,一旦越界,定位系统会自动以短信的方式通知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便于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一旦发现有故意停机、关机的社区服刑人员,给予书面警告处理,确保监管工作有效落实。统一奖惩。根据社区服刑人员日常表现及司法所意见,统一办理实施社区服刑人员奖惩工作。统一指挥。遇到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社区矫正应急指挥中心立即启动处置预案,并全程督促、指导,将危害后果减到最低。
向社区服刑人员讲解法律知识
二是加强教育,着力提升矫正效果。在对社区服刑人员严管强控的前提下,玉门市司法局牢牢把握社区矫正根本目的,通过邀请资深律师讲法、安排刑满释放人员以身说法、观看法制电影等形式,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帮助其学法、懂法、知法、守法,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同时注重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消除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如:社区服刑人员周某,家境富裕,但对钱包有特殊癖好,明知犯法仍数次盗窃,无法控制自己。监管中心工作人员了解这一情况后,多次对周某进行心理疏导。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下,周某从抗拒到沉默再到配合,渐渐放下了心理防线,最终畅所欲言,尽情释放自己心理上种种不适。工作人员耐心倾听,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开导教育,周某深深认识到自己犯罪行为给他人造成的后果,积极接受教育矫正。
探索创新,社区矫正监管中心工作成效显著
为有效贯彻执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甘肃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玉门市司法局结合工作实际,在探索中求进,在推进中创新,综合提升了社区矫正整体工作水平,自监管中心成立运行以来,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
一是三方联动,打通业务衔接关口。针对社区矫正刑罚执行工作中缺乏监督力和强制权力的现实问题,玉门市司法局大胆创新,在社区矫正监管中心成立检察室和警务室,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局和公安局各一名同志进驻监管中心监督协作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每周办公一次。检察机关将事后、局部监督变成全流程的动态监督,时刻提醒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瑕疵和纰漏。常驻公安民警,使训诫工作更有震慑性,执行收监工作更顺畅。三方协作配合,有效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监管质量。
二是科学管理,开展心理矫正工作。为保证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工作抓实见效,玉门市司法局整合社会力量,创新机制载体,与酒泉市心理咨询协会签订合作协议,购买专业服务,积极开展专业化心理矫正工作。整个心理矫正工作分为组织筹备、全面启动、效果评估阶段,心理矫正时间段为一年,具体包括团体讲座、个体咨询、心理测量、效果评价、团体辅导、心理治疗6大内容,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的团体讲座、心理测试和团体辅导。此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矫正社区服刑人员心理障碍,促使其人格再社会化和顺利回归社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是凝心聚力,建立“大矫正”格局。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服刑人员家属见面会,重点召集暴力性犯罪、思想波动大、有重新犯罪倾向的社区服刑人员家属,通过学习社区矫正相关管理规定、以案说法、探讨交流的形式,让社区服刑人员家属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性质、规定和处罚措施,充分发挥家属在教育矫正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利用各种纪念日或重大节庆日等有利时机,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普及,努力让群众成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支持力量,不断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矫正”格局。
玉门市社区矫正监管中心的规范运作,既推动了矫正工作有序进行,又维护了刑罚执行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全力维护了全市社会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