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读教材变化: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以苏科版教材“垂直”内容为例

2016-12-28林松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24期
关键词:垂线新教材线段

研读教材变化: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以苏科版教材“垂直”内容为例

☉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第二中学林松

王国维说过:“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1]教师研读教材与诗人写诗作赋有异曲同工之妙,入乎其内才能吃透教材,出乎其外才能超越教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颁布后,以《标准》为依据编写的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作了重新修订.现就苏科版七年级上册“垂直”的内容,谈一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2012年第3版,以下简称“新教材”)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007年6月第2版,以下简称“旧教材”)的变化和笔者的点滴思考及感悟.

一、新旧教材“垂直”内容概述

1.旧教材内容概述

旧教材“垂直”一节仅安排了一个教学课时,按照“生活实例—垂直概念—垂直性质”的结构展开本节内容,具体环节如下.

(1)找一找:观察悬索桥图片,找出哪些线互相垂直.

(2)说一说:说一说教室内哪些线互相垂直.

(3)做一做:按教材图示方法对折长方形纸片,测量折痕与纸边所成角的度数(90°),从而引出垂直的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并规定两条直线垂直的几何表示方法,定义垂线的概念.

(4)议一议:观察城市地图,研究其中的道路垂直问题,讨论发现经过一点和已知道路垂直的道路只有一条.

(5)画一画:尝试经过直线外一点或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由实践操作总结得到“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6)想一想:根据教材插图思考生活中的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测量跳远成绩,二是横穿马路怎样走线路最短.由生活经验得到结论: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并定义这个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7)练一练:第1题为铺设最短排水管道问题,理论依据是“垂线段最短”;第2题是过一点(直线上和直线外)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并比较线段长短,巩固“垂线段最短”这一结论.

2.新教材内容概述

新教材“垂直”一节安排了两个教学课时.第1课时按照“生活实例—垂直概念和性质1”的结构展开,具体环节如下.

(1)找一找:观察图片,找出悬索桥中哪些线互相垂直,教室内哪些线互相垂直.

(2)议一议:讨论并归纳“垂直”“垂线”“垂足”的概念,并规定两条直线垂直的几何表示方法.三个概念用了一句话表示“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作垂足”.

(3)议一议:观察城市地图,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研究其中的道路垂直问题,讨论发现经过一点和已知道路垂直的道路只有一条.

(4)画一画:尝试经过直线外一点或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由实践操作总结得到一个基本事实——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试一试:过一点画已知线段的垂线,明确: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所在直线的垂线.

(6)练一练:第1题是用三角尺和量角器检验哪些线段互相垂直;第2题是过已知点画已知线段的垂线,涉及延长线段,标注垂足.

第2课时按照“生活实例—垂直性质2”的结构展开,具体环节如下.

(7)议一议:讨论生活中的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测量跳远成绩,二是横穿马路,怎样走线路最短.定义垂线段概念:如图1,点P在直线l外,PO⊥l,垂足为O,PO叫作P到直线l的垂线段.

图1

(8)做一做:在直线l上取点O1、O2、O3、…,量出线段PO、PO1、PO2、PO3、…的长度,判断哪一条最短.归纳垂线的第二条性质——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并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垂线段的长度叫作点到直线的距离.

(9)试一试:让学生过一点画出已知线段的垂线,并比较线段长度,说明理由.

(10)练一练:第1题为铺设最短排水管道问题,理论依据是“垂线段最短”;第2题是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正确判定甲、乙两人说法,增强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认识.

(11)读一读:增加了“垂线段最短”的阅读材料,了解说理证实“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的方法.

二、入乎其内:探寻新旧教材变化的原因

1.教学课时的变化

旧教材“垂直”内容仅安排了一个课时,内容包括垂直的相关概念、垂直的表示和画法、垂直的两条性质,课堂容量大,教学时间紧,学生只能被牵引着去快速“发现”一个个概念、画法、性质,没有充裕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中间也没有新知的巩固“老化”时间.

新教材“垂直”内容安排了两个课时,每个课时的学习都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并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探究与交流,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学生有充裕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中间也可以对新知进行巩固“老化”,这样安排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符合数学知识前后逻辑联系紧密的学科特点.

2.内容呈现的变化

旧教材“垂直”的内容在呈现上有欠缺.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垂直,垂直、垂足、垂线这三个概念本来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旧教材却分开定义;对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表述不够清晰,数学中的定义一般兼具概念和判定两重功能,因此定义应简洁、明确,“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是四个角都是直角还是只要其中一个角是直角,教材没有说清楚,因为这对判定垂直是烦琐还是简洁很重要;第6部分“想一想”中,由生活经验得到“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教材未先给“垂线段”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就直接出现了“垂线段”这一名词,需要教师先补充这一概念,才能使学生更为清晰地理解掌握这一性质.

新教材对“垂直”的内容呈现做了修改.在学生小学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垂直、垂足、垂线这三个紧密联系的概念顺势而下,自然而又流畅;明确“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简化明晰了垂直判定的条件;通过测量跳远成绩和横穿马路的最短线路引入垂线段概念,为垂直性质2的学习作好准备,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

3.活动安排的变化

旧教材“垂直”内容中的第3个环节“做一做”活动安排有些不妥:一是操作效果不是非常好,折痕所在直线与纸边所在的直线描述上不是很方便,视觉上也不是很直观;二是逻辑顺序的问题,对折长方形纸片后,教材先让学生判断折痕与纸边所在的两直线垂直,然后让学生测量发现折痕与纸边所成角的度数为90°,这一环节得到的结论应该是因为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以两条直线所成角为直角,而不是我们建立概念所需要的具备什么样条件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三是学生在小学对两条直线“垂直”已经有了感性认识,初中对“垂直”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给“垂直”下一个定义,这里缺少在操作基础上的学生的讨论归纳.第6个环节“想一想”重合情推理,通过生活中的两个问题,由生活经验感知归纳“垂线段最短”,轻演绎推理,没有让学生通过说理去验证猜想,性质2的推理过程残缺不全.

新教材“垂直”内容删除了“做一做”折叠纸片的操作活动,增加了“垂线段最短”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如何说理证实“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索猜想—推理验证”的性质推理全过程,有利于学生推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和理性精神的培养.

三、出乎其外:感悟新旧教材变化的启示

1.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

通过研读新旧教材的变化,能充分感受到教材编写者强烈的以生为本的意识:“垂直”一节从旧教材的一个课时调整为两个课时,学生有了充分的操作、思考、巩固、应用的机会,使学习在学生身上真正发生;新教材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垂直”“垂线”“垂足”的概念,简洁流畅;新旧教材均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材编写及变化启示教学实践也需以生为本.以生为本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以学定教.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在他的名著《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以生为本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构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落实基于标准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从“垂直”一节的教材编写可以看出,苏科版教材遵循标准要求,精心设计“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等栏目,力求通过教材引导教师改善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善学习方式提供基本素材;标准(实验稿)和标准(2011年版)均强调了过程的重要性,指出: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要“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2].新旧教材在呈现“垂直”内容时,均选择了那些蕴含丰富数学思想的知识,精心展开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感悟数学思想;标准(2011年版)在核心概念中新增加了“推理能力”,新教材为响应这一变化,在垂直性质2部分增加了“垂线段最短”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如何说理证实“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索猜想—推理验证”的性质推理全过程,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推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和理性精神的培养.

教材编写及变化启示教学实践也需基于标准.基于标准一要学习并践行标准理念,运用标准理念去指导教学活动;二要全面落实标准规定的目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练习要力求落实标准规定的目标,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也不能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

1.王国维.人间词话[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石树伟.回归本色:从导学案到导学笔记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下),2015(1).Z

*本文系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回归本色的数学教育主张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垂线新教材线段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多角度思维实现平面与立体的转化——学习微专题《明修栈道(作垂线)、暗度陈仓(找垂足)》有感
画垂线的方法
近岸悬沙垂线分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Global health training in Canadian family medicine residency programmes
怎样画线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