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等学校学生体能教育的论述

2016-12-27杨永强孙占峰空军航空大学

大陆桥视野 2016年14期
关键词:内容体育课程

杨永强 孙占峰 /空军航空大学

当前高等学校学生体能教育的论述

杨永强孙占峰 /空军航空大学

目前针对高等学校学生所进行的职业体能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在一线生产、服务、管理各领域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高等学校体能教育的教学质量,本文对体能教育及其在高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此来促进我国素质化教育的快速发展。

高等学校;体能教育;方法

体能问题在体育领域内是较热门的一个研究方向,但是对体能概念的认识在训练界和理论界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在以一些体能主导类的项目中,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其项目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中居于主导和核心的地位。然而,对于高等学校学生来说,所需要的体能与运动员所需要的体能存在很大的差异。高等学校学生的体能应既包括与运动有关的体能,同时也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

在教育部〔2014〕4号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从体育工作规划与发展、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基础能力建设与保障5个部分做出明确而且详细严格的规定。因此,为了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有序地建设与发展,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步改变高等学校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状况。本文对高等学校学生体能教育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高等学校学生准确认识体能

(一)体能的概念

目前,很多国内外学者对“体能”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表达,造成了“体能”概念的多样化。不同学者对“体能”概念的解释进行研究,希望从概念对“体能”予以准确的定位。概念是通过揭示对象的特性或者本质来反应对象的一种思维方式。所以,准确地把握体能的概念对高等学校学生来说理解体能是很重要的途径。体能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身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3部分。身体形态和机能是体能的物质基础,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它是体能的核心,表现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素质。人的健康水平、心理、技战术水平以及外在环境条件等因素都与体能的发挥和利用有关。

(二)高等学校学生的体能

体能可以分为健康体能和竞技体能。对于高等学校学生来说既不是学生运动员也不是专业的运动员,那么所需要的体能既不是学生运动员所具备的体能,也不是专业运动员所具备的体能。对高等学校学生体能教育的情况最重要的应该说是健康体能的教育。这里所表述的健康体能的教育应是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要求。通过标准要求的测试者被视为健康体能合格。笔者认为,高等学校学生体能状况应是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去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并且具备充足的精力支配自己闲暇的时间,参加各种休闲娱乐健身活动,而且有能力去应对突发事件。他们的体能状况是心脏、血管和肌肉效率运作能力的体现。

二、高等学校学生的体能教育

对于高等学校体能教育,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的思想意识,尽管高等学校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状态紧张、视时间如生命,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状态作为支撑,那么所有的这些努力是毫无意义的,要从思想意识上改变这种观点,让他们懂得如何保持奋斗的斗志,更永久地享受生活、享受人生。让他们从内心里愿意自觉地去锻炼,形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

(一)高等学校学生体能教育的反思

1.体能教育相关内容的安排不同年龄段学生需要不同的体能,体能知识作为体育课程内容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不同的学段已经有所体现,这说明体能教育已经受到重视。体能教育内容里面安排所包含的东西能否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因此,内容里面所包含的“东西”对于体能的提高是很关键的。对于内容的安排最重要的应是符合高等学校学生的兴趣、爱好。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要丰富提高学生练习体能的内容安排,让他们有机会、有条件选择所喜爱的锻炼方式。对于内容的安排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能。

2.体能教育的相关内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能教育的内容确定后,根据练习的内容选取相应的、有效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对内容的实施要有操作性、趣味性、新颖性。体能教育内容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组织实施中要具有层次感的安排,方法和手段是活的,针对教学的内容要选择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改变以往沉闷的体育课的学习氛围。教学法的选择可以是游戏法、竞赛法、小群体法、问题式教学法等,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所以,教师在运用时要善于把握其想达到的效果,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锻炼体育的好习惯。

(二)高等学校学生体能教育的定位

1.夯实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课程是学生体育锻炼的重点,学校需要将目标落实到课程教学计划中,务必完成《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所要求的内容。同时,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也要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内容的丰富多样性,组织的灵活多变性。让学生保持持续的锻炼,在集体中享受运动的快乐。长期以往,就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升体能的健康水平,从而使学生形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主动自觉地参与运动中,体验乐趣,体验成功。

2.体能教育课程教材内容的组织模式“系统的结构决定该系统的功能。”对于体能教育功能的实现,就要对它的课程教材进行合理地组织,合理地组织既要考虑纵向的顺序性、连续性和关联性,还要考虑横向组织教材内容的范围和关联性,更重要的是横向和纵向组织中的协调性。课程组织的内容难易程度要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练习能力。

3.广泛地组织与开展体育活动与竞赛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如场地是否允许、器材是否完备、经费是否充足等),组织一系列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内容组织要丰富多彩,提供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创设一个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自我的价值,在集体与团队中体验合作的意识、合作观念,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还要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了解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根据学生的整体状态进行课程的适时调整。

三、结语

高等学校学生健康体能的状况不仅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自身是否拥有健康的生活。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身体锻炼的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让他们主动、自愿、积极地去参与运动、享受运动、品味运动。也要必须使学生明确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有效的运动方法,促进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能状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保证高等学校学生以后能够长久地工作、生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体能教育给人的一生留下“终身痕迹”的教育理念。

[1]苟波,李之俊,高炳红,等.“体能”概念辨析[J].体育科学,2008,29(2).

[2]乔秀梅,童建国,赵焕斌.基于人类动作发展观的中小学生体能教育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0,17(11).

[3]丁勇春.浅析竞技体育体能训练的原则与要求[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4:35+37.

猜你喜欢

内容体育课程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主要内容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