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城市公共安全 增强公共安全意识

2018-05-14杜运运

新丝路(下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公众意识

杜运运

摘 要:城市公共安全危机事关民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危和生活质量。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是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保障,是确保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发挥约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必然要求。当前,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还比较淡薄,主要表现为无视公共安全秩序、有效参与不足和应急自救能力薄弱。增强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必须要增强公众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自救意识。

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安全意识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由于人口规模大,人员和生产要素流动性较强,其公共安全问题具有明显的爆发性、连锁性和衍生性。所谓城市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城市公共安全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各类城市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城市的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黨和国家对公共安全也是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共安全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小康建设,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是健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并且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公共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意识决定行为,行为产生后果。没有强烈的公共安全意识,就难以产生符合公共安全的行为主张。

一、增强公共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是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保障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指的是城市政府部门与社会机构为了维护社会秩序、防范与控制公共危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促进社会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多种管理服务活动的总和。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我国对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实践与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是从2003年非典之后才开始的。经历了冰灾、地震、三鹿奶粉等一系列事件之后,我国才开始逐渐重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针对城市公共安全做了大量工作,我国公共安全科技水平和保障能力迅速提升,成果显著。同时,必须清晰地看到,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我国正处在公共安全事件的易发期和多发期。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更加具有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不可预测性,时刻在挑战着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然而,由于公共安全意识的淡薄,部分地区领导仍然未能将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来。建立健全高质量全覆盖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需要政府以部门强烈的公共安全意识为基础来推进,需要民众以强烈的公共安全意识为基础来支持和参与。

2.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是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发挥约束作用的前提条件

在公共安全管理上,如果每时每刻监督每一位社会成员遵守安全的行为规范,势必会耗费太多人力、物力、时间和精力,并且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然而,如果社会成员的公共安全意识得到增强,在基本公共安全行为规范上能够达到一定的共识,那么就能大大降低公共安全监管的成本。从约束力上来说,公共安全管理对公众的约束力主要分为法治约束和经济约束。一方面,法治约束,表现为法律惩处,其发挥效应的前提是让公众认同以公共安全共识为基础制定的安全行为规范,否则法治约束极易遭遇法不责众或者法治成本太高;另一方面,经济约束,表现为奖惩引导,也需要以公共安全共识作为基础的安全行为判断标准,否则经济约束可能形同虚设或者带来公众的抵触情绪。

3.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必然要求

公共安全是全民工程、基础工程、持久工程。城市公共安全事关民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危和生活质量。公共安全不是个别部门、个别领域、个别人的事情。公共安全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食品安全、出行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建筑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安全、网络安全等等公共安全问题,关系民生福祉,关系民心所向。随着城市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每年都会出现新的城市风险和隐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动员全社会参与。民众是既是公共安全保护的主要对象,又是实施公共安全保障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增强公众公共安全意识,提升公共安全共治能力,无疑是打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公众参与到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来,既可以更好地表达诉求、维护自身权益,又可以共同抵御风险,大大节约政府部门的公共安全管理成本。

二、我国公众公共安全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

1.无视公共安全秩序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淡薄,首先体现在对公共安全秩序的熟视无睹上,习惯性地做出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的无序行为。例如,人人都知道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但仍有很多人无视危险去闯红灯过马路,于是有了“中国式过马路”的景象。人人都知道交通堵塞的时候,及时疏散人流车流才能解决问题,但仍有很多车主喜欢加塞,让交通拥堵雪上加霜。人人都知道消防通道的重要作用,但仍有人违规占用,为安全营救带来灾难。而轰动一时的“女子拦高铁”事件,更是凸显出我国部分民众无视公共安全秩序、公共安全意识的极度匮乏。

无序的不安全行为极易引发事故和灾害。“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中,当事人无视园区警示,导致悲剧发生;八旬老太为了祈福,向飞机发动机扔硬币致航班延误;而在很多的“踩踏事件”中,公众不听从指挥的无序行为也是悲剧发生的罪魁祸首。总有一些人无视公共安全秩序,类似的事件频频发生,似乎只有到了生死关头,才能警醒,才能对公共安全秩序足够敬畏。

2.公共安全有效参与不足是事故蔓延的关键因素

旁观行为,暴露出公众的公共安全责任的缺失。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往往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认为公共安全是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种旁观者心态,显然与公共安全共治要求格格不入。公共安全与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要治理公共安全,就必须摈弃这种旁观行为。如果公共安全意识淡薄,人人都可能是肇事者;如果事故灾难发生,人人都可能是受害者;而如果人人都是公共安全治理的参与者,那么公共安全问题的治理将不足为惧。

从众行为,暴露出公众参与应对公共安全管理的盲目性。例如,网络谣言。《2016网络谣言传播以及成年人认知情况研究报告》显示,微信、微博、论坛等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重灾区”。地震谣言、食品安全谣言层出不穷。在今天,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惊人,日益成为误导社会公众、危害公共安全、引发社会动荡的源头。“板蓝根事件”、“谣盐事件”等 网络谣言,一度引起社会的恐慌,为社会的不安定埋下隐患。不但使一些个人蒙受经济损失,还加大了社会治理成本。谣言的出现,有的是不法分子的别有用心,有的是个别无知网民为博眼球。而谣言的飞速传播,往往是由于缺乏公共安全意识的网民的热心参与的从众行为。

3.公共安全应急自救能力薄弱是事故伤害加剧的主要因素

公共安全应急自救是保护自身、救人水火的头等大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缺乏应对危机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对危机和灾难缺乏相应的辨识能力,没有足够的自救互救意识。例如,火灾中,一些群众缺乏火场逃生安全常识,有的从高空跳楼,有的向烟火迅速扩散的楼上聚集,造成本该可以避免的伤亡事故,暴露出公众公共安全应急自救能力的严重不足。

三、增强公共安全意识的主要途径

1.增强公众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公众维护城市公共安全的基础条件。所谓规则意识,即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它不仅要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更深层次的是要形成内在需要。“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公共安全利益不得侵犯,不允许任何人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共秩序之上。增强规则意识,维护良好公共生活,是社会成员的共同使命。规则意识的形成,一方面需要宣传教育,让个人对规则产生敬畏之心而自觉遵守;另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监督引导,从而形成规则惯性。

2.增强公众责任意识

健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全民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发挥政府主导、鼓励社会机构,动员群众力量,才能形成公共安全共建共治的良好格局。梁启超说“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謂之公德”。公共安全责任意识至关重要。在公共安全问题面前,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公共安全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警惕及防范“千里堤坝毁于蚁穴”情况,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和监督。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建设美好家园,是我们的共同期待,也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只有每个人承担起公共安全责任,深度参与公共安全管理,与政府和相关部门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公共安全工作,才能筑牢城市公共安全的牢固防线。

3.培养公众应急自救意识

培养公众自救意识,是保障生命安全的有效途径。公共安全应急自救意识,既表现在安全危机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又包括给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当各类公共安全危机发生时,如何有效应对,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接受过公共安全危机培训,其实很多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汶川地震中,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该校2200多名学生迅速逃生,无一伤亡,凸显出应急自救意识培养的至关重要性。健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加强公共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公共安全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政府应该建立面向全民、融入日常的防范公共安全危机培训体系,有系统有计划的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社会整体应急能力。通过知识宣传,增加公众的公共安全常识;通过警示教育,培养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通过逃生演练,提升公众的应急自救能力。每一次的事故和灾难,都应该成为一次公共安全宣传教育的普及课。

总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城市公共安全至关重要。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相信随着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自救意识的培养和倡导,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将显著增强,从而有力推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实现经济社会的安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思思.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转型[J].经济研究导刊,2016.30

[2]孙粤文.大数据:现代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新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7.2

[3]王雪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略[J].《城市问题》,2012.7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公众意识
公共安全大数据研判分析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提升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
关于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几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