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偏低的攻略

2016-12-26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经产母源免疫抗体

王 维

(辽宁省辽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辽阳 111200)

解决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偏低的攻略

王维

(辽宁省辽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辽阳111200)

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偏低

在我国,很多规模化猪场都存在疫苗免疫失败的现象,特别是猪瘟免疫后抗体免疫合格率普遍偏低,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困惑,鉴于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为现阶段的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1 猪瘟免疫后抗体合格率普遍偏低的原因

1.1“带毒母猪综合征”导致的仔猪猪瘟免疫失败

妊娠母猪感染猪瘟野毒后,猪瘟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这种经胎盘感染的仔猪吸吮初乳后,仔猪不能建立中和性抗体应答,形成免疫耐受,致使疫苗免疫后不能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导致猪瘟免疫失败,有研究结果表明猪瘟的持续感染是造成免疫失败的重要因素。

1.2不合理的免疫时间

免疫时间过早易受母源抗体干扰,过晚则有感染猪瘟病毒的风险。对不同母源抗体水平,25日龄首免的2组仔猪进行血清抗体跟踪,比较其抗体产生的情况,结果发现母源抗体的存在对仔猪猪瘟疫苗的免疫确实存在干扰作用,但并不能阻止免疫后抗体的产生。

1.3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干扰

免疫抑制性疾病可严重破坏猪只的免疫器官,干扰疫苗抗体的产生。有研究结果表明,PPV、PRV、PRRSV单独或混合感染会降低猪瘟疫苗的免疫效力,其直接的危害是造成猪瘟野毒在免疫猪体内的持续感染,而这种感染是种猪长期带毒排毒的根源。

1.4猪瘟疫苗质量不过关

猪瘟疫苗免疫是控制猪瘟的重要手段,但不同生产厂家的疫苗临床应用效果差异较大,此外我国部分生产厂家生产的猪瘟疫苗仍存在BVDV等其它病原体污染的问题。

2 提高猪瘟免疫后抗体合格率的措施

对猪场带毒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通过免疫和淘汰手段提高抗体合格率;稳定控制猪瘟情况,确保后备母猪配种前的猪瘟抗体合格率为100%,基础母猪群猪瘟抗体合格率大于90%,商品猪猪瘟抗体免疫后合格率大于80%;在稳定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全群净化猪瘟病毒。

2.1做好免疫策略

(1)后备母猪群:所有的后备母猪应在配种前、猪瘟疫苗免疫后4~6周检测猪瘟抗体,对猪瘟抗体阻断值低于50%的后备母猪进行加强免疫,4周后再次检测,如抗体阻断值仍低于50%则予以淘汰。

(2)经产母猪群:目前“带毒母猪综合征”现象较为严重,易造成经产母猪的繁殖障碍和仔猪的免疫耐受,针对“带毒母猪综合征”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逐步淘汰带毒、多次免疫后猪瘟抗体仍不合格的经产母猪。

(3)商品猪群:对商品猪最重要的是猪瘟的免疫时间。研究表明猪瘟抗体水平都是在免疫后20~30d开始上升,且50日龄内仔猪无论是否免疫猪瘟疫苗,其抗体水平都是在下降的,因此猪场应根据母源抗体的消退情况,选择最佳的免疫时间。

2.2重视猪瘟的定期监测

通过对不同群体实施不同的免疫策略,猪场可最终达到控制猪瘟的目标。定期从免疫猪群中抽样检查免疫后抗体产生是否达到保护水平,这样既可评估猪群的整体免疫状态,又可制定适合于本场的合理免疫程序。生产稳定的规模化猪场可每季度检测一次,按照90%~95%的置信度采集不同生产阶段猪只的血液样品;生产不稳定的猪场可根据临床情况不定期抽样检测,以及时发现猪瘟抗体不稳定的群体,并采取相应策略。此外,还要严把疫苗质量关、确保不同生产批次疫苗的抗原含量保持稳定之外,保证全程冷链运输,采用正确的储藏温度和免疫方式等。

[1]邱骏,等.当前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J].中国猪业.2007(12).

[2]曲哲会,等.3种免疫程序对不同规模猪场仔猪猪瘟抗体水平影响的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2012(11).

10.3969/J.ISSN.1671-6027.2016.12.061

猜你喜欢

经产母源免疫抗体
2019 年平顶山市主要猪病免疫抗体水平分析
犊牛初生重分布及其对母牛助产率的影响分析
日粮中添加发酵菜籽蛋白可提高母猪生产性能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农村散养鸡群H5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结果评价
母猪胎次和注射抗萎缩性鼻炎疫苗对仔猪病变分数的影响
2011~2015 年西藏部分县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病原学和免疫抗体监测调查报告
畜禽样品采集数量和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标准探讨