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情转化合理提炼适度变式
——一道等腰三角形底角平分线的习题解答及思考

2016-12-28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初级中学叶先玖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24期
关键词:平分证法垂线

☉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初级中学 叶先玖

合情转化合理提炼适度变式
——一道等腰三角形底角平分线的习题解答及思考

☉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初级中学 叶先玖

以等腰三角形这一基本图形为载体,与角平分线相融合,可以借题发挥,生长出很多具有训练思维的题.本文以“等腰三角形底边、底角平分线及它分腰所成的线段”的数量关系为例,掌握“截长补短”证明线段和差数量关系的操作,并探讨习惯方法受阻时,怎么突破障碍,思考解题教学时,如何引导学生合情转化、合理提炼、适度变式,丰富解题经验,提升解题效率,希望得同仁的斧正.

一、题目呈现

如图1,△ABC中,AC=BC,∠C=100°,AD平分∠CAB交BC于D,求证:AD+CD=AB.

图1

解答本题时,最常见的是从所证结论AD+CD=AB出发,执果索因,利用截长补短这一常见的基本套路解决.那么,如何充分利用“AC=BC,∠C=100°,AD平分∠CAB”这些条件,执因索果,构图转化而获思路?由AC=BC,想到过C作AB边上的垂线,利用三线合一;由AD平分∠CAB想到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或作角的一边的平行线;由∠C=100°,能想到构建一些图等.学生解答时,却处处受阻而最终放弃.那么,这些常用方法和思路,是不是不能解决这道题?带着这些疑问,我与学生一道展开研讨,并收获了以下证法.

二、解法探讨

证法1:截长法构等腰三角形:考虑到所证结论AD+ CD=AB中,AB最长,所以在AB上取一段AF=AD得一个等腰三角形,再证BF=CD.

证明:如图2,取AF=AD,所以∠ADF=∠AFD.由AC= AB,∠C=100°.可得∠B=∠CAB=40°.又因为AD平分∠CAB,则∠DAB=20°.在△DAF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可得∠DAB+∠ADF+∠AFD=180°,从而得∠AFD=80°.因为∠AFD是△BDF的一个外角,所以∠AFD=∠B+∠BDF,从而可得∠B=∠FDB=40°,所以DF=BF.

再取AE=AC,连接DE.在△ACD和△AED中,由AC= AE,∠CAD=∠DAB,AD=AD,可证得△ACD≌△AED,则CD=DE,∠C=∠DEA=100°,从而有∠DEF=∠DFE= 80°,所以DE=DF,进而有CD=DE=DF=FB,所以AB=AF+ FB=AD+CD.

证法1是从结论中较长线段上截取一段和结论中某一段相等,然后想办法证明另一段和剩下的一段相等,这是一种解决类似线段和差问题常用的方法.然而为什么要这么做?换而言之,可不可以截取AF=CD或BF=CD,再证明余下的一段与AD相等?通过分析,证法1中其实是利用了∠CAD=∠DAB,且这两个等角共用一条边AD,即“等角共边可翻折”,从而顺利完成各线段之间的等量转化.

图2

图3

证法2:补短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既然证法1可行,那么,我们从较短的线段中选择一条,把另一条短线段,移到这条线段的延长线上,从而把两条短线段合成一段,只要证明它和结论中那条较长线段相等即可.

证明:如图3,延长AD到F,使得FD=CD,连接FC,作AG⊥FC于G,CE⊥AB于E.

由AC=BC,∠C=100°,得∠CAB=∠B=40°.又AD平分∠CAB,则∠DAB=20°,则∠ADB=120°,所以∠CDF= 120°.

因为CD=FD,从而∠F=30°.易得∠GAF=60°,从而∠GAC=∠CAE=40°.由∠G=∠AEC,∠GAC=∠EAC,AC=AC,得△ACG≌ACE,则AG=AE.AF.又 AE=

在△AGF中,由∠F=30°,∠G=90°,得AG= AB,从而AF=AB=AD+FD=AD+CD.

不难发现,AC正好是∠GAB的平分线,因此,证法2与证法1在思路上应都是基于“等角共边可翻折”构造,于是在上述截长补短法启示下,思构两次翻折,如图4,很自然得到证法3.

简证:如图4,沿AD翻折△ACD,即在AB上截取AE= AC;再将△BED沿BD翻折得△BFD,即延长AD到F,使AF=AB.易证得CD=DE=DF,AB=AF=AD+DF=AD+DE= AD+DC.

但是,教学中发现,受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惯性思维影响,过顶点向底边作垂线,构成三线合一基本图形,如果没有发现AC可作为某个角平分线而进一步翻折的意识,是很难完成证明的.由于本题顶角的特殊性,在AD的延长线上补上DF=CD后,正好可以进一步补成含30°的直角三角形,从而利用角平分线AD的对称性翻折构造,与三线合一对接,实现各线段的关系转化,从而突破思维僵局.正是基于“等角共边可翻折”的构图补形经验,所以不会考虑把AD移到CD的延长线或其反向延长线上去补短.

图4

图5

证法4:平行线+角平分线构等腰:通过证法2利用三线合一的通法可行性的探讨,当角平分线遇上平行线时,可构等腰三角形,即在角平分线上取一点,过这点向该角的一边作平行线,构建等腰三角形,这也是一种常规思路,对于本题是否可行?

证明:如图5,取AE=AD,过D作DF∥AB交AC于F.由∠C=100°,BC=AC,易得∠CAB=∠B=40°.由DF∥AB,得∠FDA=∠DAB.因为AD平分∠CAB,所以∠CAD=∠DAB,从而∠CAD=∠FDA,于是FD=FA.

由DF∥AB,得∠B=∠CDF=40°,∠CAB=∠CFD= 40°.由AC=BC,得∠CAB=∠B,所以∠CFD=∠CDF,从而有CF=CD,所以AC-CF=BC-CD,于是AF=BD,从而FD= BD.由AD=AE,得∠ADE=∠AED.由AD平分∠CAE且∠CAE=40°,得∠DEA=80°,所以∠DEB=100°.在△CFD和△EBD中,∠CFD=∠BDE,FD=BD,∠CDF=∠B,则△CFD≌△EDB,所以CD=BE,从而AB=AE+EB=AD+CD.

证法4显然简洁,而且再次验证了平时积累的证法经验是可借鉴的,课堂中有意识提炼这种类似的基本模型图也是有必要的,于是有学生有了新的思考.能否利用角平分线向角的两边作垂线,用这种基本模型去获得解题思路呢?

证法5:“角平分线+双垂线”构全等转化:由于角平分线所在直线是角的对称轴,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可视作图形翻折,其实就是角平分线定理,再进一步发现,连接两个垂足也容易得到等腰三角形,因此,课堂教学中理应把这个图形提炼成一个基本的几何图形.

证明:如图6,过D作DE⊥AC于E,DF⊥AB于F,取FG=CE.

图6

由角平分线定理易得DE=DF.

在Rt△CED和Rt△GFD中,DE= DF,CE=FG,可证Rt△CED≌Rt△GFD,则CD=DG,∠DGF=∠ECD.

由∠C=100°,得∠ECD=∠DGF=80°.由AC=BC,得∠CAD=∠B=40°.又∠DGF=∠B+∠BDG,所以∠BDG=∠B=40°,从而DG=GB,于是DC=DG=BG.

由AD平分∠CAD,得∠DAB=20°.又∠DGB=8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DG=80°,从而∠ADG=∠AGD,所以AD=AG.从而AB=AG+GB=AD+CD.

三、变式分析

解后,有学生提问,如果在不改变条件的情况下,改变顶角的度数,又有哪些线段之间有数量关系?或者,弱化或强化条件,原题中角平分线改为腰上的中线,又会得出哪些结论?带着这些思考,笔者查阅资料,通过递进式变式设问,改变问题背景,与学生一起进行进一步探索.

变式1:如图1,三角形ABC中,CA=CB,若∠C=108°,AD平分∠A交AC于D,探究:AB等于哪两条线段长的和呢?试证明.

变式1中只改变顶角度数,由角平分线AD,可模仿翻折去截长,即在AB上取AE=AC,易得CD=DE,从而有AB=AC+BD.在巩固截长补短探求线段和差的方法时,发现成等量关系的线段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些线段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与顶角的度数有着某种联系?是不是只有当顶角为某一特定值时,才存在这种线段的数量关系?

在图2中,我们借助设元,利用方程思想进行探究.设∠C=β,则∠B=90°-,∠DEA=β,当β=60°时,翻折时发现C与B重合,当β<60°时,翻折后E落在AB的延长线上,此时∠DBE=90°+β,此时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只有当∠BDE=∠E=β时才可能存在,从而90°-=β+β,求得β=36°,即当∠C=36°时,有AC=AB+BD.用同样方法可发现:

通过探讨,发现等腰三角形中只有顶角为某一特殊角度值时,底角平分线及分一条腰所得的线段、底边、腰等之间才可能存在一种数量关系,从而可以抓住图形本质,特别是顶角为100°时是最为典型的习题,在多样化的解答中可以提升能力.那么,如果变等腰为非等腰,保留角平分线,在顶角为100°时,增补什么样的条件,可作类似的探讨?

变式2:如图7,已知△ABC中,∠A=100°,∠ABC= 30°,BD平分∠ABC交AC于D,求证:AB+AD=BC.

图7

变式2继续沿角平分线翻折而截长,可在BC上取一点E,使BE=AB,证△ABD≌△EBD,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导出∠EDC=∠ECD=50°,得出DE=EC,所以BC= BE+EC=AB+DE=AB+AD.

通过研究,这类线段和差问题,图形必定要满足特殊条件,因而,解答时,抓住特殊条件分析,定会获得思路.

如果特殊到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增补或弱化条件,例如过底边另一端点作一条底角平分线的垂线(变式3),或者过直角顶点作一条腰上的中线的垂线(变式4),一定会存在某些数量关系,而在解决时,截长补短的转化策略再次得到提升,而且在解答中,会收获更多的方法和经验,各种不同方法可以运用不同的知识源.读者若有兴趣,不妨试一试.

变式3:如图8,AB=AC,∠BAC=90°,BD平分∠ABC,CE⊥BD交BD的延长线于E,求证BD=2CE.

图8

图9

变式4:如图9,AB=AC,∠BAC=90°,点F是AC的中点,过A作AD垂直BF,垂足为D,延长AD交BC于E,连接EF,求证:AE+EF=BF.

四、三点思考

解题有道,解题之道源于自然,解题之法源于几何图形的位置和性质.准确利用条件,调取大脑中存储的图形、知识、方法等模块,从而获得自然的解法.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适度改造自然、美化自然,这是人类生存的不舍追求.解题理应如此,寻找通性通法,然而,解题思路受阻也正常存在.因此,想方设法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切换思维视角,化隐为显、化难为易,实现解题从自然到完美的蜕变和升华,理应是教师解题教学坚守的目标.利用几何图形的位置与性质,适度提炼,合情转化,适度变式,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解答经验,大胆构图,展开联想,开启解答思路.

1.联想基本方法,合情转化,可以摆脱解题困境

从上述解法中不难看出,解法多样化源于思维视角多层次切换,把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本题的思考方向,就是截长补短,由此调取与之相关的知识源,回顾线段和差,角平分线定义与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全等相关的几何概念与性质,结合题目条件,合情转化,启迪思路,摆脱解题困境.

如证法2中,在三线合一的惯性思路下,作底边上的高后,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不主动捕捉题中∠ADB=120°,主动切换思路,将直接影响解答.研究解法,并不是炫解题技巧,而是立足常规思路,思考如何借助知识源,合情转化,打开思维,联想思构,回联基本图形.

2.积累基本图形,合理提炼,可以助推解题智慧

初中阶段主要涉及的全等变换有平移,轴对称,旋转.而本题中的各种解法,正是基于角平分线是角的对称轴,借助轴对称变换.教学时,有意识引导学生,将角平分线与平行线和垂线进行组合,提炼出角平分线+平行线,角平分线+垂线两种基本图形,花一点时间,研讨这类基本图形的位置与性质,从而增强解题智慧.这种提炼是合理的,是“模式识别”策略具体落实在解题教学中.但是,模式化解答不等同于模型思想,绝不能把简单的几何基本图形,与模型思想混为一体.所提炼的基本图型,只是丰富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维,为解答提供可迁移和合理联想的参考方向,因而,提炼基本图形并不是加重学生负担,它仅仅是丰富了学生对图形的直观认识,或者只是一个图形模式,这种图形模式化解答绝对不是模型化思想,最多只是一种基本套路(如等角共边可翻折等).如证法1中截长法是比较自然的思路,抓住了角平分线是角的对称轴这一图形的结构特征.

3.提升基本能力,适度变式,可以丰富解题经验

教学中,适度的变式是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类题的共性解法,在变式中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在变式中形成能力,在变式中可以生长.由于原题中图形的特殊性,可以有文中列举的多种解法,研究解法,是让学生掌握其中最适用的通性解法,加以变式练习,弱化模式,强化方法,洞察图形深层结构,矫正模式化伪解题能力的偏差,优化思维水平.如原题中,回溯基本知识,展开联想,或作双角平分线,或辅助图,或补正三角形等角度思考,突破思路障碍.

精致的变式不等同于题海,模式化解答无法与模型思想相提并论.然而,过度的变式会形成一种可套用的基本模式,让学生形成一种解题能力的条件反射.变式教学要适度,坚持以知识转化为思路引领,坚持以怎样做,怎么想到这样做,同一类型还可怎么做的三步曲,并且有意识融合教学逻辑与学生认知逻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将数学建模作为教学的过程与手段而构建与运用数学模型,避免出现无模式可套就束手无策的困境.

1.姜晓翔.探寻自然解法,揭示问题本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2015(7).

2.李海燕.专题突破再反思,变式改编为研讨——以2015年江苏镇江第28题为例[J].中学数学(下),2015(9).

3.刘华为.浅谈基于知识转化下的专题复习——以图形面积一线三等分问题为例[J].中学数学(下),2015(8).

4.李景财.一道几何题解法的自然生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2015(10).

5.钱德春.初中数学“模型”教学之我见[J].中学数学(下),2016(5).Z

猜你喜欢

平分证法垂线
平分比萨
平分气球
平分气球
多角度思维实现平面与立体的转化——学习微专题《明修栈道(作垂线)、暗度陈仓(找垂足)》有感
画垂线的方法
近岸悬沙垂线分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一道数列不等式题的多种证法
R.Steriner定理的三角证法
Global health training in Canadian family medicine residency programmes
不听话把你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