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视野下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016-12-27广西警察学院
曾 伟/广西警察学院
公共安全视野下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曾 伟/广西警察学院
【摘 要】生态安全是公共安全重要内容,要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观念、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等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关键词】公共安全;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领域之一,是一个全球性的安全问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活动对自然生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的高速发展对自然生态的威胁愈来愈大,维护生态安全已经是一个共识性的问题。维护生态安全与维护公共安全其他领域的安全有着很大的区别,最显著的区别就是要促进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维护生态安全的必经之路。生态文明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用文明的方式对待生态,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发展。生态文明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因此,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实际上是把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
一、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西地理位置独特,沿江、沿海、沿边,背靠大西南,毗邻台港澳,地处我国珠三角、西南和东盟三大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区域,在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生态环境安全要求高。北部湾经济区涵盖了广西首府南宁等重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举足轻重。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广西及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件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区域生态安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因素的影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生态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生态文明意识有待加强
北部湾经济区属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05年,作出建设生态省区的重大决策;2007年,出台建设生态广西的决定,启动实施《生态广西建设规划纲要》;2010年,作出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党的十八大之后,提出进一步打造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的优势品牌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建设美丽中国蓝图中打造美丽广西。但基于历史及现实因素的影响,人们在观念和意识的转化上还存在一定问题。经济建设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推进,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的观念和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一些地方政府,还存在着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象,普通老百姓也存在着“杀鸡取卵”的掠夺式资源利用错误观念。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与全国其他省市地区一样,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第一,环境产权制度不明晰,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不完善。这包括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刚起步,相关法律制度尚未确立,使得交易的合法性成为问题,即交易后合法的排污量难以界定;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由于环境产权界定不清,利益主体不明,再加上支持资金严重不足、补偿标准低且缺乏可持续性,生态补偿机制还很不完善。第二,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和全社会参与机制尚未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不完善,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尚未建立。第三,环境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监管监督机制不完善。第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生态环保指标权重低。在当前的政绩考核体系中,经济发展指标所占比重过大,许多部门和地方政府以GDP为主导的发展观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导致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五,对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普遍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对一个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认识有限,需要有完善的体制建构和制度钳制,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深厚基础。
(三)经济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冲击
相比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基本处于发展初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容易过度重视经济发展规模、速度,重视GDP的增长,而忽视生态文明建设。如果经济发展建立在牺牲和破坏生态文明之上,以为强调发展规模和速度,将会对生态产生破坏性的冲击力。生态一旦被破坏,打破其自身的平衡,再恢复和重建将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北部湾经济区地处西部不发达地区,但在广西区内是重要的中心城市群,加快经济发展,加强带动辐射作用,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冲击。
(四)科技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
广西作为西部不发达或欠发展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同样受到历史及现实因素的制约。科技文化教育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保障,科技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虽然,北部湾经济区的南宁市作为广西首府,集聚了一批高校及科研院所,但相对于北京、上海、武汉等科技文化教育发达地区,还有较大的差距。科技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相对不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也产生了限制。没有科技文化教育的高水平发展,就难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经济生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发展,无疑会制约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二、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探讨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观念
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加强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通过“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实践等,加强广大干部职工及城乡居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通过生态环境改善美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互动,从“对抗性”、“非此即彼”的思维中转变过来,从思想意识上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互惠双赢”。通过积极有效的方式加强公民的生态文明教育,让全体公民自觉树立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形成全社会广泛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从源头、过程、后果的全过程,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构建。北部湾经济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首先要完善科学决策制度,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领导力。北部湾经济区各城市应建立和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科学决策制度,推动环境保护意识和要求切实进入各级党政决策者关于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具体决策之中,构建有效的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从产业布局、经济结构调整等重大决策的源头上控制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其次,强化依法治理、依法管理制度,提高生态文明制度和决策的执行力。建立和完善依法治理、依法管理制度,从生态环境角度形成对全社会的制度约束和规范,努力做到凡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人类行为,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制度来调节和约束,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水平。再次,培育和构建道德文化制度,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自觉行动能力。培育和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的道德文化制度,建立全社会的“自律体系”,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使全社会力量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三)优化国土开发及产业发展格局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和载体,支撑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北部湾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要不断优化国土开发及产业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美丽中国提出提出“三个空间”、“三个格局”、“三个给”。“三个空间”是指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三个格局”是指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三个给”是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也是解决北部湾经济区国土空间开发中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珍惜国土,合理开发,优化各城市产业格局。北部湾经济区各城市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已经划定的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功能定位,结合各自实际,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优化国土开发及产业结构,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城市和美丽乡村。
(四)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环境承载力十分有限。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国土空间格局决定了广西既有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繁重任务,也面临越来越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压力。广西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后发展地区,要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的理念,确立“生态立区、绿色发展”战略,加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高度融合的新道路。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同样也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转变传统的“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发展观,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力,遵循自然规律,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五)重视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
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要重视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重视资源节约实际上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注重能源资源的高效率利用、生产消费的厉行节约,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重视资源节约就要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节约使用能源资源,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重视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及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不断调整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循环经济,要努力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六)加快科技文化教育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教育是科学技术的基础。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必须加快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只有科技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才能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高水平人才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进。基于历史及现实因素的考虑,加快北部湾经济区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要继续重视和扶持经济区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给予西部地区、北部湾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政策及“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拓宽高层次、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路径,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人才发展战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队伍,加快知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绩,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1]刘毅,孙秀艳.绿色发展 走生态文明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述评[N].人民日报,2015年2月16日.
[2]周生贤.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J].求是,2012年05.
基金项目: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项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公共安全研究”[11WTFX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曾伟,广西警察学院治安系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