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断层引发的亡国之悲
——论《三国演义》中人才对蜀国兴亡的影响

2016-12-27陈为冲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6年8期
关键词:蜀国三国演义人才

陈为冲/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人才断层引发的亡国之悲
——论《三国演义》中人才对蜀国兴亡的影响

陈为冲/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治国经邦,人才为急”。自古以来,王朝的兴盛衰败无不和人才的多寡有着重要的联系。在《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兴亡,罗贯中可谓用上了最精彩的文墨,他将蜀国中流砥柱英雄们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使笔者不得不去谈一谈这些人才对蜀国的影响。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从他对流传千古的英雄人物的刻画,亦可以反映出中国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无不渴求圣君明主,建功立业,流传千古。本文主要从蜀国的兴起,兴盛和衰败三个阶段蜀国人才与魏吴的对比,来研究人才对蜀国的影响。

【关键词】《三国演义》;人才;蜀国

《三国演义》这部杰出的长篇历史小说,它描绘了汉分三国,三国归晋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塑造了数以百计的历史人物。也反映出了一个道理---三国乱世,想要争天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利器”。

一、招贤纳士与蜀国的兴起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要成就大事业,就要广纳人才,用好人才。“古今中外唯有极少数能忍人所不能忍的,仗恃他们个性的特殊,能够比较充分的挥发智能动力,建立事功,差可满足他们一己表现的渴欲”。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征讨黄巾军开始自己的争霸之路。这时的刘备主要的人才就是关羽和张飞。刘备渐渐走进历史的舞台,他代表着汉室正统,这是后来人们对他认可的原因之一。他在接领徐州牧的时候才有了自己的地盘,并且招揽糜竺、简雍、孙乾等人才。

刘备在“马跃檀溪”后偶遇了司马徽,司马徽问刘备为何落魄不偶,玄德曰:“命途多蹇,所以至此。”水镜曰:“不然。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玄德曰:“备虽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竭忠辅相,颇赖其力。”水镜曰:“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玄德曰:“备亦尝侧身以求山谷之遗贤,奈未遇其人何!”司马徽很明确地指出刘备“至今犹落魄”的原因是“不得人”。这次对话使刘备更加认清了自己的劣势。正是因为司马徽的点醒和举荐,刘备才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来辅佐自己。

刘备虽然军事才能不如曹操,但他看人的眼光十分独到。刘备是白手起家的典范,自己的人格魅力帮助他在赤壁之战前聚集了诸葛亮、庞统、糜竺、孙乾、简雍这样的谋士集团和关羽、张飞、赵云这样万夫不当之勇的猛将。此外,刘备还有着“宽仁长厚谦卑柔逊风貌掩映下的顽强坚忍弘毅进取的内质”。凭借这些,刘备在赤壁大战之后的三分天下占得一席之地。

二、人才汇聚与蜀国的兴盛

赤壁大战以后,孙刘曹三分天下已成大势。刘备占据荆州,成了仅次于曹操、孙权的政治军事集团。这时的刘备手下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有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等蜀中四英,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五虎将。刘备在这一时期采取了占领益州、汉中的军事行动,并在与曹操的交锋中取得了胜利。

蜀国的人才也是十分强盛的,刘备不仅有了自己的地盘,手下的人才也是多不胜数,他新招揽了法正、马超、马岱等人才使得他的军事政治实力大大增长,曹刘的汉中之争,刘备的军事政治实力得到了验证。汉巴之战,进一步巩固了三国鼎立的形势。汉巴之战中,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使得蜀国的猛将与谋士各自发挥了自己的特点,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随后是刘备进位汉中王,蜀国在声势上超过了魏吴,一时风光无两。随后关羽在荆州对曹操的军事斗争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关羽积极进攻樊城,水淹七军,生擒曹操的大将于禁,威震华夏。

蜀国中期因为各种人才的汇聚使得刘备的称霸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司马徽对刘备所说的“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一方面衬托了诸葛亮和庞统的才能,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才对于争霸事业的重要性。尤其是顶级人才更是可遇不可求。因此刘备对于人才格外的认真对待。大大小小,形形色色,只要对他有帮助他都会以礼相待,这是刘备人生中期辉煌的重要原因。这一时期的刘备占据荆州,益州和曹操、孙权分庭抗礼。各类人才的不断汇聚使他的声势不断壮大。刘备的这种符合儒家价值观的人生奋斗目标,给他带来了好名声,让更多人才依附他,这是成就大业的基础。“环境与一个人的能力、见识往往成反比。正是这种较为卑微的出身和艰难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他奋发进取的精神和卓异超凡的才干,这就是枭雄之才”。

三、人才凋敝与蜀国的衰败

魏蜀吴三国中,蜀国的强盛如流星一般,短暂而绚丽。蜀国后期人才凋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祸根早在蜀国的前期就已经有预示。首先是刘备的用人制度。刘备和诸葛亮并不是用人重德轻才,而是在德才兼备的情况下倾向于实干。刘备和诸葛亮都倾向于法家思想,在刘备让刘禅读的书里最多的就是法家著作,诸葛亮读书不求甚解的风格也比较符合实干家的风格,马融和卢植的教育亦也倾向于法家。在蜀汉诸如许靖、刘琰那样的名士大多数都没什么实权,得到的只是荣誉官职。制定蜀科的诸葛亮、法正、李严、刘巴、伊籍,前三人是实干家,后二人主要是搞学问的,这里能够看出刘备德才并用的情况下,才能摆在第一位。刘备始终不脱离外法内儒的思想。

其次大意失荆州也为蜀国的人才引用带来了危机。众所周知刘备起家是从荆州开始的。荆州对于刘备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个争霸的翘板,这里更是刘备的大本营,历史上就名士辈出。荆州失手之后,相当于断了刘备的人才补给。在夷陵大战之中,蜀国大败,这次大败断送了蜀国太多的人才储备。李朝、傅彤、程畿、冯习、张南能记上名的应该都是刘备军早期重要角色,一战之间精英尽丧,包括马良阵亡,黄权、孟达先后降魏。这次大战失利的直接后果就是蜀汉后期的人才断层,并且是不可弥补的。

“长才靡入用,大厦失巨楹”。蜀国兴起兴盛以及衰败在这波澜壮阔的几十年中,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人才的汇聚,才使得刘备在群雄逐鹿的年代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开启了自己传奇的历史。也是因为人才的凋敝,蜀国在三国争霸的过程中第一个灭亡。罗贯中在这一鸿篇巨著中向后人极力刻画了一个个“弹指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人物。从这也可以看出封建知识分子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在自身价值与集体利益的结合中,表现出了对于圣君贤相的渴望。“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英雄、人才,造就了非凡的国家,亦造就了无与伦比的天下。

参考文献:

[1]宁宗一,鲁德才.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112.

[2]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60.

[3]刘敬圻.明清小说补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4:8.

[4]王前程.三国演义与传统文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70.

猜你喜欢

蜀国三国演义人才
人才云
从远古走来的神秘古蜀国
乐不思蜀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字是书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