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2016-12-27罗晓霞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幼儿园
罗晓霞 / 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幼儿园
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罗晓霞 / 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幼儿园
相比于死板的教学,幼儿更喜欢游戏,幼儿教学中应用好教育游戏,能够极大的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和水平。本文首先探讨了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原则进行总结,最后给出了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为幼儿教学中游戏的应用提供资料参考。
游戏;幼儿教学;运用
3~6岁的幼儿,可塑性比较强,正处于探索和发现世界的启示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制力差的特点,想要做好幼儿教学,就必须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入手,通过教学方法和过程的优化,给幼儿构建同时兼具教育性、趣味性、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课堂。随着人们对幼儿启蒙教育重视度的不断提高,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应用日益广泛。教育游戏能够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实现对幼儿的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教育,但教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要适度,并把握好应用方法,才能最大化的激发教育游戏的作用,实现提高幼儿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是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幼儿园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幼儿教育中应用教育游戏,不仅有助于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在游戏中实现行为教育的渗透。笔者对幼儿教学中教育游戏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由于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因此普遍自制力不高。在幼儿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能够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创建趣味性课堂,幼儿很容易对学习丧失兴趣,从而影响幼儿的学习质量。教师通过在幼儿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2.游戏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的自信心,是建立在其他人关注基础上的。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能够拉近教师和孩子的距离,从而教师能够近距离关注孩子在游戏中的成功和喜悦。而教师的关注和鼓励,更加有助于帮助幼儿提高自信心,从而实现激发幼儿沟通能力、交往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孩子在游戏中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肯定,能够加强其对学习参与积极性,让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开展更顺畅。
3.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和智力。
近年来,幼儿教学教育领域发展迅速,很多教育游戏被开发并应用于幼儿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在幼儿教学中适当的应用教育游戏,能够调动孩子的思考和动手积极性,并且有助于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并实现智力拓展。这是由于幼儿在教育游戏过程中,不仅要思考和与伙伴交流,还需要动手操作和发挥想象力,这正是语言和智力训练实现的主要途径。
二、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将教学目标渗入到游戏中。
教育游戏虽然对幼儿的成长意义重大,但毕竟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因此,在应用教育游戏时,需要将教学目标渗透到游戏中。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从而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游戏设计和选择时,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和目的,让游戏在兼具趣味性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为了使游戏能够符合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对现有的游戏模式采取一定的改造和变形,在保证游戏的趣味性不丧失的基础上,实现设计要求。
2.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相统一。
幼儿的游戏活动应该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和要求。因此在游戏教学中,游戏的过程要与教学效果相统一,让孩子在渐进式的游戏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逐步升华,在完成游戏活动后,同时完成教学目标。
3.游戏难度要适宜。
幼儿的认知能力不强,动手能力和行为能力也较弱。在游戏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注意控制游戏的难度,符合孩子的认知习惯和水平,以便于幼儿能够迅速进入游戏情境,更好的完成游戏任务。如果游戏难度设计过高,幼儿在游戏中就会处于茫然失措的状态,教育游戏就无法发挥作用。而幼儿面对难以完成的游戏任务,其自信心会受到影响,丧失对游戏的兴趣。
4.要保证游戏的趣味性。
游戏是否生动有趣,决定了孩子能够乐于参与其中。幼儿教学中教育游戏的选择应用,要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满足幼儿对游戏的趣味性要求。因此,教师在游戏设计时,一定要做好幼儿的喜好调查,并依此为基础进行游戏设计,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高幼儿游戏参与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虽然教育游戏对幼儿教学意义重大,但为了最大化的激发教育游戏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做好游戏设计和游戏教学方法的应用。只有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方式,才能发挥教育游戏的效果,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对孩子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训练。
1.适当隐藏游戏目标。
幼儿游戏教学法,旨在通过有趣的游戏落实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幼儿教师过分注重教学目标,弱化游戏过程,使幼儿游戏过分成人化,对游戏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适当隐藏游戏目标,为幼儿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游戏的有效引入,使幼儿通过游戏满足自身的需求,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培养幼儿交通规则意识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设计方式,让孩子分别扮演警察、司机、行人和红绿灯,并模仿交通信号灯和汽车行车的方式引导孩子进行游戏。全过程没有任何环节要求孩子认识红绿灯,但游戏后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明白了红绿灯的意义,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
2.创设合理的游戏情境。
在幼儿游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游戏情境的创设能够促进游戏进程的发展。幼儿教师在创设游戏情境前,需要做足前期准备,包括准备游戏材料、游戏道具及游戏场地等,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游戏的特点,规划游戏规则与游戏时间,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对于游戏材料与游戏道具的准备,应保证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获得游戏材料,保证所有幼儿都参与到游戏中来;对于游戏时间的安排,应以游戏特点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充分体现出游戏的教育性;对于游戏场地的安排,应综合考虑游戏特点、天气、参与人数等合理安排。
3.教师要把握好游戏过程。
教师作为幼儿教育游戏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在采用教育游戏时必须掌控好游戏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融入到幼儿游戏中,成为教育游戏的参与者之一,并在游戏中引导孩子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与此同时,把握好游戏过程,还是确保游戏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教师在游戏中缺乏对游戏过程的把握,那么教育游戏就会无法按照设计模式开展,无法完成教学目的。
4.提高对游戏评价环节的重视。
鼓励与奖励是激发幼儿游戏参与积极性的重要方式,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和完成后,教师一定要提高对游戏评价的重视。在游戏评价中,要尽量给予孩子肯定的评价,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除此之外,在游戏评价环节还可以抓住时机进行知识渗透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夯实游戏环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让孩子能够在游戏中真正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水平,教师一定要重视教育游戏对幼儿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把握好游戏教学的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原则,合理的选择和设计游戏内容,并做好游戏的动态把控和评价。只要教师在幼儿教学中应用好教育游戏,必将极大的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和水平,更好的完成幼儿的教育启蒙任务。
[1]项国飞.促进成长——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5).
[2]张辛酉.浅议体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开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