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单元主题 彰显整体意识

2016-12-27郑文庆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6年7期
关键词:廉颇秦王蔺相如

郑文庆

单元整体教学是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指导性资源进行深入解读和剖析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而进行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融合,有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智能结构的完善和专业发展的持续。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紧扣单元主题,彰显整体意识。

一、课前预习——走近文本,打开一扇窗户

1.学习单元导语,明确训练重点。预习时,不妨借助单元导语,让学生整体感知本组教材的重点,对文中的人物形象有个初步的认识。

2.采用问题驱动,理清文章脉络。(1)设疑导入,整体感知。借助课题《将相和》,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①课题中的“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②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再根据小标题,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议悟法。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①读“完璧归赵”部分,突出以“骗”对“骗”,指导学生分别画出描写“将”“相”人物言行的句子。②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然后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品质。③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3)半扶半放。抓住“逼”字说“渑池之会”,突出以“逼”制强。渑池之会是一场政治斗争,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既是出于对上次事件的耿耿于怀,又是想占赵国的便宜。去还是不去?去了以后,又如何同秦王较量?为了维护赵国的利益,蔺相如再次显示出了智勇双全的政治才干。(4)自学交流。抓住“避”字写“负荆请罪”,突出以“避”对“傲”。学习“负荆请罪”时,给学生布置写的训练: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两人可能说些什么,课文没有写,请同学们想一想并写出来,然后交流。

二、课堂学习——走进文本,激活一江春水

以矛盾冲突为切入点,根据廉颇的话,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先让学生说一说:读了廉颇的话后,对廉颇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然后质疑:蔺相如真的像廉颇说的那样,光靠一张嘴吗?为了帮助学生弄明白这一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品读关键语句,感悟蔺相如“勇敢“机智”“爱国”,并通过“有感情地读”来体会蔺相如的人格特点:

1.品蔺相如的“勇敢”。当蔺相如看到秦王并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时,就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2.品蔺相如的“机智”。(1)抓住“看”体会蔺相如善于察言观色,准确揣摩对方心理,采用“金蝉脱壳”之计将和氏璧从秦王手中拿了过来;(2)紧扣“理直气壮”,让学生去读、去演,读演结合,感受蔺相如的智中有勇;(3)引导学生了解蔺相如采用“明修栈道”——要秦王举行授城仪式,实际上是“暗度陈仓”——故意拖延时间送璧回国,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蔺相如的机智。

3.品蔺相如的“爱国”。教学第9自然段时,采用问题驱动方式:“蔺相如明知秦王不会授城,为什么不和手下人一起化装回赵国?你觉得他这样做好不好?”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联系课文第17自然段中蔺相如与手下人的对话,引导学生感受蔺相如的爱国。

4.品将相和好如初。蔺相如屡为赵国立功,受到了重封,他本应该受到文武大臣的景仰,不料却引起了廉颇的不满。引导学生品读廉颇的话,一方面抓住蔺相如的话来体会他的顾大局、识大体;另一方面抓住廉颇的负荆请罪,彰显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

三、课后延伸——走出文本,撑起一片蓝天

1.内容整合,由点到面。《将相和》选编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草船借箭》选编的目的是通过了解不同的故事情节,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景阳冈》选编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猴王出世》选编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爱好。(2)同中求异。如果把本单元课文与第七单元课文“作家笔下的人”相比较,就不难体会它们之间的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名著节选,同样是人物描写,只是侧重点、训练点不同,本组教材重点是让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形象有明确的认识,而第七组教材则是对写作表达方法的一种学习和运用。

2.读写结合,由学到用。(1)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完全可以和第三单元的教学结合进行,将叙事性文章改成剧本进行表演,既是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又是文体语言间的转换与运用。采用这一教学形式的意图有二:一是紧扣本单元主题,让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感受课文情节之生动,人物形象之鲜明,彰显中国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二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因为学生对于怎样演的表象就是他对文本、对人物理解的表象,表演的过程离不开口头语言表达。(2)本次习作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学习缩写的方法,能够缩写文章;二是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缩写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的程度,理解得越深,把握得越准确,缩写的文章就越符合要求。因此,在缩写之前,学生必须先把文章多读几遍,真正读懂内容,抓住要点;然后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那些内容可以删减,并考虑怎样连缀成文。缩写以后,再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3.阅读名著,由此及彼。与原著对照,原汁原味地阅读,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个梯子,使学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为顺利过渡到中学学习文言文进行铺垫。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处理好名著阅读与课文学习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师要提出具体、易行、准确的读书要求,进行必要的检查。举行班级读书会就是一个较好地实现课内外阅读融合的有效途径。如,课后设悬念:“既然‘将‘相同心协力保赵国,为何赵国最终还是被强秦所灭?”这属于知识的拓展,题目虽然难度比较大,但却能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生阅读历史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这样,以篇章带名著,学生学到的是一篇篇课文,了解到的却是一本本名著,从而达到由此及彼、以少驭多的目的,最终实现“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引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亲近名著,去阅读名著,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廉颇秦王蔺相如
负荆请罪
忠诚老将廉颇晚年“背叛”赵国
将相和
蔺相如说话前后矛盾吗?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
真实廉颇:胆小懦弱并非英雄?
食客
廉颇并非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