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地区春季麦蚜种群数量动态及天敌追随现象研究
2016-12-26张光宏宋韶帅
张光宏+宋韶帅
摘 要:通过开展麦田麦蚜种群数量动态及天敌追随现象研究,结果表明,渑池丘陵旱地麦田麦蚜混合种群动态为:4月中旬为种群初建期;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为种群发展阶段;5月15—25日为种群发展盛期,数量上达到高峰,随后种群衰退。调查还表明,天敌与麦蚜间有明显的追随现象,主要表现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三个方面,并通过相位图对这一追随现象进行了形象说明。
关键词:麦蚜;种群数量;天敌;追随现象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0-0051-02
麦蚜是北方丘陵旱地麦田的常发性害虫之一,为害严重。目前对于麦蚜种群数量动态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而有关天敌追随现象的报道尚少。为此,笔者对渑池地区麦蚜开展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在河南省西部的渑池县英豪镇选丘陵旱地麦田有代表性的麦田(0.4hm2),小麦品种为豫麦49-198,采用5点取样,每个样点20株(穗)。自3月31日开始,定点定株,每5d调查一次,主要调查麦蚜与天敌的数量,记录百株蚜量、蚜株率及瓢虫、食蚜蝇、蚜茧蜂、蜘蛛的数量,并定性观察天敌及蚜虫活动空间的变化。在调查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麦田的自然状态,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1]。
2 结果与分析
2.1 麦蚜混合种群数量动态 从表1可以看出,渑池丘陵旱地麦田从4月15日以后,麦蚜开始形成一定规模的群体,因此认为,3月31日至4月15日为种群初建期;4月20日至5月10日麦蚜混合种群的群体不断扩大,种群数量膨胀,为种群发展期;5月15—25日种群发展达到了旺盛阶段,在数量上达到了高峰,正是为害严重期,此阶段为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期;5月25日后,麦蚜种群数量锐减,从而进入种群衰退期,此阶段小麦产量已基本形成。
2.2 麦蚜天敌数量动态 从表1可以看出,在4月上中旬,麦蚜天敌已形成低密度群体,天敌数量处于低水平状态(以天敌单位计);进入5月份天敌数量增长较快,5月底达到数量高峰(5月30日天敌单位最高为8.8);随后天敌数量锐减,又回到低水平状态,伴随麦田生态系统的解体而扩散迁移。
2.3 麦蚜与天敌在时间和数量上的追随现象 由图1可以看出,天敌与麦蚜在时间和数量上的追随现象,在春季4月上中旬小麦营养生长旺盛时期,当麦蚜混合种群数量逐渐增多时,麦蚜各类天敌开始形成低密度群落。随着麦蚜种群数量的膨胀,天敌的食料条件得到改善,其群落随之增多,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当天敌数量达到一个水平时,天敌的捕食量等于或稍大于麦蚜混合种群数量的增长量,这时麦蚜混合种群数量开始下降,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为麦蚜混合种群的“数量转换期”(5月25日),这个时期天敌的数量水平称“有效控制数量水平”(17.2个天敌单位),这个时期天敌与麦蚜的数量比例称为“天敌控制阈限值”(1∶124.5),这个时期以后,由于天敌控制作用增强(这一时段正是渑池地区油菜收获时期,麦田外来天敌增多。),而小麦生长进入成熟后期,麦蚜食料条件恶化,混合种群数量下降迅速。在麦蚜混合种群数量转换后,天敌数量还在增长。当天敌数量增加到一个数量水平时,由于麦蚜混合种群数量下降而导致天敌的食料条件恶化,则天敌数量开始呈下降趋势,这一时期称为“天敌数量转换期”。这个时期的麦蚜混合种群密度是麦蚜对天敌的“反馈密度”,这一时期天敌与麦蚜数量比例为“天敌饥饿阈限值”(1∶28.7),此后麦蚜与天敌的数量都呈下降趋势并达到低密度状态,完成一个“追随周期”。由于麦田生态系统的解体,麦蚜与天敌的追随现象随之结束。但如果条件适宜,还可进行第二个“追随周期”[2](如转移至棉花或蔬菜田)。
为了更形象阐述这一追随现象及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用相位图则可明确表示出麦蚜与天敌在时间和数量上的追随现象,如图2,从图2可以看出,这一追随现象在图上表现为一个不规律的圆形,称为追随周期。这一追随周期分为三个阶段:(1)共同增长期:天敌与麦蚜共同增长(相位图第III、II象限);(2)天敌有效控制期:图中第I象限内,麦蚜为高密度种群,天敌数量继续上升,经过天敌的有力控制,麦蚜种群迅速下降,此期正是天敌发挥控制作用的关键时期,不应使用化学农药;(3)共同下降期:即相位图第IV、III象限,经过天敌的有效控制,导致天敌食料缺乏,数量随之减少。
2.4 麦蚜与天敌的空间追随现象 通过观察,随着小麦植株的生长,株高的不断增加,麦蚜的取食活动空间也不断上移,逐渐由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移,麦蚜的天敌也出现在其取食活动空间,并随麦蚜的转移而转移,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追随现象[]。
3 结论与讨论
(1)渑池丘陵旱地麦田麦蚜混合种群数量在早春季节增长缓慢,其主要受两种因素制约,一是气候因素,二是天敌因素。从气候因素看,早春气温偏低是制约麦蚜混合种群数量发展的主导因子;从天敌因素考虑,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敌的群落结构复杂、种类多,因而前期控制作用较强,另外该地区麦田施药较少和油菜面积的逐年扩大,对天敌有一定保护作用。
(2)通过对丘陵区小麦麦蚜天敌追随现象的研究,发现该地区天敌控制作用强(有效控制期为5d),利用价值大,在麦蚜防治中应积极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自然控制作用。
(3)影响天敌追随现象的因素很多,如气候因素、营养因素(小麦生长状况)等外界因素,以及天敌与麦蚜之间的种间竞争及麦蚜混合种群内部的竞争等系统内部起调节作用的因素。
参考文献
[1]王顺建,刘光荣,王向阳,等.麦蚜天敌利用技术的研究[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22(10):10-12.
[2]王升吉,尚佑芬,赵玖华,等.济南地区小麦蚜虫混合种群及其天敌消长动态研究[C]//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31-233.
[3]梅长军,杨守明,王祥胜,等.麦蚜与其天敌种群在数量及空间上的动态关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4):358-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