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贤江学校体育思想研究

2016-12-27姜哲挺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6年14期
关键词:营业思想体育

姜哲挺 /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杨贤江学校体育思想研究

姜哲挺 /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杨贤江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背景、重要内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贤江学校体育思想的核心在于认为体育是学生成材的物质条件、提出“体育之四大要素”、反对“体育的营业化”、注重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

杨贤江;学校体育;教育家

1.杨贤江学校体育思想形成背景

1.1学校体育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社会发展的特殊性:20世纪初,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动荡与转变的历史时期。国际上,帝国主义列强不断欺凌中国。国内社会局面动荡不安,当时的北洋军政府施行奴化教育,学校推行从西方引进的“军国民主义”体育,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水平落后。

1.2杨贤江世界观的转变对其学校体育思想形成的影响

杨贤江认识到要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被压迫者必须起来反抗。而要改造社会,就必须进行革命。他在后期的教育著作中也对自己原来教育脱离政治的教育万能思想进行了批判,并把他的革命教育理论结合到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去,号召教育工作者投身到革命斗争中。

2.杨贤江学校体育思想的重要内容

2.1体育是学生成材的物质条件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健康的身体不仅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杨贤江向青年们大声疾呼:莫忘了体育!”《杨贤江全集》第一卷,第845页。

杨贤江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本人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鼓励青年学生重视体育,热爱体育运动。可见,他不仅是学校体育理论家,也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可谓言行合一,发挥了先驱的表率作用。

2.2反对“体育的营业化”

杨贤江非常重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但他同时坚决反对方式不当和目的不纯的“体育运动”,更反对“体育的营业化”。他所说的“体育的营业化”是指体育的教育功能丧失,完全成为争夺名利的工具。总之,“健康第一”是开展一切体育活动的准则,体育运动的真正意义应该在于为改造社会而培养具有坚强意志和强健体魄的新青年,“带有人类使命的‘运动家’决不是那一种单以搏荣耀为目的的运动家”。杨贤江“反对体育营业化”的观点,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相对应的是“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理念。但同时,“反对体育营业化”又不能理解为如今的体育商业化;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为了荣誉而开展的竞技体育是应当被禁绝的。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决定了体育商业化模式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需要竞技体育给予民众精神上的鼓舞和感染。而竞技体育的发展又离不开良好的体育商业化运作。因此,杨贤江的这一观点要代入时代视角去看,立足于“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理念去看。

2.3“体育之四大要素”

在1921发表的《体育之四大要素》一文中,杨贤江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颇具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思想,尤其是学校体育任务的问题。他认为体育有四个主要的目标,即“体育之四大要素”,其中的每一个目标对应的就是相关的体育锻炼任务。具体而言:体格的塑造;2.体质的增强3.体力的增加4.气力的涵养。他特别指出,体质和体格是不同的,但当时的学校对学生身体检查时,只注意了体格方面而忽视了体质,“因此各个学生的身体有何缺陷.应该做何种运动,便无从知道”。他希望学校和社会可以对学生做比较精细检查而找出学生体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他开创性地将“气力”纳入到体育教育的目的范畴里面。并指出所谓的“气力”,“不是肉体之力,乃是精神之力,而且简直是意志之力”。其实就是通过体育锻炼而培养出的一种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这符合了当代体育教育所倡导的理念。

上述“体育之四大要素”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涉及了人体生理结构、身体机能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关系,这是杨贤江对体育健康科学的真知灼见。而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是一种具有现代科学精神的方法。

2.4注重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

杨贤江年轻时和蒋维乔有过一段谈话记录。杨贤江说,“去年读先生手著《静坐法》,恍然大悟,知烦闷郁伊,实大背人生乐趣。吾人所当为之事,正复无限,何可自暴自弃,不尽本务。而静坐大足增长精神,专一心思。故于去年九月起,即实行之。今将十月,不敢自信,特来拜访,有所质疑,幸请明示。”在一一得到回答的基础上,杨贤江对于静坐锻炼的形式,表示了充分的认同。并提出了以下认识:“余以为静坐与运动宜相并行”。因为“静坐以得心之和平,运动以得体之壮健。”打坐是我国传统的养生方式之一,杨贤江对于静坐锻炼的认同,表达了其对传统体育项目是持认可态度的。

3.结语

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辩证法,是杨贤江讨论体育问题的基本的方法论,因而使他的体育思想更具有科学性。杨贤江有关学校体育的主要理论有:提出体育是学生成材的物质条件;概括体育之四大要素:体质、体格、体力、气力;注重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反对“体育营业化”等。根据以上几个主要理论观点,结合我国学校体育实际。笔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在于培育健康的公民,强身健体应是每个公民的一种自觉与主动的生活习惯,因此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有责任去实现体育的目的;学校体育改革要明确体育的定位,自上而下地,从改革者明确到每一位体育教师;让运动成为公民的生活习惯,通过学校体育使之享受运动的快乐;举办运动会使体育的影响力扩大,要认识到体育运动会的价值所在。

当然,杨贤江的体育理论中也有其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其提出反对“体育营业化”的观点过于一刀切。体育的商业化运营对于学校体育来讲,或许未直接产生正面影响,但商业模式培养出了大量的职业运动员,其中不乏明星与偶像。不可否认,这些运动明星与偶像引领了运动的潮流,间接推动了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1]任钟印.杨贤江全集(第一卷、第二卷)[M].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罗时铭,苏肖晴.杨贤江体育思想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2).

[3]张克勤,方国祥.杨贤江言论集粹[M].黄河出版社,1999年版.

[4]吴洪成,方家峰.现代教育家杨贤江论学校体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10).

猜你喜欢

营业思想体育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我们的“体育梦”
168家鲁股一季度赚109亿
陕西省属国企营业收入位列全国前三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