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菌素与3种化学杀虫剂复配对麦二叉蚜的联合毒力
2019-07-23董文阳王超杰桑梦科苏栩陈爽朱振西陈锡岭张百重
董文阳 王超杰 桑梦科 苏栩 陈爽 朱振西 陈锡岭 张百重
摘要为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延缓抗药性,实现化学农药的减量增效,我们探讨了阿维菌素分别与吡虫啉、啶虫脒和氟啶虫胺腈复配对麦蚜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吡虫啉有效成分比3:1,13:9,1:2,1:4,1:7时,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48.2,152.6,132.2,156.2,157.3,最佳配比为1:7,其LC50为O.485“g/mL;阿维菌素与啶虫脒有效成分比15:1,5:2,1:1时,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55.3,198.9,139.1,最佳配比为5:2,其LC50为0.255ug/mL;阿维菌素与氟啶虫胺腈有效成分比2:1,1:3,10:19,其共毒系数分别为241.3,176.3,206.4,最佳配比2:1,其LC50为0.222ug/mL。不同药剂以增效显著的配比混配使用,为麦蚜的有效防治和农药的减量使用提供了更好的途径。
关键词麦蚜;阿维菌素;杀虫剂复配;联合毒力
中图分类号:S481.9文献标识码:B DOI:10.16688/j.zwbh.2018096
麦蚜是为害麦类的主要害虫,它不但通过口针刺吸作物汁液,而且还传播黄矮病毒病,造成麦类黄矮病盛行,小麦受害后,植株早衰、千粒重降低,有的甚至会全株死亡,小麦减产,品质下。小麦在我国北方地区是主食农作物,因此,麦蚜的防治尤为重要。全世界为害麦类作物的蚜虫有32种,我国主要有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麦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 dirhodum(Walker)等。黄淮海麦区以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为主。长期以来,我国麦蚜的防治主要以化学农药为主。主要包括新烟碱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等化学杀虫剂。但化学杀虫剂大量、持续等不合理的使用,势必造成麦蚜产生抗药性,另外,麦蚜繁殖量很大,世代交替速度快,造成麦蚜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较高的抗性。
阿维菌素作为一种无公害微生物源农药,杀虫谱广,主要用来防治虫体小、世代多、易出现抗药性的刺吸性害虫如害螨、木虱、蚜虫等。其在土壤和水中易降解,易被土壤吸附,不会淋溶,无残留,不会污染环境,在生物体内也无积累和持久性残留。农药复配剂在现代农业病虫草害防治和新型农药的研制和使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杀虫剂的合理复配是延缓或克服害虫抗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可以提高药效、降低成本。阿维菌素与化学杀虫剂复配,一是可增加速效性,阿维菌素杀虫速度较慢,但持效期长,与速效性杀虫剂复配成的混剂,既有速效性,又有持效性;二是延缓害虫产生耐药性,因阿维菌素杀虫作用机理特殊,與无交互抗性的化学农药复配成的混剂能延缓害虫产生耐药性。
因此,本研究以阿维菌素为主干药剂,对其与吡虫啉、啶虫脒和氟啶虫胺腈3种化学杀虫剂进行复配,筛选出最佳配比,并测定其联合毒力,以期获得防治麦蚜的最佳防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更好地指导田问科学合理用药。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虫
供试蚜虫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毒理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在温度18~25℃,相对湿度大约50%~70%,光周期L∥D=17h∥7h的条件下饲养于养虫笼中。饲养方法参照利用水培麦苗大量饲养麦蚜的技术。
1.1.2药剂
98.54%啶虫脒原药(acetamiprid),96.00%吡虫啉原药(imidacloprid),98.20%阿维菌素原药(ab-amectin),99.00%氟啶虫胺腈原药(sulfoxaflor),95.20%氧乐果原药(omethoate)均来自深圳诺普信股份有限公司。
1.2试验方法
1.2.1毒力测定
生物测定采用玻璃管药膜法,并稍加改进。先将氟啶虫胺腈、吡虫啉、啶虫脒和阿维菌素分别用丙酮配制成2000mg/L的母液,使用时再用丙酮按等比或等差稀释成5~7个浓度,每个浓度3次重复。用移液枪分别吸取200uL稀释后的药液加入到玻璃管(直径1.8cm,高7.2cm,内表面积40cm2)中,立即滚匀。随着丙酮的挥发,药剂会均匀附着于玻璃管内壁,静置3h以上待丙酮完全挥发后用于生物测定,使用丙酮作对照处理。挑取20头健康一致的无翅成蚜放入带药膜的玻璃管中,用纱布封住管口,在室内正常饲养条件下(温度18~25℃,相对湿度50%~70%,光照L∥D=17h∥7h)饲养,24h后检查死亡率,只有一条腿动或完全不动者视为死亡,以对照死亡率小于10%为有效测定,并用对照死亡率进行校正。所得数据用POLO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出氟啶虫胺腈、吡虫啉、啶虫脒和阿维菌素等对麦二叉蚜的LG50。
1.2.2杀虫剂活性成分对麦二叉蚜的联合毒力
1.2.2.1杀虫剂活性成分复配最佳配比的筛选
采用交互测定法进行最佳配比的筛选。以单剂A、B的LCso为基础,设11个浓度梯度及空白对照共12个处理进行测定,其中各处理两单剂比例如表l(以各自LG50为100%,然后10等分,分别计算在各比例中的含量)。
预期死亡率一A农药LG50实际死亡率×A农药所占比例+B农药IG50实际死亡率×B农药所占比例;
毒效比率=实际死亡率/预期死亡率;
毒效比率>1.25表现增效作用,毒效比率d0.75表现拮抗作用,毒效比率在1左右为相加作用。
由表4可知,阿维菌素与啶虫脒不同配比对麦二叉蚜的致死率高于各单剂的复配比例有9:1,8:2,6:4,5:5,4:6和2:8,以9:1致死率最高,达到81.35%,其中毒效比大于1.25的复配比例有9:1,8:2,4:6和2:8,具有增效作用,复配比例为9:1的时候,毒效比最大,为1.667。
由表5可知,阿维菌素与氟啶虫胺腈不同配比对麦二叉蚜的致死率高于各单剂的比例有8:2和4:6,以8:2致死率最高,达到80.21%,毒效比大于1.3的复配比例同样为8:2和4:6,此2种配比具有增效作用,复配比例为8:2的时候,毒效比最大,为1.702。
2.2阿维菌素与3种化学杀虫活性成分对麦二叉
蚜毒杀活性的协同增效作用
经过测定阿维菌素与3种化学农药复配的毒效比,确定了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配比组合,为了进一步测定这些复配组合的共毒系数,分别对各配比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求出组合的LG50,然后结合其单个活性成分的LC50,计算共毒系数。
由表6可知,阿维菌素与吡虫啉有效成分比3:1,13:9,1:2,1:4,1:7时,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48.2,152.6,132.2,156.2,157.3,为增效作用,而1:1时,其共毒系数为119.7,为相加作用。当两者有效成分比为1:7时,达到最大共毒系数157.3,LG50为0.485ug/mL。
由表7可知,阿维菌素与啶虫脒有效成分比15:1,5:2,1:1时,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55.3,198.9,139.1,为增效作用,而7:2时,其共毒系数为81.9,为拮抗作用。当两者有效成分比为5:2时达到最大共毒系数198.9,LG50为0.255ug/mL。
由表8可知,阿维菌素与氟啶虫胺腈有效成分比2:1,1:3,10:19,其共毒系数分别为241.3,176.3,206.4,均为增效作用。当两者有效成分比2:1时达到最大共毒系数241.3,LG50为0.222ug/mL。
3结论与讨论
阿维菌素是一种新型抗生素,具有结构新颖、农畜两用的特点,已有报道阿维菌素与其他化学农药复配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国内评价农药复配增效作用的方法主要采用共毒系数法。该方法可直接得到某个配比是否增效及增效程度,但在选择两单剂的配比比例时,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很可能出现所选择的所有配比增效作用都很弱甚至出现拮抗作用的现象。因此可以先采用交互测定法进行最佳配比的筛选,再用共毒系数法,根据各药剂的毒力值,计算出有增效作用的配比组合。
本文在测定阿维菌素、吡虫啉、啶虫脒和氟啶虫胺腈各单剂对麦二叉蚜毒力的基础上,研究了阿维菌素与吡虫啉、啶虫脒、氟啶虫胺腈的复配对麦二叉蚜的联合毒力作用。结果显示,阿维菌素分别与3种化学杀虫剂配比恰当时均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其中,当阿维菌素与吡虫啉有效成分比为1:7时,共毒系数为157.3,其LCso为0.485ug/mL;当与啶虫脒有效成分比为5:2时,共度系数为198.9,LG50为0.255ug/mL。阿维菌素与氟啶虫胺腈复配比例在2:1时,共毒系数最大为241.3,其LQo为0.222ug/mL。据报道,阿维菌素与吡虫啉复配对梨木虱和菜蚜有较好防效。阿维菌素和氟啶虫胺腈复配对瓜蚜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任淑年将阿維菌素和啶虫脒复配对白粉虱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本文首次系统研究了阿维菌素分别与3种化学杀虫剂复配对麦二叉蚜的最佳配比及其联合毒力。这将为针对麦蚜复配剂配方的筛选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但复配剂的剂型及田问试验仍需进一步研究。农药混剂的筛选不仅需要室内测定,而且需要田问药效试验的验证,还要考虑田问环境和害虫发生情况等因素。并且由于麦田新烟碱类杀虫剂长期大量使用,麦蚜已经对其产生一定抗性。阿维菌素、氟啶虫胺腈和吡虫啉等杀虫剂的作用机制差异较大,无交互抗性。因此,阿维菌素与氟啶虫胺腈的复配药剂可作为吡虫啉和啶虫脒的轮换药剂使用,以延缓麦蚜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抗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